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日主备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1、了解湘西一带端午日的民俗民风,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象能力。3、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准确生动、简练朴质的语言,学习赛龙船的精彩场面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文章的重点字词。2、准确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3、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谁知道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习俗?提示:屈原投江、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系香囊二、检查预习:1、文章重点字词检查:峒(dng) 蘸(zhn) 擂(li) 鹳(gun) 泅( qi) 呐喊 2、默写字词。三、相关文学、文化
2、常识:沈从文(19021988),中国作家。原名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沈从文的主要作品有边城长河阿黑小史散文集湘行散记等。他的主要文学贡献就是用小说和散文,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他写作的时候,几乎不带有政治观念,看重的仅仅是不同的地域文明。因此,沈从文的作品,在当时就与众不同,他的作品使我国 20世纪 30 年代的文学显得更加丰富多彩。端午节:亦称“端五节”“端阳节”或“蒲节”。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流传于汉族和壮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时在夏历五月初五。起源说法不一,大都认为是悼念投汨罗江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也有认为是古越人举行的龙腾图祭俗;也有认为是由夏、
3、商、周时的夏至节演变而来的。于时,人们插艾蒲,吃粽子,饮雄黄酒和在小儿衣襟上系香袋等,以期禳除灾疫,去毒虫。南方各省区节前举行龙舟竞渡等娱乐活动。四、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读课文,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及中心。这是一篇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船场面的短文。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追赶鸭子的欢乐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五、结构分析:全文紧扣“端午日”这个文题,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是顺叙,即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第一段,描述全茶峒人端午日到长潭看赛龙船的欢腾场景。是全文的重点,主要写了河边看划船、河上赛龙船和
4、胜利者领赏三个场面。第一个场面,写全茶峒人到河边观看划船。第二个场面,写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制和龙舟竞渡的盛况。第三个场面,写划船竞赛的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第二段,记叙赛龙舟后人们水中追、捕鸭子的情景。第三段,点明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毕。综上所述,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六、阅读讨论:1.端午节的民俗可写的很多,有的为什么课文没有提及?2.读端午日之后,觉得沈从文的语言风格好像与众不同,你能举例说说吗?3. 作者说:“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的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如果你也在场,甚至你就是龙船上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联想?有什么感受?4. 课文写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的外貌和动作运用了哪些准确而生动的词语?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教学拓展:同学们思考或者课后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诗句。课后作业:1、 完成教学案及补充习题相关练习内容。2、 思考课后练习第三题,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