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高中同 步测试卷( 二)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 的反 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 革命 (时间 :90 分钟 满 分:100 分) 一、选 择题(每 小题3 分 , 共60 分) 1. “竹枪 一杆 , 打得妻 离子 散 , 未 闻炮声 震天; 铜灯 半盏 , 烧 尽田 地房 廊 , 不 见烟 火 冲 天。 ” 在有 关该 现象 的战 争结束 后 , 西方 列强 逼迫 清政府 签订 的不 平等 条约 是( ) A 南 京条 约 B 北 京条 约 C 马 关条 约 D 辛 丑条 约 2.1861 年, 维 克多 雨 果在 给朋友 的信 中 怒 斥火 烧圆 明园的 罪行 : “在 我们 眼中 , 中
2、国 人是野 蛮人 ,可 是你 看文 明人对 野蛮 人干 了些 什么 ! ”信中 的“ 文明 人” 指( ) A 英 国军 队 B法 国军 队 C 英 法联 军 D八 国联 军 3. 与以往 的农 民战 争相 比 , 太平天 国运 动新 的时 代特 点表现 在( ) 运动 规模 空前 巨大 反封建 同时 反侵 略 天朝田 亩制 度 的平 均主 义理想 资政 新篇 的 资本 主义 色彩 A B C D 4. 某檄文 写道 : “ 痛哉 ! 吾 台民 , 从此 不得 为大 清国 之民也 ! 吾 大清 国皇 帝何 尝弃吾 台 民哉! 有贼 臣焉 , 大 学士 李鸿章 也 , 又将 关系 七省门 户之
3、台湾 , 全 输之倭 奴。 ”该 檄文与 下列 哪次 列强 发动 的侵华 战争 的结 局有 关( ) A 鸦 片战 争 B第 二次 鸦片 战争 C 甲 午战 争 D八 国联 军侵 华战 争 5. 有人这 样评 价近 代史 上的 列强侵 华: “ 一 半是 残忍 的破坏 和掠 夺 , 一半 却是 客 观上 的 建设和 推动 。 ” 最能 体现 这 一特点 的一 项是( ) A 割 占中 国大 片领 土 B 从 中国 掠走 大量 贵金 属 C 进 行惨 无人 道的 大屠 杀 D 在 通商 口岸 投资 设厂 6. 义和团运 动期间 , 中 外日 报一篇 文章 说: “ 夫中 国外交之 起 , 出于不
4、 得已 而成互 市(对 外通 商)。 其间 丧权 辱国 , 赔款 割地 , 盖 无约( 条约) 不损 , 无 战不 败。 故 其时通 国君 臣 民上下 , 以 复仇 为雪 耻 , 以积愤 思报 怨 , 以下 令逐 客(驱 逐外 国人) 为最 快人 意 , 以 闭关 绝市 为复见 太平。 其处势 应变 ,虽曰 非宜, 其抗志 负气 ,殆非 无取(可取)。 ” 该材 料不能 表明的 是( ) 2 A 作 者正 确揭 示了 义和 团 运动的 原因 B 义 和团 斗争 方式 不当 C 义 和团 反抗 侵略 的精 神 值得赞 扬 D 作 者有 盲目 排外 的倾 向 7. 孙中山 在 建国 方略 中 说
5、, 以 庚子 失败 为界 , 此前 “举 国舆 论莫 不目 予辈 为乱臣 贼 子、大 逆不道 ”,“ 之后 , 则鲜闻 一般人 之恶声 相加 ,而有 识之士 , 且多 为吾 人扼腕 叹惜 , 恨其事 之不 成矣 ”。 这主 要是因 为( ) A 中 国资 产 阶 级力 量迅 速 壮大 B 清 政府 成为 帝国 主义 统 治中国 的工 具 C 人 们彻 底认 清了 清政 府 的反动 本质 D 义 和团 运动 沉重 地打 击 了帝国 主义 8. “东亚 开发 中华 早 , 揖 美 追欧 , 旧邦 新造。 飘扬 五 色旗 , 国荣 光 , 锦 绣山 河 普照。 我 同胞 , 鼓舞 文明 ,世 界和
6、平永葆 。 ” 这段 歌词 创作 的背景 是( ) A 洋 务运 动迈 出近 代化 的 第一步 B 中 华民 国南 京临 时政 府 成立 C 北 伐军 进军 长江 流域 , 胜利在 望 D 一 战结 束 , 中国 成为 战 胜国 9. 以下对 中 华民 国临 时约 法的 理解 ,正 确而 全面 的是( ) 是中 国近 代史 上第 一部 资产阶 级性 质的 民主 宪法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 政治 体制 防 止 临 时 大总 统专 权 是 本 法 应 有 之 意 具有反对 封建专 制制 度的 进步 意义 A B C D 10.1851 年与 1911 年 都是 辛 亥年 , 在中 国发 生了 两场 大
7、规模 的革 命运 动。 这两 场革命 运动的 相似 之处 是( ) A 领 导者 都希 望按 照西 方 的政治 模式 改造 中国 B 两 者都 建立 了革 命政 党 ,创办 了刊 物 C 革 命者 都是 为生 计所 迫 才揭竿 而起 的 D 革 命都 是从 中国 南方 开 始 ,高 潮发 生在 长江 流域 11.1919 年春, 上海 各界 人民 积极参 加爱 国运 动 , 上海 “大世 界 ” 的娱 乐场 中的 跑马场 生意也 随之 萧条 了 , 有人 在其大 门上 贴了 副对 联: “正应 筹策 补亡 羊 , 哪有 心思看 跑马 。 ” 其中 “ 亡羊 ”喻指( ) A 帝 国主 义强 迫
8、中 国签 订 辛丑 条约 B 辛 亥革 命的 果实 被袁 世 凯窃取 3 C 日 本强 迫袁 世凯 政府 接 受 “二 十一 条 ” D 中 国在 巴黎 和会 上外 交 失败 12. 宋庆龄说 : “ 孙中山 和中 国共产党 之间 具有历 史意 义的合作 不是 偶然的 , 它 是当时 的国际 局势 和中 国本 身的 内部条 件造 成的 。”“ 内 部条件 ”主 要是 指( ) A 中 国共 产党 领导 的工 人 运动取 得成 功 B“ 打 倒列 强 , 除军 阀 ” 是全国 人民 的共 同心 愿 C 孙 中山 对三 民主 义进 行 重新解 释 D 共 产国 际对 两党 合作 的 推动作 用 1
9、3.1927 年中 国共 产党 吸取 了 国民大 革命 失败 的惨 痛教 训 , 发 动了 南昌 起义。 下 列毛泽 东的论 断与 这个 “教训 ” 有密切 关系 的是( ) A“ 星 星之 火 , 可以 燎原 ” B“ 枪 杆子 里面 出政 权 ” C“ 一 切反 动派 都是 纸老 虎 ” D“ 将 革命 进行 到底 ” 14. 互联网上 有一 首诗: “迷 雾云遮难 敞亮 , 宇寰 久夜 盼骄阳。 柏宅 楼上龙 聚首 , 湘水 岸边船 启航 。 初 战娄 山标 魄力 , 四夺 赤水 过长 江。 行程二 万通 华北 , 挽国 邦。 ”根 据上下 文的 意思 , 处应 该填写( ) A 遵 义
10、会 议 B南 昌起 义 C 秋 收起 义 D土 地革 命 15. “你 不曾 看见 , 四万 万同胞像 今天 这样 , 团结 得如钢似 铁; 千百万 民族 英雄 , 为了保 卫祖 国 , 洒尽 他们 的热血 。 ” 该歌 词描 述了( ) A 北 伐战 争的 革命 洪流 B 红 军长 征的 伟大 精神 C 中 华民 族团 结抗 日的 壮 举 D 人 民群 众支 援抗 日战 争 的豪情 16. 近年来, 日本 的右翼 势力 逐渐抬头 ,公 开否认 曾制 造南京大 屠杀 。假如 中日 两国对 簿公堂 , 身 为中 方的 律师, 你会选 择下 列资 料中 哪些 作为第 一手 资料 提供 给国 际法庭
11、( ) 南京大屠杀时外国 记者 拍下的照片 南 京大 屠杀 的 幸 存 者 的 回 忆 录 万人坑遗 址 张纯 如的 南 京暴 行:被 遗忘 的大 屠杀 张艺 谋导 演的 电影 金 陵十三 钗 A B C D 17.1942 年初, 中国 远征 军赴 缅作战 。 安 徽 籍 将军 孙立 人率新 国民 党三 十八 师取 得仁安 羌大捷 , 解除 了七千 英军 之围 。 后 来英 王乔治 六世 授予孙 立人 不列 颠帝 国司 令勋章 。 下列 属 于中国 远征 军出 征的 目的 和作用 的有( ) 4 确保 国际 交通 线滇 缅公 路的畅 通 与 美 、 英 争夺 亚洲战 场的 控制 权 履 行反
12、法 西 斯同盟 国的 军事 义务 缓解 美、 英两 国在 太平 洋战场 上的 军事 压力 A B C D 18.1946 年10 月 10 日, 梁漱 溟(著 名爱 国民 主人 士)到上 海去 见周 恩来 , 促 其回 南京继 续和谈 。 次 日梁 返回 南京 , 下车 见报 载 “ 国军 已攻 下张家 口” , 不 禁惊 叹地 对 记者说 : “ 一觉 醒来, 和平 已经 死了 ! ” “ 和平死 了” 是因 为( ) A 国 民党 发动 内战 ,撕 毁 政协协 议 B 国 人和 平建 国的 要求 脱 离实际 C 中 共抵 制国 民党 的和 谈 请求 D 国 民党 拒绝 在和 平协 议 上签
13、字 19. 文献纪录 片 走近毛 泽东 中有这 样一 个情节 :在 西柏坡村 的小 院里 , 警卫 员给毛 泽东梳 头时拔 下一根 白发 ,毛泽 东打趣 地说 : “打 了三个 战役 , 白了一 根头 发,值 得! ” 这 是因为 中国 人民 解放 军( ) A 粉 碎了 胡宗 南对 延安 的 进攻 B 实 现了 挺进 中原 地区 的 计划 C 取 得了 战略 性大 决战 的 胜利 D 攻 克了 中华 民国 的首 都 南京 20.1949 年美 国国 务卿 艾奇 逊 在给杜 鲁门 的信 中说 : “ 中国内 战不 祥的 结局 超出 美国政 府控制 的能 力 , 这是 不幸 的事 , 却也 是无
14、 可避 免的 。 ”最 能验 证这 段话 的史 实是( ) A 解 放军 战略 反攻 取得 重 大战果 B 国 民党 军队 主力 基本 被 消灭 C 三 大战 役中 辽沈 战役 最 先获胜 D 国 民党 反动 统治 被推 翻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0 答 案 二、非 选择 题( 第 21 题 16 分, 第22 题 12 分 , 第 23 题12 分, 共40 分) 21. 阅读下 列材 料: 材料一 有 人认 为: “从 实质上 看 , 甲 午战争 是现 代文明 和近 代文 明的 战争
15、。 难 道慈 禧 太后不 挪用 军费 修颐 和园 , 李鸿 章制 定较 为进 攻性 的战略 , 甲 午战 争就 可以 扭转? 这些 非 主 导因素 哪怕 可以 左右 一两 个战役 , 但 无法 改变 中国 失败的 最终 结局 。 即 甲午 战争失 败的 根本 5 原因是 由于 我们 在国 力上 的落后 。 ” 材料二 有 人反 思甲 午战 争后提 出 , 科技 实力 不济 是甲午 战争 失败 的重 要原 因 , 关 键在 于中日 两国 海军 实力 相差 甚远 , 中国 战败 是必 然的 。 材料三 电 视剧 台湾1895 通过 聚焦 甲午 战争 和 马 关条 约 , 再 现了 台湾 被割让 的
16、 历史全 过程 ,讴 歌了 两岸 同胞奋 勇抗 争的 精神 。 材料四 请回答 : (1)材料 一、材 料二 表明的 观点分别 是什 么?能 否全 面揭示中 国在 甲午战 争中 失败的 原 因?(6 分) (2)结合 材料和 所学 知识 , 你认为应 该如 何全面 看待 甲午中日 战争 中国战 败的 原因?(4 分) (3)据 材料 三、 四指 出 马 关条约 的 有关 内容 及影 响。(6 分) 6 22. 阅读下 列材 料: 材料一 民 国初 年 , 全国 报纸总 数高 达 500 余家 , 不少报 纸以 “民 主” “民 权 ” “民 国” “国民 ” 命 名; 全 国报 纸发 行总数
17、达 4200 万份,“ 读 报者虽 限于 少数 人 , 但报 纸发表 之意 见 , 有公众 的或 私人 议论 , 几 乎下等 之苦 力 , 亦受 其宣 传 ”。 材料二 民 国三 年 , 戴季 陶遇见 一个 老农 , 因 戴氏 身着日 本服 装 , 老农 遂问 其国籍 。 戴 称 “予 中华 民国 人也 ” 。 老农 “ 忽作 惊状 , 似 绝不 解中华 民国 为何 物者 ”。 当戴氏 告诉 老 农 “ 你也 是中 华民 国人 ” 时 ,老农 茫然 惶然 ,连 声说 : “我 非革 命党 ,我 非中 华民国 人。 ” 请回答 : (1)依 据材 料一 , 你 将如 何 评价辛 亥革 命?(4
18、分) (2)依 据材 料二 , 你 将如 何 评价辛 亥革 命?(4 分) 7 (3)综 合两 则材 料 , 你又 将 如何评 价辛 亥革 命? 为什 么?(4 分) 23. 阅读下 列材 料: 材料一 争 取抗 战胜 利的 中心关 键 , 在使 已经 发动 的抗战 发展 为全 面的 全民 族抗战 。 只 有这种 全面 的全 民族 抗战 ,才能 使抗 战得 到最 后的 胜利。 关于 目前 形势 与党 的任务 的决 定 材料二 帝 国所 以向 美英 两国宣 战 , 实 亦为 东亚 之安定 而出 此 自 交战 以来 战局并 未好 转 , 世界 大势 亦不 利 于我 。 加 之敌 方最 近使用 残酷
19、 之炸 弹 , 频杀 无辜, 残害 所及, 真未可 逆料 此朕 所以 饬令帝 国政 府接 受联 合公 告者也 。 日本 天皇 停战 诏书 请回答 : (1)结 合所 学知 识 , 试以 政 治、军 事两 个方 面论 证材 料一的 观点 。(4 分) (2)驳 斥材 料二 中日 本对 美 英两国 宣战 的理 由。(2 分) 8 (3)依 据材 料一 、二 ,分 析 中国抗 日战 争胜 利的 主要 原因和 次要 原因 。(6 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解 析 】 选A 。 本题 考查 学 生的分 析理 解能 力 。 题 干 中的对 联用 “竹枪 ”“ 铜灯 ”等 吸食鸦 片的 用具 来形 容鸦
20、 片泛滥 , 揭露 了鸦片 烟毒 的危害 , 由此 中国进 行了 禁烟运 动 , 而英 国发动 了鸦 片战 争, 强迫 中国签 订了 南 京条 约 。 2. 【解 析 】 选C 。 本 题主 要考 查学生 的知 识再 现能 力 。 第二次 鸦片 战争 中 , 英 法 联军攻 占北京 ,焚 毁了 圆明 园。 3.导学 号14540009 【解 析】 选C 。 与“ 新的 时代 特点 ” 没有 必然 联系, 平均 主 义是传 统中 国农 民的 基本 要求 , 在历 次农 民战 争中 都成为 起义 者的 口号 。 只 有 是以 前时 代所没 有的 新特 点。 4. 【解 析 】 选C 。 从 材料
21、中的 “台民 ”“ 台湾 , 全 输之倭 奴 ” 等信 息 , 可 以 判定此 战争为 甲午 战争 ;根 据 马关条 约 ,台 湾被 日本 割 占。 5.导学 号14540010 【解 析】 选D 。A、B 、C 三项 仅 体现了 列强 侵略 给中 国带 来的破 9 坏和掠 夺; 列强 在通 商口 岸 投资设 厂 , 一方 面是 经济 上 对中国 的侵 略 , 是残 忍的 破 坏和掠 夺, 然而西 方列 强的 侵略 ,使 中国传 统的 经济 结构 发生 变化, 促使 了中 国资 本主 义萌芽 的发 展 , 客观上 促进 了中 国社 会的 进步,D 项 正确 。 6.导学 号14540011 【
22、解 析】 选D 。 本 题旨 在考 查学 生分析 材料 的能 力。 由 “ 丧权 辱 国 ”“ 复仇 为雪 耻 ” 可判 断 A 项 正确 ; 再从 “ 其抗 志负气 , 殆非 无取( 可取)” 信息 , 可判 断 B 项正 确 , 也表 明作 者肯 定了义 和团 反抗 侵略 的斗 争精神 ;D 项在 材料 中体 现不出 来 。 7. 【解 析 】 选B 。 本题 考查 学 生提 取 材料 有效 信息 的能 力。 “以 庚子 失败 为界 ” 即八国 联军侵 华战 争之 后 , 可知 清政府 已经 成为 帝国 主义 统治中 国的 工具 。 8. 【解 析 】 选B 。 从材 料信 息 “中华 ”
23、“ 民国 ”“ 五色 旗 ”可知, 这 段歌 词创 作 的背景 是中华 民国 南京 临时 政府 成立。 9.导学 号14540012 【解 析】 选D。 本题旨 在考 查对 中华 民国 临时 约法 的 正确 理 解。 体现 出 中华 民国 临 时约法 的 性质 ; 可从 中华民 国临 时约 法 的内 容分析 得出 ; 指 出 了 颁 布 中 华 民 国临 时 约 法 的目 的 ; 是 中 华 民 国 临时 约 法 的意 义 , 因此 D 项符合 题意 。 10. 【解 析 】 选D 。1851 年 太 平天国 运动 爆发 ,1911 年 辛亥革 命爆 发 。 结 合所 学 知识可 知 ,D 为
24、这 两场 革命 运动 的相似 之处 。 11. 【解析 】 选D。 本题 主要 考查五 四运 动发 生的 原因 。由 1919 年春 的 “ 爱国 运 动 ” , 分析得 出是 五四 运动,“ 亡羊 ”即 是原 因。 所以 选 D 。 12.导学 号 14540013 【 解 析】 选 B 。本 题考查 的是 第一次 国共 合作 的条 件。D 项是 外部条 件 , 可排 除 ,A 项 是错误 的 , 当时 工人 运动 是“失败 ” 的,C 项 不是 条件 , 所以 只有 B 项符 合。 13. 【解析】 选 B 。由于 右倾 机会主义 错误 , 中共 放弃 了武装 , 导致 大革命 失败 。中
25、共 吸取教 训 , 发动 南昌 起义 ,标志 着中 国共 产党 武装 夺取政 权的 开始 。 14. 【解析】 选 A 。材料 反映 的是红军 长征 , 而且 是具 有转折意 义的 事件 , 据所 学知识 可知描 述的 是遵 义会 议。 10 15. 【解析】 选 C 。材料 主旨 强调 “四 万万 同胞团 结保 卫祖国 ” 在于 激发起 人民 对中华 民族的 热爱 和誓 死保 卫家 园的民 族意 识。 16.导学 号 14540014 【解 析】选 D。 史料 分为 第一 手史料 和第 二手 史料 。前 者是指 接近或 直接 在历 史发 生当 时所产 生 , 可直 接作 为历 史根据 的史
26、料 , 后者 是指 经过后 人运 用一 手史料 所作 的研 究及 诠释 。 属 于第 一手 资料 , 属于 第二 手资 料。 17.导学 号 14540015 【解 析】选 B。 本题 考查 学生 综合分 析问 题的 能力 。抗 战期间 中国政 府组 织远 征军 远征 缅甸的 主要 目的 是保 卫国 际交通 线滇 缅公 路的 安全 , 这是 当时 美 、 英等国 援助 中国 抗战 的唯 一畅通 的陆 上通 道。 中国 出兵履 行了 反法 西斯 同盟 国的军 事义 务 , 一定程 度上 缓解 了美 、英 两国在 太平 洋战 场上 的军 事压力 。中 国远 征军 赴缅 作战不 是与 美 、 英争夺
27、 亚洲 战场 的控 制权 ,所以 排除 。 18. 【解 析 】 选A 。 本 题考 查学 生提取 材料 有效 信息 的能 力。 注意 材料 中的 时间 , 这时, 国民党 发动 了内 战 , 要消 灭人民 民主 力量 ,内 战的 爆发说 明中 国国 内和 平的 可能已 不 存 在 。 19.导学 号 14540016 【解 析】选 C。 此题 的有 效信 息是 “ 西柏 坡村 ” 和 “打 了三个 战役 ” , 毛 泽东 是在 解放 战争的 后期 住进 西柏 坡村 的 , 而 “打 了三 个战 役 ” 应该是 指战 略性 大决战 中的 三大 战役 。 20. 【解析】 选 D 。美国 实行
28、扶蒋反共 的政 策 ,支 持国 民党打内 战。 对于美 国来 说最大 的不幸 就是 国民 党统 治被 推翻。 21.导学 号14540017 【 解 析】 第(1) 问 , 阅 读材 料一 、 二 , 注 意关 键词 “落后 ”“ 实 力 ”;第(2)问 在第(1) 问 的基础上 ,全 面回答 中国 战败的原 因。 第(3) 问 ,结 合材料三 及材 料四图 片 , 主要 从领 土主 权的角 度回 答 。 【答案】(1)材 料一 认为中 国战败的 根本 原因是 国力 太弱 , 落 后造 成的; 材料 二认为甲 午战争 中国 战败 是科 技实 力不济 , 海 军实 力太 差造 成的。 这两 者都
29、 不能 全面 地揭示 甲午 战争 中国战 败的 原因 。 (2)甲 午战 争中 国战 败的 根 本原因 是清 政府 的腐 败 ; 其 他原因 有战 争过 程中 的战 术问题 , 军民的 动员 问题 等方 面。 11 (3)割台 湾及其 附属 岛屿、 澎湖列岛 给日 本。进 一步 破坏了中 国的 领土主 权 , 刺激了 列 强瓜分 中国 的野 心; 台湾 人民掀 起了 反割 台斗 争。 22. 【解析 】第(1) 、(2) 问阅 读材料 提取 观点 ,第(3) 问 考查全 面分 析历 史问 题的 能力 。 【答案 】 (1) 辛 亥革 命使 民主共 和观 念深 入人 心 , 大大提 高了 国 民
30、 参政 、议 政意 识 等 。 (2)辛 亥革 命传 播民 主思 想 的范围 十分 有限 , 没 有改 变当时 中国 尤其 是农 村的 现状等 。 (3)从 横向 讲 , 辛亥 革命 对 城市和 乡村 的影 响是 不平 衡的( 材料 一中 的报 纸主 要 在城市 发 行。材 料二中 的老农 生活 在农村) ;从纵 向看 ,民主 共和观 念深入 人心有 个过 程 ,辛 亥革命 只是个 开端 。 23. 【解析】 本题 主要考 查抗 日战争和 中日 关系的 基本 史实。考 查学 生对材 料信 息的阅 读理解、 分析 提炼、 归纳 概括能力 。第(1) 问 主要是 找理由从 政治 、军事 两方 面说明观 点 , 考查学 生对 抗日 战争 整体 的把握 。第(2) 问要 分析 材 料中的 话错 在哪 里。 【答案】(1)政 治上 :国共 两党合作 ,建 立抗日 民族 统一战线 。军 事上: 国民 党在正 面 战场、 共产 党在 敌后 战场 共同抗 击日 军。 (2)日本 发动战 争是 为了争 夺霸权 , 日本 的对外 战争 对包括日 本在 内的东 亚人 民带来 深 重灾难 。 (3)主 要原 因: 中国 人民 的 全民族 抗战 。次 要原 因: 世界反 法西 斯力 量的 沉重 打击( 苏、 美、英 等国 对日 作战) , 美 国对日 本投 放原 子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