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复医学导论复习要点1康复的定义:康复是指综合的、协调的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使病、伤、残者重返社会。2残疾的定义: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等各种原因造成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状态。3康复的领域: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4康复的方式:机构康复,社区康复,上门康复服务。5康复医学的定义:是利用医学的措施,治疗因各种原因遗留的功能障碍,使病、伤、残者的功能尽可能恢复到最大限度,为他们重返社会创造条件的医学分支。6康复医学的内容:康复医学理论体系、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康复。7康复治疗技术相关
2、名称及简写:1.物理疗法 PT、2.作业疗法 OT、3.言语疗法 ST、4.心理疗法 Psy、 5.康复工程RE、6.康复护理 RN、 7中医疗法 TCMT、8.文娱疗法RT、8职业咨询 VC、10.社会服务 SW。9中医康复的定义:中医康复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针灸推拿、功法训练、饮食、情志调摄、药物、沐浴等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帮助病、伤、残者、老年人、疾病瘥后诸证者、亚健康状态者恢复功能,使其充分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10中医康复的适应病证:病残诸证,伤残诸证,老年病证,恶性肿瘤,慢性病证,疾病瘥后。11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一)调补虚损;(二)扶正祛邪;(三)三因制宜:因时制
3、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四)杂合以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调神与养形相结合药治与食疗相结合动与静相结合。12致残原因: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致残原因是营养不良、传染病、产期护理差以及各种事故,它们占全部残疾比例的 70左右。在发达国家,因营养不良、传染病等致残的在逐渐减少,意外事故、慢性躯体疾病、精神病等逐渐成为了主要的致残原因。13残疾的三级预防:消除有可能造成残疾的因素、条件、环境以及预防残疾的发生,即一级预防;有可能造成残疾的因素、条件已经发生,要采取一切措施防止残疾形成,或者尽最大努力将残疾的发生率、严重程度降到最低,即二级预防;残疾已经形成,要尽可能地采取一切措施预防残疾进一步加重、恶化,使残疾
4、者能保持并改善尚存的功能,即三级预防。14 残损、残疾和残障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残疾是按照残损、残疾和残障顺序发展的,但也有可能发生跳跃。残损、残疾残障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其程度可以相互转化。具体来说,残损者未经合适的康复治疗可转化为残疾,甚至残障;而残疾或残障者也可能经合适的康复治疗而向较轻的程度转化。如:患者脊髓损伤后出现截瘫,下肢功能丧失,失去了步行活动能力,大小便不能自理,生活上需要他人的帮助,处于残疾状态。如果得不到积极康复治疗,患者下肢瘫痪可以使其终身卧床,丧失了工作能力和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发展为残障。若经过积极康复治疗,患者可以从残疾转为残损。15反射的定义:反射是指在中枢神
5、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16常见反射:脊髓水平的反射:牵张反射、屈肌反射、节间反射。延髓脑桥水平的反射:阳性支持反应、颈紧张性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抓握反射。中脑水平的反射:迷路翻正反射、颈翻正反射、躯干翻正反射、视觉翻正反射。大脑水平的反射:降落伞反应、防御反应、倾斜反应。17运动发育的一般规律:先头后尾、先泛化后集中、先粗大后精细、从近到远、先正后反。18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功能特征:交叉性支配,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代表区的大小与功能呈正相关,倒置分布。19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颅内压升高及脑疝形成,脑水肿,脑积水。20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6、:大脑皮层的功能重组,潜伏通路的启用,神经发芽,神经细胞的再生,突触的调节,脊髓的可塑性。21制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1)制动对骨骼肌的影响:肌代谢障碍;肌萎缩;肌力下降。 (2)制动对骨和关节的影响:骨代谢异常;骨密度降低;关节退变和功能障碍。22长期制动的康复措施: 1.主动运动;2.关节被动运动及良好体位;3.防止直立性低血压;4.步行训练;5.呼吸体操;6.增加感觉刺激;7.预防其他并发症,加强营养。23机构康复的概念:机构康复是指集中专门的康复专业人才,在康复医学研究所、专门康复机构(康复医院或康复中心)、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大型职业康复中心、特殊教育部门等地,利用先进的设备和较高
7、的专业技术,对残疾人开展身体功能、心理疏导、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康复。24社区康复的定义:社区康复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政府领导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支持,残疾人及其亲友积极参与,采取社会化方式,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全面康复服务,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25社区康复的基本原则:坚持社会化工作原则;社区为本,立足社区;低成本、广覆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用适宜的康复技术;康复对象主动参与;结合中医传统疗法。26社区康复的工作内容:残疾预防、残疾普查、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独立生活指导。27.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强调学科间和学科内的合作,一般采用康
8、复协作组的工作方式。28. 康复协作组的人员组成:由患者、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假肢与矫形器师、康复护士、文体治疗师、职业顾问、社会工作者和传统医学治疗师等组成。29.康复评定:是指用客观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患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是对患者的功能状况和潜在恢复能力的判断。30康复评定的主要内容:(1)人体形态评定(2)运动能力评定(3)日常生活能力评定(4)语言交流能力评定(5)心肺功能评定及体能测定(6)发育评定(7)心理评定(8)职业能力评定(9)社会生活能力评定(10)其它评定 如:认知能力和感觉能力评定等31.康复结局
9、:指按计划系统地进行康复治疗后最终取得的结果,或生存质量、健康、功能所处的状态。32康复医学科常用设备分为:功能评定的设备:心肺功能、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设备等。治疗与训练设备:用于运动治疗与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和文体训练设备等。支具、假肢与矫形器设备。33.物理治疗设备只要有:中频治疗仪、音频电疗机、低频脉冲电疗机、超短波治疗机、红外线治疗机、磁疗机、超声波治疗机、蜡疗设备、紫外线治疗机、制冰设备。34. 康复医学的特殊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康复内容的复杂性,康复任务的艰巨性,康复过程的漫长性,康复涉及学科的多样性,残疾者心理创伤
10、的严重性和心理反应的复杂性。35康复医学病历的特点: 康复医学针对的问题是功能障碍,工作方式是协作组,最终目标是促进患者重返社会。因此,康复医学病历有以下特点:康复医学病历是以功能障碍为中心的病历,是对功能障碍的历史和康复过程的详细记录;康复医学病历是功能评定的病历,由于功能障碍可以表现在身体、精神、社会等各方面,要有全面的评定记录;康复医学病历是反应各方协同工作情况的病历,需记录康复医学各功能室的评定和治疗情况、其它临床科室的工作情况、参与康复的患者家属及有关人员的相关情况等;康复医学病历是着眼未来的病历,要对患者心理状况、生活方式、职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估,为重返社会做
11、好准备。36.康复医学处方的种类:运动疗法处方、物理疗法处方、作业疗法处方、言语疗法处方、心理疗法处方、中医传统疗法处方以及假肢、矫形器、装具和轮椅处方等。表 1-2 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的比较临床医学 康复医学对象 疾病及患者 功能障碍及功能障碍者目的 治愈疾病 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方法 以药物、手术为主 PT、 OT 等疗法为主,辅以必要的药物和手术负责人员临床各科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康复医学的各类医务人员患者作用被动的配合 患者及其家人都需要主动的参与工作模式分工模式 团队模式表 2-1 残疾分类特征、表现以及相应的康复评估和治疗途径分类障碍水平 表现 评定康复途径 康复方法残损器官水平器官或体统功能严重障碍或丧失关节活动范围、徒手肌力、电诊断等复原功能锻炼(PT 、ST等)残疾个体水平生活自理能力严重障碍或丧失ADL 等 代偿ADL 训练(OT、支具等)残障社会水平社交或工作能力严重障碍或丧失社交和工作能力 适应环境改造(SW 、OT、 Eng)康复门诊及病房工作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