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剧江公主们的战国中体现的日本民族性格摘 要:江公主们的战国是一部优秀的的日本历史剧,剧中以德川秀忠夫人为主角,同时描绘了大量著名的历史人物,比如德川家康,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等,这些人物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思想,从这些人物身上,我看可以发现日本人“菊与刀”式的复杂性格,剧中,日本人喜爱柔美的樱花和高雅的茶道,但在战场上如同野兽,有“刀”一般的的残忍。其次,日本人用独特的角度看待生死,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结,反而是另一种开始。并且,比起死亡,尊严更被看重,所以日本人认为死亡是一种可以使得人格得到升华的方式,在剧中,许多武士在战败用自杀捍卫自己的尊严,女人用自杀来维护自己的清白。通过江公主的战国
2、,观众可以对日本的民族性格有进一步的了解。关键词:日本;战国;菊与刀1The Japanese National Character In Historical Drama The Princess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sAbstract:The Princess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s is a excellent history television series of Japan, whose heroine is Hidetadas wife, this teleplay also describes ma
3、ny great people of that period, such as Tokugawa, Oda Nobunaga and Toyotomi Hideyoshi, all of them possess special personality and own thought, from these roles, we can find The Chrysanthemum And Knife style of complicated character, Japanese are fond of delicate cherry blossom and graceful Sado. Ho
4、wever, they behave as cruel wild beast in the battleground. In addition, Japanese treat death and life in a particular way, death is not the end of life, instead, is another start of life. Besides, compare to life, death is respected as the way to perfect character. By suicide, Warrior is able to ke
5、ep his dignity, woman protects her innocence. Through The Princess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s, audience can understand Japanese national character better. Key words: Japa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s, The Chrysanthemum And Knife, 2目 录一、引言 .4二、生死的观念方面对日本民族性格的体现 .4(一)日本人独特的“死生观” .4(二)自杀是维护尊严的高尚行为
6、 .5三、 “菊与刀“式国民性格 6(一)江公主的刚烈和顺从 .6(二)德川家康的忍耐和野心 .7(三)明智光秀的忍从和叛变 .7四、服装和场景方面对日本民族性格的体现 .8(一)服裝蕴含的柔与刚 .8(二)精致静美的庭院和杀机四伏的茶室 .8结语 .9参 考 文 献 .113一、引言江公主们的战国是日本最具影响力的 NHK 电视台制作的一部波澜壮阔的大型历史剧,该剧为 1960 年花与生涯以来制作的第 50 部作品,这类历史类题材作品统称为“大河剧” ,主要以古代历史为题材,经过严谨的历史考证,服装,道具都相当精致,剧本也极其具有张力和内涵,每部大河剧拍摄时间为一年,可谓“慢工出细活”。大河
7、剧以宣扬优秀的民族精神为主旨,倡导自信,自强,友爱,奋斗的美好品德,以史为鉴,通过坚韧努力的历史人物和励志的故事情节,激励国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勇往直前。 江公主们的战国这部历史剧以女性视角讲述了日本历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战国时代,该剧主角为江户幕府第二任将军德川秀忠的正室浅井江(崇源院) ,江的一生极其具有传奇色彩,作为战国大名浅井长政的三女,枭雄织田信长的侄女,后来又成为德川家康的儿媳,她经历过本能寺之变,关原合战等一系列影响日本历史的大事件,整部剧以她多舛的命运走向为主线,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影响日本历史的大事件。二、生死的观念方面对于国民性格的体现(一)日本人独特的“死生观”独特的“
8、死生观”塑造了日本人看淡生死的观念,认为死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轮回。但另一方面也塑造了日本人不珍视生命,在战场上极其残酷的个性。全剧旁白叙述是由女主角江死去的母亲来说的,而且剧中也有死去的人以灵魂幻象的方式重现,众所周知大河剧是严谨的历史剧,而这种做法并非是魔幻元素,而是日本人“生死观”的直观体现,即死去的人仍然参与活着的人的生活,产生影响。例如,在江逃难之时,秀吉将她放在一匹马上,命她逃跑,但年幼的江并不会骑马,心中充满恐惧,而此时,镜头中出现了她崇拜的舅舅织田信长的身影,去世的舅舅坐在她的马上,不断鼓励她:“江,不要放弃,往前走,往前走。 ”江最终战胜了内心的恐惧,而在恐惧消失的那一刻,舅
9、舅也从画面中消失,可见,死去的人对活着的人仍有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影响。江公主们的战国最后一集对于女主角江的死亡描写也十分意味深长,江和丈夫德川秀忠骑马,聊天,气氛很轻松,欢乐,完全没有一丝的死亡的悲痛,知道江骑上自己的马,说, “我要走了。 ”秀忠十分不舍地说, “和你一起生活,是我一生最骄傲4的事。你还会回来吗?”江没有回答,只是微笑,然后驾马离开。这个情景是用非常浪漫的特殊手法描写死亡。 “我要走了”的含义是即将死亡,是江公主死前的遗言。 死亡写得如此诗意和美好,也只有菊般温柔细腻的日本人才会描绘出,那种对死亡的淡然,并且认为死亡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通向的是生,是更加美妙的天地。江公主骑马
10、经过一片一望无际的麦田,而此时,江的母亲市夫人也骑马在她的身旁。这个情景暗示江公主已经死去了,因为,剧集之初,市夫人决定守城自杀前,江说, “母亲,我还会见到你吗?“市说:“会的,等你到那个世界,第一个见的就是我。 ”这样死亡的隐喻,前后呼应,不得不赞叹编剧的手法之高超和用心细致。日本人独特的“死生观”形成受宗教的影响,在对待死去的人的态度上,看法和其他的民族有很大的差别,日本人认为,死人和活人是一样真实的。他们生前参与着阳间的生活,影响着周围人的思想和行动。而死后,死人也仍然指挥着时局的变化,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命运。小泉八云在日本与日本人中说:“在日本,对死人的感情是完全不同的。那是一种感激
11、的爱和尊敬的爱的感情,那恐怕也是民族情绪中,最精深,最有力的情绪,它尤其会指导民族升级,模范民族性格。爱国心是属于它的,孝心是倚赖它的,家庭之爱是托根于它里面的,忠义是根植在它上面的。 ”这种“死生观”一方面塑造了日本人看淡生死,悠然超脱的柔和个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日本人并不像其它民族一样重视生命,武士在战场拼死到最后一刻,残忍如冰冷的刀剑。(二)自杀是维护尊严的高尚行为江公主们的战国中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居所被明智不对包围,明知一定失败,但仍坚决不投降对抗明智光秀的军队,而是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荣耀的一生,那种气魄令人佩服,而他的部下森兰丸更是不惧生死,放弃逃生机会,坚持为主公信长战斗,最终也选
12、择切腹自杀捍卫作为武士的忠诚和气节。 “战国第一美女”市夫人面对觊觎她美貌的丰臣秀吉,即使秀吉为抢夺她兵临城下,仍然不愿妥协,保留一腔傲气,宁可和夫君留在弃城之中,以切腹结束自己的生命。“自杀”在日本并非一种消极的逃避现实的手段,而是一种人格的升华的另一种途径,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有多方面。从地理环境上看,在水质纯美的日本,清洁最受尊崇,不仅仅是身体的清洁,还有心灵的清纯洁净。 “清明心,正直,城”水和人性格有密切关系 1。在电视剧江公1 5山本常朝:叶隐 ,东京:国术刊行会,2007,第 206 页5主们的战国不难发现,人物居住的室内干净,没有一丝灰尘,人物的宽大行动不便的拖地和服也常常是整洁
13、,不容一丝的污垢。此外,武士的忠诚和妇女的忠贞也特别受重视。从文化环境来看,日本属于儒学文化圈,耻是中国儒教文化中的礼仪廉耻解析出的文化元素。日本人把名誉看得比正义,责任,高尚情操更加重要。日本是“耻感文化”为主导的社会耻感文化,是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行为,所作所为的后果在别人看来是否嘲笑,侮辱。尊严高于一切,日本人极其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甚至为此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而“自杀”对于日本人而言,不是一种消极的逃避困难的方式,而是一种体面的,保持尊严的高尚行为。二、 “菊与刀“式国民性格美国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矛盾的性格, “菊”是日本皇家的象征,代表民族性格中柔美恬静
14、的一面, “刀”则代表武士道精神,呈现了民族性格中凶狠决绝的一面。这两种截然对立的性格融合在日本人的血液中,使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东亚民族,好斗却尚礼,黩武又爱美,顺从又不驯,喜新又顽固。(一)江公主的刚烈和顺从江公主们的战国的主角公主,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浅井江,江户幕府第二任将军德川秀忠的正室,在剧中,对于她的“菊与刀“式的性格描写刻画非常细致和丰富。江公主有十分刚性的一面,即“刀“般坚定强硬的一面。对于世上不公平之事无法容忍,执著的想要去寻求答案,比如,江公主十分崇拜自己的舅舅天下人织田信长,认为他是世上最伟大勇猛的英雄,但是当她得知舅舅是攻陷自己父亲领地,害父亲自杀的凶手的时候,愤怒
15、和失望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断绝和舅舅的来往,但最终她还是因为心里的疑问折磨,冒生命危险去安土城找舅舅,问他为什么那样对待自己的父亲,以及命令德川家康杀害自己的儿子。这是江公主执拗的一方面,日本人这个民族极其较真和严谨,有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着和认真,对于任何事,都分析及其仔细,不留一点的疑问,这和中国人“差不多”的精神是有巨大差别的。另一方面, “菊“的柔弱一面在江公主身上体现明显。江公主性格感性爱哭,虽然固执,有男子气魄,却仍然保持着日本女人骨子里的柔顺,如果不是这样,她也不会6此次听养父丰臣秀吉的安排,接受三次政治婚姻,第一次和初恋表哥,正享受举案齐眉的美满幸福之时,却被秀吉要求离婚,强行带
16、回了大阪城。第二次,夫君秀次战死朝鲜,她抚养幼年的孩子丸子,却又被强迫母子分离,嫁到遥远的江户德川家去。而江公主都忍耐着执行这些不合理的命运安排。在日本人的观念里,顺从这一德行对于女性十分重要,如同中国的三从四德,女性被视为弱势,无法掌控自己的婚姻。(二)德川家康的忍耐和野心在江公主们的战国里面,德川家康作为战国时代杰出武将,德川家康给人的印象大抵是学者般的儒雅,而非外表之下那般残暴邪恶。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他细细品味茶艺的精妙,并且亲手制作,药材制作这样精细的事物有着痴迷的热爱,这是他性格中“菊与刀”性格的体现。同时家康自己命运就坎坷,七岁就作为人质离开故乡,幼年丧父丧母,在恐惧恶劣的环境下
17、成长的家康对于人情世故的琢磨之仔细超出常人,在剧中可以看出,德川家康剧中虽然台词甚少,但是却蕴藏着精明,他可以在织田信长发怒时候,面对辱骂,他的头永远抵着地板,深跪下的姿态像一只乌龟,但是这并非怯懦,心思细腻的家康洞悉信长的脾性,他为自己制作了一个强有力的盾牌,忍得了胯下之辱,方有数年后的权倾天下。这是他个性中“菊”的一面的体现。德川家康,身上“刀“凶残的一面也弥补了顺从的个性。生于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作为一个男人,他得以存活,得以出人头地,仅仅做一个风度翩翩的博学武士是不够的,温和处世态度之下的野心在诸多情节中一目了然,当织田信长下令他杀死大儿子和儿媳时候,他毫不犹豫接受命令,没有一丝犹豫,
18、为了前途可以残忍冷血到这样的田地,令人不禁发指。而后来对于攻打亲家丰臣家族的大阪城来巩固自己的幕府统治,不惜直接攻陷儿媳姐姐居住的寓所,逼孙女婿切腹,德川家康的残酷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可见一将功成万骨枯。(三)明智光秀的忍从和叛变江公主们的战国中还有一位“菊与刀“性格式明显的人物,织田信长的大将明智光秀,最初为织田信长的忠诚手下,但信长为人桀骜不驯,性格乖张,脾气暴躁,对于明智光秀常常拳打脚踢,如奴隶般对待,常常辱骂,但明智光秀却没有体悟到织田信长有心提拔培养他的苦心,顺从又倔强,敏感细腻又狭隘的性格,促使他对于自身的境遇产生强烈的危机感,担心自己的地位被取代,担心被主公抛弃。他虽然行军打仗努
19、力,但明显可以看出是自卑和自负共存的性格驱使。最终,明智光秀背叛了织田信长,发动本能寺之变。7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正如菊和刀这一对互相矛盾的事物。纤细敏感背后是强烈的危机感,自强不息背后是盲目自卑,唯我独尊。明智光秀便是这样的典型代表。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中,有“热带性的和寒带性的双重特征” ,加上台风的季节性和突发性特征。和迁认为这造就和培养了日本人“丰富而外露,与变化中见沉静且持久的情感”和“活泼敏感” ,相反也造就了日本人“崇尚昂扬的感情又机会执拗的日本式气质” ,季风型型的忍从性和热带性的非抗争型的认命是不同的,即“认命又抗争,通过变化焦虑地忍耐的忍从性” ,进而形成“在持续反复的忍从的每
20、一瞬间都隐藏着突然爆发的可能。 2在江公主们的战国中,对于明智光秀,有许多意味深长的特写来暗示“在持续反复的忍从的每一瞬间都隐藏着突然爆发的可能” ,例如明智光秀在一次战争失败后被信长鞭打,他虽然长跪不起,卑微认错,但面目表情充满怨恨和不甘心,咬牙切齿,精神紧张导致的手臂无故发抖都暗示了他的忍从都快到达到了极限。四、服装和场景方面对日本民族性格的体现(一)服裝蕴含的柔与刚服装方面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妇女五彩缤纷的和服。仅江公主一人的服饰,便有五十多套之多,每一件都做工精细,图案多以自然物种为主,如花,草,虫,鱼等,在电视剧中,淡粉樱花和服衬托江公主温柔的一面,江公主作为普通的女人,时常爱哭,任性,
21、柔弱,樱花恰好体现了她的柔弱性格一面。蓝鸟芭蕉图案的和服,着重体现江公主强硬的一面,是幕府将军夫人应有的坚强和果断。江公主的性格的两个一刚一柔方面,在和服的颜色图案中也得到了极好的体现。江公主们的战国日常穿着的和服,颜色都偏爱素淡,女性多以粉色,淡橘色,白色,桃红为主, 江公主们的战国中,江公主就寝时候的和服,简单的一身雪白,柔软整洁。和服这种束缚优雅含蓄之美,体现了日本人内敛,矜持,含蓄的性格特征,和对于自然的亲近和淳朴的气息,给日本人增添了一种祥和的气质,即使是杀人狂般的德川家康,穿着宽大的和服,在日光下安静研究草药,也给人一种慈祥的感觉。然而,在战场上,日本服饰刚性的一面显现的极为明显,
22、德川家康战袍和服质地和日常及其不同,质地厚硬,十分适合作战时候恶劣的环境。尤其是将军的战袍,坚硬锃亮的盔甲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兽类凶残质感,千奇百怪的巨型头盔,造型多以兽2 7房和是一:国民性 ,东京:釜山房,2010,第 123 页8类头部为模板,比如象,虎,狼等大型食肉动物,这一方面提升自己的领袖气魄,而且对于将士起到激励作用,提升士气,战场上的日本人之凶残拼命,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二)精致静美的庭院和杀机四伏的茶室在江公主们的战国中电视剧场景方面,场景多以室内戏居多,外景中壮丽广阔的场景也是少数,比如江公主故乡秀美的琵琶湖的全景和信长的辉煌的安土城。在德川秀忠夫人有第一个孩子时候,他
23、抱着孩子在假山下聊天,逗乐,假山虽然不大,但是却袖珍别致,鸟语花香,景物的美好充分衬托了德川秀忠得子的愉快心态。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养成了日本民族纤细的感觉,他们乐于欣赏纤丽细小的景物,从日本庭园中常常可以看到禅意,强调“悟” “以小见大” , 3江公主们的战国中这样别致纤丽的庭院出现极其频繁,假山,温泉,枫树,花丛,虽然没有中国历史剧中清代紫禁城,唐代大明宫那样壮丽,但精致的日式庭院也别有一番诗意和情趣,对于剧中大量微妙的心理戏,感情戏的渲染和体现有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江公主们的战国中场景狭窄逼仄,优雅而含羞,但是除了表现国民性中较为温柔的一面,对于“刀”这一面也是有所渲染。电视剧里茶室是一个
24、印象深刻的房间,这个房间狭小,仅能容下三四个人,且室内简陋,只有茶碗,坐垫,但是战国名将丰臣秀吉却在这里和干利休畅谈国家大事,讨论战争的可行性,谈话气氛紧张急促,密闭的空间里充满杀气,不比战场上来得弱。江公主们的战国这部历史剧,对比中国的历史剧,比如汉武大帝 , 康熙王朝等,可以看出明显的不同,在制作规模上,中国历史剧壮丽恢弘大场面是大河剧望尘莫及的,横店影视城,大明宫,紫禁城,装修奢华广阔,堪比原建筑。大河剧以室内戏剧多,而室内剧则着重于细节,在人物的语言,服装道具上下功夫极为深厚,而这些方面体现了两个国家截然不同的民族性格。结语日本历史剧对比中国历史剧,我们不得不反思,中国历史剧这些年走入
25、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为了吸引观众眼球,为了提高收视率获取高额利润,大量低智商的台词,胡编乱造的历史情节,完全背离史实,没有任何合理性,在古代服装上 21 世纪现代时尚元素过强,历史年代更是混乱不堪。中国历史剧如果想要成功,必须要反思3 王秘梦:想象的异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 30 页9自己,从成功的范例中吸取经验教训,增加电视剧的精神内涵,合理化故事情节,而非误导观众,造成对历史的误读,要以敬畏历史的态度去用影视去诠释历史。通过江公主们的战国这部历史剧,我们看到日本人复杂独特的民族性格在整个亚洲甚至世界独树一帜,他们认为,生的时候,拼尽全力,如樱花一般努力奋斗,勤劳团结,武
26、士为君主效忠,女人遵守三从四德,并且看待荣誉和尊严为生命之上。作为多灾多难的地震带国家,日本人有独特的死生观。看淡生死,崇敬神灵,无常的季风台风使得他们以一种无常的态度看待事物,多愁善感,随波逐流。而且正是这种无常,使得日本人更加欣赏稍纵即逝之美,如花开七日的樱花和命运莫测的武士,这种美同时并没有因死亡而消减,反而死亡使得这种美更加圆满。这部波澜壮阔的巨型历史剧作,通过饱满鲜活的历史人物所造,扣人心弦的情节,考究严谨的史实基础,使得观众在观赏历史的同时,不仅欣赏到美好的自然风光,雅致的庭院,摆设,古典精良的服装,更加对于国民性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体味。10参 考 文 献1毛峰林,和歌表现的樱花
27、和日本人的无常观J 日语知识, 20002桑风平.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无常思想的差异J. 日语知识, 20073奈良本辰也编译,叶隐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4周作人. 周作人论日本J.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5山本常朝. 叶隐J. 东京:国术刊行会, 20076本尼迪克特. 日本四书M. 北京书局,20097房和是一. 国民性M. 东京:釜山房,20108万峰. 台湾学者的日本武士道观J. 世界历史,19959王秘梦. 想象的异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10五亭缪. 日本史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11王勇. 日本文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2荒木敏光. 故事文化M. 东京:小学馆,199013林岚. 平家物语的情趣M. 日语知识研究,198914南博. 日本封建社会意识M. 东京:三省堂,196715李涛. 日本岛国国民性M. 北京:北京友谊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