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程土木工程_专业_班_ 组实验者姓名:_实验日期:_年_月_ 日实验六 纯弯曲正应力分布规律实验一.实验目的1.用电测法测定梁纯弯曲时沿其横截面高度的正应变(正应力) 的分布规律。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多功能工程力学实验台。2.应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一台。3.矩形截面钢梁。4.温度补偿块(或标准无感电阻) 。5.长度测量尺。三. 实验原理及方法四.实验步骤1.测量梁矩形截面的宽度 b 和高度 h、载荷作用点到梁支点的距离a,并测量各应变片到中性层的距离 yI。2.将拉压传感器接至应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中。3.应变片连接采用 1/4 桥连接
2、方式,将待测试应变片连接在 A、B 两端,将 B、B 1 短接,在桥路选择上,将 A、D 两端连接补偿片,D1、D 2 短线连接即可。4.本次实验的载荷范围为 02kN ,在此范围内,采用分级加载方式(一般分 46 级) ,实验时逐级加载,分别记录各应变片在各级载荷作用下的应变值。五. 实验结果处理1.按实验记录数据求出各点的应力实验值,并计算出各点的应 力理论值。计算出它们的相对误差。2.按同一比例分别画出各点应力的实验值和理论值沿横截面高度的分布曲线,将两者进行比较,如两者接近,则说明弯曲正应 力的理论分析是可行的。3.计算 6 和 5 的比值,若 ,则说明纯弯曲梁为单向应力状 56态。4
3、.实验数据可参照下表:应变片至中性层的距离Y1 Y2 Y3 Y4 Y5 Y620.84 10.42 0 10.42 20.84梁宽度 b= 20.84 mm; 梁高度 h= 40.15mm; 施力点到支座距离 l= 106 mm应变片在各级载荷下的应变值载荷(N) 应变值 ()P P 1 2 3 4 5 6400 0 -19 -9 0 9 19800 400 -38 -19 0 19 381200 400 -57 -30 0 28 571600 400 -76 -39 -1 38 76各测试点应力实验结果P=400N应变号 1 2 3 4 5 6应力实验值 -3.8 -1.8 0 1.8 3.
4、8应力理论值 -3.95 -1.97 0 1.97 3.95误差(%) 3.80 17.52 0 17.52 3.80P=800N应变号 1 2 3 4 5 6应力实验值 -7.6 -3.8 0 3.8 7.6应力理论值 -7.89 -3.95 0 3.95 7.89误差(%) 3.68 3.8 0 3.8 3.68P=1200N应变号 1 2 3 4 5 6应力实验值 -11.4 -6.0 0 5.6 11.4应力理论值 -12.04 -6.02 0 6.02 12.04误差(%) 5.32 0.33 0 0.33 5.32P=1600N应变号 1 2 3 4 5 6应力实验值 -15.2 -7.8 -0.5 7.6 15.2应力理论值 -15.78 -7.89 0 7.89 15.78误差(%) 3.68 1.14 0 1.14 3.68六.思考题1.比较应变片 4 和 5 (或应变片 2 和 3 )的应变值,可得到什 么结论?答:应变值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呈线性关系。2.本实验中对应变片的栅长尺寸有无要求?为什么?答:没有,因为纯弯曲梁沿轴向截面上弯矩无变化,应力应变也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