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鸟巢”的抗震妙招北京奥运会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由于形似鸟巢,因此被人们称为“鸟巢” 。 “鸟巢”跨度很大,钢梁包裹着主体育场,中间悬空,共能容纳 9.1 万观众观赏比赛。在汶川发生 8.0 级地震之后, “鸟巢”的抗震性能也就备受公众的关注。但专家告诉我们, “鸟巢”能抵御 8 级地震。乌鸦是一种常见的鸟类,但是它的鸟巢可不简单。它会采集许多粗枝,边编织,边用泥粘土加固,直到做成一个盆状巢。当然,天然的鸟巢有繁有简,但都有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凹底,这便于鸟蛋聚集在巢中央,使鸟蛋更安全,而且在孵化时温度不易流失。更重要的是,盆状的鸟巢在抵抗风雨和树枝的晃动
2、方面也很有效。当大风吹到弧形的边缘时,强烈的气流会顺着边缘滑过,鸟巢承受的风力大大减弱了。鸟巢往往修建在三条甚至更多的树枝分叉的位置,树枝如同钢梁一样支撑了盆状的鸟巢。所以当鸟巢所在的大树晃动时,盆状的鸟巢比其他形状更难以倾覆。我们知道,人类修建在地面上的大型建筑,都要向地下打坚固的地基, “鸟巢”也不例外,它的地基有效支撑了地面的建筑,类似于树干和树枝对天然鸟巢的支撑作用。只是人类所打的地基更深、更结实。然而,地震专家在借鉴天然鸟巢的基础上,又在自己的建筑中加了许多鸟类巢穴所没有的抗震技术。地震专家们知道,对于大型建筑来说,那种全部连为坚固整体的建筑并不是最抗震的,反而是不同部分可以分别适度
3、位移的建筑,能够自行消耗掉大量的地震波能量,因而更抗震。首先,钢梁结构和包含观众席的的碗状看台是分离的,这个设计很科学,因为钢梁结构是钢铁材料,而看台是混凝土材料,在地震时的震动频率不一样,如果联成一体,由于伸缩程度不同而相互拉扯,反而容易造成难于预料的破坏。另外,从世界范围内的地震经验来看, “鸟巢”的钢梁结构异常坚固,应该可以抵御大地震的袭击。钢梁结构又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层环绕一周,起到支撑的作用,还有一层专门支撑楼道,这些设计都使地震来时,场馆钢梁结构部分安然无恙。其次,碗状看台也分为 8 个独立的大单元,当地震来时每个单元都独立晃动,能够有效消减地震波的冲击力。此外,在建筑的过程中,
4、经过对安全问题的慎重考虑,设计师们取消了原来设计方案中的可伸缩顶棚,使得体育馆的抗震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加强。由于观众席每一层疏散通道都是独立的,没有交叉,人员疏散可以在 8 分钟内完成。所以,就算遭受了强烈地震冲击, “鸟巢”体育馆仍然是非常安全的。(选自 2008年第 8期大科技有删改)、根据文意,下列对“鸟巢”抗震设计的妙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鉴天然鸟巢的盆形和凹底结构,并在“鸟巢”的底部向地下打进更深更坚固的地基。B、把钢梁结构和观众席的碗状看台实行分离建造,而不是让“鸟巢”全部联成一个整体。C、钢梁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每层都有它的特定的功能。碗状的看台也分为独立的几大单元。D、
5、 “鸟巢”取消了原设计中的可伸缩的顶棚,观众席每一层疏散通道都是独立的,没有交叉。【答案】D【答题指要】D 项是从安全角度考虑设计的,并非“鸟巢”的抗震设计。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然鸟巢往往建在分叉的树枝之间,再加上它的盆形结构,因此,鸟巢有很强的抵抗风雨和地震的能力。B、不同建筑物之间可以适度位移,这样就能够消耗掉大量的地震波能量,因而更抗震。“鸟巢”的设计体现了这一原理。C、 “鸟巢”的钢梁结构和看台实行分离设计,因此, “鸟巢”不是以整体来承受地震,而是不同部分分别承受地震。D、 “鸟巢”的钢梁结构异常坚固,完全可以抵御大地震的袭击。就算遭受了强烈地震冲击,
6、 “鸟巢”仍然会是安全的。【答案】C【答题指要】A“抵抗地震的能力”的说法曲解文意。原文说“盆状的鸟巢在抵抗风雨和树枝的晃动方面也很有效” 。B、 “不同建筑物之间可以适度位移”的表述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不同部分可以分别适度位移的建筑” 。D、 “完全可以抵御大地震的袭击”说法过于肯定。原文说“应该可以抵御大地震的袭击”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让“鸟巢”容纳尽可能多的观众,因此“鸟巢”采用了这种跨度很大,钢梁包裹着主体育场,中间悬空的设计。B、鸟类筑造的鸟巢盆形结构带给建筑师们有益的启示,再一次有力地说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的必要性。C、不同建
7、筑材料在地震时的震动频率不一样,因此一些大型建筑可以把不同材料构成的部分独立开来,这样会更抗震。D、从“鸟巢”的外形、结构、容量、建造过程等方面来看, “鸟巢”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宏伟、最具科技含量的建筑物。【答案】C【答题指要】A、强拉因果,前后分句缺乏必然的逻辑关系。B、前一分句不能成为后一分句观点的推断条件。D、说法过于绝对,从文中也推断不出。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小题。 (每小题 3分)基因污染新世纪的忧患基因污染是环保新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和提出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反映了人类的预警意识,生物繁殖的本质是基因复制,而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的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这些外来基
8、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得到增殖,再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因此基因污染是唯一一种可以不断增殖和扩散的污染,而且无法清除。现在已推广的几十种基因工程作物在审批时都认真考虑过它们的安全性,但事实证明过去的认识有局限性,更缺乏长期的数据。为了争夺市场,各生物工程公司过早的向田间释放转基因作物,来不及充分考虑和进行对人体、特别是对环境长期影响的研究。发展中国家则寄希望于转基因食物能够解决所面临的粮荒问题。有人认为发达国家在企图利用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作物的安全试验。自从掌握了对生物基因进行手术的技能,人类就学会了被一些人斥之为“任意篡改上帝作品”的本领。这些“作品”已经不只是密封在实验室的试管内,它
9、们早已散播在几千万公顷的土地上,那就是基因工程农业作物。的确,我们现在所有的传统栽培作物和家养动物,它们与原先的生物种类都已有很大的不同,基因都有所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讲,基因改造并非什么新鲜东西。人类的远祖从几千年前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开始,就不断地对作物和家畜、家禽进行基因改造,但这并不能说明基因工程农业生物与传统农业生物没有本质区别。传统农业生物通过染色体重组发生的基因交换基本上是按生物自身许可的规律进行,而基因工程作物或动物则是“移植”了人工设计和装配的与某些特定性状有关的基因,使它们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得预期的新性状。基因工程生物还有一点非常特别,就是“移植”的基因可以来自任何生物,完全打
10、破物种原有屏障“职制性” “移植” ,这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是极少可能或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在自然状态下,西红柿绝对不会有鱼类的基因,玉米也绝对不会有萤火虫的基因。因此从生物安全性这一角度分析,基因工程生物与传统杂交生物是不能划等号的,而过去对基因工程食物所得出的“实质等同性”评价原则是不全面的。地球现在已发现和未发现的生物物种有一千多万种,其各自独特的基因是在 30 亿年地球生命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的生物基因库是人类的巨大宝藏,也维系着人类自身的命运。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现在还能守住这个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吗?1. 下列对“基因污染”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基因污染是人类对环境的预警
11、意识的环保新概念。B. 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人工重组的基因。C. 基因污染是唯一可不断增殖扩散且无法清除的污染。D. 基因污染是天然物种掺进人工重组基因而不断增殖扩散的污染。【答案】D【答题指要】A 未解说基因污染内涵。B 缺少“不断增殖扩散”的特性。C 缺少“掺进人工重组基因”基因污染实质。2. “任意篡改上帝作品”在文中的实际含义是( )A. 是指散播在土地上的基因工程农业作物。B. 物种移植了人工设计和装配的某些与特定性状有关的基因而在短期内获得预期新性状。C. 人类从远古到今天,不断对作物和家畜、家禽进行基因改造,致使所有传统栽培作物和家养动物与原先的生物种类都已有很大不
12、同。D. 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内,用科技手段改变了物种的性质和状态。【答案】B【答题指要】A 只是篡改的农业作物。C 是自然状态下生物自身许可的进化变异,而非基因工程篡改。D没有说明篡改的手段和目的。3. 下列不能成为基因污染原因的一项是( )A. 各生物工程公司为了争夺市场,过早地向田间释放转基因作物。B. 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作物的安全试验,造成了基因污染。C. 基因工程作物对生物作强制移植,完全打破了物种原有的屏障,破坏了生物原有的基因。D. 人类在发展基因工程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对人体和环境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此方面研究有很大的欠缺。【答案】B【答题指要】即便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进
13、行新作物安全试验,也只能说明是在试验基因工程作物的安全性,与基因污染原因没有关系。4. 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解决粮荒问题进行基因工程作物对人体和环境影响的试验,这已被广泛确认。B. 基因工程生物与传统杂交生物不能划等号,是因为基因工程食物与传统杂交食物没有实质等同性。C. 按生物自身许可的规律进行基因交换和强制性移植任何生物基因,是传统农业生物与基因工程农业生物的本质区别。D. 地球上的环境净土正在遭到污染,这种情况是令人担忧的。【答案】C【答题指要】A 文中说“有人认为”可知并未广泛确认。B 前后不构成因果。D 不是环境净土,而是指天然生
14、物基因库。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许多古建筑,何以能千年不遭雷击?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当今的科学界。相反,将古建筑装上避雷针,反而更易招来雷击。其实古建筑避雷,是风水理论和阴阳学说的巧妙结合,即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的有机结合。由建筑物周围环境和建筑物本身形成的自然消雷,使建筑物周围大地与云层间雷电大量消失,雷电被吸引到周围的凸尖物体上;而绝缘避雷,则使建筑物本身具有较高的耐雷水平。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是通过雷击选择性,即将雷电吸引到建筑物周围的凸尖物体上来实现消雷的,因此可以说雷击选择性是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二者的一个推论。绝缘避雷的绝缘是相对的,如果没有自然消雷(雷击选择性) ,任
15、何古建筑都可能被雷电击毁。自然消雷与雷击选择性,都是由于地面凸起物在雷电场中产生的电晕电流而存在。一般而言,自然消雷能力强,雷击选择也明显,但在保护古建筑不遭雷击上,都必须借助于古建筑良好的绝缘性。基于雷电现象和摩擦起电的认识和探索,中国古代很早就能在一定范围内区分导体和绝缘体。也就是说,从对雷电现象的认识水平来看,中国古代实现绝缘避雷是可能的。五台山古建筑,从使用材料看,主要有纯金属、木材和砖石三类。纯金属建筑,如铜殿、铜塔等,与自然融为一体,其防雷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至于木构和砖石建筑,从结构上讲,主要包括台基(地基部分) 、墙体和顶三部分。台基是基础部分,所用材料有砖石、灰浆(成分为白灰、
16、糯米、白矾等) 、木材和小夯土灰等。从导电性能上说,这些材料都是绝缘和近似绝缘的。从构造上说,这种选料与制作十分讲究的基础工程都具有防潮、防腐、防震等功能,水更不易侵入。因此,整个地基部分就是一个良好的绝缘体。墙体的主要材料为木材、砖石、灰浆、油灰(成分为面粉、白灰、烟子、桐油等) 、砖灰、麻、油漆等,都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从工艺和构造上讲,做工极为讲究,比例适当,不易渗水,并能经得起暴风雨的袭击。顶部的材料为木材、瓦、油漆、金属等,除金属外都是绝缘性能较好的材料。另外,比较讲究的建筑物表面部分基本上都进行过绝缘处理,如木结构和金属部分都用油漆和桐油漆过,而砖石部分则用桐油和砖灰等混合物涂抹过
17、。从整体上看,五台山古建筑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若不遭破坏,是不易着雷的。同时,五台山古建筑群有着良好的通风透气环境,使得古建筑本身保持清洁干燥,绝缘性能不遭破坏。本身良好的绝缘性能,与所处环境较强的自然消雷能力的相辅相成,使得五台山古建筑群不仅处于弱电场中,而且本身电阻较高近似于绝缘体或相对于周围环境来说是绝缘体,使得雷击的主放电过程不会在建筑物上产生,从而保证了建筑物很高的避雷水平。不过,绝缘避雷最典型的例证,当属太原双塔。太原双塔落成于万历四十年(1612) ,是明代砖构建筑的优秀之作。底平面八用形,内部空心式,各 13 层,高均在 54.7 米以上。塔身为全砖石结构,仅在各层角檐装有一根
18、桃木。太原双塔地处太原高地,周围环境的自然消雷能力有限,本身也仅有高耸的尖顶及各层出檐具有一定的但又远不足以避雷的自然消雷能力,其之所以能自明代建成至今从未遭受雷击,主要是因为其本身良好的绝缘性能。双塔地处高地,地质干燥,塔身不着雨淋,又兼全砖石结构,与五台山类似建筑一样或更甚,在雷雨天近似于绝缘体,耐雷水平很高,实际上就像今天输电线路中的大悬垂串一样。选自中国科技十二讲1、对五台山古建筑群能绝缘避雷解说准确的一项是( )A五台山古建筑的通风透气环境良好,使古建筑群本身保持清洁干燥,绝缘性能没有遭破坏,保证了建筑物很高的避雷水平。B五台山古建筑群做工极为讲究,比例适当,不易渗水,经得起暴风雨的
19、袭击;其顶部使用的材料都是绝缘性能较好的材料。来源:gkstkC五台山古建筑使用的材料有纯金属、木构和砖石三类,这些材料都是绝缘或近似绝缘的,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能。D五台山古建筑群建筑物的表面部分都进行过绝缘处理,如木结构和金属部分都用油漆和桐油漆过,而砖石部分则用桐油或砖灰等混合物涂抹过。【答案】A 【答题指要】B 项信息遗失,原文有“除金属外” 。 C项也遗失了信息,造成表述绝对,原文有“主要”的限制。D 项也遗失了信息,比较讲究的“基本上” 。2、下列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自然消雷,是由建筑物的周围环境和建筑物本身形成的,它是通过雷击选择性,即将雷电吸引到建筑物周围的凸尖物体上,从而
20、来实现避雷的。B绝缘避雷,强调建筑物本身应具有较高的耐雷水平。不过绝缘避雷的绝缘是相对的,如果没有自然消雷(雷击选择性) ,任何古建筑都可能被雷击毁。C太原双塔之所以能自明代建成至今从未遭受雷击,主要是因为其本身良好的绝缘性能。D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是通过雷击选择性来实现避雷的,因此可以说雷击选择性是自然消雷与绝缘避雷二者的共同点。【答案】D 【答题指要】D 项“共同特点误,原文是“一个推论” 。3、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建筑避雷原理,暗合现代避雷原理,充分反映了我国先民伟大的创造才能。B由五台山古建筑群和太原双塔可看出,中国古代很早就对雷电现象和摩擦起电有着一定的认识和探索,并能
21、在一定范围内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将其运用于建筑实践中。C太原双塔地势高,地质干燥,塔身不着雨淋,又兼全砖石结构,即使在雷雨天也近似于绝缘体,加上它有着与五台山建筑类似的自然环境,所以耐雷水平很高。D五台山古建筑群本身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而所处环境又有着较强的自然消雷能力,使得五台山古建筑群处于弱电场中,或者说相对于周围环境来说是绝缘体,没有了避雷击的可能性。【答案】B【答题指要】A 项据原文“将古建筑装上避雷针,反而更易招来雷击”可知“暗合现代避雷原理”的表述误。C 项“它有着与五台山建筑类似的自然环境”误,原文表述为“与五台山类似建筑一样” 。D 项一是信息不全,二是绝对化,原文只是说“保证了
22、建筑很高的避雷水平” 。第二课时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人们早已发现,自然界中物体之间千差万别的相互作用,可以简单划分为 4 种力:即引力、电磁力、维持原子核的强作用力和产生放射衰变的弱作用力。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决了重力问题后,人们开始尝试建立一个统一的模型,以期解释通过后 3 种力相互作用的所有粒子。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科学家们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它把基本粒子(构成物质的亚原子结构)分成 3 大类:夸克、轻子与玻色子。 “标准模型”的出现,使得各种粒子如万鸟归林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家园” 。但是这一“家园”有个致命缺陷,那就是该模
23、型无法解释物质质量的来源。 为了修补上述理论大厦的缺陷,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场的存在,并进而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假设出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尔后所有的粒子在除引力外的另 3 种力的框架中相互作用,统一于“标准模型”之下,构筑成大千世界。“标准模型”预言了 62 种基本粒子的存在,这些粒子都已被实验所证实,而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但是它的存在却是整个“标准模型”的基石。因此,寻找该粒子,被比喻为寻找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圣杯” 。自从彼得希格斯四十年前预言这一粒子存在以来,科学家们就一直试图在实验中发现该粒子从而证实其存在,但至今所有努力均告失败。198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莱德曼在其与泰雷西合著的上帝粒子:假如宇宙是答案,究竟什么是问题?的结尾充分流露出了科学家们对终极前景的渴望,他这样写道:“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炫目的光芒,一束光亮照亮了我们这位沙滩主人。在巴赫的小调弥撒曲庄严、高潮的和弦配乐下,也可能是在斯特拉温斯基的短笛独奏春之祭中,天空中的光慢慢地变成了上帝的脸,微笑着,但带着极度甜蜜的悲伤表情。 ”希格斯玻色子因此被人们称为“上帝粒子” ,充满了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