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 1 第 1 章第 2 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 2 课时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b.说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常见类群。c.说出细胞学说内容要点。2.能力目标a. 能独立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b. 能制作细胞临时装片。3.情感目标a. 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b. 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作用。二、教学重点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三、教学难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四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课程导入讲述: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了细胞的多样性,同时也看到细胞都有相似 的
2、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反映了细胞的统一性。 展示学习目标。呼应温故知新。环节二:讲授新课二、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细菌和蓝藻展示细菌和蓝藻的细胞结构模式图,阅读教材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表格。比较项目 细菌 蓝藻大小 较小 较大光合色素 一般没有 藻蓝素、叶绿素同化方式 一般为异养 自养常见种类 杆菌、球菌、放线菌等颤藻、念珠藻、发菜等相同点 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概念讲述: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的细胞为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的细胞为真核细胞。(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让学生观察比较细菌(原核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
3、(真核细胞)结构图, 完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表格。观察、讨论、回答。讨论、比较、说出细菌和蓝藻的区别和联系。【归纳整合】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细胞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染色体无染色体,环状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结合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 真菌、植物、动物强调:本质区别: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或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典型例题】如图所示四种不同生物,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主要区别在于乙具有细胞壁B.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丙具有拟核C.甲和丙的主要区别在于甲具有细胞
4、结构D.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丁没有核膜【答案】C【方法点拨】 甲、乙为原核细胞,丙为病毒,丁为真核细胞。病毒无细胞结构。原回答。呼应。演练、作答。倾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核细胞核区为拟核,为一个裸露 DNA,无核膜。 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讲解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概念和主要类群: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类群主要有: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巧记:蓝蓝的细线织毛衣 )。 真核生物:包括动植物和真菌。 【典型例题】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 炭疽杆菌 烟草花叶病毒 颤藻 酵母 乳酸菌 SARS 病毒 草履虫 小球藻 水绵 衣藻【答案】【方法点拨】原核生物
5、与真核生物的辨别 (1)“菌”类的判断:凡“菌”字前面有“杆” “球” “弧”及“螺旋”等字的都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而酵母菌、霉菌及食用菌等则为真核生物。(2)“藻”类的判断:藻类的种类很多,常见的藻类有蓝藻(如念珠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绿藻(如紫菜、石花菜等),褐藻(如海带、裙带菜等),红藻(如衣藻、水绵、小球藻、团藻等)。其中蓝藻为原核生物,其他藻类为真核生物。四、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 P10-12 的“资料分析”思考下列几个问题:1、第一位发现并命名细胞的科学家是谁?2、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谁?主要观点有哪些?3、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给我们
6、什么启示?你能从中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哪些特点?4、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统一性?5、恩格斯给予细胞学说很高的评价,请你说说你对之的理解?听、思考、演练。阅读、思考、讨论。呼应。能够判断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说出原核生(2)共同归纳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1543 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的人体构造 ;法国的比夏指出器官由组织构成。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1665 年,英国的罗伯特.虎克发现并命名“细胞” ;荷兰的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观察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1838 年,施莱登首先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1839 年,施旺发表了研究报告
7、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1858 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3)通过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共同认识科学发现的特点长期性: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合作性: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技术性: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继承性、修正性: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科学发现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2.细胞学说的内容要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认识细胞学说的内容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
8、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典型例题】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阅读。演练、作答。物和真核生物的常见类群。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C.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D.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方法点拨】 1.细胞学说只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未揭示生物的多样性。2.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创立者。3.德国科学家魏尔
9、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说出细胞学说内容要点。熟悉细胞学说内容。环节三:课堂小结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细胞的多样性: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多种多样,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这都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细胞的统一性:原核和真核细胞均具细胞膜、细胞质(含核糖体) 、DNA,这些都体现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呼应。回顾归纳本节主干知识。环节四:课堂练习200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病原体,下图为该病原体的结构模式图。该生物属于( )【答案】A【方法点拨】 1.拟核是原核生物的特征。2.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 演练、回答。突出本节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