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ppt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4327041 上传时间:2018-12-23 格式:PPT 页数:467 大小:3.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7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7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7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7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严文法,课题选择与研究假设,课题选择与研究假设,1.研究问题的特征,2.研究课题的类型,3.课题选择的原则,4.课题选择的策略,5.变量与研究假设的提出,Cycle Diagram,检验假设 并提出结论,提出问题 和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 并收集数据,处理分析资料,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1.1确定问题的意义,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选择问题是研究活动的起点问题决定了研究

2、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体现出研究的水平:专业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知识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比较强的判断力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1.2 研究问题的确定,1.研究问题的概念研究问题是指教育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研究主题指的是教育研究所涉及的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比研究问题宽泛。 2.选择问题的步骤(沙漏法) 选取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可以包含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 形成研究问题 通过过滤而聚焦到一个具体的问题 确定研究问题 通过操作化定义等方式使问题精确化,1.3 研究问题的来源,一、现实社会生活教育教学实践与观察 二、个人经历 个人经历的事件、现象与问题 三、文献分析:理论演绎

3、、文献批判(从现有的中外教育理论体系中去发掘和填补空白,揭示矛盾;从不同理论、观点和流派的相互争议中寻找答案;着力在教育理论和方法上提出不同见解,认真辨析和验证,从差异中寻求同一,从同一中找出差异 ) 四、课题指南 五、与专业人员的交流热点、重点、难点、亮点、焦点、盲点、边缘点等,1.4 研究问题的特征,科学推理能力与学业成就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辍学率与父母的教育水平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的自我评价会随着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越来越差而变得越来越差吗? 青少年的科学推理能力随年龄是如何发展的? 影响高中生概念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初中生科学本质观的形成受那些因素影响?,1.4 研究问题的特征,第一,研究

4、问题通常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并询问其关系如何。在实验研究中,其中一个或多个变量是自变量(又称操作变量),另一个或多个是因变量(或反应变量)。在其它类型的研究中,它们可能是一些相关变量,有的也可能是非操作性变量,有的是因变量; 第二,问题应以提问的形式出现。问题的基本形式有是什么(要求对研究对象进行识别和判定)?为什么(要求回答现象的原因和行为的目的)?怎么样(要求描述所研究对象或对象系统的状态或过程)?三种;,1.4 研究问题的特征,第三,研究问题应当具有可解答性。研究问题中要指明研究的对象和问题答案的范围。一个问题是否能够解答,与其所涉及的变量是否能被操作或测量有直接的关系; 第四,

5、研究问题的陈述不应带有任何主观好恶的色彩,也不应带有任何道德和伦理的判断应以科学的求实和探索精神对待未知陈述问题。,1.5 由研究问题到形成课题,“如何通过意念将知识传输给学生” 一般来说,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它至少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问题的前提必须正确。“合作学习的研究” 问题的答案必须存在,可以预测的。 “学习不良学生的研究” 问题应当是具体的,有明确的界定,而不应当模糊不清,笼笼统统。所谓界定明确,是指它的外延和内涵都应该是明确的。 “关于学生能力的研究”,1.6 好的研究问题的特点,重要性:有意义或价值 创造性:有新的东西 清晰性:焦点突出、意思清楚 可行性:具备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

6、:适合研究者个人特点 合乎道德,1.6.1 重要性,指研究问题具有的意义或价值。回答是否值得我们去研究。研究需要有一些有用的结果或收效作为回报需思考三个问题: 1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会如何增进某个领域的知识? 2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会如何改进教育实践? 3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会如何改善人类的生存状态?,1.6.2 创造性,创新性或独特性,指研究问题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1 填补空白 2 研究的思路 3 研究的角度 4 依据的理论 5 研究的对象 6 研究的方法 7 研究的内容,1.6.3 清晰性,指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这个问题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主要途径是明确界

7、定研究问题中的术语、对象、问题,1.6.4 可行性,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课题的主、客观条件。主观限制是指研究者自身条件方面的限制。包括研究者在生活经历、知识结构、研究经验、组织能力、操作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甚至还包括研究者的性别、年龄、语言、体力等纯粹生理因素方面的限制。客观限制指进行一项研究时受到的外在环境或条件的限制,如研究时间、经费、文献资料、研究对象及其单位等的不支持与合作、法律政策、社会伦理、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等。,1.6.5 合适性,指所研究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个人特点: 研究兴趣 对研究问题相关的社会领域的熟悉程度 与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程度 研究者所具

8、有的资源、条件与该问题的要求相符合的程度,1.6.6 合乎道德,不会造成对人类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 不会造成对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造成伤害,2 研究课题的类型,选择研究课题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具体研究课题两个方面。所谓研究方向,接是研究者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从事研究活动的工作方向;具体研究课题是心理和教育科学研究所 要说明和解决的问题。 (1)按照研究目的理论性课题:揭示心理或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研究课题。人脑信息加工模型研究、学生阅读理解的编码方式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研究、中学生科学概念形成机制的研究、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等都是理论性研究。

9、应用性课题:指以解决某些教育实践问题的具体方案或对策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研究。如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为提高阅读速度而进行的阅读策略研究等。,2 研究课题的类型,(2)按照研究深度 描述性课题:指对心理或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描述的课题,主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如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调查、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教师生活状况调查等。 因果性课题:指揭示两种或两种以上心理或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课题,主要回答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研究、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等。 预测性课题:指在弄清心理与教育现象的现状及其因果联系的基础上,对事物将来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预测的

10、课题,主要回答将来怎样、将来应怎样的问题。,3 课题选择的原则,第一,价值性原则;衡量标准:第一,方向性。选题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方向。符合的能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有益的价值,反之,就会产生无益甚至有害的价值。第二,针对性。选择的课题要切合实际情况,针对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的不良倾向、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选择针对性强的课题进行研究,就有满足开事业需求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第三,普遍性。选择的课题要考虑其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客观规律性和推广的普遍性。普遍性愈强,课题的社会价值就愈大。价值原则要求选题做到“三戒”。一戒“空泛大题”、二戒“过时旧题” 三戒“大作小题和大题小作” 。 第二,需

11、要性原则;(理论、现实)第三,创新性原则;(问题、方法、结果)第一,独创性。这是高层次的创新课题,它要求提出没有人提过的新问题,开辟无人涉及过的研究领域,创立新的理论体系、教学流派和教学模式等。第二,再创性。这是中层次的创新课题,其中,有的是将别人的研究课题加以组装、分解和改造后再生出的新课题;有的是将已有的研究课题运用到新的领域、情境、学科等实践中,又在某方面有所创新。第三,自创性。这是低层次的创新课题,它只要求对自己是前所末有的,对自我发展是有利的,但并不要求对社会对别人有什么创新价值。,3 课题选择的原则,第四,可行性原则;(主观、客观)选题的可行原则就是要选择具备一定条件通过主观努力可

12、以进行研究,并有成功可能的合适课题。这里要看两方面情况:第一,看研究者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的知识结构、智力层次、研究能力、思想水平、科学品格、心理素质、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等。客观条件是指课题研究所必需的资金设备、文献资料、研究基地、协作条件及领导的关注、家庭成员的支持、相关学科的影响和社会环境等等。第二,看课题的难易大小是否合适。小而容易的课题研究顺利,成功率高;反之,大而难的课题遇阻受挫机会多,成功率低。就一般规律而言,选题应从易到难,从小到大。 第五,科学性原则。(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结果解释、结论),4 课题选择的策略,理论发展 社会需要 研究文献注意发现研究文献中忽视

13、的一些问题、注意发现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注意发现研究结果中相互矛盾的地方、对某些研究的重复科技进步用新的方法对已有问题进行研究、在学科交叉处选题、根据本学科各分支的发展选题,5 变量与假设的提出,5.1 变量 5.1.1 变量的定义变量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如性别就包括男性和女性两个取值的变量。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取值的概念是常量。概念有两个类型:一类概念仅仅标识某类现象,如太阳、月亮;另一类概念往往包括若干个子范畴、属性或亚概念,它们反映出概念所指称的现象在类别、规模、数量、程度等方面的变异情况。 指标是指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

14、的事物。 概念是抽象的,指标是具体的;概念是人们的主观印象,指标则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概念只能想象,指标则可以观察和辨认。,5.1.2 数字变量与类别变量,根据变量取值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1 数字变量:表示事物在程度上变化的变量,是从“较少”到“较多”的连续体上的一个点(而不表现为全有或全无的关系),也称连续变量,可以给不同的个体或事物分派数字,以表明它们所具有的变量的大小,如身高。数字变量常常(但并不总是)能够被分解为更小的单位。 2 类别变量:表现为事物质的不同,而不是程度或数量上的差异。如教学方法,政党等。,5.1.3 教育研究中变量关系类型,1 两个(或两个以上)数字变量之间的关系:年

15、龄与学习关系,阅读成绩与数学成绩,看电视的时间与行为的攻击性 2 一个类别变量与一个数字变量的关系:阅读教学的方法与学生的阅读成绩,民族与上学的愿望,学生性别与得到老师表扬的次数 3 两个(或两个以上)类别变量之间的关系:种族与父母的职业,教师的性别与其所教的科目,管理风格与大学所学专业有时,研究者需要决定将一个变量是当作数字变量还是当作类别变量来处理,如焦虑,5.1.4 自变量与因变量,根据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可分为: 1 自变量:能够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一般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也称实验变量或操作变量或处理变量,用“x”表示。 2 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

16、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一般是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也叫结果变量或反应变量,是研究中需要观察测的指标,用“y”表示。 3 中介变量:处于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之间位置的变量,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5.1.5无关变量,无关变量是与某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由于它对研究结果将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因此也称控制变量。控制无关变量的一种方法就是使其保持恒定。 研究者必须不断思考如何尽可能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5.2 假设,5.2.1 假设的定义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或者说

17、假设是关于某个研究的可能结果的一种预期。假设是命题的特殊形式:其一,命题中的基本元素是抽象概念,而假设中的基本元素则是相对具体的变量;其二,假设中的变量关系应该是经验可测的 “天才往往不幸福。这是命题人们的智商与他们在幸福量表上的得分相关。这是假设,可检验。”,5.2.2 假设的陈述方式,1 条件式陈述:如果A,则B。 高智商倾向于高的创造力 阅读的增加可以增强写作能力 2 差异式陈述:A不同,B也不同。 不同性别的学生,其科学推理能力也不同 3 函数式陈述:A是B的函数:A=f(B)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A与B之间的关系,比如李春密的,实验操作技能与年龄的关系公式。,5.2.3 问题与假设,

18、问题: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是否会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假设: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会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问题:教师觉得为学习障碍儿童设特殊班级如何? 假设:在X学校的教师相信,那些因为学习障碍而进入特殊班级的学生将因此被贴上劣等生标签。 假设:在X学校的教师相信,为学习障碍儿童设特殊班级将有助于这些学生改善学习技能 二者关系:从一个问题中可以引出多个不同的假设,5.2.4 研究假设提出的依据,第一,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 第二,研究者的日常经验和观察 第三,自己和他人以前的研究成果 第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特征是:第一,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第二

19、,有一定的推测性质。,5.2.5 研究假设的基本类型,根据研究假设内容的性质: 第一,预测性假设。即对客观事物存在的某些情况,特别是差异情况作出推测和判断; 第二,相关性假设。即对客观事物相互 联系的性质、方向、密切程度作出推测判断; 第三,因果性假设。即对客观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推测判断。根据研究假设陈述的概括性程度: 第一,一般假设。即对客观事物的状况、性质、相互联系的本质和运动变化规律具有较普遍的适用性的假设; 第二,特定假设。指对于某一特定事物的某种特定状态、性质和联系提出的假设,它预测的是事物间的特定关系。,5.2.6 评价研究假设的标准,第一,研究假设的提出应有一定的依据; 第二,研

20、究假设一般应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的关系作出推测; 第三,研究假设应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 第四,研究假设应当是能够检验的; 第五,研究假设应简单、明了。,5.2.7 陈述假设的优缺点,优点: 1 假设迫使研究者更深刻和更具体地思考可能出现的研究结果。(隐含的意义和所涉及的变量) 2 能够使研究者基于先前的证据或理论观点来对某种象作出具体的预测,如果被证实,这个过程既有说服力,又有效率。 3 有助于了解我们是否在研究一种关系。缺点: 1 使研究者产生有意或无意的偏向 2 在有些研究中没有必要或不合适 3 妨碍研究者关注其他可能对研究非常重要的现象,6 定义术语操作化,6.1定义术语使研究问题中的关

21、键词语能够为大多数人所同意。有三种方式: 1 本质定义:字典途径,研究者用其他的词汇来阐明术语的意义。 2 通过举例来阐明。 3 操作性定义:研究者具体说明测量或辨别某个术语所需要的行为或操作。,6.2 研究中需要定义的术语,1 确保整个研究聚焦于研究问题的必要术语 2 理解研究内容所必需的术语 3 研究领域的局外人可能不理解的术语 4 规定自编或选用工具的说明精度的术语 5 有多种含义的术语,6.3 操作化的含义,操作化就是要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教育的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

22、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只有通过操作化的过程,将思辨色彩很浓的理论概念转变成、翻译成经验世界中那些人人可见的具体事实,假设检验才成为可能。才能知道查找什么资料。,6.4 操作化的方法,1 概念的澄清与界定 弄清概念的范围 决定一个定义:现成的或创造的 2 发展测量指标 列出概念的维度 如:溺爱孩子: A.不注意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B.不注意培养劳动习惯 C.对孩子过分迁就 D.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 建立测量指标:已有的探索的 如A的指标有是否自己洗头洗澡穿衣收拾书包整理床铺自己上学; B的指标有在家十分抹桌扫地洗碗洗手绢上街买东西等 注意:指标选择的多样性,电子检索工具,中国期刊网http:/

23、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 中国基础教育网http:/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http:/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http:/ 教育学院:http:/香港教育网http:/www.education.org.hk 台湾教育网http:/140.111.1.22/index.shtml美国教育部:http:/www.ed.gov(英文) EBSCO信息服务网http:/(英文),文献综述的价值,一、文献综述:也称文献回顾或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问题领域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的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二、价值 1 帮

24、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有助于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研究问题 2 提供可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 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三、文献综述的要点,1。找到感兴趣的领域中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2。有能力根据这些文献与研究问题的相关程度来对他人的研究做出评价,第四讲 文献综述的书写,1.文献综述的内容文献综述的选择与安排,以研究问题、研究假设或章节所呈现的特定目的与目标为范围。 背景文献:大致提及与引述。 相关文献:需要较为详细的描述与摘要,并给予读者一定的明确指引。 密切相关文献:重点放在方法设计、数据处理与结果的介绍上。,2.文献综述同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文献搜寻必须依据研究概念,

25、即研究的课题 在决定论文题目之前,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所属的领域或者其它领域,对该问题已经知道多少? 过去所做的努力是什么? 已有研究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有效? 是否给出了新的方向的建议? 文献综述不仅可以帮助确认研究问题,亦对研究的问题找出不同的见解,3 面向文献综述的问题,所综述的文献,到底是哪一种类型? 理论的议题 方法 政策 量化研究 质的研究 所作文献综述是否有助于界定论文中的问题?文献综述的范围到底多大?,资源搜寻的技巧好不好?是否已经足够?是否可以帮助排除不相关的资源?所引用的资源对报告长度来讲,是否恰当? 所选择的文献与所提出的问题之间是否相关? 是否已经做过批判性的分析:仅列出清

26、单与摘要?或讨论有缺点? 有无讨论与自己看法不同的相关研究? 改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份文献综述是否相关、恰当、有用?,4 文献综述的标准,5 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如果每一段都是以研究者的名字开始,则导致流水账的印象。 将文献组织成一个能够显示主旨或能厘清相关发展趋势的综述内容。 文献综述摘要的写作要求 所属学科较偏好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写作格式是什么? 所要求的写作架构是什么?标题与次标题的模式如何? 风格、用词、语气如何? 学科专家通常使用何种证据? 如何记录证据?,要对文献进行批判。注意:批判并不表示必须鸡蛋里面挑骨头,应以研究需求作批判。,6 期刊论文综述的内容,陈述研究的中心目的或者焦

27、点 简略陈述关于样本、总体或参与者的信息 综述与研究相关的关键成果 根据这种综述是否是方法论综述,指出研究中存在的技术和方法论的缺陷。,7 文献综述报告,(一)文献综述报告结构 1、引言:简要描述研究问题的性质,并进一步陈述研究问题(为什么研究) 2、综述的主体:简要报告其他人的发现与观点。通常将相关的研究放在一起讨论,并用小标题进行分类;详细介绍主要的研究工作,略提相对次要的研究 策略:时间、流派、代表人物 3、总结:给出已有知识与观点的全貌 4、结论: 5、参考文献:引用过的文献、其他索引(格式),(二)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应该注意的问题,1、应紧紧围绕研究的问题 2、避免大量引文 3、避免引

28、用他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转述 4、引述有影响与权威的文献 5、引文应该是新近的文献(近510年) 6、应该有述有评 7、应该有大量文献阅读基础,第四节 研究对象及样本的确定,选择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设计的重要一环。绝大多数研究课题的对象总体比较大,要将课题规定的所有对象都拿来进行研究往往是难以做到的,也没有必要,这时需要选择研究对象,即需要抽样。,一 几个基本概念,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

29、观测单位。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成为样本容量。 取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一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来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二 抽样的基本要求,确定总体范围,抽样的随机化,样本的代表性,D,合理的样本容量,、确定总体范围抽样首先要明确规定抽样的总体范围。一般来说,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决定了总体的范围。如,“山西省市区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这个课题的总体就是山西省市区全体初一至初三的中学生,不包括郊县的初中生,也不包括初中预备班的学生。如果总体范围不很清楚,在抽样前应对总体下操作性定义

30、,做出明确的规定。否则,会对抽取样本和研究结果的推断造成麻烦。,2、抽样的随机化抽样要尽可能做到随机(random)。随机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选入样本的概率(probability)不为零。也就是说,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入选的机会均等。抽签、摇奖就是根据抽样的随机化原理设计的。抽样必须是随机的,这样可避免研究者的主观倾向或人为因素造成的抽样偏差(sampling bias)。,3、样本的代表性 指样本应具备总体的性质或特征,样本能在较大程度上代表总体。样本研究的关键在于抽样和推论,抽样是推论的先决条件,样本的代表性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研究结论的推断程度。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其研究结果的普遍性

31、就越大;反之,如果样本没有代表性往往会导致研究的失败。美国男女生同校,4、样本容量指抽取样本的具体数量。样本数量的多少,是研究设计中必须慎重考虑的一环,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既要符合研究目的、内容,满足教育统计的要求,又要考虑抽样的可能性,并使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一般来说,样本数越多,代表性越好,但是无限地增大样本,势必增加研究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加研究的难度,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果样本数太小,则抽样误差较大,样本不能代表总体,不利于统计分析。样本数量究竟多少为宜,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无法说出一个确定的数字,样本数量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样本容量大小取决于以下一些因素:(1) 研究

32、的类型、范围 当研究是定量研究,研究范围较广,样本数量可适当大一些;反之,研究是定性研究,研究范围较狭窄,样本数量可适当少一些。(2) 统计分析的精确程度 当研究要求有较高的统计显著程度,具有较高的可信程度时,样本数量可多些;反之,则可少些。(3) 允许误差的大小 当研究允许的误差值小,要求的可信程度高,所需样本容量相应要大;反之,则可小些。,(4) 总体的同质性 当总体的变异性比较大,变量的相关程度比较低,研究的条件控制不严格,样本数量可适当增加些;反之,当总体同质性比较好,变量的相关程度较高,研究条件控制严格,则可少些。如,人的血液同质性比较好,医院化验只需抽取几滴血。学生的智力、能力变异

33、性比较大,因此抽取样本相对比较大。 (5) 测量工具的可靠程度 当测量工具的可靠程度比较低时,测量的误差就比较大,这时需要增大样本数量;反之,则可减少样本数量。一般说来,有关学习能力和成就的测量工具可靠性程度好些,有关人格特质、自我概念、态度等方面的测量工具可靠程度差些。,(6) 研究的成本 研究的成本包括经费、时间、人力、物力,抽样数量总是要控制在研究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因此,确定样本容量时,必须仔细分析研究的条件,量体裁衣。(7) 分析的类别 当研究的关系复杂,分析的项目较多,那么样本数量可多些;反之,则可少些。,根据实际经验提供一些可参照的数据: 调查研究,样本数量最好不要少于100; 全

34、国性的调查,样本数量控制在15002500之间; 地区性的调查,样本数量控制在5001000之间; 相关研究中,样本数量最好不少于50; 实验研究中,每组样本数量最好不少于30。,三、抽样的基本方法 1、概率抽样(probability sampling )研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是已知的,抽样方式是随机的。概率抽样常用于定量研究或大规模的正式研究中。 方法:将全体研究对象统一编号,再用随机数字表、计算机随机抽样、或抽签的方法随机抽取部分个体组成样本 优点:研究个体进入样本完全随机,是概率抽样中最基本的方法。 缺点:研究对象较多时,将所有对象统一编号往往难以做到。 2、简单抽样它是概率抽

35、样中最基本的,运用最广泛的抽样方法。它简便易行,是其它抽样方法的基础。简单抽样总体中的每一个体都有被抽到的同等机会,可通过抽签、随机数字表或摇号机摇号等来实现抽样。,3、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是把总体中的所有个体按某一顺序排列编号,然后依固定的间隔抽取样本。 方法:先将总体的每个研究个体按某一特征顺序编号,并根据抽样比例(样本含量与总体含量之比)规定抽样间隔H,再随机确定一个小于H的数字K,以K为起点,每间隔H抽取一个研究个体组成样本。等距抽样使样本分配均衡,更具代表性,抽样误差较简单随机抽样小,操作也较简单,实际应用较广。 4、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配额抽样,是将总体按某一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

36、类别(子总体),然后以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比重,按比例随机抽取样本。 方法:按照与研究目的明显有关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层,然后从每一层内按比例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该层的样本,各层样本之和代表总体。分层抽样确保每层子总体都被包容在抽样范围内,避免了某一子总体出现“超载”现象或出现意外样本。对于总体构成比较复杂,同质性程度不高,总体数量较大,各层次标志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宜采用分层抽样。,5、整群抽样从较大的群总体中,以自然群体(学校、班级等)为单位,随机抽取样本。整群抽样与其他抽样方式的区别在于:它抽取样本的单位是群体,不是个体。采用整群抽样比较方便,也切实可行。这种抽样不会因研究而

37、打乱原有的班级,能兼顾到常规的教学秩序,不会影响师生之间的配合。整群抽样可以节省取样在人力、物力上的费用,最适合于总体范围大,抽样数量多的研究。但是整群抽样所获得的样本分布可能不均匀,群体间可能会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样本的代表性。因此,当采用整群抽样时,要考虑群体和群体之间是否同质。一般来说,按常态编班的班级,彼此间有较高的同质性,按能力分班的班级,同质性较低。,6、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iling )指每个研究对象被抽取的概率是未知的,抽样方式不是随机的,样本通常是按研究目的而选择的。非概率抽样常用于定性研究或小范围的非正式的研究中。 7、目的抽样在研究

38、情境不能运用随机抽样时,为达到研究目的而选择样本的抽样方法。 8、完全抽样样本数量和总体数量完全一致。这是抽样的特例,通常在总体数量极少的情况下适用。,9、异质抽样抽取某些特征完全不同的、差异最大的个体为样本,目的是为了获得两类信息:一是不同个体之间的区别和差异;二是不同个体之间的共同之处。 10、同质抽样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征相近的个体为样本。与异质抽样相比,同质抽样走的是中间道路。 11、立意抽样又称定标抽样,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凭自己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来决定所需样本。立意抽样注重样本质的方面,能针对性地研究某些问题,经济实用,但抽样的主观性较强。 12、随意抽样又称方便抽样,指按

39、研究者的需要和方便,利用现有的机会对偶然遇到的对象进行抽样。,第五节 研究课题的论证与撰写,一、研究课题论证的作用 研究内容的细化 课题申报的形式 研究行动的指南 评价检查的依据,一 是给评审专家看的,要说服评审者:第一,本课题研究是很有意义的;第二,本课题研究具有极大的可行性;第三,本人能够成功地完成这一研究;第四,本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是清楚的,合理的。二 是给自己用的,规范自己的研究,提供系统的工作程序,1.某研究者在我国初任初中化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充分利用了QQ等现代即时通讯技术,在进行调查时,建立了初任化学教师的QQ群,通过聊天与传送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 2.教师科研

40、 3.教辅用书的使用情况 4.少数民族,第五节 研究计划的拟定与撰写,二、研究课题的论证 1、课题论证的形式 :课题论证会 课题评审自我论证 2、课题评审的标准: 研究内容的重要性 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研究资源的有效性 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对一份课题申请报告的讨论,课题名称:规则空间模型理论在高中学科认知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讨论内容:1、选题是否有针对性?是否有实践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是否具有新意?2、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是否能达到要求?3、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是否明确?是否有实现的可能性?4、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和步骤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5、研究的支撑条件如何?研究申请者的素质和能力;研究经

41、费;时间;研究的基础?6、研究的时间进度表是否合理?,格式和内容,第一部分:封面。包括课题名称、学科门类、申请人姓名、工作单位、申请日期等。 第二部分:封二。填表说明。 第三部分:简表。研究者 的姓名、性别、学历、民族、年龄、职务、课题组人数等、课题类别、所属学科等。 第四部分:对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的简要说明,内容有研究目的、意义、成果的预计去向;,第五部分:研究课题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国内外达到的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本课题的学术思想、立论依据、主攻关键和独创之处; 不能只述不评; 评述要详略得当; 述评要为研究主题服务; 要注意交代本研究的切入点。 第六部分:研究内容和工作方案。包括采取的

42、措施、技术线路、进度安排、拟达到技术指标、提交成果的方式等;几个阶段:准备阶段资料收集阶段(调查实施阶段) 资料分析和信息处理阶段撰写研究论文和报告阶段课题成果鉴定阶段 设计时间表,是为了科学地预算时间,以利于系统安排工作,提高研究效率; 一般是根据课题完成的时间,由后往前推,并留有一定余地。 计划实施时可能会有变化,但要注意把握时间的进程。第七部分:课题申请者已取得的成绩; 第八部分:申请人及主要参加者的相关情况; 第九部分:课题经费预算; 第十部分: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领导的审核意见;,论证报告撰写技巧,第一,问题的陈述部分。A、应以本研究的目的是-来概括;b、对研究对象和范围加以界定;c

43、、简要概括说明研究的主要假设 第二,文献综述部分。A、紧紧围绕主题;b、高度概括;c、重点分析本研究拟进行突破、创新、改进的那些方面;d、要客观、全面;e、对文献进行认真介绍;f、防止文献罗列。第三,研究方法部分。在对基本情况说明的基础上,重点说明研究的总体思路、设计的逻辑思想、主要测量方法等;,第四,研究进度安排。将整个课题合理地分为若干部分,划分应符合研究的逻辑进展顺序;在每段、每部分上合理、有效地分配研究者的时间和精力,注意保证研究的重点;时间安排应当遵循经济性原则,并充分考虑到研究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意外困难和出现的新情况,做到既紧凑又留有余地;进度安排上应当重点估计研究的总体进展和目

44、标,不宜订的过细、过死。,第五,课题组与已有工作基础说明。对于综合性课题,课题组成员最好来自不同的学科,以利于从多学科角度对问题进行研究。为了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课题组成员的血水水平、年龄层次应当合理搭配。应详尽说明课题组成员在本课题所涉及领域曾做过的有关研究,有多少该方面研究经验、受过何种专门训练,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储备、研究资料的拥有和把握情况,为完成本课题而做的各种准备,其所在单位对完成课题能给予何种支持,研究工作是否得到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第六,研究经费的预算。 以最低的研究费用争取最大的成果。经费预算要全面考虑、详细,并留有一定余地。,论证报告撰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认真阅读

45、指南,了解资助重点与倾向; 第二,认真阅读填写说明; 第三,应征求意见,反复修改; 第四,对于需要推荐的研究课题,选择对自己有一定了解的、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专家作为推荐者; 第五,如实填写自己过去承担过的、或积极参与过的研究课题,发表的论著和所受的学术训练,这些都是申请者学术水平、科研经验与能力的客观依据;,一般的观察法 人类认识与了解世界的方式 包含着“看”和“想”两个动作“观”就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有关事物的信息;“察”就是对这些信息的分析研究。 广义的观察即一般的日常观察,通过主体亲身感受或体验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 自发性、偶然性,信息零碎、片面。社会科学研究的观察法 与访谈法、档案

46、分析法并列为三大数据收集方法 有确定的研究目的 较一般研究法严谨、清楚、有系统,第七讲 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如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法(observation)是指资料搜集技术之一种方法,而非指研究策略(如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汇总/后设(meta)法),故观察技术可配合实地调查法、个案法、实验室实验法,或实地实验法。,一 观察法的概念,1.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划分依据:观察数据是在自然条件下取得还是在人为干预和控制条件下取得。狭义的观察法是指自然观察法。,观察法的类型,2 直

47、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划分依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 3 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划分依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中。 参与观察:观察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环境中,并通过与被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非参与观察:观察者不参加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从外部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4 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划分依据:观察是否有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要求。有结构观察:观察者事先设计好观察的内容和项目,制定观察表格,并在实际观察活动中严格按照其进行观察记录。其优点是:(1)可获得大量确定和翔实的观察资料;(2)结果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其缺点是:(1)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观察

48、设计;(2)观察缺乏弹性。,无结构观察:观察者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但是没有详细的观察项目和内容,亦无具体的观察记录表格。其优点是:(1)简便易行;(2)灵活,适应性强;其缺点是:(1)所搜集资料比较零散;(2)结果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5 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 划分依据: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的方式。 叙述观察:详细观察和记录观察对象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 取样观察:研究者根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或者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棘轮来搜集研究资料。 评价观察: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评价量表对被观察对象的

49、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并作出判断。,1 参与观察策略 起源于人类学研究 Lindemann (1924) 身为文化研究者,应深入被研究者的生活世界,才能真正了解现象或行动的意义 将观察者分为客观的观察者(透过访谈)与参与观察者(透过实地参与)两种 以看、听及问(类似访谈)进行 当代的参与观察 实地观察或直接观察 在团体内建立和维持多面向、长久性的关系,以利研究的过程 藉助非结构性、引导性的访谈,获取丰富、详尽的资料,主要的观察策略,适用情景: (1)通常用于进行探索性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 (2)用于搜集较为完整并且具有深度的资料,目的在于对研究现象的发生、发展的真实情况有较全面的直接的了解和较深入的理解。 适用条件: (1)观察者自身条件。观察者有较充足的时间,能够和观察对象建立和谐关系,能客观、中立的记录信息,需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技巧。 (2)观察对象条件。观察对象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与观察者的差异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