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李广智在上海电台讲课:灾后心理调调适.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4383172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广智在上海电台讲课:灾后心理调调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广智在上海电台讲课:灾后心理调调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广智在上海电台讲课:灾后心理调调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李广智在上海电台讲课:灾后心理调调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010 年 11 月 22 日(星期一) 上海广播电台 792 千赫 生活服务大课堂主 持 人:文 仪特邀嘉宾:李广智话 题:灾害后的心理调适文 仪:11 月 15 日 14 时 15 分,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 728 号一幢 28 层的高层居民住宅楼发生火灾事故。已造成 53 人死亡,70 人在院治疗。火灾发生后,心理干预专家在 24 小时助手安置点。为何在火灾发生后,需进行心理干预?今天,我们特邀请了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国家 2 级心理咨询师,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李广智副主任医师来谈谈为什么需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怎样干预?文 仪:李医生,上午好!请您谈谈火灾后的心理干预情

2、况好吗?李广智:11 月 18 日报道: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在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上介绍:目前已累计派出 48 位心理专家分别对家属安置点和医疗救治点实施心理救援,开展心理问题筛查 748 人次,实施干预 152 人次;其中对有严重应急症状者干预 21 人次。文 仪:为什么要在第一时间派出心理咨询、治疗师进行心理干预呢?李医生: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像唐山大地震、911 事件、四川汶川大地震这样的强破坏性事件,对幸存者和在一线参与救灾者心理影响会有多深、有多久?没有亲身经历过灾难事件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心理学的认为,火灾、地震等都会给人都会留下心理创伤,区别只在于程度的轻重。那些心理创伤严重者,会出

3、现持续的身体不适和精神消沉甚至崩溃状态,产生“急性应激障碍” ,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他们今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惧症、焦虑症等,各种心理问题的概率会很高,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生活在心理阴影中。文 仪:灾害一般对心理引起哪些反应?李广智:首先,灾难事件由于来得突然,刺激强度大,会立即在当事人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而且这个“烙印”这辈子再也不会消失。以后,当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立即唤醒这个印记,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比如出现惊恐、胸闷、绝望、逃离现场等强烈的应激反应。有些人在获救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一个人处于狭小的、黑暗的空间里,他在废墟里的记忆就会闪回,或者处于颠

4、簸的汽车上、听到嘈杂刺耳的声音,都会重新唤醒他的创伤体验。其次,灾难的强破坏力往往是毁灭性的,在短时间内摧毁生命,带来财产的大量损失,从而导致人们的无助感、无力感、丧失感和脆弱感。很多人会经历否认,即不愿相信眼前的事实,悲痛到无助、绝望等各种情绪反应,从而影响他的正常生活。第三种最常见的情绪是负疚感。一些灾难的幸存者在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难过、悲痛的同时,会因为自己活着,自己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会因为自己没能帮助更多的人而自责,会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这些消极的情绪如果得不到处理,幸存者就有可能产生退缩和自我封闭,并不堪承受自责的压力。文 仪:发生灾害后,在何时进行心理干预最合适?

5、李广智:亲历灾害的幸存者进行创伤后心理危机干预的最理想时间是 24 小时后至 72 小时内。6 周以后进行干预,很多负面影响消除起来就更困难。2文 仪:如何判断身边的人需要危机干预?李广智:面临重大的灾难,人们经历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压力会使事件经历者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得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没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情绪反应,如产生极度的害怕、无助或恐惧感等;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如果这种身心不适的状态一直持续,尤其是超过灾难事件发生后一个月,被称为“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特别是有灾难情景的重复体验、逃避反应、高度的警觉性等三种症状

6、的人,需心理干预。文 仪:请您谈一谈什么是“灾难情景的重复体验”?李广智:灾难情景的重复体验指创伤事件的经验不断被唤起,如对灾难痛苦的回忆反复地侵入,灾害画面像放电影一样不断在脑中闪现,挥之不去;逃跑、躲藏、受伤等情节痛苦地在梦中反复出现;行为表现、谈话中显示出心中强烈的痛苦,或出现生理上的反应,如抽筋、颤抖、恶心、失眠等,与此次灾难有关;经常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恍惚中总以为灾难又再度发生,或是感觉又回到事情发生的当时。文 仪:什么是“逃避反应”李广智:逃避反应是指持续逃避和灾害有关的刺激或情境,例如努力逃避与创伤有关的思想、感觉或谈话;努力逃避会勾起创伤回忆的活动、地方或人群;在回忆灾害的重要

7、细节时有困难,甚至出现记忆空白和遗忘;对于活动明显地降低兴趣或减少参与;与他人疏远,只愿意一个人待在一边;情感麻木,丧失了爱的感受;对前途感到悲观,不敢期待未来。文 仪:什么是高度的警觉性李广智:高度的警觉性是指,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持续地处在高度警戒的状态,例如难以入睡或睡眠中很容易被惊醒;易怒或爆发愤怒,觉得上天怎么对我这么不公平,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减退,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对周围的声响和震动过度警觉,产生过度的惊吓反应,以为灾难再度来临。文 仪:能否介绍一下灾害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几种常见而有效的方法?李广智:危机干预工作者一般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社会

8、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灾区群众相互之间也可采取一些必要措施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治疗。 ”可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无言地陪伴。在危机事件后,当事人都有恐惧的心理。此时,很多人以为需要说一些话来安慰他,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真正有效的是陪伴当事人。此时默默无言远胜千言万语。第二,无条件地倾听。让当事人说出心里话,像倒垃圾一样把内心深处的不好的感觉、想法不加掩饰地表达出来,能够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内心的不安、焦虑。第三,给予当事人关怀和理解。有时一杯温水胜过千言万语,手中感觉热水的温暖及眼见关怀的动作,这才是他们最需要的。第四,无条件地接纳哭诉者。错误的做法是叫他们不要难过、不要哭泣,正确的处理方

9、法是给他一张面纸,给哭诉者以被接纳的感觉,心中的伤痛才能得以缓解。文 仪:灾后救援和善后服务人员的心理变化会有复兴情绪吗?3李广智:此外,灾后救援和善后服务人员的心理变化也要高度关注。 ”特殊的工作性质使救援人员时时目睹灾后的惨况,面对痛苦的人群,还要超负荷工作,容易出现不良心理反应。在四川省北川县救灾现场,多次发生救援的武警战士、医护人员因为目睹伤亡惨状和个别时候救助困难情绪剧烈波动。这时,也应适当运用一些自我干预和相互干预的技巧,这对于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有着积极作用。文 仪:许多受灾者对心理干预有些顾虑,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疾病吗?我国的灾后心理干预工作从上世纪 80 年代才开始起步。尽管多次

10、在矿难、大火等事件中进行尝试,但目前公众的认知度仍不高,许多人还把心理问题当成精神病拒绝治疗。希望灾区群众能够转变观念,积极接受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避免灾难给自己的心理造成过久的影响,尽快回归正常生活。文 仪:消除灾后恐慌,有什么好方法吗?李广智:公开透明的信息是消除灾后恐慌的良方。火灾、地震等灾害袭来,耳闻目睹灾区的境况,非灾区人们的心理平衡也会就此打破,特别是震感强烈的省市,人们正常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引起心理压力和恐慌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此时应介入以辟谣为重点内容的心理辅导,满足公众对真实信息的心理需求,从而有效消除恐慌。一般来说,人们在面

11、对事先没有预料到的突发性灾害时,容易产生盲目从众心理和行为,亦即常说的群体性盲目行为,在社会心理学上也称非常规集群行为。特定环境下的人群会在某种诱因下,引发集体精神失常现象,称之为“精神病流行” 。而一个常见的主要诱因,便是信息来源不是来自具有公信力与权威性的渠道,而是来自小道消息或者谣言。所以,面对一切灾害信息,都要进行认真甄别,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制造、传播小道消息和谣言。文 仪: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危机干预的六步法,是哪六部?李广智:心理危机救助六步法: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过号召,人人学会急救救助法。这包括包扎止血、心肺复苏和心理危机救助。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较多,目前世界上流传的最广也是最为有

12、效的方法是危机干预六步法。第一步:明确核心问题必须非常迅速地确定引发应激障碍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分析必须完全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第二步:保证患者安全在干预过程中,保证患者的安全为首要目标。所以首先应帮助患者尽快脱离灾难现场或创伤情景,尽快脱离危险。为了逻辑顺序和描述的方便,这里把保证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二步。但实际上在整个危机干预的过程中,患者的安全问题都应该得到自始至终的重视。第三步:提供情感支持给患者以尽可能全面的、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不管患者遭遇的经历是天灾人祸还是自己的过失所致,也不管患者当前的感受可以理解还是不合常情,一律不予评价。而是提供机会,通过沟通与交流,让患者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给患

13、者以同情、支持和鼓励。使患者明确感觉到“有人在关心我” 。第四步: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4此时患者的思维往往处于被抑制状态,很难判断什么是最佳选择。觉得没有选择、无路可走。可建议患者从不同的途径思考变通方式:如对外可开发环境资源,引导患者从身边的亲朋好友中去寻找支持和帮助;对内可开启心理资源,试探新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以改变对应激源的看法,从而减轻应激反应的严重程度。第五步:制定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帮助患者康复的节目表和时间表。虽然大多数应激障碍患者都不会反对医生替他们制定计划,但这样很可能是越俎代庖。所以,计划的制定应该让患者充分地参与,使他们感到自己的权利、自尊没有被剥夺;使他们感觉到这是他自己制定的计划;他们感觉到既然是自己制定的计划,自然就能够付诸实施。第六步:得到患者承诺一定要得到患者的明确承诺,比如让患者亲口陈述:“我保证按照计划实施” 。在继续关心支持患者的同时,要用理解、同情、和建设性的方式去询问、检查、和核实患者实施计划的情况。并给予中肯、恰当的强化、支持和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健康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