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针灸课件.ppt

上传人:saw518 文档编号:4358795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PPT 页数:342 大小:9.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针灸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2页
2011针灸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2页
2011针灸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2页
2011针灸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2页
2011针灸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针灸哈尔滨商业大学 吕伍文2011.3,导论,1.中医学与中医学理论体系 2.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4.中医学理论体系 5.中医学的医学模式,针灸学的定义,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和艾灸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它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部分。主要内容:经络、腧穴、刺灸法及针灸治疗。四大优点: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绪言,一、针灸学的发展史针刺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 公社时期,新石器时代才真正产生并应用了“砭石”, 其后骨针,竹针,金属针。金属针的出现极大的推动 了刺法的发展。

2、灸法的起源亦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学会用火以后。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主要有以下五个阶段。,(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在内经成书前,主要是个人临床实践对针灸 知识的初步认识。此阶段的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 阳十一脉灸经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反映了经 络学说的早期面貌。,(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从战国到秦汉,以内经成书为标志,包括素 问和灵枢。灵枢又称针经,标志着针 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黄帝八十一难提出八会穴,用五行学说对五输穴理论和应用进行解释。,(三)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晋皇甫谧将素问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汇而为一,撰成针灸甲乙经,共收录腧穴349个,是继内经之后对针灸

3、学的再一次总结。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绘制了五色“明堂三人图”,创用了“阿是穴”和“指寸法”。宋王惟一对腧穴进行了重新考订,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确立经穴354个。元滑伯仁著十四经发挥,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经脉并称为“十四经”明杨继洲针灸大成是继针灸甲乙经后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四)针灸学术的衰退时期清李学川的针灸逢源列出经穴361个,至今仍为针灸教材所取用。 (五)针灸学术的繁荣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的中医政策的实施,祖国医学得到了新生,带来了针灸事业的繁荣。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中医学院、中医院,设置了针灸专业和专科,并建立了专业研究机构,使针灸在教学、医疗和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4、,二、针灸学的对外交流,大约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被传到朝鲜、日本。16世纪传播到欧洲。197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推荐43种病应用针灸治疗。1997年11月,美国国立卫生院(NIH)举行了针刺疗法听证会。,三、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理论部分: 经络:掌握经络的概念、组成、循环规律及分布特 点, 熟记每条经的具体循行路线及主治概要。腧穴:掌握腧穴的概念、主治特点及规律,熟记常用穴的定位、主治,尤其是特定穴。技术部分:主要为刺法灸法,加强指力,勤于练习。 应用部分:加强针灸学理论、技术与内外妇儿各科综合知识的学习。,1:什么是针灸学? 2:针灸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

5、献是什么? 4:后世称为针经的书是什么? 5: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谁?确立经穴多少个? 6:针灸学是什么时间传入朝鲜,日本的?,复习题,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辩证观 (一) 唯物观 1 、人禀天地之气而生 2、形与神俱,不可分离 3、疾病可知,又可防治 (二)辩证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2、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1 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消长平衡 4、阴阳的互相转化,二、阴阳学说在中

6、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用于疾病的诊断 5、用于疾病的治疗,2 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学说的特征 1、木曰曲直 2、火曰炎上 3、土爰稼穑 4、金曰从革 5、水曰润下,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2、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相生关系的传变 2、相克关系的传遍 (三)用于诊断和治疗,3 藏象学说,1、藏象学说,即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藏象学说,在

7、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阐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指导临床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藏象学说,是以脏腑为基础。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照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 1、脏:即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2、腑:即胆、胃、小肠、打场、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 3、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化生和储藏精气。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受盛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即是指这一类腑的形态及其生理功能均有异于六腑,不与水谷直接接触,而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而且还具有类似于脏的储藏精气的作用,故称为奇恒之腑。,心,1、心的主要生理功

8、能 (1)主血脉素问 萎论“心主身之血脉”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其充在血脉。”,(2)、主神志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者之官也,神明出焉。” 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气(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司呼吸2、主宣发和肃降。 3、通调水道。4、朝百脉,主治节。,肺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在志为忧 在液为涕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在窍为鼻,肺,素问 五脏生成篇诸气者,皆属于肺 素问 至真要大论诸气愤郁,皆属于肺 素问 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

9、之官,治节出焉。,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运化。水谷、水液 2、主升清。 3、主统血。,脾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 在体和肌肉、主四肢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素问 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素问 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疏泄 。调畅气机 调畅情志 2、主藏血 。素问五脏生成篇肝受血能视,足受血能步,掌受血能握,指受血能摄。,肝的在志、在液、在体、在窍,在志为怒 在液为泪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在窍为目,肝,素问 灵兰秘典论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肾的主要生理功能,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2、主水。 3、主纳气。,肾的在

10、志、在液、在体、在窍,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 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在窍为耳及二阴,素问 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素问 灵兰秘典论肾者,做强之官,技巧出焉。,胆,一、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 灵枢 本输胆者,中精之府,胃(太仓,水谷之海),一、生理功能 1、主受纳、腐熟水谷 2、主通降,以降为和,小肠,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受盛和化物 2、泌别清浊,大肠,素问 灵兰秘典论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膀胱,主要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 素问 灵兰秘典论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三焦,主要生理功能 1、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 2、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11、 3、上焦:开发、宣化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病因与发病,金匮要略: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害所伤。,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疠气,是一类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 饮食,劳逸,举例: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泻,易袭阳位。 2、风性善行数变。 3、风为百病之长。,要求:,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重点为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2、掌握经络的生理功能,3、理解并掌握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第一章 经络总论,第一篇,针 灸 理

12、论,概述,1、经络的定义,经络是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和络脉的区别,经脉(径),络脉(网),主干,分支,纵行,横行,深藏而不见,浅浮而常见,数量有定数,不可数,数量,分布,走向,3,经络学说的定义,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2,经气的定义 经气即经络之气,概指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一、十二经脉,定义:即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之为“正经”。,十二经脉的名称,根据手足、阴阳、脏腑来命名,先手足再阴阳后脏腑

13、,循行于肢体内侧面-阴经;循行于肢体外侧面-阳经,手三阴配胸部脏器(肺、心包、心),足三阴配腹部脏器(脾、肝、肾),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足三阳与腑相配:根据其相表里的关系,太阴-阳明,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厥阴-少阳,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少阴-太阳,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二)分布规律:,左右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四肢,六阴经-四肢的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四肢的外侧和头面、躯干,注:特殊之处:足厥阴肝经至头顶;足阳明胃经过胸腹,1、在四肢的分布,手足三

14、阳经在四肢的分布,前-阳明 中-少阳 后-太阳,手足三阴经在四肢的分布,前-太阴 中-厥阴 后-少阴,注:足三阴经在内踝上八寸前的分布,前-厥阴 中-太阴 后-少阴,2、在头面的分布,手足阳明-面部、前额;手足少阳-侧头 足太阳-后头; 手太阳-颊部,注:足厥阴肝经至巅顶,与督脉的百会穴相交会。,(三)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阴阳配对,在脏 腑阴阳经脉之间形成了六组表里属络关系。(四)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在体内,十二经脉与脏腑有特定配属关系;在头 身,十二经脉还与其循行分布部位的组织器官有着密 切的联络。临床上辨证分经、循经取穴,均以此为依 据。,(五)十二经脉的循

15、行走向与交节规率,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手走头,从足走腹胸,交接:,阴经与阳经-四肢部;阳经与阳经-头面部阴经与阴经-胸中交接,走向:,(六)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从肺经开始逐经相传,至肝经而终,再由肝经复 传于肺经,周而复始、如环无端。,肺大胃脾心小肠 膀肾包焦胆肝详,第二节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一、经络的作用,(一) 、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二)、运行气血、营养周身 (三)、抗御病邪、保卫机体,二、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二)指导辨证归经 1:从部位辩经络病变 2:从经络辩脏腑的病变,(一)说明病理变化 1:病邪入侵的途径:皮毛孙络络脉经脉

16、脏腑 2:病邪直中脏腑,必累及经络,循经触摸,推断疾病。,(三).指导针灸治疗,目的 - 针刺和艾灸体表腧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人 体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从而治疗疾病。,两大关键-腧穴的选取,针灸方法的选用。 指导理论-经络学说。,2.病在经筋关节,取阿是穴或络穴,3.针刺法,病有深浅, 刺有深浅: 如梅花针-叩刺皮部; 毫针-刺经脉三棱针-刺络脉,1.循经取穴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1:名词解释: 经络,正经,十二经脉。 2:简述使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率。 3:写出十二经脉逐经相传的传注次序。 4:十二经脉在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什么?,复习题,要

17、求: 1. 掌握腧穴的分类2.掌握腧穴的治疗作用3.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4.了解腧穴的发展和命名,第二章 腧 穴 总 论,一、腧穴的定义,俗称“穴位”,在古代文献中又称“砭灸处”、“气穴”、“节”、“会” “孔穴”。,腧、俞、输-通用,但应用时各有所指: 腧-腧穴的总称 腧-有转输或输注的含义 穴-孔隙或聚集的意思,转输有三方面的含义: 1)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在体表一定的部位。 灵枢九针十二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 之所游行出入也。” 2)腧穴是体内疾病输注在体外的一定部位。 3)腧穴把针灸感应输注到病所。,定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疾病在体表

18、的反应点,同时也是针灸治疗的刺激点。,腧穴作用于人体的特点:传导点、反应点、刺激点。,第一节 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一、腧穴的发展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陆续发现的,它的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1、无定位无定名阶段:新石器时代战国初期 (“以痛为腧”) 2、定位定名阶段:战国宋 3、定位定名归经阶段:元代至今,内经论及穴名约160个;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记载 经穴名349个;北宋王惟一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详载了354 个腧穴;元代滑伯仁所著十四经发挥记载经穴亦为354个;明 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记载经穴359个;清代李学川的针灸 逢源定经穴361个,并延续至今。,二、腧穴的分类(三类:十四

19、经穴、奇穴、阿是穴)1、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腧穴。特点:主治本经病证。,2、奇穴,又称“经外奇穴”,指既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 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特点:,定位定名 未列入十四经 是十四经的补充,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3、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特点:,没有固定的位置、名称 是腧穴的最早阶段 取穴法-寻找最敏感点,三、腧穴的命名腧穴的名称均有一定的含义, 千金翼方指出: 凡诸 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历代医家以腧穴所居部位和作用为基础,结合自然界现象和 医学理论等,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对腧穴命名

20、.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大椎,腕骨,乳根2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睛明、光明、水分、牵正3利用天体地貌命名:日月,上星, 水沟,太溪4参照动植物命名:伏兔、鱼际、犊鼻、鹤顶、攒竹5借助建筑物命名:天井、印堂、巨阙、脑户、地仓、梁门 6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阳陵泉、心俞、三阴交、百会、气海,第二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一)、近治作用:指腧穴均具有治 疗局部或 邻近组织、器官病 证的作用。是所有腧穴主治的共同特点。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二)、远治作用: 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远治作用是十四经腧穴主治的基本规律,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能够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

21、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主要是:十二经脉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尤特定穴。,(三)、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 (1)腧穴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2)双向良性调整作用: 即针灸某些腧穴,在机体状态不同的情况下,可起双向良性调整作用,一、腧穴的主治特点,二、腧穴的主治规律腧穴(十二经穴为主)的主治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有分经 主治(四肢部经穴)和分部主治(头身部经穴)两大规律。(一)分经主治规律分经主治,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 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 1:同一经脉的腧穴,可以治疗本经相同病证

22、。有分经主治规律。 在针灸治疗上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之说。 2: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足三阴、任脉和督脉经穴既具有 各自的分经主治规律,同时又在某些主治上有共同点。,(二)分部主治规律分部主冶,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 及某类病证,即腧穴的分部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特点相关。,一、骨度分寸定位法 定义: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 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 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在取穴时无论男、女、老、少肥、瘦均按其规定的分寸来 折算。,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12 直寸,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眉间,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腋窝顶点,第11肋游离端(章门),第四节 腧穴的

23、定位方法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刺 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两额发角之间:9寸,天突至歧骨:9寸,歧骨至脐中:8寸,脐中至耻骨联合 上缘:5寸,两乳头之间:8寸,耻骨联合上缘 至股骨内上髁 上缘:18寸,胫骨内侧髁下方 至内踝尖:13寸,腋前、后纹头 至肘横纹:9寸,肘横纹至腕 横纹:12寸,股骨大转子 至腘横纹:19寸,腘横纹至外踝尖:16寸,肩胛骨内缘至 后正中线:3寸,臀横纹至腘横纹,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亦称自然标志定位法定义: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1、固定的标志: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如五官、指(趾)甲、乳头、肚脐、髂嵴、髌骨、外

24、踝、内踝。2、活动的标志:需要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如皮肤的皱襞,肌肉的凹陷,肌腱的显露、某些关节间隙等。,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定义: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手指同身寸取穴法”1、中指同身寸2、拇指同身寸3、横指同身寸:(一夫法)四、简便定位法,3寸,1寸,1寸,1:名词解释:经穴、一夫法 2:腧穴的主治特点是什么 3: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有几种? 4:试写出头面部、上肢部、下肢部的骨度分寸。,复习题,第三章 针灸腧穴各论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十二 经脉的循行主要记载于灵枢经脉篇。经脉的循行 分布与该经腧穴的主治有内在的联系,熟悉

25、经脉的体 表循行路线及其在体内与脏器等的联系,就能更好地 掌握各经所属腧穴的主治范围和特点。,教学要求 : 1、掌握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 2、熟悉十二经脉的主治概要。 3、掌握十二经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4、熟悉腧穴的特性。,第一节 十二经脉,一 、 手太阴肺经,一、循行特点1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2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3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与手阳明大肠经 相接。,预习:手太阴肺经,1、中府: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 肋间隙处 2、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

26、桡侧缘 3、孔最: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4、太渊: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5、鱼际: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循行特点小结:经脉走向规律:从胸走手;分布原则:行上肢内侧;交接特点:在食指桡侧端交于阳明大肠经;络属关系:属肺络大肠二、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三、重点腧穴本经单穴11个,起于中府,止于少商,重点穴5个。,1:中府【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主治】:肺系病:咳嗽,气喘,胸痛。局部病:肩背痛。【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直刺过深,以免伤及肺脏,造成

27、气胸。,(二) 云门 定位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寸,当锁骨外端下缘凹陷中取穴。 解剖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配伍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寸,可灸。,(三) 天府 腋前皱襞上端水平线下3寸,肱二头肌外缘。 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主治 气喘,鼻衄,瘿气,臂痛。 配伍 配曲池治疗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四) 侠白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寸,或

28、肘横纹上5寸处。 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当头静脉及桡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 主治 咳嗽,气喘,干呕,烦满,臑痛。 配伍 配曲池, 肩髎治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五) 尺泽 定位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解剖 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配伍 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8一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六) 孔最

29、定位 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寸处。 解剖 有肱桡肌,在旋前圆肌上端之外缘,桡侧腕长、短伸肌的内缘;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 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鱼际治咳血。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附注 手太阴经郄穴。,(七) 列缺 定位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 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主治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

30、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配伍 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 配肺俞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八) 经渠 定位 桡骨茎突内侧,腕横纹上 l寸。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解剖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有旋前方肌当桡动、静脉外侧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九) 太渊 定位 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解剖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展长肌腱内测;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

31、,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 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阴经所注为“输”;肺经原穴;脉会太渊,(十) 鱼际 定位 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血管当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 配伍 配孔最,尺泽治咳嗽,咳血;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手太阴经所溜为“荥”。,(十一) 少商 定位 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 解剖 有指掌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

32、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配伍 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出为“井”。,2:尺泽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3:孔最 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4:列缺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5:太渊 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定位】:,【主治】:,共同点1:肺系疾病2:局部病 不同点尺泽:小儿惊风,急性中暑,吐泻。合(水)穴,子穴,“实则泻其子”多用于肺经实 证。孔最:肺经血症-咯血,鼻衄,痔疾。列缺:“头项寻列

33、缺”-头痛,项强,口眼歪斜。太渊:“脉会太渊”-无脉怔。输(土)穴,母穴,“虚则补其母”多用于肺经虚证。 【操作】:尺泽,孔最:直刺0.81.2寸 : 列缺:向上斜刺0.3-0.5寸。太渊: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6:鱼际 【定位】: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肿痛,发热,失音等肺系疾病。 小儿疳疾。 【操作】:直刺0.5-0.8寸。小儿疳疾用割治法。,7:少商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 昏迷, 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小 结,部位,多治疗肺经的实证;,多治疗肺经的实证和热证,特殊作用是治

34、疗小儿惊风 多治疗血证,特殊作用是治疗痔疮,多治疗外感引起的伤风、咳嗽,以及头面疾 用于虚证、慢性疾病,及无脉症 多治疗肺经的热证 有调和阴阳的作用,用于开窍泄热,如发热、昏迷、癫狂,臂前,腕,掌,端指拇,治主,复习:手太阴肺经穴位,1、中府: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第一肋间隙处 2、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3、孔最: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4、太渊: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5、鱼际: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手太阴肺十一穴 中府云门天府决 侠白之下是尺泽 孔最下行接列缺 更有经渠与太渊 鱼际少商如韭叶,手太阴肺经,Thank You,复 习 题,

35、1.简述手太阴肺经的经脉循行。,2.尺泽、孔最、列缺的主治有何异同?,3.中府的针刺操作有何特殊?,二 手阳明大肠经,一、循行特点1 、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属大肠。2、其之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与足阳明胃经相接。,复习:手阳明大肠经,1、合谷: 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2、曲池:曲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3、肩髃:肩峰段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4、扶突:喉结

36、旁开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5、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循行特点小结:经脉走向规律:从手走头面;分布原则:行上肢桡侧缘;交接特点:在鼻翼两侧交于足阳明胃经;络属关系:属大肠络肺 二、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四、重点腧穴本经单穴20个,起于商阳,止于迎香,重点穴5个。,【定位】:,1:商阳 食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3:三间 握拳,当第二掌骨小头桡侧后凹陷处,共同点(1):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病 。(2):局部病。 【操作】: 不同点商阳:热病,神志病,急证。-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三间:肠腑病。嗜睡。

37、-直刺0.3-0.5寸。,【主治】:,(二) 二间 定位 微握拳,当手食指本节(第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 解剖 有指屈浅、深肌腱;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目昏,鼻衄,齿痛,口歪,咽喉肿痛,热病。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 刺灸法 直刺0203寸。 附注 手阳明经所溜为“荥”。,【主治】: “面口合谷收”,主治头面一切疾患:头痛,目赤肿痛,牙痛等。 外感病证:恶寒,发热,热病无汗,汗出不止。 妇产科病证。【操作】:直刺0.5-1寸。孕妇不宜针。 【配穴】: 合谷配太冲称为四关穴,长于疏风清热,平肝息风。近代多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系

38、统疾病。配复溜治汗证。,4:合谷 【定位】: 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约平第 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五) 阳溪 定位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解剖 当拇短、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的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手阳明经所行为“经”。,阳溪穴腕背横纹桡侧,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6: 偏历 【定位】: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 上3寸处,五官疾患;局部病证;腹部胀满; 水肿。,【主治】:,【操作】:,直刺或斜

39、刺0508寸。,(七) 温溜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解剖 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主治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肩背酸痛,肠鸣腹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05中l寸。 附注 手阳明经郄穴。,(八) 下廉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 解剖 在桡骨的桡侧,桡侧有腕伸短肌及腕伸长肌,深层有旋后肌;有桡动脉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 主治 头痛,眩晕,目痛,肘臂痛,腹胀,腹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腹痛。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40、(九) 上廉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寸处。 解剖 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主治 头痛,肩膊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肠鸣腹痛。 配伍 配曲池治手臂麻木;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主治】:,10:手三 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上肢病证;腹痛,腹泻;齿痛,【操作】:直刺08-12寸。,11: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热病及五官热性病证。上肢病证。高血压。皮外科病证:风疹,湿疹,荨麻疹,丹毒,瘰疬。腹痛吐泻。 【操作】:直刺0.

41、51.2寸。,12:肘髎 【定位】: 屈肘,曲池穴外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主治】:肘臂部疼痛、麻木、挛急等局部病证。 【操作】:直刺051寸。,8:肩髃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 凹陷处 【主治】:上肢不遂,肩痛不举。瘰疬,风疹。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9: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处 【主治】 局部疾病。 胆道蛔虫证。 【操作】: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主治小结 (1)均治疗腧穴所在处和临近处 的局部病。,(2)肘关节以下的特定穴还治疗头面五官病。 (3)商阳还有开窍醒神,清热解表之功;合谷

42、还可补气,堕胎;曲池还有退热,解表,驱风之功;迎香还治胆道蛔虫证。,复习:手阳明大肠经,1、合谷: 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2、曲池:曲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3、肩髃:肩峰段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4、扶突:喉结旁开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5、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手阳明大肠经穴歌,手阳明大肠起商阳 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穴 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手五里 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 鼻旁五分号迎香,三 足阳明胃经,一、循行特点1、起于鼻交頞(e)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

43、入上齿中,还出挟口还唇,下交承浆,却循颐(yi)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2、其支者,从大迎前,下大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3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4、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预习:足阳明胃经,1、承泣: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于眼球之间 2、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3、地仓:口角旁0.4寸 4、颊车:下颌角前上方一横直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 起最高点处 5

44、、足三里:犊鼻(髌骨下缘,膑韧带外侧凹陷中)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横指处 6、天枢:脐旁2寸 7、缺盆: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循行特点小结:经脉走向规律:从头走足;分布原则:行于面颊、前额、胸腹第二侧线及下肢外侧前缘;交接特点:在足大趾内侧端交于足太阴脾经;络属关系:属胃络脾 二、主要病候本经络脾属胃,若脉气失调,多见于脾胃症候,以及局部病变,如肠鸣腹胀、胃痛、呕吐、水肿、咽喉肿痛、鼻衄等。 三、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和头面、目、鼻、口齿病和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四、重点腧穴本经单穴45个,起于承泣,止于历兑,重点穴8个。,1:承泣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

45、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目疾。面部疾患。 【操作】: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禁灸。2:四白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主治】:目疾。面部疾病。头痛,头晕。 【操作】:治近视向内眼角平刺或直刺2-3分,一般不灸。,3:地仓 【定位】: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局部病证。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或向颊车方向透刺。,4:颊车 【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主治】:局部病证 【操作】:直刺0.3-0.5寸,平刺0.5-1寸,或向地仓透刺。5:

46、下关 【定位】: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切迹之间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主治】:面口疾病。耳疾。 【操作】:直刺0.5-1寸,留针时不可张口,以免折针。,6:头维 【定位】:额角发际直上0.5寸。 【主治】:头目病证。 【操作】:平刺0.5-1寸。甲乙:禁不可矣。,7:人迎 【定位】:喉结旁1.5寸,颈总动脉之后,胸锁乳突肌前缘, 【主治】: 瘿气,瘰疬;咽喉肿痛;高血压;气喘。 【操作】: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8:乳根 【定位】:在第5肋间隙,当乳头直下,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 乳部疾患;咳嗽,气喘,呃逆;胸痛。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10

47、、水突:人迎穴至气舍穴连线的中点,当胸锁乳突肌前缘,11、气舍:人迎穴直下,锁骨上缘,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12、缺盆: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 13、气户: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 14、库房: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15、屋翳: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16、膺窗:第三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17、乳中:乳头中央 19、不容: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20、承满:脐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21、梁门: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22、关门: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23、太乙:脐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24、滑肉门:脐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26、外陵:脐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27、大巨:脐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28、水道:脐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25:天枢 【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胃肠病证。月经病证。 【操作】:直刺1-1.5寸。千金方孕妇不可灸。 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针灸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