1、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摘 要 2001 年 11 月 5 日, 中国 成为 WTO 的正式成员国,标志着中国 经济 融入整个世界经济的进程加快,也预示着 WTO 的各项规则将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各个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2006 年底,我国银行业又将全面对外开放,届时中国银行业将面临与外国 金融 机构的更激烈竞争。无论从WTO 对整个金融体系所造成的冲击,还是作为建设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重要 内容 ,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显然毋庸置疑。 论文网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即成熟期不匹配风险。它是指在某一时期内银行需要重新调整利率的资产与需要重新调整的负债
2、数量不相等,两者存在一定缺口时,银行再吸收存款或再贷款时所蒙受的利率风险。从我国 目前 的现状来看,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期限是严重失衡的,存款中定期存款和储蓄占了相当的比重,而贷款中,短期贷款则占了绝大多数。这表明,我国银行业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风险的暴露部位偏大,在市场化的环境下,易受到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的 影响 。利率结构风险。这种风险有两种表现形式,指在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存贷利差缩小导致银行净利息收益减少的风险;在短期存款利差波动与长期存款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这种不一致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相协调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的风险。1996 年以来,央行
3、连续八次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但是每次调整时各种期限档次间利率变化的幅度不同,总体上存款平均利率的降幅大于贷款利率的降幅,中长期贷款(尤其是个人消费贷款)利率的降幅大于短期贷款利率的降幅。如最短期的 6 个月贷款利率由 1996 年初的 10.08%降到 2006 年 4 月前的 5.04%,降低了 50 个百分点;最长期的 5 年期贷款利率从 1996 年初的 15.12%降到 2006 年 4月前的 5.76%,降低了 62 个百分点,不同期限存贷款利率波动的差异,带来了商业银行经营上利率的结构性风险 10。 代写论文客户选择利率风险。这种风险是指随着利率的波动,银行将由于客户行使存款或贷
4、款期限的选择权而承受的利率风险。当利率趋于下降时,客户将以该期低利率获得的新贷款提前偿还该期以前高利率获得的贷款;当利率上升时,他们会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再以较高的利率存入新的定期存款。尽管商业银行可以对提前还款或提前取款设定一定的限制条款,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各商业银行为了稳定自己的存款大客户和优质客户,很难采取相应的政策阻止客户提前还款或取款。根据先前国外经验,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极有可能上升。那么商业银行必定会遭受利率上升带来的资产收益的损失,这便向商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2)利率市场化导致利差减小,主营业务收入缩水,生存压力增大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主营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存贷款利
5、差是其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平均占主营业务收入 90%以上。中间业务品种少,档次低, 科技 含量不高。据统计,2001 年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平均占比仅为 8.5%。利率市场化后,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家银行为增加存款,存款利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同时,为抢夺优质大客户,贷款利率却不会有什么显著提高甚至还可能出现下降。这将大大影响商业银行现有的资金平衡关系和利率配比关系,利差空间也随之减小。在我国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占利润构成的绝大部分情况下,成本增加,息差缩小,势必影响经营效益。不仅如此,利率的市场化必将带动 金融 市场的 发展 与完善,一部分原有储蓄者将不再看重含有低风险价值的储蓄利率,风看
6、重含有高风险价值的货币或资本市场的收益。传统的存贷款与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相比不再具有竞争力。这些都将是商业银行现有的主营业务受到巨大冲击,生存压力日益增大,原有的盈利模式必须调整。 论文代写(3)利率市场化加大“逆向选择”风险的产生利率自由化进程中,利率水平的上升使对贷款合约违约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从而产生借款人的“逆向选择” 。这是因为在信贷活动中,不同借款人违约拖欠的可能性是不同的,但银行无法知道谁的违约可能性更高,随着实际利率的升高,更高比例的喜欢冒险(收益很高)的借款人将更愿意向银行借款,而风险较小的安全借款人则可能退出申请者的队伍,这也就是所谓的借款人的逆向选择。经验表明,随着对任何一
7、类借款人所收取的实际利率的增加,对贷款合同违约的可能性也增大。有两点原因:更多的喜欢冒风险的借款人可能出来接受贷款人的出价,而那些不喜欢违约、较安全的借款人则可能退出申请人的队伍;任何借款人都倾向于改变自己项目的性质(因为银行不可能全面地对借款人的行为进行监控) ,使之更具风险。这就是所谓“逆向风险选择” 。由于存在这样的“逆向风险选择” ,银行的实际预期收益率 11 就可能低于其实际贷款利率。尤其是那些预算约束软化的国有 企业 ,当它们在资金的成本和收益性上作权衡时,首先考虑的是收益,而不是成本的大小。如果这种企业在市场占主导地位,利率市场化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麻烦。 代写论文四、就国有商业
8、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所提出的几点建议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日益显露。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及开拓金融创新两大方面入手。1.切实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本文先前已指出市场化改革导致的利率风险使商行利率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那么,如何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 问题 。结合国外先进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为此开展以下工作:(1)建立和完善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利率市场化加剧了银行的所面临的风险,利率风险成为银行生存和发展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对利率风险的各种管理技术的
9、应用 意味着需要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门的技术人员,各商业银行也应该成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监管部门 12。西方商业银行利率决策机构大多数为资产管理委员会,其任务包括进行全面的利率敏感性管理;定外部及内部利率;确定总行对分行机构的利率授权。如汇丰银行在其本部和各分行均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整个集团和各个分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西方银行的经验表明,利率风险管理对于资产负债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监测、并预测利率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调整资产负债管理方案,从而大幅度提高组织 分析 效率,最大限度地优化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我国目前有一部分银行已经成立了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可以对利率风险进行适当的管理。
10、但其职能分散、专业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与资金计划职能重叠,缺少对利率风险管理的专业化职能。对此,国内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措施成立专门的职能机构:一部分是利率预测组织,其作用主要是根据国家的宏观 经济 状况、产业改革及国际国内时事来准确预测利率变动趋势;另一部分是利率风险控制组织,其作用主要是用来评价商业银行所承受的利率风险暴露,确定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程度,并通过缺口管理 方法 13 等对银行资产负债的调换或购买相关金融衍生产品来减少利率风险。(2)建立合理定价机制以提高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影响即为使其获得了对存贷款的定价权。然而,经过多年的利率管制,我国的商业银行已
11、经习惯了利率管制体制下利率的定价机制,这便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定价机制的建设,加快存款定价机制、贷款定价机制、服务定价机制和授权定价机制等的完善。例如,在管理机制上,可以由总行公布或规定适于全行的基准利率,分支机构在总行基准利率基础上,通过受权,在规定的浮动范围内,根据各自的成本情况、不同客户的资信差别、同业竞争程度以及目标利润水平等因素进行确定。在定价策略方面,可以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即实行客户差别定价、服务差别定价、地理差别定价等;在定价方法上,可以采取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法14、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法 15 、以竞争为导向的定价法 16
12、等只有这样, 才能最终实现金融产品的定价目标,即财务目标 (利润最大化、资金平衡) 和市场营销目标 (保持或提高市场份额)。2.重视开展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的发展之源。在我国利率严格管制的 时代 ,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缺乏金融创新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因而金融创新的成效甚微。我国开展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则将商业银行向前推向了金融创新的舞台。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认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才能扩大在业内的影响力,进而稳定并扩展其市场份额。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开展金融创新: 论文网(1)金
13、融业务的创新利率市场化后,必然带来商业银行利差收益的减少。然而从目前来看,存贷款利差收益还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最主要收入来源,占全部收入的 80%以上。为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快业务创新步伐,拓展业务经营空间,拓展客户市场领域,不断开掘新的效益增长点,实现经营结构、客户结构和收益结构的多元化,以降低利差缩小对经营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减免利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商业银行在保持基本业务稳定的基础上,应该逐步减少对利息收入的依赖,寻求其他的新的金融业务,可积极发展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要从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重点发展投资理财、财务顾问、资产管理国内外结算、担保、代理保险等附加值高的
14、业务品种,使经营收益从以赚取利差为主逐步向以赚取服务费为主的方向转移。要开拓个人客户市场领域,调整客户结构,调整服务中心。以个人理财为中心的个人金融业务是国际上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如美国花旗、香港恒生等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对全行的利润贡献都在 50%左右 17。因此可以大力增大零售业务比重,开展汽车消费信贷、资信、按揭等个人金融业务,拓展个人金融业务利润增长空间。要积极创新资产负债业务,改变资产负债相对单一的结构。从资产的运用情况看,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除了上缴各类存款准备金外,几乎只用于发放贷款与上存资金。从负债来源看,各项存款占到 90%以上 18。这使得商行在控制和规避利率风险时缺乏必要
15、的应对手段。为此,国有银行应积极推进资产负债等传统业务的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增强筹集应急资金的能力;拓展投资渠道,开发资产可紧急变现的投资产品。如发展票据业务和同业拆借业务,因为以票据为基础的融资利率在 现代 市场经济的利率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票据利率体系中的各种利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是反映市场利率变化的重要指标。据统计,金融机构间短期资金融通的 90%以上是以同业拆借方式进行的,相信同业拆借市场将成为是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重点发展领域。 毕业论文要大力发展网上业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网上( 电子 )银行及其相关业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 中国 电子商务服务环境等级仅为 5.9,世界平
16、均水平为 7.5。可见,我国电子金融服务在各方面的发展还相对滞后。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进行,国有商业银行更应加大发展步伐,与国际接轨,完善网上银行、在线交易、网上支付系统、网上证券信息服务等业务,以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2)金融营销的创新包括主要业务市场营销的创新、产品营销的创新、服务营销的创新等。要改变传统的金融营销理念,以动态营销取代静态营销,以市场开发取代市场占有,以关系营销取代产品营销等等。加快产品包装和组合营销,努力打造精品名牌,力争以独有的特色和优势业务赢得市场和客户。(3)金融工具的创新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阶段性风险主要是由于利率的变动不居,使得商业银行缺乏金融工具来规避
17、利率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开展金融工具的创新,如利率期货、利率互换、利率期权、远期利率协议等,以规避利率风险和其他金融风险。2006 年央行为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已对利率互换交易进行试点“开闸” ,同年上海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建设也将力争有所突破,国有商行适时应把握契机,创新金融工具,控制金融风险。 毕业论文五、结束语2006 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继续稳健地向前迈进:长期大额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利率互换试点的“开闸” 、衍生品交易市场的突破等,都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已渐行渐近并必将最终促进一个融资工具品种齐全、结构合理;信息披露制度充分;赋有 法律 和经济手段监管体制;金融市
18、场主体充分而富有竞争意识完善金融市场的形成。这些都将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2006 年底,我国银行业即将全面地对外开放,届时中国银行将面临与外国金融机构更激烈的竞争。然而我国商业银行还不够成熟,望能牢牢抓住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契机,深化体制改革,严谨求实、开拓创新,为中国金融产业的崛起而努力!参考 文献1杨长江、张波、王一富.金融学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年.P225-249.2李崇淮、黄宪、江春.西方货币银行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年.P380-399.3斯蒂格利茨(美) .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年 P195-237.4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
19、币与资本 ,上海三联中译本,1998 年.5爱德化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年.6赫尔曼、穆尔多克、斯蒂格利茨.金融约束: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1998 年.7李扬.金融改革参考报告 ,中国 社会 科学 院 研究 所,2003 年 5 月.8钱小安.中国货币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9中国人民银行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增刊-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央行官方网站http:/,2005 年 1 月 31 日.10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5 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央行官方网站http:/,2006 年 2 月 21 日.11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 ,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4 年.12阎庆民.中国银行业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2005 年.P11-64.13康书生.银行制度比较与趋势研究:中国金融出版,2005 年.P52-83.14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利率实用手册 ,2003年.15罗文辉.上海: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建设今年力争突破,第一财经日报,2006 年 2 月 10 日.16杨青.电子金融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