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年人教版 必修三 第8课时 教案.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434537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年人教版 必修三  第8课时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5-2016年人教版 必修三  第8课时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5-2016年人教版 必修三  第8课时  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5-2016年人教版 必修三  第8课时  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5-2016年人教版 必修三  第8课时  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题名称:高一必修三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共案)课程模块及章节:高一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一课时)二次备课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的理解与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此文入选新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同时又能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二)教材分析:寡人之于国也是人版语文必修三的重点篇目,该文集中了反映著名思想家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缜密的思维,高超的论辩能力。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

2、了解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式。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三)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大多基础较差,对文言文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中,对文本的教学还是要从基础的词语抓起,让学生真正读懂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够熟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读懂文章内容,积累重点字词 2. 孟子和孔子思想的传承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教案、课件、预习教学资源:教案、课件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为

3、主的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吧,有谁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今天我们就从这个成语出发,学习孟子中的一篇文章 寡人之于国也 聆听交流激发学生兴趣目标引领板书目标齐读 明确目标活动导学一、孟子简介:1、孟子(前 373前 289),名轲,战国时邹人,是孔子之孙(子思,名彶)的再传弟子。但在孟轲本人的心目中,他直接继承了孔子的师传,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把孔子侧重于个人道德的“仁”,推演为政治方面的仁政学说。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均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意思是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4、。他生于“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的战国年代,可他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其主张不被诸侯采纳,于是他“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表述他的见解和主张。2、孟子思想:孟子的思想学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尤其对宋明理学影响更巨,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a、性学说: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孟子确认,人具有一种先验的善性,“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了;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阅读聆听笔记识记文学常识b、“仁政”思想:孟子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他的“仁政”、“王道”政治学说。他指出,“仁政”源于先王的“不妒忌闪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

5、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c、理想人格: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二、孟子简介:孟子一书记载了他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也是“四书”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其中的文章向以雄辩著称,正

6、如孟子所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他的文章也气势浩然磅礴,印证了“文如其人”的道理。他的文章风格,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他善于运用“苏格拉底式”的诱对方就范的论辩方法,并且词锋尖利,文辞铺张,喜用排偶,显得咄咄逼人。三、本文写作背景: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惠王“卑礼厚币以招贤者”,于是孟子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二人一见面,梁惠王就想得到“以利吾国”的良策,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为对,指出专言求利的危害和躬行仁义的意义。后二人相会于禽兽嬉戏的池沼边。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为对,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

7、与不贤者“独乐”有着不同的结果: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那么一次传诵千查阅资料结合文下注释合作交流扫清字词障碍把握文章内容更古的政事问答。该篇为孟子中名篇,一篇不足五百字的文章却以慑人的气势和雄辩的说理阐明了治国之道,也就是以仁政治国的思想。四、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及停顿。粟,音 s 曳,音 y 罟,音 g 洿 w彘 zh 莩 pio当堂评价熟读文本,背诵 1-2 段教学反思课题名称:寡人之于国也(共案)课程模块及章节:高一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二课时)二次备

8、课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的理解与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此文入选新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同时又能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二)教材分析:寡人之于国也是人版语文必修三的重点篇目,该文集中了反映著名思想家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缜密的思维,高超的论辩能力。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了解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式。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

9、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三)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大多基础较差,对文言文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中,对文本的教学还是要从基础的词语抓起,让学生真正读懂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教学目标 1、落实第一自然段重点字词,知道孟子与梁惠王讨论的问题是什么 2、落实第 2-4 自然段重点字词,说说孟子用什么方法分析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文内容结构,词句翻译。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教案、课件、预习教学资源:教案、课件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聆听交流激发学生兴趣目标引领板书

10、目标齐读 明确目标活动导学一、内容结构:1、提出问题:尽心焉(移其民,移其粟)而民不加多。2、分析问题:以“五十步笑百步 ”设喻(梁惠王=五十步者,邻国之君=百步者),指出数量不同,实质相同,所以“民不加多”。3、解决问题:行仁政,则斯天下之民至焉。二、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1、第一至第四段: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此处三个句末语气助词连用,以加强语气)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特指黄河。现在的 “河 ”,可以泛指一切河流 词义扩大)河东凶亦然(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亦:也。然:这样,如此。)请以战喻(请:敬辞,可翻译为“请允许我”。喻:明白。此处为说明的意思。)填然鼓之(鼓:动词,击鼓。

11、之:助词,无意义。)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过。是:这。)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禁止之辞,不要。之:用于主谓之间,不翻译。于:比。)2、第五段(依原文次序)农时(时令,季节。)胜(尽,完。)以时(按照季节)阅读聆听笔记识记文学常识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是:这,这样。养生:供养活人。丧死:为死人办丧事。)3、第六段(依原文次序)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把桑树种在那里。)衣帛(穿上丝织品的衣服。“衣”念第四声,即去声,作动词,“穿”的意思。)谨(原是形容词,谨慎。此处用成动词,认真从事的意思。)负戴(负:背上背东西。戴:用头顶东西。)然而不王者(然而:如是而。然:这样。而:表转折。王:动词,读去声,做王,使天下臣服。)4、第七段(依原文次序)食人食(第一个“食”为动词,吃。第二个“食”为名词,食物。)王无罪岁(无:与上文“无”用法相同,都通“毋”,不要。罪:归罪,归咎,是动词。岁:年成。)三、重要的和难解的句子;文章理解的难点:1、第一段梁惠王希望人口增长的原因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