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语文单元六课内.doc

上传人:myk79025 文档编号:4337192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单元六课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单元六课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单元六课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课内阅读 12/22/2018 1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课内阅读 12/22/2018第 1 页 共 3 页 第 1 页 共 3 页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课内阅读一、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淑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选段中哪些词语突现水的流速之快?2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哪些主语?3下列描写景物动态的一项是( )A素湍绿潭 B绝(山献)多生怪C回清倒影 D清荣峻茂4选段中哪一句表现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爱悦之情?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2、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B念无与为乐者( 的人)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什么,哪里,疑问代词)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罢了)2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用“”表示:A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 )B这句话包孕着作者宦海浮沉的悲凉之感。 ( )C由此句看出作者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失意者可从大自然的神奇秀美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 ( )D此句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夜无月?(译:哪夜没有月光?)

3、B盖竹柏影也。 (译:原来是竹子、松柏和人的影子呀。)C念无与为乐者。 (译:想念那个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 )D遂至承天寺。 (译:立刻到了承天寺。 )4为选文结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A| B| C| | D| 三、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1. 选段从哪四个方面描写浙江之潮?2. 这个段落的描写突出了浙江之潮的什么特点?3.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四、1.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

4、至十八日为最盛。观:景象 既望:农历十六日。B.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际天:连接着天。 沃:吞掉。C.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岁:年。 艨艟:战舰。D.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 “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舸:船。 逝:消亡。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于: 履:()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略: 睹:五、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

5、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1.第一段中描写演习中阵势变化的文字是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表现了 。2.第二段描写 ,其中点明这是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 。3.选段中采用比喻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作用是 。六、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 )大喜曰

6、 ( )是金陵人 客( )此( )拉余同饮2.“强饮三大白而别” “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4.“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5.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七、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

7、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填空:张岱,字_,号_,_( 朝代) ,_(籍贯)人。有著作_和_等。2.分析“绝”字的妙处:_ 3.(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这一部分采用了_和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4.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5.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6.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7.“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8.“独往湖心亭看雪”

8、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课内阅读 12/22/2018 2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课内阅读 12/22/2018第 2 页 共 3 页 第 2 页 共 3 页9.“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10.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八、1.解释加点的词。(1)湖中人鸟声俱绝_ (2)是日,更定矣_(3)惟长堤一痕_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5)是金陵人,客此_ (6)及下船_(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 _2.翻译下列句子。(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一:上下一白_ 长堤一痕_

9、更:是日更定_ 更有痴似相公者_是:是日更定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九、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给下列的字注音。(l)秽( ) (2)长( )2陶渊明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中_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3诗中体现了农家生活艰辛的一句是_。4诗人体现在诗中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说?答:5体现了全诗主旨的一句是:_6全诗通过躬耕夜归这个小小的生活片断,表现了什么深刻的思想?答:十、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这

10、首五言诗写诗人 的情景,三、四句诗人写自己像 一样随风而去出临 ,像 一样进入 。2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诗句是 3表明边关局势紧张的诗句是 4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十一、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拉杖无时夜叩门。1头两句诗中的“莫笑” “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2 “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正常语序应为_3诗中广为传诵的名句是_4颔联两句的精彩之处表现在哪儿?答: 5颈联着重表达的内容是什么?答: 6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 7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 十二、渡荆门

11、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旅夜抒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桅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李诗写的是出峡日景,杜诗写的是峡中夜景。B李诗语言深沉刚健,像千锤百炼,熔铸而出,杜诗语言超脱豪放,无迹象可求;李诗语言学郁,杜诗语言奋发。C李诗描绘的景象开阔壮丽,杜诗描绘的景象险恶孤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取景都非常阔大,构思都非常精巧 ,有异曲同工之妙。D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用的是比喻手法,而“

12、官应老病休”是“老病应休官”的倒装。2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则是描绘初次感受到的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流过的长江,前一句以水中月明如圆镜的比喻写出了江水的_,下一句以天上云彩在江水作用下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面的_。最后一联写_万里送人远行,抒发的是_ 之情。十三、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哪两个动词运用得准确传神?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十四、游园不值 叶绍翁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偶 题 张良臣谁家池馆静萧萧,斜依朱门不敢敲。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外露杏花稍。1两诗前

13、两句在写景上有何不同?答:2两诗的三四句都在咏春,都是描写杏花的特写镇头,构思大体相同,艺术却有高低,请说说你的看法。答_十五、黄鹤楼 崔 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从前两联着,两首诗抒发的感叹有何不同?答2两首诗的结句都有“使人愁”三个字,指出两首诗中“愁”的内容各是什么?答:十六、阅读杜甫的漫兴 ,完成后面的题。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

14、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写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像白毡铺地,比喻新鲜而富有形象感。B第二句中的“点” 、 “叠” 写荷叶浮溪水中的状态,十分生动传神。C 第三句写竹林中无人能找到新笋芽,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困3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课内阅读 12/22/2018 3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课内阅读 12/22/2018第 3 页 共 3 页 第 3 页 共 3 页顿。D全诗反映了春末夏初的自然景色,充满了生活情趣。2此诗一句一景,以水陆交错的四幅画面构成连环图画。下列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B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C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