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堂新坐标】2017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教师用书: 高考第3大题 (二) 考点2 鉴赏表达技巧.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30768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新坐标】2017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教师用书: 高考第3大题 (二) 考点2 鉴赏表达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堂新坐标】2017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教师用书: 高考第3大题 (二) 考点2 鉴赏表达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堂新坐标】2017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教师用书: 高考第3大题 (二) 考点2 鉴赏表达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堂新坐标】2017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教师用书: 高考第3大题 (二) 考点2 鉴赏表达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堂新坐标】2017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教师用书: 高考第3大题 (二) 考点2 鉴赏表达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二 鉴赏表达技巧(2015 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问题。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 ,扫空眼底 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 乍雨初晴。【注】 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 分)_考生 考生答案 误区诊断甲上片描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直接描写;下片描写听者感受,是间接描写。该考生分析出了上、下

2、片描写角度的差异,却没有概括全面诗歌的内容,只能得 3 分。(短板一:内容概括不全,没有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答题)乙 诗歌上片围绕着乐曲来写,是 该考生没有从描写的角度回答实写;下片描写听众的联想和感受,是虚写。问题,答非所问,不能得分。(短板二:不了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诗歌选用了张伯淳(元)的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诗歌上片写乐曲的弹奏者、乐声、乐曲的品质和音律,下片写听者的感受和联想;对弹琵琶者高超技艺进行赞美的同时,委婉地表达作者内心的孤寂无依之情。从题目的角度,抓住上片关键信息“将” “寄” ,可知该处写乐曲的弹奏者;抓住关键信息“尽百喙春和” “老凤

3、孤鸣” “有无穷、旧谱与新声”等,可知此处是对乐曲的描写;抓住关键信息“天然”等,可知此处写乐曲的格调。综上,诗歌上片从乐曲的角度展开,是直接描写。抓住诗歌下片信息“天气暖犹轻” ,可知此处为氛围描写;抓住关键信息“想” ,可知此处为听者的联想;抓住诗歌的关键信息“轩窗静来偏好” “语溪乍雨初晴” ,可知此处衬托乐声之美。综上,诗歌下片是从听者的角度展开,是侧面描写。考生甲没有有效地提炼描写角度,而考生乙则混淆了手法。【答案】 (1)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2)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

4、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一、熟练掌握常用的各种技巧(针对“短板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在这里我们重点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加以讲解。特别说明:各种版本对有些写法的分类并不一致,皆因分类标准不一样。如有的将“动静” “虚实” “借景抒情”等归入了表达方式,而有的则将其归入了表现手法。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达不成共识而不分类,在复习备考时我们应既要有分类的概念,又不要太过拘泥于形式。(一)熟练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名称 表达效果象征 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寻味,感

5、染力强衬托或渲染 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用典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以小见大 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联想想象 丰富内容,丰满形象,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二)熟练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名称 艺术效果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借代突出特征,强调重点,增强形象性;委婉含蓄,幽默俏皮;有时具有回避掩饰作用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使被描摹的物或人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夸张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激发联想;鲜明表达褒贬好恶,引起共

6、鸣;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对偶句式整齐,音节匀称,抑扬顿挫,音乐感强;表意凝练,概括力强,具警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便于吟诵与记忆排比强调内容,增强说服力;强化抒情,增强感染力;造成气势,增强表现力;层层递进,逐层深入地阐说事理,有深化内容之效反复强调突出所反复的内容;一唱三叹,能增强节奏感和抒情效果;间隔反复还具有串接文句文段、连接内容、分清层次之作用,不断强化内容反语 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讽刺嘲笑,语中含刺,能增强批判性;具有幽默感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能增强抒情效果;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调动读

7、者的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三)熟练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指叙述、抒情、描写、说明、议论等。高考中重点考查抒情、描写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前面表面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1描写方式(1)景物描写考查角度 分类 作用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形、声、色角度)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描写角度写景角度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能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现景物,使景物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呈现出千姿百态,最终又组合成多样统一的艺术整体,从而展现景物的全貌、基调和总体特征,进而使文章蕴蓄情趣和理趣工笔与白描工笔又称细描,白描又称粗笔勾勒工笔能突出主要景物特征,浓墨重彩的描

8、绘能感染读者,更利于表现主题。白描则使文字简练、生动传神。二者结合,形成对比,相互映衬,更能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为主题服务动静描写又可分为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使景物更生动,更鲜活,更富有感染力描写方式虚实描写 又可分为虚实结合、 或激发了读者的联想、想象,或以实写虚、以虚写实突出了景物的特点,或拓展了表现空间,或扩大了意境,或深化了主题(2)人物描写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以他人衬主要人物;以环境衬主要人物。2抒情方式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

9、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 ,使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使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2)间接抒情在分开讲解之前,须明确以下三点:借景抒情、寓(融) 情于景和情景交融它们并无本质的区分,差别极为细微,所以有些答案,常将“寓(融)情于景”和“情景交融”并列。在实际考试中“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是等同的,为保险起见,考生可将“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一块点出。“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a前者用于写景诗中,后者多用于咏物诗中。b前者的“景”一般由多个物象构成,后

10、者一般只有一个物象,它是靠一个物象的众多方面构成“景象” 。c前者的近义语是 “情景交融 ”,后者的近义语是“借物咏怀” ,甚至是“象征” 。其他如问及情与景的关系,可回答寓(融)情于景、借景生情、融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情写乐景、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等。方式 内涵情景交融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托物言志,既有物象,又有情志,情志因物象而显得具体,物象因情志而饶有韵味。二者相融相汇,相映生辉融情于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描写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描写,使读者品味起来更觉

11、得真诚可亲(四)构思立意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指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等。卒章显志诗言志,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方式,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这种构思立意追求的是“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 ,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抑扬抑扬是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无论哪种表现形式

12、,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二、表达技巧解题“3 步骤”(针对“短板一”)虽然表达技巧分为 4 大类,每大类又分多种技巧,但是从高考及实际解题来看,其解题步骤是一样的,均需采用 3 步法(在运用时“步骤 2”“步骤 3”顺序可调整) 。具体如下:步骤 1:明技巧(若题干中已明确所赏析的技巧,此步可省略) 常考技巧具体参见上面每大类的讲解。步骤 2:释运用 结合诗句具体阐释如何运用表达技巧。步骤 3:析作用 主要从对形象、意境、结构和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分析。综 合 练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 题。(7 分) 【导学号:74812048】海上吊吴野人 注 墓于 震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

13、对空村。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注】 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明朝覆亡后,隐居故里泰州,卒后葬于海滨。(1)诗的首联通过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萧瑟孤坟、寂寞村落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索、苍茫、孤寂、伤感的意境,不由使人想起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中的 “_,_” 。(2 分)(2)后两联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5 分)_【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在营造萧索悲凉氛围的同时,作者通过描写辽阔无边的壮阔景象与孤独的坟墓形成强烈的对比,凸显坟墓的孤寂。由此可联想出“千

14、里孤坟”一句。(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手法。颈联中, “拆”为“拆开”的意思,由此可知作者以“蛟龙”喻“海浪”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移” “吊”两字分别使“蛟龙” “风雨”着上人的动作和情态,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尾联中,作者将其“年少时冠盖京城”与“死后残碑长满苔藓”进行比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结合着修辞的表达效果和诗歌的内容组织答案即可。【答案】 (1)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2)颈联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诗歌用“蚊龙”比喻海浪,用蛟龙的“移”和风雨的“吊”等拟人手法写吴野人墓的荒凉孤寂。尾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用诗人当年诗名的显赫与如今墓地的荒凉孤寂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文人不幸命运的悲叹

15、。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 题。(7 分)昭君怨咏荷上雨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1)下片对“ 荷上雨”的描写角度为_。(2 分)(2)这首词的上片对 “咏荷上雨”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_【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手法。 “跳” “散” “聚” “泛”四个动词连用,把雨打荷叶,荷叶面上水珠滚动,周而复始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是动态描写。 “珠” “水银窝”从色泽、形态的角度描写雨水,是静态描写。由此,诗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雨水的角度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结构布局。抓住上片中的“梦” “初惊”两词,可知作者上片描写梦中赏雨的景象,是虚写;与下片的实写相互烘托,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答案】 (1)动态 静态(2)虚写“午梦 ”泛舟西湖、烟雾迷蒙、荷香四溢的清新美景;侧面烘托被“急雨打篷声”惊醒后欣赏到的池荷跳雨的美景,更好地表达出词人对所见美景的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