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学习目标学 习 过 程 学法指 导一、预习导航(1) 、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 、 ( ) 、( )和( ) ,并经过( )等的折射,最终落在( )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 )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2) 、当人由亮处走入暗处时,瞳孔的变化:由( )变( ) 。(3) 、近视的形成原因: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 )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 ) ,那么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 )方,这样看到的则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这便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近视。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
2、习任务一:人体对外界环境感知的器官1.本章开始部分提到了“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想获得以上感知需要什么器官参与?学习任务二:眼球的结构1.观察课本 P89 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完成讨论 1、2。学生讨论,回答:2.观察图-46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说一说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晶状体( ) ;瞳孔( ) ;视网膜( )3.请同学们利用一分钟的时间熟悉眼球的结构,然后通过眼球模型,分析眼球的结构,并说出每一部分结构的功能。学生熟悉眼球结构,教师出示眼球模型,学生解说。学习任务三:视觉的形成过程(参考时间 10 分钟)1.请大家根据眼球的
3、结构分析: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途径是怎样的?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各组呈现分析结果,进行展示解说,其他组进行补充。2.视网膜上成像后我们就看到物像了吗?我们实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吗?这是为什么呢?3.有一个人眼睛失明了,你能帮他分析分析可能有哪些原因吗?4.观察课本图-48 猫的瞳孔大小的调节,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三、 检查反馈1、眼球的结构中,可以调节进入眼内光量的结构是( ) A.瞳孔 B.角膜 C.巩膜 D.虹膜 2、瞳孔位于( )上 A角膜 B.虹膜 C.巩膜 D.脉络膜 3、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四、自我反思我的收获:存在不足:解决方法:五、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