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课改形势下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思考(二等奖).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434047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形势下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思考(二等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改形势下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思考(二等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改形势下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思考(二等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改形势下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思考(二等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改形势下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思考(二等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新课改形势下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思考新疆实验中学 李瑞萍对于每一位教师,无论是教学新秀,还是教坛宿将,新课改,新形势,新内容,新体系,新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和要求。如何在新 课改要求下,找到一种适合新形势的教学模式,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一、组织教学的教师应当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教师是太阳底下永恒的职业,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联,因而充满时代活力和希望。作为我国的现代教师,肩 负着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的神圣使命,要切实担当起这样的重任,实现 振兴教育、振兴中华的宏伟目标,除了要有卧薪尝胆的大志与毅力外,还 要有现代教育理念,加强自身修养,练就

2、教好每一个学生的真本领。1、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每个学生都具有天赋的潜能,这些潜能是学生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从本质 上说,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的潜能变 成发展的现实。因此,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又要重 视现实生活能力的发展;既要重视学生接受性的学习,又要重视学生独立的、 创造性性格的养成;既要关心学生学什么和想什么,又要关心他们怎样学和怎 样想;既要关心他们时下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水平,又要关心他们未来的学 习能力和发展潜能。提倡素质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学生,

3、更不是只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这不仅是民主的基本理念,而且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我们应该尊重和保 护这种权利,创造条件实现这种权利。教师要对学生可能变化和发展到更高水平持有信心, 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发展可能的实现提供各种舞台。- 2 -2、教育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 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 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发展是教育方针所规定的,也是 实施素质教育最本质的反映,这是因 为人本身蕴涵着多方面发展的潜能。全面 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发

4、展的程度越高, 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越高。人的全面发展又是一个不断接近的、没有 终点的目标,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求尽可能充分地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教 师 不能只是关注少数优等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 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3、教育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其个别性,教师应承认、尊重这种个别性的存在,在教育教学中克服追求完全趋同、整齐 划一的弊病,采取积极的态度研究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学生个性的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教育不仅应满足于学生一般的、共同的发展,而且应

5、根据每个人的千差万异的自然本性,鼓励并极力创造条件促进个性的发展。在教育 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差异,如在一个班级中,有的学生好动、有的学生好静;有的学生勤于 动脑、有的学生乐于动手;有的学生性格外向热情大方、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含蓄谨慎。学生在同一老师、同一条件、同一方法的教学活 动中,会产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学生的实际出 发,去探索研究和开发利用学生的兴趣差异,从差异中激发每个学生的学 习兴趣。要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和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 创新的欲望,促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状态。二、新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 道、授业、解惑”为特色,强

6、调老师的主导和学- 3 -生的主体地位。其合理性在于课堂结构的严谨性,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教学评价的时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而理性的思维方式。其弊端是它强调老师的主导地位时,往往忽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的人文素养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养成。新课改中对教学模式从四个环节进行改革:1课前准备。传统的课前准备往往局限于预习课文内容,了解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便有目的地听课。但新课改则不同,它除了 传统意义的预习课文之外,还 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或课文的特点做好相关的准 备。如,划分学习小组,按小 组重新调整座位、准备自主探究的相关 资料、确定小组

7、发言的人选和课题, 对课文中存在的难点和疑点,还要准 备好提问的时机和方式等等。2划分课堂学习小组,拟订小组评价方案。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为此,有必要将教学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小 组成员在课堂学习、问题探究等学 习活动中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小组 全体成员的学习成绩考核共进退。同时 ,对成绩优秀的小组组长给予酌情加分,以激励各小组长率领并督促本小组 的成员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另外,小组内部也有奖励机制, 对在组内表 现优 异者由小组内部给予奖励分,计入模 块考核成绩。3利用网络资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由于种种原因,新教材的编写存在着诸多不足,许多内容的编写不够详实、具

8、体、生 动。 这种状况使学生的自主学 习难度加大,也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 实施教学的 过程中,可以提前拟定好需要补充的内容,要求学生查找网络资源,了解相关信息。4使问题探究成为经常性的教学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处于单向交流的状态,新课改则有所不同,它要求体现学生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设计问- 4 -题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设计要符合中学生的特点,既不能脱离课本而追求新奇的课题,也不能为追求课堂探究的形式而“跟着感觉走” ,教师要加强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机地融入问题探究之中。三、新课改过程中应重点把握的几个方面当前,在新课标指导

9、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很多学校如火如荼地展开。关于新课标新课改的探讨与研究也不可谓不多,然而 实际结果又如何呢,会不会又成为一次流于形式的换汤不换药的教育改革呢? 1. 教育现状与教育要求的背离。国家实施新课标与新课改,其目的归根结底就在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素质。然而在当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 时代,无论是社会舆论的导向,还是学校的培养目标都是以高考 为中心进行设计的,其实际共同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2003 年到 2004 年减负运动可以说告败于现实面前。2004 年 8 月 12 日至 17 日,由中、 韩、日三国 90 名青少年组成的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在内蒙古进

10、行,其间中国孩子的表现再度令人失望,与 1992 年 8 月由 77 名日本孩子和 30 名中国孩子参加的草原探险夏令营如出一辙。 12 年过去了,我们的教育现状并未发生根本改观, 应值 得我们重视和深思。这样的教育现状与教育要求的 严重背离恐怕会使新课标与新课改的推进遭遇潜流。 2. 教育理念的错位。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三者应是各有其责,相辅相成,互 为补充的。然而我国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情况均不容人 乐观。大多数家庭没有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他们 只是满足于把孩子送进学校,只是盲目地送孩子进各种培训班,买各种辅导 材料。他们口头上要孩子好好学,而遇到实际问题时又

11、一味地袒护孩子,甚至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社会教育上,追名逐利、弄虚作假成风,把被 实 践证明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 理论”加以合理化, 给他戴上“ 创新”的桂冠,堂而皇之地干扰正常的- 5 -教书育人。3. 学生心理与社会责任的矛盾。 当前各地频繁出现的学生厌学出走、自杀等现象反映了当代学生心理之脆弱,他们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面对失败。同 时,心理惰性十足,依赖性极大且惟我独尊自私自利,缺少社会责任意识 。凡事动口不动手,好高骛远,只能 赞扬不能批评,导致不能经受挫折和失 败的脆弱心理。这样的孩子一方面要成绩,一方面又不愿意为之付出劳动,一旦遭遇哪怕是微小的挫折和失败便不能承受,这样的心理承受力

12、与社会 赋予他们建设祖国,实现科教兴国的重任是极不相称的。如果社会和家庭不能正确引导下一代的心理,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 值观、世界 观 ,而单靠学校、老 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无济于事的。4. 教育体制对学校教育的制约。 从教育现状看,人们对素质教育远没有从内心真正接受,一些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目标与国家要求的素质目标相去甚远 ,甚至逆向运行。我以为现行的教育体制使社会、学校、家长无法从根本上 摆脱应试教育。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来推行素质教育,另一方面,高考制度无根本性的改变,根据升学率等对各校进行 实质上的排名排序。与此同时,就 业单位对学历的过分要求以及就业竞争的巨大 压力,也刺激学校强化应试教育,促使学校、家长、学生 负重前行。 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学校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新 课程标准与课程改革是否又成为换汤不换药的应付上级的表面文章,确 实令人担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