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文科综合 地理能力培养对策,一、近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总特点,1、强调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重点能力,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主干知识:地理学科主要选取能反映学科分析研究方法和面貌的内容为素材,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特别强调学习地理的基本意识是空间概念的建立和空间特征的分析。,如03年高考春季卷地理部分考查的主干知识是:时差推算、距离判断、气候资料分析、地质构造分析、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评价等。,03年高考春季卷:根据所给资料,完成下列各题(50分) :,(1)读图,判断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约为(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4分)【 】A50 km B110
2、 km C160 km D300 km,(2)绘出图中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6分),(5)战国时期兴修的都江堰(与青城山一起)为什么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分) (6)历史上,秦在图中ab剖面以东区域开凿了郑国渠水利工程。在下列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做出了什么决策?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9分)(7)结合郑国渠和都江堰的修建,说明基础设施建设对增强综合国力的作用。(6分),(3)判断甲、乙两图中表示ab剖面所在地区的气候直方图是 (甲、乙)图,并根据图示资料,分样ab剖面附近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11分) (4)另一幅直方图反映的是都江堰附近地区的气候资料
3、,与ab剖面附近区域相比较,都江堰地区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什么?在筑堰之前,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的因素是什么?(11分),重点能力:地理学科突出考查考生检索信息、应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体现学与用的有机结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让考生感受“有用的地理”这一新理念。,地理图表作为地理学科的专业语言,是地理信息的最主要载体,在试题中仍会有充分体现。,03年高考春季卷地理相关的13道试题中,其中有12题以地理图表为信息载体(6图1表),涉及气候统计图2幅、工业分布图1幅(美国)、地质构造图1幅、区域分布图2幅(德国、川渝陕甘等),区域农作物播种面积表1幅。,地理学科的能力测
4、试侧重点,(1)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世界区域和国家的地理特征。,从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看,侧重以下几方面,(2)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和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3)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过程。,(4)认识和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区域的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5)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
5、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6)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2、区域与系统有机结合,突出区域性,高考地理试题大多是从某一实际区域切入,由具体事实推导一般原理。,把区域地理的基本地理事实与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有机结合,考查考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特征分析的理性思维能力。,02年文综题:读图,甲地年均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m3(黄河年径流总量为575亿m3)。回答:(27分),(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 。(3分),(1)丙河的汛期在 季。其主要补给水源为 、 。(7分),(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 、 ,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 。(7分),(3)
6、乙湖具有明显的咸谈分区,它的 (东部或西部)盐度较高,成因为 ;另一部分盐度较低,成因为。 (l0分),3、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突出问题的主题性,知识的基础性,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力求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努力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关键是把握一个“度”字,(1)高考在创设题目意境和对素材进行选择处理时,十分关注热点。主题性,(2)对重大问题的反映,只能通过扎实的学科知识底蕴来折射。-基础性,一是围绕热点问题的“主题”设计试题,如02年的热点:欧元流通的主题是“国际金融问题”,中国加入WTO的主题是“对外贸易问题”,为此高考试题中出现了“欧盟”题和
7、“丝绸之路”题。,二是热点问题只是外壳,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才是试题的本质,如“欧盟”题中地理试题主要考查世界金融中心的分布及各金融中心的时差推算。,二、新教材高考内容的变化,1、世界地理部分不变。 2、自然地理部分变化不大。 3、人文地理部分变化很大。 4、中国地理部分与旧教材基本不同。,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2)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2人口
8、与环境 (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我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发展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地区分布。 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素质与环境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 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2)城市的区住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3)城市化 城市化的标志。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
9、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4)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城市的合理规划, 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 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5文化景观 (1
10、)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 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6旅游活动与环境 (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 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与旅游 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 中国的旅游资源。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7世界政治经济的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区域发展中经济全球化中的意义和作用。 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11、。 (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及其发展。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保事业。 (2)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四部分 中国地理 1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国存在不同发展地区的原因和主要特征。 2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以及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 山
12、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达。 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区域发展商品农业的条件、应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可能模式。,变化特点:,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系统与区域相结合。,重视地理分析,突出知识的应用。,三、能力培养策略,1、重基础,抓主干,攻应用,经纬网地图的分析:确定地理位置、判断地理方位、推算日期时刻、判断距离(比例尺)等。,等值线图的判读分析:把握各类等值线(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线)的走向、疏密、弯曲、闭合中心
13、所反映的地理意义及成因分析;了解等值线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等高线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地形剖面图绘制、相对高度测算等,等太阳辐射线与太阳能开发利用的评价、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等压线图中的风向风速判断、天气分析等);特别关注等值线组合图的综合分析(如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线组合或某等值线与其它自然、经济要素统计图组合分析某区域人类活动的区位优劣)。,航天探索与地球运动:宇宙环境特点、宇航意义、各类日照图分析、季节问题综合等。,气候类型的判断及应用分析:根据气候特征(气温、降水量统计资料)或气候分布规律判断某地气候类型;某地气候资源的分析评价,并加以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农业生产
14、特点。,地质构造及实践意义:褶皱、断层基本形态的判断、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分析,特别关注地质构造的实践应用,如找水(向斜储水)、找矿(背斜储油气、断层岩浆活动形成有色金属矿等)、工程建设(采石场、水库大坝、隧道选址等问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改造水循环的着眼点、河流径流特征的成因分析,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区域水资源环境的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的背景与现实意义分析、节水型产业发展、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治理。,生态原理的应用: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特点、生态原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发展理念与实例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人
15、类活动空间格局的区位分析: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线点、城市等的空间布局的区位理论,特别关注对某一区域内区位因素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城市化问题与城市规划:城市的动态发展规律、城市化问题及应对措施、城市地域结构的合理规划、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酸雨、臭氧空洞、热带原始森林破坏、海洋油膜污染等)产生的原因、危害、治理对策,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和本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例分析,特别关注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重原理,抓方法,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区域空间判断与区域特征分析,区
16、域位置的判断依据: 1从轮廓特点形状的直觉推测 2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准确定位 3利用地理事物(地形、河流、地名、资源分布等)辅助判断,设问:R河流汛期特征P能源基地Q家具厂布局条件平原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条件,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对具体的区域分布图的分析应引导学生思考好五个问题:这是什么地方(根据经纬度、轮廓特征和特殊地理事物等判断)?什么时间(注意事物的发展性)?有什么(主要地理特征)?为什么(形成原因、原理分析)?怎么样(发展变化规律)?,对具体区域特征的确分析应全面思考下列问题: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土壤。 人文地理特征:工业、农业(分布、成因)、重要城市、港口、交通等。,重
17、点思考下列问题: 1、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与相邻位置关系。 2、本区域内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分布,并以此为成因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农业生产特点。 3、跨区域专题比较。如沪宁杭工业基地与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条件比较、中亚与西亚干旱的成因和特征分析比较。,把握区域主要特征。,开放,岛国,如 日本:,干旱、石油、民族、宗教,西亚:,非洲:,贫困,珠江三角洲:,近年文科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大多以“专题”形式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归纳、整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针对这一考试要求,应从知识联系角度对地理学科内知识进行归类、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知识整合的方法,以时间为线索整合知识地理事物往往具有时空分布的特
18、征,特别是自然地理现象,其时间变化特征更为明显,复习时,可以以时间为线索,把某些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的地理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张综合复习表。对这一类型的知识整合,在三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表一:季节问题综合复习表(部分),以问题为中心整合知识。,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题往往不以教材的知识背景或理论体系为切入点,而以中心问题的形式设计情境,编制试题。因此,复习时可以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知识整合,从跨学科综合角度来说,应从地缘、事实、意识三方面加以思考;从地理学科内综合来看,则应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的有机整合。例如围绕“石油问题”这一中心问题,可
19、进行下列知识的有机整合。,石油问题,日照图的分析方法,(1)了解太阳运行的一般规律,(2)熟悉各种图示的转换,(3)把握分析问题的三条线索 (解题关键点),根据自转方向或特殊信息判断经纬度、晨线或昏线。 根据晨线与经纬线关系判断日期。 根据晨线或昏线与赤道的交点通过的经线定时刻。,等值线图的分析方法与技巧,(1)了解各类等值线图的判断要求 等压线(风向、风力、天气判断) 等温线(温差、影响因素、地面状况分析) 等降水量线(地区差异、影响因素、极值地区的分析以及对农业的影响分析) 等震线(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等盐度线(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的分析),(2)等值线图的一般判读方法,识别等值线所反映
20、的是何种地理事物;判断等值线走向、疏密、弯曲、闭合中心等所反映的地理含义及变化规律; 推断出规律或结论并分析产生的原因。,分析等值线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把握等值线图的分析技巧,如关于等值线的弯曲问题:可运用辅助图解法进行判断。图中等值线a.bc,要判断虚线甲处的地理事物,只要作出辅助线并判断中心点与周边两点、的数值大小关系:、,即可根据不同的等值线分析出其反映的地理含义。如果是等高线,其含义是两边高中间低,应是山谷;如果是等温线,说明该地温度比同纬度其它地方低;如果是等压线,则反映了气压两侧高中间低,应是低压槽。,关于两点相对差值的计算:可用公式计算法。如下图中PQ二地的相对高度的计
21、算: (X1) 等高距H(X1) 等高距,创设新情境、提供材料(图、表、文字等)、设置问题,解题思路: (1)获取信息 (2)分析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3)提取贮存信息(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对设置问题进行分析 (4)组织答案、表述要点,综合题的解题方法,【例】人类不恰当活动,常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从而破坏了水体环境。图1、图2及表格是黄河中游某支流一水文站的实测结果。据此回答:,不同温度下DO(溶解氧)饱和值表,(1)该河月均流量最低值与最高值之比约为_分之一。(2)当地的黄金生产及造纸、食品加工等乡镇企业的排污造成该河段枯水期富营养化严重,在凌晨5:00,河水的DO(溶解氧)含量的饱和度
22、仅为,但在,午后,DO出现过饱和,DO的饱和度可达110。其主要原因是:,。 (3)因地制宜地控制该地水污染的措施有_。,3、关注热点,重分析评价,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方向,以人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为切入点,突出强调了知识的活学和活用,重在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2002年的高考文综试题中,在中国入世这个大的背景下,着重考查经济结构调整,如: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第27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第38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39题),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找准热点,并加以理性思考国内热点的主
23、要依据:一是与改革发展稳定这一大局的关联度,二是被广大民众所关注,三是与政史地学科知识的关联度,四是已有权威的结论或观点(中央文件是最重要的依据)。国际热点的主要依据:一是与和平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关联度,二是被世界各国所广泛关注,三是与我国的关联度,四是与政史地学科知识的关联度。,热点问题 国内: (1)区域协调发展:我国重点区域国土整治的实例分析、重要经济区或经济带的区位分析(如环渤海经济圈、长江沿岸经济带、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等)、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等。 (2)生态文明,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新型工业经济模式“生态工业”等。 (3)建设中的五大工程:特别是“三峡工程”和“南水北
24、调工程”。 (4)上海世博会与城市发展: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的积极意义、上海市优越的区位及发展的方向、旅游业的作用及长三角旅游资源分布等。,国际: (1)能源安全问题:各国能源地多样化策略(区域油气资源的争夺)、新能源基地的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研制与开发。 (2)区域合作与全球化问题:世界主要区域合作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所面临的机遇与困难。 (3)区域冲突问题:巴以问题、印巴问题、美伊问题(中东问题)等。,热点区域世界:北美洲(美国)、里海及高加索地区(俄罗斯)、东北亚地区(日本)、东南亚地区、南美洲(巴西、阿根廷)、西亚地区、南亚地区(印度)。 中国:
25、长江三峡工程为中心的中西部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河套地区、台湾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判断有关问题:,材料一:2002年11月6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成功,“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将变为现实。 材料二:三峡工程输电范围图。,1“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为什么长江荆江河段洪水威胁特别严重?三峡工程建成后,对荆江段的防洪有何作用?,长江出三峡后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荆江段河道弯曲,水流变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容易泛滥成灾 三峡水库具有巨大的调蓄功能,能减轻荆江段的洪涝灾害,2从自然区位看,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和第 级阶梯过渡地带,从经济战略区位看三峡所起的作用是 。,二 三 带动华中、西南乃至整个流域的经济发展,3从三峡工程的输电范围看,三峡工程的建设对我国东部沿海的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有何积极意义?,水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三峡工程的建成发电可有效地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能源结构,用水电取代煤、油等能源,可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