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施工技术交底书(预应力张拉、穿丝拔管).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4372400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技术交底书(预应力张拉、穿丝拔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施工技术交底书(预应力张拉、穿丝拔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施工技术交底书(预应力张拉、穿丝拔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施工技术交底书(预应力张拉、穿丝拔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施工技术交底书(预应力张拉、穿丝拔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施工技术交底书编号:HKJX-6-ZLJD-5-4项目名称 新余廖家梁场箱梁预制工程 交底人 刘海洋主送单位 预应力张拉、穿丝拔管工班 接收人交底内容:1、本箱梁预制施工技术交底书交底的项目为:预应力张拉、穿丝拔管。2、本工程技术交底的内容为:包括: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质量检验标准及要求等。3、要求要求主送单位在接到此技术交底书后,组织技术及施工人员人员认真学习,把每道工序吃透,领会清楚,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按照技术交底的内容组织施工,严格工程质量的控制,高质量、高效完成箱梁预制施工任务。4、施工工艺方法详见箱梁预制作业指导书5、安全文明施工:按梁场安全管理文件ZGSXY

2、QB/ZA-04.11-2010 及文明工地建设要求做好施工人员及机具的安全管理相关工作,同时做好相关标识。附件:作业指导书交底部门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新余 廖家梁场工程部 日期 2010 年 月 日复核 编制施工技术交底会议签到表编号:HKJX-6-ZLJD-5-4时 间 2010 年 9 月 4 日 地 点 新余廖家梁场会议室主持人 谭立卯 记录人 刘海洋会议议程 箱梁预制(预应力张拉、穿丝拔管)施工技术交底序 号 姓 名 单位/部门 职务 /职称 备注1234567891011121314参加人员15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沪昆客专江西段 HKJX-6 标新余廖家梁拔管及穿丝作业指

3、导书1 制 孔 橡 胶 管 的 抽 拔1.1 梁 体 的 预 留 孔 成 孔 分 : 抽 拔 橡 胶 管 成 孔 。1.2 橡胶管的抽拔:抽拔制孔胶管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及混凝土强度确定。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48MPa 时抽拔胶管较为合适。1.3 抽 拔 制 孔 管 应 按 从 上 到 下 的 原 则 。 箱 梁 每 次 抽 拔 制 孔 管 不 得 超 过2 根 , 抽 拔 方 向 应 与 孔 道 出 口 切 线 方 向 一 致 。 以 免 损 伤 胶 管 。1.4 抽 拔 制 孔 器 的 绳 索 工 具 与 胶 管 不 得 挤 压 , 勒 索 , 磨 损 胶 管 。1.5 胶 管 抽 拔 完 毕

4、 后 应 立 即 进 行 孔 道 检 查 , 并 将 梁 端 孔 口 处 清 理 干 净 。2 钢绞线束制作与穿束2.1 钢绞线制作2.1.1 预应力筋下料长度由工艺人员计算、经梁场技术负责人审核后交施工作业班组配料。钢 绞 线 束 孔 位 不 同 其 长 度 各 异 , 应 编 号 事 先 标 出 全 长 ,列 表 交 工 班 据 已 下 料 , 编 号 后 应 在 两 端 上 铁 皮 小 牌 , 注 明 编 号 , 分 别 存 放 ,以 免 混 杂 。2.1.2 预应力钢绞线的下料长度按下式计算: L=l+2l1+2l2+2l3 式中 L-钢绞线 下料长度; l-锚垫板间孔道长度;l1-锚

5、具高度; l3-长度富余量(可取 100mm)l2-张拉千斤顶支承端面到槽形口外端面间的距离(包括工具锚高度)2.1.3 下料前将钢绞线包装铁皮拆去,拉出钢绞线头,用 23 人人工牵引在调直台上缓缓顺直拉出钢绞线,按技术部门下达的尺寸画线、下料,每次只能牵引一根钢绞线。2.1.4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砂轮锯切断,钢绞线切断前的端头先用铁丝线绑扎,下料过程中先将切口处两侧绑扎,再行切断。不得用电弧切断,不得经受高温焊接火花或接地电流影响,下料后钢绞线不得散头。下料人工牵引过程中,由于钢绞线弹性大,应特别注意安全,单人不得牵引作业。2.1.5 钢绞线下料后,在自由放置的情况下,预应力钢绞线应梳整、编束

6、,确保钢绞线顺直、不扭转。每种长度规格的根数按技术部门下达的通知绑扎,绑扎时要使一端平齐向另一端进行,每隔 1.52.0 米扎一 道铁线,铁线扣弯向钢绞线束内侧,编束后应顺直不扭转。绑束完毕后,按梁规格挂牌,防止错用。2.1.6 搬运钢绞线束时,支点跨度不得大于 3 米,两端悬出部分不得大于1.5 米。搬运时,不得在地上拖拉;在贮存、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防止锈蚀、污染及损伤的措施。2.1.7 钢绞线束质量标准见表。序号 项目 标准1 钢绞线外观质量无氧化铁皮,无严重锈蚀,无机械损伤和油迹;钢绞线内无折断、横裂和相互交叉的钢丝,无散头;钢绞线直径 1*7-15.20 +0.40mm-0.20

7、mm2 束中各根钢绞线长度差 5mm3 下料长度 10mm2.2 钢 绞 线 穿 束2.2.1 钢 绞 线 束 穿 束 前 要 清 理 管 道 , 压 力 水 冲 洗 孔 道 内 杂 物 , 观 测 孔 道有 无 穿 孔 现 象 。 保 证 管 道 畅 通 , 钢 束 穿 束 顺 利 。2.2.2 钢 绞 线 束 在 穿 束 时 , 应 无 损 坏 、 污 物 、 锈 蚀 。2.2.3 将 一 根 5 钢 丝 穿 入 管 道 内 牵 引 , 钢 丝 绳 用 卷 扬 机 牵 引 , 把 钢 绞线 束 引 入 管 道 内 , 平 顺 地 穿 入 管 道 内 , 两 端 外 露 长 度 要 基 本

8、一 致 。2.2.4 同 一 跨 梁 内 严 禁 有 两 个 厂 家 的 钢 绞 线 。 同 一 束 钢 绞 线 应 顺 畅 不 扭结 。预施应力张拉作业指导书预应力张拉为箱梁质量控制的特殊工序,由安全质量部派专人进行全程监控,由试验室提供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给工程技术部,由张拉技术负责人编制张拉通知单,其内容包括:强度、弹性模量、龄期、油表读数、设计张拉伸长值、持荷时间等,向张拉班长交底。张拉前监控人员应仔细核对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值及龄期符合要求并对张拉设备、工艺参数、以及张拉人员进行确认,张拉过程中对张拉应力、实测伸长值及静停时间进行监控,如出现问题,立即停止并认真查明原因,消除后再进行

9、张拉。1 预应力张拉工艺流程见图 1 2 张拉设备2.1 张拉千斤顶须保证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和准确性及便于处理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滑丝、断丝现象。选用张拉千斤顶为:纵向张拉选用 YCW300B 的穿心式千斤顶,配用 ZB4500 型油泵。2.2 张拉油压表采用防震型,其精度等级采用 1.0 级。最小分刻度为 0.5MPa。2.3 张拉设备(千斤顶、油泵、油压表)配套校验,张拉千斤顶、油表要定期校正,其期限不超过一个月(或已张拉 200 次) ,校正系数不得大于 1.05,到期后,必须送计量局复验,得出回归方程,并做好更换使用记录。2.4 在 使 用 中 发 现 指 针 无 油 压

10、 不 回 零 , 油 表 玻 璃 破 损 或 其 它 不 正 常 情 况 ,对 其 准 确 性 有 怀 疑 时 , 不 得 继 续 使 用 , 必 须 送 试 验 室 进 行 修 复 , 经 重 新 校正 合 格 后 方 可 投 入 使 用 。2.5 选用的油泵额定油压数为使用油压数的 1.4 倍,油泵箱容量为张拉千斤顶总输油量的 150%以上。预应力张拉流程图 1张拉设备检验(预)初张拉伸长值、油表读数计算钢绞线检验锚具、夹片安装混凝土强度满足43.5Mpa,冬季53.5Mpa移梁(预)初张拉计 算终 张拉 伸 长 值油 表读 数松拉紧螺栓、卸掉支撑千斤顶微张张拉设备检验终张拉注浆、封锚测量

11、 30 天上拱度龄期大于 10d弹模 35.5GPa强度 100%伸长值 油表读数 持荷 5min锚具、夹片检验终拉后测量弹性上拱,24 小时后检验有无滑丝、断丝切丝箱梁预应力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 2初张拉拆除端模松开内模拆除内模穿预应力筋,安装锚具预张拉自然养护终张拉梁体砼试验预应力筋下料预应力筋进场检验梁体砼试验梁体砼强度试验2.6 千斤顶在下列情况下,必须重新进行校验。千斤顶油表校正期已达一个月。千斤顶经过大修,或漏油严重,经拆修以后。3 预施应力前的准备工作3.1 检查梁体混凝土表面质量,有轻微缺陷允许在预施应力后进行修补处理(如非预应力部位的缺陷或麻面、汽泡) ,缺陷严重者不得进行此道

12、工序操作。3.2 检查梁体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和龄期是否已达设计要求:3.3 千斤顶和油压表在校正期内,无异常现象。监理见证取样、试验 监理见证试验监理旁站监理旁站监理旁站监理见证试验监理见证试验3.4 锚具按规定检验合格,不得沾有污物。3.5 检查使用的预应力钢绞线是否准确,外露部位不得有损伤、扭结。3.6 清除梁体张拉端锚垫板上杂物,以保证锚具与锚垫板的密贴。3.7 在两端钢绞线(钢绞线不得交错扭转)上装上锚垫板,再将夹片按顺序套在钢绞线上,用 20 的钢管将夹片轻轻打入锚板孔内(要求所有夹片基本整齐一致) ,再安装限位板。把钢绞线束穿入千斤顶,锚具中心要与孔道中心对准,调整千斤顶位置,使

13、千斤顶与孔道、锚板位于同一轴线上,并使千斤顶与限位板、锚板接触密贴后,在千斤顶端用工具锚将钢绞线临时固定。4 钢绞线束制作与穿束4.1 钢绞线制作预应力筋下料长度由技术人员计算、经梁场技术负责人审核后交施工作业班组配料。钢绞线束孔位不同,其长度各异,应编号并事先标出全长,列表交工班据此下料,编号后应在两端挂上铁皮小牌,注明编号,分别存放,以免混杂。预应力钢绞线的下料长度=工作长度+1640mm (即两端各留出张拉顶、锚垫板、限位板、加长套等长度位置,单端 820mm)下料前将钢绞线包装铁皮拆去,拉出钢绞线头,由 23 名工人牵引在调直台上缓缓顺直拉出钢绞线,按技术部门下达的尺寸画线、下料,每次

14、只能牵引一根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采用砂轮锯切断,钢绞线切断前的端头先用铁丝线绑扎,下料过程中先将切口处两侧绑扎,再行切断。严禁用电弧切断,不得经受高温焊接火花或接地电流影响,下料后钢绞线不得散头。下料人工牵拉钢绞线过程中,因钢绞线弹性大,应特别注意安全,单人不得牵引作业。 钢 绞 线 下 料 后 , 在 自 由 放 置 的 情 况 下 , 预 应 力 钢 绞 线 应 梳 整 、 编 束 ,确 保 钢 绞 线 顺 直 、 不 扭 转 。 编 束 用 22#铁 丝 绑 扎 , 绑 扎 时 要 使 一 端 平 齐 向另 一 端 进 行 , 每 隔 1 1.5 米 扎 一 道 铁 丝 , 铁 丝 扣

15、弯 向 钢 绞 线 束 内 侧 , 编束 后 应 顺 直 不 扭 转 。 绑 束 完 毕 后 , 按 梁 规 格 挂 牌 , 防 止 错 用 。钢绞线束质量标准见表 4.1-1表 4.1-1 钢绞线质量标准表4.2 钢绞线穿束 钢 绞 线 束 穿 束 前 先 清 理 管 道 , 观 测 孔 道 有 无 穿 孔 现 象 。 保 证 管 道 畅通 , 钢 束 穿 束 顺 利 。 钢 束 在 移 运 过 程 中 , 采 用 多 支 点 支 承 , 支 点 间 距 2.5m, 端 部 悬 出长 度 1.0m, 严 禁 在 地 面 上 拖 拉 , 以 免 创 伤 钢 绞 线 。 在 贮 存 、 运 输

16、和 安 装过 程 中 , 采 取 防 止 锈 蚀 、 污 染 及 损 伤 的 措 施 。 钢 束 穿 入 梁 体 混 凝 土 孔 道 , 采 用 卷 扬 机 引 拉 或 人 工 穿 入 。 如 采 用 卷扬 机 引 拉 , 应 先 穿 入 一 根 钢 丝 作 为 引 线 , 将 钢 丝 拉 进 孔 道 , 再 将 钢 丝 与 钢序 号 项 目 标 准1 钢 绞 线 外 观质 量无 氧 化 铁 皮 , 无 严 重 锈 蚀 , 无 机 械 损 伤 和 油 迹 ; 钢 绞 线 内 无 折 断 、横 裂 和 相 互 交 叉 的 钢 丝 。 无 散 头 ; 钢 绞 线 直 径 15.20mm , 直 径

17、 允 许偏 差 为 +0.4, -0.2mm2 束 中 各 根 钢绞 线 长 度 差 5mm3 下 料 长 度 10mm束 联 接 起 来 , 然 后 开 动 卷 扬 机 , 人 工 扶 正 钢 束 , 即 可 将 钢 束 拉 入 管 道 , 两端 外 露 长 度 要 基 本 一 致 。在穿束过程中,如遇到钢束穿不进去,则立即查明原因,若是孔道死弯,则必须开刀修孔,取直管道,然后再穿入钢束,再在开刀部位的钢束周围包裹隔绝铁皮或套入塑料管等物,捆好固定并堵塞两端全部缝隙,再灌补与梁体同等级混凝土修复。在此特别注意堵缝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再次流入水泥浆堵死管道。5 预施应力张拉5.1 为了加快台位

18、周转和避免梁体混凝土出现裂纹,预施应力张拉按初张拉(预张拉和初张拉合并为一个阶段)和终张拉二个阶段进行。初张拉在移出内模前进行。初张拉时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803.5 Mpa(即43.5Mpa )后进行,初张拉后梁体可吊移出制梁台位。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 53.5Mpa 及弹性模量达到 35.5Gpa,且龄期不少于 10 天后方可进行终张拉。预施应力采用两端同步、左右对称、同时达到同一荷载值,不同步率控制在 510,最大不平衡束不超过一束,张拉顺序按照图纸要求进行。预施应力采用三控措施,即应力、伸长值和静停时间,张拉过程中保持两端的伸长量基本一致。5.2 根据预制梁技术条件规定首两

19、榀梁及满 100 榀后均须进行锚具锚口、喇叭口摩阻及锚具回缩量和管道摩阻测试,以确定终张拉应力值和伸长量计算,通过委托铁道科学院铁道建筑研究所现场实测数据,报请中铁咨询桥梁工程设计研究院调整,终张拉按照调整后的控制应力数据执行。张拉阶段 张拉顺序钢束编号 锚外控制应力(Mpa)原设计 锚外控制应力(Mpa)调整后1 2N6 9302 2N2a 930预张拉3 2N1b 9304 2N2c 9305 2N3 9306 2N7 9307 2N10 930初张拉8 2N2d 9301 2N9 1372.432 2N8 1342.953 N1a 1339.24 2N2d 1339.25 2N5 137

20、2.436 2N4 1342.957 2N2b 1339.28 2N10 1342.959 2N7 1372.4310 2N6 1342.9511 2N3 1372.4312 2N1b 1339.213 2N2c 1339.2终张拉14 2N2a 1339.25.3 钢绞线张拉 张 拉 前 必 须 有 主 管 工 程 技 术 员 下 达 的 油 表 读 数 通 知 单 , 并 经 工 程 部长 、 总 工 审 批 签 字 认 可 , 将 读 书 通 知 单 按 对 应 的 油 表 油 泵 配 套 标 定 方 案 纸条 粘 贴 在 明 显 位 置 , 便 于 一 目 了 然 , 钢 绞 线 张

21、拉 程 序 为 :0初应力 20% con (作伸长量标记) 40% con con(静停5)补拉 con(测量伸长值)该过程油泵一直处于供油状态锚固。预应力张拉以油表读数为主,伸长值进行校核。当伸长值超过6时,应停止张拉待查明原因后方可继续张拉。钢绞线张拉伸长量按下式计算:L=2(L 1+L 2+L 3) (mm)式中 L 1-梁体直线段孔道一半长度的钢绞线伸长量(mm) ;L 2-梁体曲线段孔道一端长度的钢绞线伸长量(mm) ;L 3-孔道出口至张拉千斤顶工具夹片锚固处的伸长量(mm) 。 ( k 0)其中,L 1 = e- L11e -kx/KXEg( k 0)L 2 = L21e- /

22、Eg( k 0)L 3 = L3Eg式中: k-张拉时锚下控制应力(MPa ) ; o-开始计算钢绞线束伸长量时的钢绞线初始应力,为 10%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 k。E- 钢绞线弹性模量。E=1.95 105MPa 时作为伸长量的标准值。L1-钢绞线束在孔道内直线段长度的一半(mm) ;L2- 钢绞线束在孔道内曲线段长度的一半(mm) ;L3-钢绞线束孔道出口处至千斤顶工具夹片锚固处的长度(m ) 。e-自然对数底,e=2.71828;- 张拉端钢绞线束弯起角之和(弧度) ;- 钢绞线束与孔道壁间的摩阻力系数;X-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K-孔道对其设计位置的偏差系数。张拉,两端同时

23、对主缸送油,使钢绞线束略为拉紧。并调整锚板和千斤顶位置,进一步使孔道轴线、锚具轴线和千斤顶轴线三轴同心,同时观察各根钢绞线的松紧度,并随时调整,务求各根钢绞线松紧度一致,以使其受力均匀。随后将两端同时对千斤顶主缸送油,两端千斤顶送油加载至钢绞线的初始应力(20con)后,停止进油,在工具锚口处用笔在各股划线,以检查有无滑丝的标记,读大缸伸长值 L20%,两端同步张拉到40con 吨位后静停 1min,检查钢绞线有无滑丝,若有,则检查具体是哪一根,对该根的夹片实施退锚处理(将千斤顶与限位板退除,在千斤顶与锚板之间安装上特制的退锚处理器,重新张拉) ,重新更换钢绞线或夹片;若无滑丝,则两端同步张拉

24、到控制吨位(100con) ,稳定进油量持荷 5min 以减少钢绞线松弛损失,并量取大缸伸长值 L100。持荷完毕后关闭进油缸,缓慢打开回油缸,让油缸在钢绞线拉力作用下自由回缩直至回缩中止,此时测量油缸伸长值 Lh,对钢铰线的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进行对比检算,两者误差在6以内时张拉有效,然后打开回油马达回油锚固,张拉完成,若两者误差超出6,则需查找原因,重新张拉;钢绞线实际伸长值按下式计算:L=(l h-l0)+(H - 0)式中: lh,H-分别为活塞、工具锚夹片的外露长度(张拉完毕时的长度) (mm) ;l0,0-分别为活塞、工具锚夹片在初始张拉吨位时的外露长度(mm) 。两端同时张拉时

25、,其伸长值为两端张拉伸长值之和。 在 持 荷 5min 状 态 下 , 如 发 现 油 压 下 降 , 立 即 补 至 规 定 油 压 , 认 真 检查 有 无 滑 丝 、 断 丝 现 象 。在张拉过程中,预施应力以油表读数为主,以预应力钢绞线伸长作校核的双控法。如钢绞线伸长值偏差超过规定范围,查明原因后重新张拉。整个张拉工序完成,在锚板口处的钢绞线束做上记号,以供张拉后对钢绞线锚固的质量情况的观察。油泵用油采用机械油,根据气候分别采用 32(夏天)和0(冬天) ,但油中不得含有水、酸类及其他杂质。事先对油箱、泵体、管路等清除干净,冬季温度较低时(低于 5)必须对油加温。灌油时严格过滤。使用时

26、油温不得超过 60。5.4 钢绞线束张拉质量要求5.4.1 钢绞线束张拉质量要求钢绞线伸长值(两端之和) ,不得超过计算值的6%。两端伸长量相差不超过 10%,否则证明两端张拉不同步。每片梁的滑、断丝不得超过钢绞线总数的 0.5%,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 1 根。因处理滑、断丝而引起钢绞线束重复张拉时,同一束钢绞线张拉次数不得超过 3 次。若钢绞线与锚具因滑丝而留有明显刻痕时,必需更换夹片、钢绞线。张拉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需要换钢绞线(或夹片)重新张拉。a. 终张拉时发现初张拉的锚具当中夹片断裂者;b. 锚具内夹片错牙在 2mm 以上者;c. 锚具产生裂纹损坏者;d. 切割钢绞线或者压浆时

27、发现又发生滑丝者。箱梁终张拉应对称进行,最大不平衡束不超过 1 束。5.5 滑丝与断丝处理5.5.1 在张拉过程中如发生断(滑)丝现象,立即停止张拉,将千斤顶与限位板退除,在千斤顶与锚板之间安装上特制的退锚处理器,重新张拉,其张拉应缓慢进行。张拉中注意观察,其退锚张拉应力大于原张拉吨位,但不得大于 0.8 倍钢绞线抗拉极限强度(即 1488Mpa) 。借张拉钢绞线束带出夹片,然后用小钢针(5mm 高强钢丝端头磨尖制成) ,从退锚处理器的空口处取出夹片,不让夹片在千斤顶回油时随钢绞线内缩。取完所有夹片,两端千斤顶回油,拔掉退锚处理器,检查锚板,重新装上新夹片,重新张拉。5.5.2 滑丝发生在张拉

28、完毕锚固后,其处理方法同上。但退锚的力量应予控制。一般拔力略大于张拉力量,即可拔出。两端不能同时进行,一端增压施拔时,另一端的千斤顶充油保险,待两端均拔完后,方可卸顶,以保安全。5.5.3 断丝多数发生于夹片范围内,张拉锚固时不对中。有时也在孔道内发生断丝,其主要原因是钢绞线本身有暗伤。断丝和滑丝的处理方法相同。5.5.4 张拉完毕后,必须经工艺技术员或监控人员及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5.5.5 张拉完成后,在锚具口处的钢绞线做上记号,以作为张拉后对钢绞线锚固情况的观察依据。5.5.6 终张拉完成后,随即测量梁体弹性上拱值,检查其是否在 1.05倍的设计计算值以内,30 天后要再次复测上拱度值。

29、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调整梁体预留压缩量及对张拉结果进行校核。5.6 割丝张拉完毕经过 24 小时复查,确认无滑、断丝时可进行钢绞线头的切割,割丝保留长度为夹片外 4050mm 。钢绞线的切割采用砂轮锯切除。严禁用电弧及火焰切割钢绞线。 (预应力钢绞线保护层厚度大于 40mm)5.7 安全操作注意事项5.7.1 安全阀调整至规定值后方可开始张拉作业。5.7.2 张拉时千斤顶送油或回油速度要缓慢均匀。两端张拉力要求同步,切忌突然加压或卸压。5.7.3 测量伸长值必须两端同时进行。5.7.4 预 应 力 钢 绞 线 的 锚 固 在 控 制 张 拉 应 力 处 于 稳 定 状 态 下 进 行 。 张

30、拉 时 不 得 使 钢 绞 线 束 应 力 超 过 抗 拉 极 限 强 度 的 80%( 即 1488Mpa) , 同 时也 不 得 小 于 规 定 张 拉 控 制 应 力 con。5.7.5 张拉过程中,千斤顶后方严禁站人,测量伸长值或处理断、滑丝时,操作人员要站在千斤顶侧面。5.7.6 张拉加力时,不得敲击及碰撞张拉设备。油压表要妥善保护避免受震。5.7.7 未压浆或水泥浆未凝固结硬时,不得敲击锚具或脚踏手攀。5.7.8 更换锚具时两端都要装上千斤顶。5.8 预应力工序质量验收:应力应变: con 控制准确,L 在允许范围,两端同步、两侧同时。夹片:单端回缩量在 6mm 以内,外露量 23

31、mm ,错牙量12mm钢绞线:24h 后的滑断丝数不超过钢绞线总数的 0.5%,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 1 根,割断后保留长度 4050mm。5.9 预应力瞬时损失测试预制梁试生产期间,对两孔梁体进行各种预应力瞬时损失测试,管道摩阻、喇叭口摩阻、夹片回缩,确定预应力损失,必要时由设计方对张拉控制应力进行调整,正常生产后每 100 件进行一次损失测试。箱梁预制工艺流程图施工准备 底 板 、 顶 板 钢 筋 绑 扎穿橡胶管底腹板钢筋笼吊装安装外模安装内模、通风孔安吊装孔联结件钢筋下料清理模板、涂隔离剂安支座板安装剪力齿槽、侧向挡块及附属预埋件安装接地套桶 混凝土拌和混凝土灌注试件制作卸通风孔、吊装孔联结件梁体蒸汽养护养护棚就位拆端模松外模松动内模压试件钢筋位置调整顶板钢筋吊装、联接安装桥面防裂钢钢筋网片梁体预张拉 初张拉拆除内模移梁梁体自然养护终张拉压浆封锚桥面系出场压试件试件制作试件制作压试件、填合格证拔橡胶管注:流程图中加“”号者为关键工序,加“”号者为特殊过程工序。安装泄水孔、内模轨道及相关预埋管道安装端模报验监理检查报验监理检查报验监理检查报验监理检查验收监理见证监理旁站监理见证试验监理旁站监理旁站监理旁站监理见证试验监理旁站、见证监理旁站、见证报验监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