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九色鹿 (第二课时)的教学反思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店子镇龙虎小学 夏琳娜一、教材说明:九色鹿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2 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关于“诚信”的, 共三篇课文,本文是第三篇。前两篇文章都是以记叙文的形式出现,唯独这篇是以民间故事的形式出现,适应了儿童阅读的特点和需要。这是一个来自佛经的故事,写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调达,他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是,在金钱面前,他却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故事内容不难理解,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喜欢阅读,也很容易明白道理,所以这是一篇被许多人公认的“浅文” 。但就是这样的一篇“浅文” ,其中却蕴
2、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恩将仇报。”同时,这篇教材也能很好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着力把课文语言的“浅”和内涵的“深”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重在让学生感悟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二设计理念:在课堂上,我紧扣文本,联系生活,放眼学生未来。在语言文字训练上,落实“读、说、想” ;在内容感悟上突显“利、恩、信” ,两者互相融合,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升。让学生在充分地“读、说、想”中,感受出“巨利、大恩、重誓” ,从而深刻领悟文中的内2涵。1.紧扣语言文字,解读人物形象,领悟高尚情操。教学中,和学生回忆几个场景:“
3、救人” 、 “报恩” 、 “出卖” 、“痛斥” ,紧扣课文中的文字,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人物形象。无疑,文中的“九色鹿”是正面形象,它美丽、善良、勇敢、充满智慧,让人喜爱,值得赞美,与之相比的调达却忘恩负义、背信弃义,显然,它是丑陋、可恶、令人唾弃的反面形象。但这一切所得,不是靠老师讲来的,而是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表达观点。如在“救人”场景中,紧扣“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这一句话,从“立即” 、 “纵身”这些词语中想象九色鹿毫不犹豫、奋不顾身救调达的情景,感受到九色鹿的善良、勇敢,再把这种恩情的份量读出来。然后指名读描写调达获救后表现的句子,抓住“奴仆”一词,引导学生
4、想象奴仆过的是怎样的生活,而调达却心甘情愿地做奴仆,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九色鹿需要这样的报答吗?抓住九色鹿回答中的“不要” 、 “只要就”这些词语体会九色鹿施恩不图报的高尚情操。这样一来,九色鹿的善良、勇敢、施恩不图报的高尚情操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2通过角色对比,解读故事寓意,触摸文化内涵。课文中角色对比鲜明:一是九色鹿和调达这两个角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九色鹿在波涛汹涌中救了快要淹死的调达,而后来调达却恩将仇报出卖九色鹿。二是调达前后言行形成鲜明的对比:被九色鹿救起时郑重起誓千恩万谢,看到皇榜后见利忘义恩将仇报。教学3中,我就抓住有关描写调达的句子体会:ppt 出示 1:落水人名叫调达,
5、得救后连连向九色鹿叩头,感激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意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我引导学生抓住“连连、叩头、永远、终身”体会调达的感激涕泠。ppt 出示 2:“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根据这句话,教师引导学生猜猜调达当时是怎么说的?紧扣“郑重起誓、决不说出、千恩万谢”体会调达的坚定、严肃。ppt 出示 3:“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 ”我引导学生想象调达看到悬赏九色鹿的皇榜时心里会想些什么?一开始同学们想到的就只是“调达看到皇榜如何的心花怒放,只想着发财” ,紧接着我从另一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调达在看到皇榜时心里也一定进行
6、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这时同学们发出了“哦”的声音,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打开了,七嘴八舌的讨论调达这时的心里斗争,而最终心中的贪婪战胜了心中的正义和道义,从而让学生明白调达的这种言行就是见利忘义、忘恩负义、背信弃义。接着用三个句式引领学生接读:一个受过九色鹿救命之恩的人竟然见利忘义!一个口口声声要报恩的人竟然忘恩负义!一个郑重起誓的人竟然背信弃义!从调达前后言行形的对比中,学生看透了调达卑鄙丑恶的性格,更感受到九色鹿的善良、勇敢,施恩4不图报的高尚情操。通过角色之间的对比,我们深刻地领悟到故事的寓意“做人要恪守信用,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 ”3抓住矛盾冲突,解读“背信”
7、的结局,体现价值教育。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教学后,学生已经体会到调达是个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的小人。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借国王之口来表达学生的观点,通过国王会分别对九色鹿、调达,下令对全国臣民怎么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的学习感受充分表达出来,当有学生说“要把调达赶出我的国家时” ,我顺势引用一句名言“诚是开山斧,信是做人金,没有诚信难立身” ,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不遵守诺言、背信弃义的人是会永远得到别人的唾弃的” 。马上我又安排一个小练笔, “如果这个时候调达就站在你的面前,请你来劝劝调达,告诉他今后该怎样做人”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我们该做怎样的人?通过这样的讨
8、论和辨析,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的熏陶以及如何科学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物、现象,这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最后,我又一次告诉学生老师的期望:我们的社会也需要讲诚信,希望人人做一个讲诚信之人,那么我们生活的世界就会更加文明、和谐。直接把学生认知的高度从个人提高到了做一个社会人的层面,这样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进行了一个升华。三、不足之处:回想这节语文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1.在学生的讨论、辨析中还没有做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5如果在教学中能尝试小组教学,让学生在组内讨论,辨析,学生的感悟、理解会更深刻。2.对于“读”这一点做的还不够,学生个别读,有个性的读,感悟后的读做的还是少了,留给学生的时间还不够。总之,反思这节语文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基本已经完成,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性格特点,并能从他们身上潜移默化的明白做人的道理。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探究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