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东盟自由贸易.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4368778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盟自由贸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东盟自由贸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东盟自由贸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东盟自由贸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东盟自由贸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对中国的影响(一)中东自贸区对中国的正面影响 1、从贸易方面来看,将促进中国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出口竞争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目前,中国与东盟在贸易方面发展很快,据中国海关统计,自 1993 年以来,东盟已经连续 11 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东贸易额从 1990 年的 66.91 亿美元增至 2003 年的 782.52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 20.8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后,将会进一步促进中国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出口竞争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效果。 (1)通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降低扩大出口规模 首先,通过关税降

2、低导致的贸易创造效应将大于贸易转移效应,东盟会将从其他国家的进口转向自中国进口,从而扩大中国的出口规模。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通过静态模型分析研究表明,自贸区建成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增加 106 亿美元,增幅为 55.1%,如果考虑到其他动态因素,可能还会不止于此。 其次,非关税壁垒的降低也将带来中国出口的扩大。UNCTAD(1994)研究报告指出,仅与通关相联系的各种程序所付出的成本相当于贸易总值的 7%?10%,如果在这些领域协调一致,那么这些成本将减少 25%,也即将增加相当于贸易总值 1.75%-2.50%的收益,以 2003 年的数据计算,中东自贸区建立后通关程序的协调简化将使中国

3、至少增加 13.7 亿美元的经济收益。标准和认证的差别也阻碍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美国商务部和欧盟委员会 1998 年的研究指出,与标准和认证相关的技术条例造成的出口损失占总出口值的 3.75%?6.25%。因此,如果中东自贸区的建立能够使标准和认证统一,以 2003 年数据计算,则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因此增加 11.60 亿美元。因此,降低非关税壁垒也将使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规模扩大。(2)通过规模效应提高出口竞争力 据相关资料,到 2010 年中东自贸区 GDP 将达到 3 万亿美元左右,区内人口约 20 亿,这将为中国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通过市场扩大引致的规模效应,能够促使中国出口企

4、业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出口竞争力。 (3)通过互补性贸易优化贸易结构 通过与东盟互补商品贸易的发展,将促进贸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中国与东盟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和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具体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鞋、食品、谷物、建筑材料等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机械电子设备、精密仪器、钟表手表、车辆、金属产品和化工产品具有潜在优势,因此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将会增多,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将会有明显增大,从而贸易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 (4)降低出口市场波动,实现多元化战略 东盟已连续 11 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

5、伙伴,而且双边贸易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自贸区的启动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上的联系,从而降低我国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性,减少其市场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出口风险,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现。 (待续)2、中东自贸区将促进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积极开展经济合作,双边投资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今年 6 月底,东盟国家来华实际投资累计 340 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 6 月底,不包括香港和澳门,中国企业在东盟 10 国协议投资额近 10 亿美元。 (1)促进对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但

6、中东自贸区所带来的投资刺激效应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自贸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到中国投资生产就可以方便地进入东盟市场,而且中国投资的软硬环境要比大部分东盟国家好,投资中国要比投资东盟更容易取得成效,因此中国在吸引外资的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2)促进中国企业 “走出去”到东盟投资,规避贸易壁垒 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虽然以 60%以上的年均速度增长,但仍然落后于东盟对中国的投资,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中东自贸区的启动将给中国企业带来一个更加便利广阔的区域性市场,而且中国企业赴东盟投资达到一定比例,还可以享受到区内的关税优惠政策,并规避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设置的部分贸

7、易壁垒如“非市场经济地位 ”等所带来的出口风险,这些都将促进中国对东盟的投资。 3、中东自贸区将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我国西南省区同东盟国家地理位置相邻,东盟国家是这些省区的主要出口市场,其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更强,通过与东盟在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加强经济合作,将大大促进这些省区的出口,为其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分工和分享分工效益创造条件,从而有力地配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广西和云南与东盟国家毗邻,历史上与东盟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往,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今后它们将从国内的地理边缘变成自贸区在物流、

8、商务、投资等方面的中心,从而发挥独特作用,带动经济的发展。 4、中东自贸区将提升中国整体经济实力 中东自贸区将从以下方面提升中国整体的经济实力。 首先,中东自贸区启动后,将通过外贸和投资的增长以及内需的扩大所导致的乘数效应,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根据东盟专家“全球贸易分析项目 ”模型的测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 GDP 将增加 0.3%,达 35 亿美元。 其次,中东自贸区启动后,通过关税的降低,可以增进国内竞争,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并且通过东盟市场化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从而促进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最后,通过启动中东自贸区,可以在东亚地区可以构建新的有利于我国的国际分工,从而形成并

9、加强国与东亚地区经济的互动增长关系,进?步促进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发展。 5、中东自贸区将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力 中国与东盟将政治安全也作为自贸区协议的重要内容纳入,通过启动自贸区,与东盟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能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区域政治环境,提高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使我国在世界经贸、政治和安全事务中具有更大的发言权,从而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力。 (二)中东自贸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1、关税降低冲击国内产业,扩大中东贸易逆差 首先,中国与东盟中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口商品具有较高的重合度。因此,自贸区启动后关税的降低,不仅会加剧中国与东盟同类产业与商品

10、的竞争,还将导致东盟具有优势的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从而冲击中国国内缺乏竞争力的产业。如“早期收获” 安排中,有些是双边互免关税,但更多的是单方面的关税减让,这就给我国的农产品造成了冲击,尤其是对南方水果蔬菜的冲击更大,如中泰关于荔枝、龙眼、芒果等热带水果的零关税贸易,就使中国南方的水果种植户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其次,据中国海关统计,自 1993 年以来中国对东盟已连续 11 年维持贸易逆差,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将对双边的贸易平衡及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自贸区启动后关税与非关税保护措施的降低,会导致中国从东盟的进口的增加,从而逆差进一步扩大,给中国带来较大的压力。 2、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 由于我

11、国在金融、通讯和专业服务等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而东盟部分国家如新加坡就在这些方面具有相对较强的比较优势,因此,中国和东盟启动自贸区后,对这些行业将会放开,东盟将会进入中国同国内相关行业产生竞争,从而对国内服务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3、投资替代作用可能造成东盟对中国投资的缩减,竞争力加剧可能导致中国企业难以在东盟投资 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效应将产生贸易对投资的替代作用。例如,原来一些东盟企业之所以到中国来投资,是因为存在关税、非关税壁垒,现在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降低了,就无需再将工厂搬到中国,只需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即可。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东自贸区可能会造成东盟对中国投资的缩减

12、。 同时,欧、美、日等国一直是东盟的主要出口和投资国,其跨国公司基本上垄断了东南亚的经济。如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加工,基本上为英国、荷兰、美国的石油公司所垄断,日本的企业基本上控制了东盟各国的家用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目前在中东自贸区的压力下,欧、美、日等国的跨国公司正进一步加紧调整生产布局,以图享受到自贸区内的互惠。面对区外众多强势竞争对手,我国企业竞争力本身就较弱,因此,竞争的加剧可能会导致中国企业更加难以进入东盟市场。 4、东盟经济波动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中东自贸区启动后,中国与东盟将在经济关系上更加紧密,双方的依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而目前东盟的经济

13、形势虽然有所好转,但是还存在相当多的变数,因此,一旦东盟经济出现波动,也会对中国相关部门产生冲击,从而对中国经济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一、中国东盟贸易现状我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不断放大,1993 年以来东盟已连续 12 年成为我国第五大经济合作伙伴。(一)贸易规模扩大,贸易逆差大。据海关统计,2000 年以来,我国与东盟贸易迅速放大,2004 年进出口额 1058.8 亿美元,比 2000 年7 倍,增长速度为 28.8%。今年 110 月进出口额 1052.4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 24.4%。贸易逆差也由 2000 年的 48.4 亿美元上升到 2004 年的 200.8 亿美元,

14、增长 3.1 倍;今年 110 月贸易逆差为 135.2 亿美元,东盟是我国国际收支产生逆差的主要地区。2004 年以来,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占双边贸易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二)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正式实施有助于双边贸易往来。今年 7月 20 日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未来 510 年内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和服务可在较低关税、免配额以及其他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下,顺畅地进入双方市场。今年 110 月,我国对东盟累计出口 447.8 亿美元,增幅高达 33.4%,比我国同期出口增幅高出3个百分点;进口 604.5 亿美元,增长 18.

15、4%,比我国进口增幅高出 1.7 个百分点;显示出双方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其中,对印尼、泰国出口 68.8 亿美元和 55.4 亿美元,增幅超过 5 成;对越南出口 42.8 亿美元,增幅超过 4 成。自菲律宾、老挝进口增幅超过 5 成,自缅甸进口超过 4 成。同时,表现出贸易国别显著集中的特点,今年 110 月我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等四国进出口分别为 270 亿美元、165.8 亿美元、141.8 亿美元和 119.7 亿美元,分别占双边贸易总额的 25.7%、18%、13.5%和 11.4%,与老挝、文莱、柬埔寨和缅甸的贸易额不大,但总体规模上升。(三)我国与东盟贸易互补性和竞争

16、性同时存在。2004 年 1 月 1 日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下的早期收获计划开始实施,同时与泰国签署了中泰蔬菜水果协议,并入“早期收获”方案中执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初步建成后,我国市场潜力大、劳动力便宜、产品生产能力强等优势和东盟拥有我国可依赖的、需要进口的资源性丰富,两者结合起来,双边贸易实现互补互利、互相竞争,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1.农产品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除机电产品外,农产品贸易居我国与东盟贸易的第二位。我国既有与东盟国家品种相同、质量略逊、收获季节滞后、竞争力较弱的热带水果,也需要东盟国家生产的优质水稻、棕榈油、可可和木薯等。我国由于纬度跨度大,温带、亚热

17、带水果、玉米以及蔬菜、茶叶等丰富,这些商品东盟国家缺乏或者是生产成本高昂,价格大大高于中国市场,为中国产品进入东盟市场广阔的空间。随着零关税计划的逐步实施后,双方农产品贸易在竞争中得到不同的实惠,2004 年我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36.2 亿美元,比 2003 年增长 40.1%;同期我国出口农产品 19.5 亿美元,下降 12.7%。今年 110 月我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 30.1 亿美元,下降 2.2%;出口 18.6 亿美元,增长 12.5%。具体品种中,今年 110月,我对东盟出口蔬菜 3.8 亿美元,增长 40.2%。出口茶叶 6585 吨,增长 48.8%,东盟成为我国茶叶在其他市场受

18、阻后出口增幅最快的地区。2.互补性贸易极大地丰富了双边国内市场我国与东盟贸易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存在明显的互补性。出口产品以东盟国家生产成本较高或国内外差价大的商品为主,如钢材、成品油等。由于国内钢材产量大幅增长,产品供大于求,过剩产量依赖出口市场来消化,而东盟国家钢材生产成本较高、产能不足,为我国钢材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今年110 月,我国出口钢材至东盟国家合计 363.8 万吨,增长 92.7%。同时由于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快速上涨和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制约,今年以来国际油价远高于国内市场,我国成品油因此大量出口,今年110 月我对东盟出口成品油 577.6 万吨,价值 27.3 亿美元

19、,分别增长 31%和 76.1%。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供应不足,生产性原材料和能源缺口大,需大量进口。我国自东盟进口商品主要有原油、成品油、塑料原料、天然橡胶、铁矿砂和煤炭等。据统计,今年 110 月我国自东盟进口原油、成品油分别为 793 万吨、 556 万吨,占原油、成品油进口总量的 7.5%和 22%。进口塑料原料、天然橡胶、煤炭和铁矿砂等分别为 31.6 亿美元、13.9 亿美元、3.6 亿美元和 1.2 亿美元,分别增长20.7%、 16.6%、 1.1 倍和 69.5%。3.机电产品大进大出,区内产品互为产业链我国和东盟均为世界机电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的主要地区。早在上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等电子业发达国家基于成本和占领海外市场考虑将电子加工业转移到东盟国家,带动了当地机电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市场消费,后来随着中国对外开发程度不断扩大,中国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优于东盟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又将电子加工业陆续转移到中国。由此,中国和东盟国家电子原材料、零配件及相关产成品互为产业链,我国并显示出更好的发展势头。今年 110 月我国自东盟进口机电产品 376.7 亿美元,增长27.2%。同期,对东盟国家出口机电产品 243.6 亿美元,增长 30.7%。4.服装、鞋类和玩具等同质化商品共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我国和东盟服装、鞋类、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发达,产品同质

21、化、出口市场相同,我国是世界服装、鞋类和玩具生产、出口最大的国家,近几年频遭欧美等主要出口市场的限制,而东盟服装、鞋类出口因较少受到反倾销和贸易壁垒限制,是我国出口上述产品的强劲对手。主要表现为:我国纺织品出口转向非设限的东盟国家,东盟国家趁此机会大量从中国进口纺织纱线和布匹等纺织品,对我国出口纺织品需求量加大;二是我对东盟出口服装、鞋类和玩具等增速大幅减缓。据统计,今年 110 月对东盟出口纺织品、纱线等 30.2 亿美元,增长 28.9%,比全国纺织品出口平均增幅高 4 个百分点。同期,我国对东盟出口服装 15.3 亿美元,增长 10.4%;出口鞋类 2.1 亿美元,下降19.7%;出口玩

22、具 0.5 亿美元,下降 10.5%,远低于同期全国出口服装、鞋类和玩具平均增幅(全国上述商品平均增幅分别为 21.3%、26.1%和 5.8%)。(四)私营企业在东盟贸易中最为活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私营企业拓展境外市场搭建了更为通畅的贸易桥梁和广阔的平台。今年 110 月,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与东盟贸易的主角,合计进出口637.3 亿美元,增长 29.2%,占进出口总值的 60.6%。国有企业进出口 254.7 亿美元,增长 27.2%。私营企业进出口 119.3 亿美元,大幅增长 44.6%,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 9.8%上升到今年的 11.3%;其中出口 70.8 亿美元,大增

23、64.9%。个体工商户出口增幅高达 35 倍。(五)对外承包工程成为对东盟贸易增长的亮点。随着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服务贸易得到长足发展,在承包工程和劳务、旅游业、文化交流、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等方面日益频繁。至今年 9 月 15 日,我国对东盟十国旅游业全面开放,目前东盟是我国境外旅游首选目的地和境外游人数最多的地区。在承包工程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带动我国相关产品出口大幅增长。今年 110 月我国对东盟对外承包工程出口 2.8亿美元,增长 1.2 倍,全国同期平均增幅只有 49.7%。二、我国与东盟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困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成为必然,我国与东盟打造区域经济自由化,为

24、促成区域经济竞合互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一)经济水平接近和经济同构制约双边合作。从资源存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与东盟国家相似度很高。从经济结构来说,我国和东盟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占相当大比重,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问题。同时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都面临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压力。(二)区域内部整合不足,竞争有余。在现行行政区划格局中,东盟各国之间存在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不同,国内各省区之间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而区域内国家间、国内省区间经济合作与冲突并存,主要表现为区域间低水平竞争、生产要素竞争、出口市场竞争和封锁等。自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全国

25、各地掀起了与东盟对接的热潮,但各方都将目光局限于本地经济的发展、本地经济与东盟的对接,很少涉及共同协作,削弱了整个区域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力。 (三)区域关税优惠协议使用效果不明显。2005 年 7 月 20 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 2000 余种商品的降税计划,由于实施时间不长,大部分企业尚未申请原产地证明出口。据悉,广东省检验检疫部门介绍,省内相当多外贸企业还不知道持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东盟国家签发的原产地证明书是享受关税优惠的必备条件,2005 年上半年,全省签发一般产地证 8000 份,签证金额 2.8 亿美元(不包括贸促会系统的签证量)。广西今年前 10 个月共签发原产地证明 1

26、.3 万份,同比增长 6.35%,金额为 9 亿美元,同比下降 13.8%。至今年 9 月份,海南省检验检疫局仅签发了一份原产地证明。云南有关部门反映,该省除“中泰果蔬零关税协议“项下有一定数量的果蔬进出口外,其余关税优惠协议使用较少。海关统计资料显示,今年 810 月,我国对东盟出口 34.5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23.6%,比前 7 个月平均增幅低 1.2 个百分点,说明我对东盟出口仍然是按照以前的运作模式出口,大部分出口货物未享受到降税优惠。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实施时间不长,国内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企业还不清楚有降税优惠协议;二是东盟对我国出口的减免税商品管理严格,进口

27、实行细查细验的通关模式,造成商品通关周期长,出口企业通关成本较高,企业申请少;三是申请手续繁琐,企业反映冷淡。 (四)涉及农产品保护条件不平等。企业反映,在“早期收获“ 方案中,针对东盟新成员国比较落后的现实,我国给予这些国家延长保护期和关税上的特殊优惠,以避免这些国家农业受到损害,而我国却没有保护期和例外产品。事实上,我国大部份省市的农业还很弱小,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水平甚至都比不上东盟一些国家。 (五)低价竞销使我国摩托车业深受其害。东盟历来是我国摩托车重要出口市场,为迅速占领东南亚市场,我国企业采取低价竞销,由于出口产品质量因出口利润减少而有所下降,加上售后服务不能得到保证,印尼和越南先后

28、对我国出口摩托车实行反倾销,导致我摩托车对东盟市场出口迅速回落,影响了摩托车出口市场良性可持续的发展。据统计,今年 110 月,我国对东盟出口摩托车 51.1 万辆,下降 23.3%。 (六)交通运输条件差,制约西南地区与东盟的贸易往来。我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往来主要运输通道有海运和陆运,其中西南省区与东盟贸易大部分依靠陆运及河运。据昆明海关反映,云南省对东盟贸易主要通过公路运输,但由于云南省地处横断山脉,多山路,江海运输则受到澜沧江-湄公河航道运输条件差和运期短的影响,江运费用较高。相比之下,企业更愿意选择成本较低的海运。 (七)相邻东盟国家市场规范程度低,不利于区贸易自由化。与我国毗邻重要的东

29、盟贸易伙伴缅甸、老挝等国家经济欠发达,市场规范程度低,外贸企业较难从这些国家的相关部门取得商品的原产地证明,因此,企业更愿意选择手续较为简捷的边境小额贸易,这对企业利用中国-东盟协议优惠带来了一定影响,不利于区域贸易自由化。 (八)银行结算体系有待完善。完善、高效的银行结算体系是支持对外贸易和对外交往的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但在中国与东盟的国际交往中,由于存在相当数量的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不做海关统计),银行结算体系不能完全有效的发生作用。据统计,今年 110 月,我国与东盟边境小额贸易 11.1亿美元,增长 27.6%,占全国小额贸易的 85.7%。以广西为例,一直以来与越南的边境小额

30、贸易和边民贸易很活跃,是我国主要与东盟国家产生小额贸易的省份,边贸结算主要有银行边贸结算、现钞与个人储蓄帐户结算、“地摊银行“等方式,其中,银行边贸结算占 88%,其他方式占 12%,且主要以人民币为结算工具。其中“地摊银行“结算能得到边民的认同,主要源于:一是结算速度快、手续简单,一般通过电话或传真就可以进行结算;二是收费少,一般上都不收手续费,通过汇差获取收益;三是不分工作日,随到随办;四是部分边贸客商不熟悉银行边贸手续,且认为其手续繁杂。 三、对策中国-东盟经济互为依托、互为补充,相互之间搭建更为通畅的经贸桥梁,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便利条件,采取切实措施促进中国-东盟经济进一步融合

31、,通过产业竞合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一)三大“经济圈“应成为与东盟贸易的“领头羊“ 。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三大“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快、经济结构最完善、经济实力最强、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利用经济的互补性大力发挥三大“经济圈“作用,加大优势产业对东盟的出口和带动直接投资,使三大“经济圈“ 成为我国与东盟贸易的“领头羊“。 (二)通过贸易与投资相结合,“引进来“走出去“ ,提升产业合力,实现产业互补互利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随着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有形贸易将更加顺畅,贸易规模不断放大,我国与东盟成员国将逐渐形成贸易结构不同的产业梯次转移体系,将更好地解决区内各国间产业趋同

32、和相互间竞争的问题,形成多赢的格局。同时通过贸易与投资相结合,“引进来“走出去“ ,鼓励企业相互间直接投资,特别是发挥国有中资公司资金雄厚、对外联络广泛的优势,加大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与东盟国家联合起来,推动资源开发,实现资源共享。另外,通过引进外资,鼓励资产重组,提升产业结构。 (三)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建设共同市场,拓展市场空间。到今年我国已成功举办两次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后按规定每年在广西举办一次。博览会为中国和东盟长期合作提供了有效平台,为中国、东盟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企业家和投资商提供了商品交易、投资洽谈、经济技术合作平台,促进了双方资金、技术、商品和服务的双向流动,共同市场的建设,拓

33、展了市场空间,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和发展。 (四)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整合,加快货物与信息的流通。首先要抓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增加沟通相邻国家的航线,加快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航道建设和港口建设,打通因运输条件差制约西南部对外贸易发展的瓶颈,加快东、南向交通通道建设,连通西南、内地和越南等铁路、高速公路等。其次,抓好水电等能源基础设施、通讯设施建设。最后,共同构筑一个信息互动平台,加快货物与信息的流通。 (五)加大服务贸易、旅游业的宣传,合作前景十分看好。东盟除新加坡经济比较发达外,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国内基础设施亟待加快建设,我国应加强各方的沟通和交流,扩大海外承包工

34、程建设业务。另外,我国目前境外旅游业主要是以出境游为主,我国应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向外推广宣传,吸引更多旅客的入境游,服务贸易前景看好。 (六)建立高效、快捷的地区贸易结算体系。随着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无形贸易的深入开展以及区域内贸易的逐年增加,必然要求双方加强金融业方面的合作,因此,有必要尝试建立地区贸易结算体系。可借助今年 7 月份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加之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且具有较大的可获得性与偿还性,获得边民的认可,在中越边境贸易中具有国际清偿手段的职能,因此,建立区域内以人民币为结算体系的一揽子货币的银行结算体系,区域内各国货币可以直接结算

35、,减轻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减少交易成本和降低汇率波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从而促进经贸的进一步发展。 一、中国东盟贸易现状我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不断放大,1993 年以来东盟已连续 12 年成为我国第五大经济合作伙伴。(一)贸易规模扩大,贸易逆差大。据海关统计,2000 年以来,我国与东盟贸易迅速放大,2004 年进出口额 1058.8 亿美元,比 2000 年7 倍,增长速度为 28.8%。今年 110 月进出口额 1052.4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 24.4%。贸易逆差也由 2000 年的 48.4 亿美元上升到 2004 年的 200.8 亿美元,增长 3.1 倍;今年 110 月

36、贸易逆差为 135.2 亿美元,东盟是我国国际收支产生逆差的主要地区。2004 年以来,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占双边贸易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二)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正式实施有助于双边贸易往来。今年 7月 20 日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未来 510 年内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和服务可在较低关税、免配额以及其他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改善的情况下,顺畅地进入双方市场。今年 110 月,我国对东盟累计出口 447.8 亿美元,增幅高达 33.4%,比我国同期出口增幅高出3个百分点;进口 604.5 亿美元,增长 18.4%,比我国进口增幅高出 1.7

37、个百分点;显示出双方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其中,对印尼、泰国出口 68.8 亿美元和 55.4 亿美元,增幅超过 5 成;对越南出口 42.8 亿美元,增幅超过 4 成。自菲律宾、老挝进口增幅超过 5 成,自缅甸进口超过 4 成。同时,表现出贸易国别显著集中的特点,今年 110 月我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等四国进出口分别为 270 亿美元、165.8 亿美元、141.8 亿美元和 119.7 亿美元,分别占双边贸易总额的 25.7%、18%、13.5%和 11.4%,与老挝、文莱、柬埔寨和缅甸的贸易额不大,但总体规模上升。(三)我国与东盟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同时存在。2004 年 1 月

38、1 日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下的早期收获计划开始实施,同时与泰国签署了中泰蔬菜水果协议,并入“早期收获”方案中执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初步建成后,我国市场潜力大、劳动力便宜、产品生产能力强等优势和东盟拥有我国可依赖的、需要进口的资源性丰富,两者结合起来,双边贸易实现互补互利、互相竞争,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1.农产品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除机电产品外,农产品贸易居我国与东盟贸易的第二位。我国既有与东盟国家品种相同、质量略逊、收获季节滞后、竞争力较弱的热带水果,也需要东盟国家生产的优质水稻、棕榈油、可可和木薯等。我国由于纬度跨度大,温带、亚热带水果、玉米以及蔬菜、茶叶等丰富,

39、这些商品东盟国家缺乏或者是生产成本高昂,价格大大高于中国市场,为中国产品进入东盟市场广阔的空间。随着零关税计划的逐步实施后,双方农产品贸易在竞争中得到不同的实惠,2004 年我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36.2 亿美元,比 2003 年增长 40.1%;同期我国出口农产品 19.5 亿美元,下降 12.7%。今年 110 月我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 30.1 亿美元,下降 2.2%;出口 18.6 亿美元,增长 12.5%。具体品种中,今年 110月,我对东盟出口蔬菜 3.8 亿美元,增长 40.2%。出口茶叶 6585 吨,增长 48.8%,东盟成为我国茶叶在其他市场受阻后出口增幅最快的地区。2.互补性

40、贸易极大地丰富了双边国内市场我国与东盟贸易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存在明显的互补性。出口产品以东盟国家生产成本较高或国内外差价大的商品为主,如钢材、成品油等。由于国内钢材产量大幅增长,产品供大于求,过剩产量依赖出口市场来消化,而东盟国家钢材生产成本较高、产能不足,为我国钢材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今年110 月,我国出口钢材至东盟国家合计 363.8 万吨,增长 92.7%。同时由于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快速上涨和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制约,今年以来国际油价远高于国内市场,我国成品油因此大量出口,今年110 月我对东盟出口成品油 577.6 万吨,价值 27.3 亿美元,分别增长 31%和 76.1%。

41、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供应不足,生产性原材料和能源缺口大,需大量进口。我国自东盟进口商品主要有原油、成品油、塑料原料、天然橡胶、铁矿砂和煤炭等。据统计,今年 110 月我国自东盟进口原油、成品油分别为 793 万吨、 556 万吨,占原油、成品油进口总量的 7.5%和 22%。进口塑料原料、天然橡胶、煤炭和铁矿砂等分别为 31.6 亿美元、13.9 亿美元、3.6 亿美元和 1.2 亿美元,分别增长20.7%、 16.6%、 1.1 倍和 69.5%。3.机电产品大进大出,区内产品互为产业链我国和东盟均为世界机电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的主要地区。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等电子业发达国

42、家基于成本和占领海外市场考虑将电子加工业转移到东盟国家,带动了当地机电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市场消费,后来随着中国对外开发程度不断扩大,中国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优于东盟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又将电子加工业陆续转移到中国。由此,中国和东盟国家电子原材料、零配件及相关产成品互为产业链,我国并显示出更好的发展势头。今年 110 月我国自东盟进口机电产品 376.7 亿美元,增长27.2%。同期,对东盟国家出口机电产品 243.6 亿美元,增长 30.7%。4.服装、鞋类和玩具等同质化商品共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我国和东盟服装、鞋类、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发达,产品同质化、出口市场相同,我国是世界服装、

43、鞋类和玩具生产、出口最大的国家,近几年频遭欧美等主要出口市场的限制,而东盟服装、鞋类出口因较少受到反倾销和贸易壁垒限制,是我国出口上述产品的强劲对手。主要表现为:我国纺织品出口转向非设限的东盟国家,东盟国家趁此机会大量从中国进口纺织纱线和布匹等纺织品,对我国出口纺织品需求量加大;二是我对东盟出口服装、鞋类和玩具等增速大幅减缓。据统计,今年 110 月对东盟出口纺织品、纱线等 30.2 亿美元,增长 28.9%,比全国纺织品出口平均增幅高 4 个百分点。同期,我国对东盟出口服装 15.3 亿美元,增长 10.4%;出口鞋类 2.1 亿美元,下降19.7%;出口玩具 0.5 亿美元,下降 10.5

44、%,远低于同期全国出口服装、鞋类和玩具平均增幅(全国上述商品平均增幅分别为 21.3%、26.1%和 5.8%)。(四)私营企业在东盟贸易中最为活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私营企业拓展境外市场搭建了更为通畅的贸易桥梁和广阔的平台。今年 110 月,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与东盟贸易的主角,合计进出口637.3 亿美元,增长 29.2%,占进出口总值的 60.6%。国有企业进出口 254.7 亿美元,增长 27.2%。私营企业进出口 119.3 亿美元,大幅增长 44.6%,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 9.8%上升到今年的 11.3%;其中出口 70.8 亿美元,大增 64.9%。个体工商户出口增幅高达

45、 35 倍。(五)对外承包工程成为对东盟贸易增长的亮点。随着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服务贸易得到长足发展,在承包工程和劳务、旅游业、文化交流、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等方面日益频繁。至今年 9 月 15 日,我国对东盟十国旅游业全面开放,目前东盟是我国境外旅游首选目的地和境外游人数最多的地区。在承包工程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带动我国相关产品出口大幅增长。今年 110 月我国对东盟对外承包工程出口 2.8亿美元,增长 1.2 倍,全国同期平均增幅只有 49.7%。二、我国与东盟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困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成为必然,我国与东盟打造区域经济自由化,为促成区域经济竞合互补提供了良好的机

46、遇,但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一)经济水平接近和经济同构制约双边合作。从资源存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与东盟国家相似度很高。从经济结构来说,我国和东盟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占相当大比重,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问题。同时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都面临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压力。(二)区域内部整合不足,竞争有余。在现行行政区划格局中,东盟各国之间存在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经济利益主体不同,国内各省区之间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而区域内国家间、国内省区间经济合作与冲突并存,主要表现为区域间低水平竞争、生产要素竞争、出口市场竞争和封锁等。自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与东盟对接的热潮,但各方

47、都将目光局限于本地经济的发展、本地经济与东盟的对接,很少涉及共同协作,削弱了整个区域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力。 (三)区域关税优惠协议使用效果不明显。2005 年 7 月 20 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 2000 余种商品的降税计划,由于实施时间不长,大部分企业尚未申请原产地证明出口。据悉,广东省检验检疫部门介绍,省内相当多外贸企业还不知道持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东盟国家签发的原产地证明书是享受关税优惠的必备条件,2005 年上半年,全省签发一般产地证 8000 份,签证金额 2.8 亿美元(不包括贸促会系统的签证量)。广西今年前 10 个月共签发原产地证明 1.3 万份,同比增长 6.35%,

48、金额为 9 亿美元,同比下降 13.8%。至今年 9 月份,海南省检验检疫局仅签发了一份原产地证明。云南有关部门反映,该省除“中泰果蔬零关税协议“项下有一定数量的果蔬进出口外,其余关税优惠协议使用较少。海关统计资料显示,今年 810 月,我国对东盟出口 34.5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23.6%,比前 7 个月平均增幅低 1.2 个百分点,说明我对东盟出口仍然是按照以前的运作模式出口,大部分出口货物未享受到降税优惠。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实施时间不长,国内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企业还不清楚有降税优惠协议;二是东盟对我国出口的减免税商品管理严格,进口实行细查细验的通关模式,造成商品通

49、关周期长,出口企业通关成本较高,企业申请少;三是申请手续繁琐,企业反映冷淡。1.面临的问题 应该指出的是,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虽已达成协议,且通过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但在未来的十年内自由贸易区能否如期建立,仍然存在不少变数和问题,较为突出的有:一是“中国威胁论”仍有市场,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政府官员仍怀疑这项计划的可行性,担心大量中国廉价商品的流入,可能“摧毁东南亚经济” 。对此,在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举办的2002 年区域前景论坛上,东亚研究所所长王赓武教授和世贸组织侯任总干事苏帕猜针对中国的崛起和入世指出,东南亚必须摆脱“中国威胁论”的悲情,以把握住中国带给本地区的机会。 二是如何处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产品的竞争互补性。中国与东盟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双方也存在一些相互间竞争性很强的产品。因此,在如何安排“敏感产品”的开放,如何保护各自的弱势产品,亦即如何达到双方互利双赢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难题需要解决。 三是如何历史、现实、客观地认识与处理中国与东盟在南海岛屿的纷争,切实履行中国与东盟刚刚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使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有一个良好稳定的周边环境。 四是美国在东亚有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贸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