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推荐】广东省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7.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31964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广东省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推荐】广东省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推荐】广东省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推荐】广东省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推荐】广东省2016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0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代诗歌鉴赏 07三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这首诗多处写到“影” ,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答: 。【答案】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此题要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必须理解诗歌大意;抓住一个“暗” ,即间接描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鉴赏诗歌形象一般分三步走: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物象、意境) ;形象的表现手法;形

2、象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感情、理想、品性等,创造了什么意境等) 。本题只是要求找出使用表现间接描写的“影子” ,难度大大降低。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答: 。三十八、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1 )词多富情趣,而宋词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秦诗之理趣_元词之情趣_(2 ) 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 “醉里春归 ”

3、深婉有致, “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 。三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注】蔡家亲:表亲。(1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 。【答案】 (1)此诗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写独处之悲;后四句抒情,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后四句虽然写“喜” ,却隐约透露出“悲”:“愧

4、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要掌握常见类型;二要知人论世,寻典溯源;三要就诗论诗,因事论诗,不要随便套用。(2 )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答: 。【答案】 (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颇为贴切。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以及类似起兴的作用。 同时

5、,景语皆情语, “黄叶树” “白头人” ,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绪。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情和景的关系有:乐景写乐情;悲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悲景写乐情。这些都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四十、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 )请谈谈“入”和“摩” 自的表达效果。答: 。(2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藏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中,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 。四十一、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

6、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天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1 )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有了什么修辞手法?答: 。【答案】 (1)借代、反问。“粉黛”是用女子画妆用品代女子, “笙箫”是用演奏时的乐器借代歌女。而“何处笙箫”实意为“如今找不到吹奏笙箫的歌女了” ,因此为反问。【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 E。(2 )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析。答: 。【答案】通过“白鸟” “绿水” “嫩黄花” “新红叶

7、”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 “滔滔” “有些蝶飞” “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这是两问,前一问抓住体现景物的词语分析得出秋天的季节特点,后一问抓住能表达出作者感情的词语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作者感情。【考点定位】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分析,对作者感情的把握,能力等级为 E。四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未展芭蕉钱 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本诗突出的特点是连用了几个比喻,请任选一处分析其意蕴及表达效果。答:_详细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答题时先明确诗歌何处运用了比喻修辞,因为诗歌题目是“未展芭蕉”,

8、而诗句并没有出现芭蕉这一意象,由此可知“芭蕉” 是诗句中的“ 烛 ”、 “蜡”、 “芳心”、 “书札”的本体。回答其意蕴及表达效果时需要结合有关诗句,并紧扣比喻修辞的特点。答案:示例一:将未展芭蕉比作蜡烛。比喻非常新颖,点燃的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未燃的蜡烛“冷”、 “绿”, “冷”使人感到那紧紧蜷缩的芭蕉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绿” 则给人美丽的联想。示例二: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在料峭春寒中蜷缩着“芳心” 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为寒意袭人的环境所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 “怯” 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蜷缩不

9、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还把未展芭蕉宛若少女娇怯羞涩的神情出神入化地传达出来了。示例三:将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未展芭蕉像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 “会被东风暗拆看”,既准确地传达出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又惟妙惟肖地写出了少女娇羞的情态,形神兼备,意味无穷。四十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 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注】 诗中提到的锦江、绵州、绵谷都是四川的三个地名。诗题中的“蔡氏昆仲” ,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离开锦江,

10、经过绵州回到绵谷后,蔡氏兄弟还在锦江。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除外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象,却说芳草像友人一样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住马蹄,不让离去;美丽的云彩也像多情的友人一样殷勤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寄托了对他们深深的怀念。四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唐多令邓 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

11、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详细分析:本词作者邓剡曾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是一个有爱国心、有民族气节的人。这首唐多令是宋亡之后他在金陵的吊友之作。本词的上片写景,在景物描写中隐含着亡国之痛;下片抒情,直截了当地写这种哀痛的感情。最后三句,作者又把笔触落到眼前的景物上来:将凄凉孤苦的图景和作者痛伤亡国的感慨之情完全融会在一起,收到了感人的艺术效果。本题考查了诗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答案:双关,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

12、己沦落天涯。四十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1)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四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 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 公元 761 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答:_详细分析: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低矮狭窄, “熟知” ,是就燕子而言的。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

13、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 。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室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逼真的实感。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 “点污琴书” 、 “打着人 ”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

14、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四十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游月陂程 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林下泉声静自来” 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答:_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 )。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四十八、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盆 池韩 愈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小 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韩诗第二句“ 拍岸才添水数瓶

15、” 用夸张手法写盆池极小。B 盆池的第三、四句写星月无法倒映于池中,从另一角度写出了池小。C 小池诗中,泉曰“眼” ,流曰“ 细”, “细流”前着一“惜”字,足见诗人情趣在于精细处。D读小池诗,联想“接天连叶无穷碧”诗句,同一诗人,笔法不同。(2)简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的诗情画意的特点。答:_(3)简要说明 盆池和小池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答:_详细分析: (1)等到夜深,明月走掉,再看我这小小的盆池里能够“ 涵泳”多少颗星星?是说虽小却能“涵泳” 许多星星。(2)先在脑中想象“蜻蜓立荷尖”的图画,再延伸开去,揣摩这幅画的意蕴。(3)对比鉴赏。一个是从大处去写, “天影青青”

16、“ 涵泳几多星”;一个从小处去写,抓细节“蜻蜓立荷” 。答案: (1)B(2)小荷、蜻蜓,一个“才露”,一个 “早立”,两物相依,将自然界的和谐美形容尽致,以自然界的无限生机照亮全诗。(3)盆池取材小,而诗人从大处落墨,以小见大,用大字面写小景致。 小池则刻画精细,小荷蜻蜓浓缩为“盆景” ,大中见小。四十九、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 此词写于作者罢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作者大胆、巧妙地用“寒”“点”来描述景物,这样是否与整个画面协调,请简要分析。答:_详细分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本词艺术技巧的理解。答题时不能将答题重点偏向“寒”“点”所表达的情感,而要对“寒”“ 点”描写的内容与“画面”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对其艺术表现力进行分析。答案: 协调。用易于产生伤感凄迷的“寒”描绘出山林的朦胧,颜色的深暗,与“斜”“暮”一起写出了初春傍晚景物的特点。傍晚的树林朦朦胧胧,使黑色的乌鸦在林外历历可见。用“点”字,使画面不但不粗疏空旷,而且具有动态美。这样,与词中作者描摹的初春傍晚农村美景相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