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地下森林断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瘠薄、沉湎、孱弱、遮天蔽日、浩瀚无垠、山崩地裂”等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 来源:gkstk.Com2了解张抗抗其人及作品。过程与方法来源:gkstk.Com1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2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昧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难点: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
2、蕴。 【导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一提到森林,我们便不由地会被它那雄伟壮丽,遮天蔽日、浩瀚无垠的气势所震撼。然而,你们见过地下森林吗?在遥远的年代的火山爆发的火山口里长出了一片片参天大树,连成了一片地下森林。那种蔚为壮观的景象更是震撼人心。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著名作家张抗抗的笔触,一起走进地下森林,共同去感受那非同寻常的力量吧!二、走进作者:张抗抗,浙江杭州人。1963 年考入杭州一中。在黑龙江一国营农场生活了8 年。1972 年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 。1975 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 。1977 年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 年发
3、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 ,反映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们对不同的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1986 年出版长篇小说隐形伴侣 ,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示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心路历程。三、预习检测:多媒体显示: 瘠薄(j b):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沉湎(min):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孱(chn)弱:软弱无能。 浩瀚无垠:形容广大;繁多。 隐姓埋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愤懑(mn) :气愤,抑郁不平。 来源:gkstk.Com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展示学习目标2、 检查字的注音和词语解释3、 同学们,课前我们都做了详细的预习,我请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大意。明确:面对大
4、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的奇迹,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地下森林形成的过程,满怀激情歌颂了地下森林顽强不屈的生命力。4、 同学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令你最感动的是哪部分内容?原因是什么?明确: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这段文字。作者凭其想象叙写了地下森林是怎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崛起的。原因:大自然生命的伟大力量就是在这艰辛的历程中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感动我们,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一起回顾地下森林艰辛的历程,感受生命的最强音。五、 合作探究:1、 教师朗读“那一定是遥远的年代了”“叫做地下森林”学生思考:(1)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2)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
5、又得到了哪些帮助?来源:gkstk.Com2、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1) 地下森林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毁灭、沉寂、没有生命;山顶上有了泥土和种子、有了生命;峡谷里有了泥土和种子、发出了小苗;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2) 不公:阳光的不公和无情、寒冷的霜冻(3) 帮助:长空的大风将石块碾成粉末洁净的山泉将粉末滋润成泥土山顶的鱼鳞松将种子撒入峡谷(白杨、青杨、黄菠莺)就这样,幽谷里的树木突破黑暗和冰冷的封杀而发芽生长并蔚然成林,险恶的环境,艰难的成长都没有阻挡地下森林脚步,这正展示地下森林神奇伟大的生命力。从中我们同学们也应该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启迪。请自由朗读你喜欢的语段,品味语句、字词,谈谈你
6、的感受。3、 学生自由朗读(5 分钟-3 分钟)六、 精读品析:学生自由发言,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品析关键词句,字词的深刻含义,谈感受。例如:(1)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析:详见教参 144 页(2) “它本可以变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P146(3) “总有强者活下来了,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大了”P146(4)太阳的不公一部分课文 P82明确:学生可以自由地畅谈自己喜欢的语段,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语,主要用来突出成长的艰辛,表现地下森林的坚韧不屈,分析感受顽强的生命力。总结地下森林的品格:坚忍顽强,沉着谦逊,乐观豪迈,无私奉献。教师小结:像地下
7、森林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常常会堕入低谷,像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地质变迁考验森林,禽兽的生命适应性一样,考验人群的品质、适应性、耐力,锤炼人群的意志、生命力。沧海横流,天翻地覆,方显英雄本色;人烟尽灭,劫后余生,更知生命可贵。正如本文的作者张抗抗,19 岁的如花岁月正植“文革” ,命运之不公,使她在北大荒艰难地生活工作了 38 个年头,委屈了一个有才华的女青年,但她怀有远大的志向,不羁于田垄之间,在文革结束后凭借自己的写作才华脱颖而出,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为什么这篇文章写得如此动情?作者正是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写了进去。亲爱的同学们,在读了文章听了作者张抗抗的切身经历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是启发吗?七、
8、拓展延伸 :学生结合自身谈对本文的感受?例:学生实际:自己遇到困难,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面对挫折学生感受:甘于寂寞等待;坚韧顽强、乐观、沉着谦逊板书设计:不幸 坚忍毅力 乐观自信沉着谦逊 无私奉献地下森林教学反思尽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因此,我决定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重在读,同时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拓展延伸。来源:gkstk.Com以前在课堂上,我往往先范读,再让学生自由读。这样做效果并不好。一是因为我的普通话和感情的表达还欠缺,不足以很好地起到示范作用;二是学生的学习失去了主动。在最近的课堂上,我有所改变:先让学生自由读,我是否范读根据情况而定。
9、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个性化的读和理解;容易发现问题。我强调,在读书时,一定随时划住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后主动地把自己所划住的字词写到黑板上,以供大家共同解决。在这节课上,我一共在黑板上写了九个不认识的字和十二个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我把自己读课文时遇到的字词困难也写在黑板上。然后,我要求学生查字词典后,把字的拼音或词语的意思写在黑板上。学生的表现比较积极。所有的字词都能够顺利解决。这要比教师直接教好得多。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应该是一项最基本的能力。但是遗憾的是我校的学生并没有养成这个习惯,或者他们手里就没有工具书。于是,有的教师把生字词写下来,一一解释。这样做既低效,又不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应该时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唱主角,教师做导演。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课堂上学生只读了两遍,没有读够、读透。在明天早自习课上,让学生再读几遍。在读课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和功夫。习题可以少做些,讲解可以精减些,唯独读书不可忽视。语文教学,其实就是读的艺术。我引导学生划分了文章层次。学生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并且简单地总结了段意。由于时间紧张,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对于课文的标题,我提出两个小问题让大家讨论:一是从这篇课文看,什么是“地下森林”?二是“断想”是什么意思?回答这两个问题,有利于把握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