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保健学实验.doc

上传人:eukav 文档编号:4293770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健学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保健学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保健学实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保健学实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保健学实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实验一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操作方法(一)止血的操作方法1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全身主要浅表动脉的体表位置并能准确定位,熟练掌握操作指压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2 实验原理利用止血带、指压法和加垫屈肢法来压迫出血部位的血管和表浅动脉临时止血救命。3 实验器材卷轴绷带、三角巾、橡皮止血带、医用橡皮膏、剪刀。4 实验内容4-1 全身主要浅表动脉的体表定位和指压止血法411 颞浅动脉压迫止血法在耳屏前方用拇指摸到搏动后,将该动脉压向颞骨面。此法用于同侧头额、欺部的临时止血。412 颌外动脉压迫止血法在下颌角前约 15 cm 处,用拇指摸到搏动后,将该动脉压在下颌骨上。此法

2、用于 I 司侧面部出血的临时止血。413 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外缘,用拇指摸到搏动后,将该动脉向后内正对第一肋骨压迫。此法用于同侧肩部和上臂出血的临时止血。414 肱动脉压迫止血法使患臂稍外展外旋,在肱二头肌内缘中点处摸到搏动后,用拇指或其余四指将该动脉压迫于肱骨上。此法用于同侧前臂出血的临时止血。415 指动脉压迫止血法在第一指节根部两侧,用拇、食指相对夹住。此法用于手指出血的临时止血。416 股动脉压迫止血法在腹殷沟中点处摸到搏动后,用两手拇指重叠(或用掌根),压迫该动脉于耻骨上支。此法用于同侧大腿、小腿出血的临时止血。417 胫前、胫后动脉压迫止血法用两手的拇指或一

3、手的拇、食指分别按压在内踝与跟骨问和足背横纹的中点。此法用于同侧足部出血的临时止血。42 止血带止血法421 橡皮管止血带止血法先在要用止血带的部位用三角巾、毛巾或衣服垫好,将止血带的一端留出一部分并用一手的食、中指夹住靠在垫上,另一手将止血带适当拉紧拉长,绕肢体 23 圈(压在留出的那一部分止血带上)后,将剩余端夹在食、中指问拉出即可。422 紧扎止血带止血法在伤口处用绷带、三角巾等勒紧止血,其中第一圈绕扎为衬垫,第二、三圈分别压在前一圈的上面并适当勒紧,然后打结。以上两种方法常用于四肢动脉出血的临时止血。5 注意事项5.l 用指压止血法时一定要找准表浅动脉压迫点的位置。5.2 用止血带止血

4、法时,止血带要绑扎在伤口的近心端,并要在肢体周围垫上软布后再扎止血带。5.3 上止血带的最长时间不宜超过 3 h。上肢每隔 30 rain、下肢每隔 1h须放松一次止血带,放松时间约 23 rain 并暂时改用压迫止血法。54 上了止血带后要留明显的标签,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部位、放松止血带的时间和重上止血带的时间等。55 无论用哪种方法进行临时止血后,都应将伤员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二)包扎的操作方法1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绷带、三角巾包扎的基本要领和包扎技术。2 实验原理利用绷带与三角巾对创伤部位起覆盖、固定和保护作用。3 实验器材普通卷轴绷带、三角巾、医用橡皮膏、剪刀等。4 实

5、验内容41 绷带包扎法411 环形包扎法此法适用于包扎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等粗细均匀的部位,也用于其他绷带包扎法的开始和结束。包扎时将绷带带头斜放于包扎处,用一手拇指压住,将卷带环绕包扎一圈后,再将斜放的带头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环绕包扎,后一圈覆盖前一圈,包扎 34 圈即可。412 螺旋形包扎法此法适用于包扎上臂、大腿等肢体粗细差不多的部位。包扎时以环形包扎法开始,然后将卷带向上斜行缠绕,后一圈覆盖前一圈 12 到 23 即可。413 反折螺旋形包扎法此法适用于包扎前臂、大腿和小腿等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包扎时以环形包扎法开始,然后用一拇指压住卷带上缘,将其上缘反折(注意要避开伤处)并

6、压住前一圈的 12 到 23,每圈的折线应互相平行。414 “8”字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扎关节部位,有两种方法:(1)从关节中心开始,先做环形包扎,然后将卷带斜行缠绕,一圈绕关节的上方,一圈绕关节的下方,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叉,反复进行逐渐远离关节。包扎 时每圈压住前一圈的 l2 到 23,最后在关节的上方或下方以环形包扎结束。(2)从关节下方开始,先做环形包扎,然后将卷带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来回做“8”字形缠绕并逐渐靠拢关节,最后以环形包扎结束。42 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依三角形命名,有顶角、底角、斜边和底边等名称。421 手部包扎法三角巾平铺,患手手掌向下,指尖对三角巾的顶角,平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底边

7、横放于腕部,然后将三角巾的顶角向上反折,再将两底向手腕背部交叉围绕一圈,在腕背打结。422 足部包扎法与手部包扎法基本相同。423 头部包扎法将三角巾的底边置于前额,顶角朝向头后正中,然后将底边从前额绕至头后,在枕后交叉再绕至前额打结,最后把顶角拉紧并向上翻转固定。424 大悬臂带适用于除肱骨与锁骨骨折以外的上肢损伤。将三角巾顶角放在伤肢的肘后,一底角置于健侧的肩上,肘关节屈曲,前臂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将下方的底角上折,包住前臂,在颈后与上方底角打结,最后把肘后的顶角折向前面,用橡皮膏或别针固定。425 小悬臂带此法适用于锁骨和肱骨骨折。将三角巾叠成四横指宽的宽带,其中央置于伤肢前臂的下 l3

8、处,两端在颈后打结。5 注意事项51 包扎时动作要熟练、柔和、松紧适中。52 包扎时应使伤员处于舒适的体位,包扎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改变伤员的位置。53 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结束时可用胶布或打结固定,但结不能打在伤口上。54 包扎四肢时应使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三) 骨折、脱位的临时固定方法1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正确掌握和熟练操作锁骨骨折、肱骨干骨折、手腕部骨折、股骨骨折、小腿骨折、腰椎骨折及肩关节、肘关节脱位的临时固定和搬运。2 实验原理利用绷带、三角巾对创伤部位起覆盖、固定和保护作用。3 实验器材各种长度和宽度的夹板、绷带、三角巾、棉花、担架或床板等。4 实验内

9、容41 骨折的临时固定411 锁骨骨折用 3 条三角巾分别折成宽带,两条做成环套于双肩,另一条在背部两环拉紧打结,腋下放置棉垫等松软物,以防腋下组织受压,最后以小悬臂带将伤肢挂起。412 肱骨干骨折取两块合适夹板,分别置于伤肢外侧和内侧,用叠成带状的三角巾在骨折的上下两端将夹板固定,再用小悬臂带将前臂挂起后用三角巾把伤肢绑在躯干上加以固定。413 前臂骨折将前臂处于中间位,拇指朝上,肘关节屈曲 90。,在前臂的掌侧和背侧分别用两块有垫夹板固定(夹板的长度应超过肘和手腕),用 34 条宽带绑缚夹板,最后用大悬臂带将前臂挂于胸前。414 手腕部骨折患手握棉花团或绷带卷,用一有垫夹板置于前臂和手的掌

10、侧,用绷带缠绕固定,最后用大悬臂带将患肢挂于胸前。415 股骨骨折用两块长夹板分别置于伤肢的内外侧,内侧夹板的长度从大腿根至足髁,外侧夹板的长度从腋下至足跟,然后用 58 条宽带固定夹板,在外侧打结。416 小腿骨折用两块长夹板置于伤肢的内外侧,内侧夹板的长度从大腿中部至足髁,外侧夹板的长度从髋部至足跟,然后用 45 条宽带固定夹板,分别在膝上、膝下和髁部外侧打结。42 关节脱位的 l 临时固定421 肩关节脱位肩关节发生前脱位后,将患肢肘关节屈曲 90 ,取两条三角巾折成宽带后,一条斜挎于胸背部吊起患侧前臂并在健侧肩上打结,另一条包绕患肢上臂后在健侧腋下打结。422 肘关节脱位肘关节发生后脱

11、位后,将一钢丝夹板弯成 135。左右,置于患肘后用绷带缠绕扎紧,再用小悬臂带悬于胸前;另一种方法是用两条三角巾折成宽带,一条悬挂患臂后斜挎于胸背部在健肩上打结,另一条则绕过患肢上臂后在健侧腋下打结。43 粘胶固定431 指间关节扭伤将伤指与健指固定在一起,两条粘膏的位置不要妨碍关节的屈伸运动。432 第一掌指关节损伤粘膏支持带的缠绕方向应防止第一掌指关节过伸与外展。433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用两条粘膏由胭窝部交叉绕至膝部前面固定。434 胫骨粗隆骨软骨炎用粘膏将膝固定于直立位 34 周。435 大腿肌肉拉伤大腿肌肉拉伤后再训练时必须用弹力护腿,以限制肌肉收缩的范围,避免再伤。436 跟腱损伤

12、用粘膏带将踝微背伸位(80 )固定,使跟腱得到保护和休息。437 跖腱膜损伤先用粘膏固定,然后再裹上弹力绷带。5 注意事项51 骨折后应及时固定,尽量避免移动断端而加重伤情。52 固定用的夹板长度、宽度要适当,应将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53 要用软布、绷带或棉花包垫后再上夹板,以防局部压迫性损伤。54 四肢骨折固定时要露出指、趾端,便于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四)伤员的搬运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正确掌握徒手搬运、双人搬运、三人搬运的主方法和运用。2、实验器材担架等。3、实验内容31 单人徒手搬运法适用于伤员伤势轻、距离短的情况311 扶持法伤势轻、神志清醒、不能自己行走伤员。急救者

13、位于伤员的体测,一手抱住伤员腰部。伤员的手绕过急救者劲后至肩上,急救者的另一手握住伤员腰部,两人协调缓行。312 抱持法适用于伤势轻、神志清醒、不能自己行走的伤员。急救者一手抱住伤员的背部,另一手托住伤员的大腿及窝,将伤员抱起,伤员的一侧臂挂在急救者的肩上。32 双人托椅式适用于神志清醒、足部损伤、行走困难的伤员。两名急救者相对而立,各以一手互握对方的前臂,另一手互搭在对方的肩上。伤员坐在急救者互握的手上,背部支持于急救者的另一臂上,伤员的两手分别搭于两名急救者的肩上。33 卧式三人搬运法适用于神志不清或损伤严重的伤员。三名急救者同站于伤员的一侧。第一人以外侧的肘关节支持伤员的头劲部,另一肘置

14、于伤员的肩胛下部,第二人用双手自腰至臀托抱伤员,第三人托抱伤员的大腿下部及小腿上部。34 担架搬运法适用于各种伤员,特别是木板担架适用于脊术骨折伤员。特制的担架可用棉被或毛毡垫好,将病人放入,并盖好保暖。若伤员神志不清,需用宽带将其固定在担架上。如有脊柱骨折,不宜使用特制担架时,可采用床板、门板等临时担架。35 车辆搬运法适用于伤员伤势严重、路程较远的情况。伤员伤势严重、运送路程较远时,应用车辆,最好用救护车,车宜慢行,避免震动。4、注意事项41 卧式三人搬运法中第一人应以外侧的肘关节支持伤员的头劲。42 担架搬运时若伤员神志不清需用宽带将其固定在担架上。实验二 (一)上肢运动损伤的鉴别诊断1

15、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上肢运动损伤的症状、诊断要点,熟悉其体征,初步掌握肩部损伤的检查方法。2 实验器材诊断床,皮尺,量角器,有关解剖学、运动创伤学的挂图等。3 实验内容31 肩关节脱位杜格氏征:患侧手掌置于健侧肩前(患肩呈现内收旋位),正常时肘内侧能触及胸壁。患侧肘内侧不能贴于胸壁为阳性。32 肩袖损伤321 冈上肌损伤痛弧试验:肩关节外展上举时,正常者无疼痛。若外展 60 120 的弧度内出现疼痛,超过 120则疼痛消失;上臂从上举位沿原路放下时,又在120 60 之间出现疼痛则为阳性。322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反弓试验:患侧上肢上举再后伸呈现反弓状,若出现肩部疼痛则为阳性。

16、肩关节内旋试验:患者主动做肩极度内旋活动,即在屈肘位,前臂置于背后,若出现疼痛者为阳性。肱二头肌抗阻力收缩试验:令患者做抗阻屈肘和前臂外旋时,若出现肩部疼痛则为阳性。4 注意事项41 检查时要严肃认真,科学严谨,检查体位、姿势、动作要按要求进行。42 操作动作力求准确、规范、协调,用力和缓,切忌粗暴。43 检查时充分裸露伤部,便于检查诊断。44 检查过程中,注意患侧与健侧相比较,以得到正确的诊断。3 实验内容31 肘关节后脱位肘后三角:肘关节后脱位时,肘后三角失去正常关系。32 尺侧副韧带损伤前臂外展试验:肘关节伸直位微屈 15 20 下,将前臂被动外展时出现肘内侧痛,为尺侧副韧带前束损伤;屈

17、肘 90 位前臂被动外展时疼痛,则为尺侧副韧带后束损伤。若有前臂异常外展活动,则为韧带断裂。33 肱骨外上髁炎抗阻伸腕试验:让患者做克服阻力的伸腕动作,若肱骨外上髁疼痛为阳性。米拉氏试验:嘱患者前臂稍弯屈,手半握拳,腕关节尽量掌屈,然后前臂突然旋前再伸直肘关节,在此过程中肘外侧突然出现疼痛为阳性。4 注意事项41 检查时要严肃认真,科学严谨,检查体位、姿势、动作要按要求进行。42 操作动作力求准确、规范、协调,用力和缓,切忌粗暴。43 检查时充分裸露伤部,便于检查诊断。44 检查过程中,注意患侧与健侧相比较,以得到正确的诊断。3 实验内容31 桡骨茎突部腱鞘炎芬氏征:嘱患者拇指内收于掌心握拳,

18、检查者一手持其前臂,另一手握患拳做极度尺偏活动,患者腕桡侧出现疼痛为阳性。32 腕管综合征屈腕试验:检查者将患者腕关节极度屈曲,出现手指麻痛则为阳性。33 腕三角纤维软骨盘损伤腕软骨盘挤压试验:先将患者腕关节极度掌屈,并旋前尺侧偏,然后旋转挤压,不断顶撞尺骨小头。患者尺骨小头远端出现疼痛或响声为阳性。34 腕舟骨骨折拇指轴心挤压试验: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前臂下端,另一手捏住患者拇指,并沿拇指纵轴向腕部挤压,患者“鼻咽窝”疼痛为阳性。掌骨头叩击试验:患者握拳,拳心向下,腕关节伸直。检查者轻轻叩击第2、3 掌骨头,患者腕部桡侧疼痛为阳性。35 掌指关节扭伤指间关节侧搬试验:检查者一手拇、食指捏住并固

19、定患者伤部的近节指骨,另一手拇、食指捏住伤部的远节指骨并向健侧推搬,若患侧出现疼痛则为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扭伤;若有异常侧向活动,则为韧带完全断裂。4 注意事项41 检查时要严肃认真,科学严谨,检查体位、姿势、动作要按要求进行。42 操作动作力求准确、规范、协调,用力和缓,切忌粗暴。43 检查时充分裸露伤部,便于检查诊断。44 检查过程中,注意患侧与健侧相比较,以得到正确的诊断。实验二(二) 下肢运动损伤的鉴别诊断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下肢运动损伤的症状、诊断要点,熟悉其体征,初步掌握损伤的检查方法。2 实验器材诊断床,皮尺,量角器,有关解剖学、运动创伤学的挂图等。3 实验内容31 膝关节

20、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侧搬分离试验:患者仰卧,膝关节微屈(25 30 ),检查者一手握住并固定患者小腿下端,另一手放在患膝外侧,被动使膝关节外翻,若膝内侧疼痛则为内侧韧带扭伤;如内侧关节间隙有开口感,膝外翻活动异常为阳性,提示膝内侧副韧带断裂。也可用同样的原理使膝内翻来检查膝外侧副韧带损伤。艾氏磨研试验:患者俯卧,髋关节伸直,膝关节屈曲 90 ,检查者双手握脚,然后用膝部压住患者股后,双手握踝将小腿向上牵拉并向内、外旋转小腿,引起疼痛为阳性,提示膝关节韧带损伤。32 十字韧带断裂抽屉试验:患者仰卧,膝关节屈曲 90 ,检查者坐于床边以臀部压住患足,双手握住胫骨上端用力前拉、后推,双侧对比,如有异常

21、前后错动则为阳性。胫骨上端有异常向前移动,提示前十字韧带断裂;若胫骨上端有异常向后移动,提示后十字韧带断裂。33 半月板损伤艾氏磨研试验:患者俯卧,髋关节伸直,膝关节屈曲 90。,检查者双手握脚,用力向下挤压并向内、外旋转,引起膝内疼痛为阳性,提示半月板损伤。麦氏试验:患者仰卧,患肢充分屈膝、屈髋,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肢足部,另一手扶在膝上,使小腿外展外旋,然后缓缓伸直膝关节,若内侧关节间隙有疼痛与响声即为阳性,提示内侧半月板损伤。反之,则为外侧半月板损伤。34 髌骨劳损髌骨软骨摩擦试验:用手掌按压患者髌骨,嘱患者屈伸膝关节或上下、左右错动髌骨,若有疼痛或粗糙的摩擦音、摩擦感为阳性,提示髌骨软骨病

22、。单足半蹲试验:嘱患者单足支撑,逐渐下蹲,出现膝痛膝软为阳性,提示髌骨周围腱止装置损伤或髌骨软骨病。抗阻伸膝试验:检查者一手在患膝后方托住大腿,另一手握患肢踝前方并给小腿于一定阻力,令患肢由屈曲到逐渐伸直并对抗阻力,膝伸至 110 150 之间出现疼痛为阳性。35 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强迫内翻试验: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肢小腿下部并固定,另一手握患足外侧将踝关节内翻。若外侧疼痛,踝关节无异常活动,提示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若两侧对比,距上关节外侧“开口”增大,出现异常的内翻活动,则提示距腓前韧带或跟腓韧带同时断裂。抽屉试验:检查者一手握患肢小腿下部,另一手握足跟,使距骨向前或向后错动。两踝对比,若患侧活

23、动范围较大为阳性,提示踝关节外侧韧带完全断裂。36 踝关节内侧韧带扭伤强迫外翻试验: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肢小腿下部并固定,另一手握住患足内侧将踝关节外翻。若出现踝关节内侧疼痛,无关节不稳,提示内侧三角韧带扭伤;若伴有关节不稳,出现异常外翻活动,提示三角韧带断裂。抽屉试验:检查者一手握患肢小腿下部,另一手握足跟,使距骨向前或向后错动。两踝对比,若患侧活动范围较大为阳性,提示踝关节内侧韧带完全断裂。37 跟腱断裂捏小腿三头肌试验:检查者用手捏患肢小腿三头肌肌腹,若踝关节无跖屈活动则为阳性,提示跟腱完全断裂。4 注意事项41 检查时要严肃认真,科学严谨,检查体位、姿势、动作要按要求进行。42 操作动作力

24、求准确、规范、协调,用力和缓,切忌粗暴。43 检查时充分裸露伤部,便于检查诊断。第一节 综合型实验实验三运动疗法(一)脊柱侧弯的医疗体操l 实验目的11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脊柱侧弯的矫正医疗体操,掌握矫正医疗体操编操原则。12 能自编脊柱侧弯的徒手和器械矫形医疗体操。2 实验原理脊柱侧弯是脊柱畸形中最多见的一种,最常见的原因是身体姿势不正确,如坐姿、立姿和劳动姿势不良,引起姿势性侧弯。脊柱侧弯在儿童少年中发病率较高,根据发生发展程度,不仅可以破坏人体结构的协调性,同时使胸廓、肩带等部位发生形态改变,从而影响人体形象,进而可引起内部功能活动的障碍,影响运动功能,降低全身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影响

25、青少年生长发育等。脊柱侧弯分为三度:一度(早期)是由于肌肉无力和疲劳所致,在主、被动牵伸紧张侧肌肉,促进疲劳侧肌肉力量增强,以恢复脊柱周围肌肉力量平衡时,畸形可以消失,矫正体操具有较好的纠正效果。二度(中期)脊柱一侧的肌肉韧带挛缩,另一侧肌肉韧带被动拉长,在牵伸身体或悬吊时,畸形不消失,通过医疗矫正体操可以牵伸挛缩、增强拉长侧肌肉力量,逐渐恢复脊柱周围肌肉力量平衡,使畸形在较长时间练习后得到纠正和减轻症状。三度(晚期)不仅有肌肉、韧带的形态变化,还有骨和软骨的变形,表现为严重的畸形伴有并发症和症状,医疗体操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控制畸形发展,增强肌肉力量,防止劳损,减轻症状和并发症,缓解疼痛。

26、3 实验器材(实验仪器与场地)体操棍、体操垫、牵引布带、单杠、肋木、术科课的各种运动器械、多媒体。体操房或保健室。4 实验步骤41 编操原则牵伸凹侧挛缩肌肉和韧带,增强凸侧肌肉力量,进行与脊柱畸形方向相反的脊柱运动。进行专门矫正体操的同时,全面锻炼腰背肌肉和肩胛肌肉的力量。42 徒手或利用器材编制矫形体操举例(以脊柱左侧凸为例)。421 持棍运动两手持握棍两端,分腿直立,两臂经体前上举至头上。肩向左侧屈,同时抬头挺胸。之后,直立位,曲肘棍落于肩后,抬头挺胸。共完成 816 次。422 垫上运动直体仰卧,两手握拳,两臂弯曲,置于身体两侧。下肢固定不动,两肘撑床,尽量挺胸,头后仰。共做 20 次。

27、423 徒手运动立正站立,两手叉腰,右臂经体侧上举,左臂侧平举,抬起脚跟。抬起脚跟时应当将脚跟靠拢,尽量使身体挺直。共做 1020 次。424 肋木运动左侧面向肋木而立,左臂在下、右臂在上抓肋木,将脊柱和身体尽量向右伸张,侧屈振体,然后还原成直立姿势。做 816 次。425 器械牵引运动由人相助,两手握住单杠、肋木或门框,身体放松悬垂,进行悬吊牵引运动。坚持至疲劳或重复悬垂动作 812 次。426 布带牵引运动立正站立,两脚平肩宽,两手持挂于光滑的棍体上的布带末端使臂上举,布带两端间距离同肩宽,然后左手用力将布带往左侧牵拉,尽力将左臂体侧平举,之后恢复两臂上举的直立姿势,如此反复 812 次。

28、43 学生编操5 注意事项51 要求动作规范正确,起到真正针对性矫形作用。52 脊柱畸形的形成时日较长,必须有耐性坚持锻炼,每日应该 l2 次。53 注意完成动作与呼吸之问的协调关系,动作要平稳缓慢、配合深呼吸,不要憋气。54 注意矫正日常生活中的坐、卧、行、走、立中的不良姿势。55 注意配合全身性的锻炼,促进全身肌肉关节活动、提高心肺功能,有利于改善局部营养。56 在完成矫形体操时应当做到动作具有一定的力度,能使凹侧肌肉韧带感受到强烈牵拉。6 思考题61 脊柱侧弯的编操原则是什么?62 试设计坐、卧、立脊柱侧弯矫形体操,你认为哪一种效果可能更好?(二)肩周炎的医疗体操1 实验目的11 通过本

29、实验使学生了解常见肩周炎康复医疗体操及掌握其编操的基本原则。12 能利用所拥有的器械自编肩周炎的医疗体操。2 实验原理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又名“冻结肩”、“老年肩”等。病因不甚清楚,可能与肩周软组织的退行性变、慢性劳损、内分泌紊乱及感受风寒湿有关。急性期关节滑膜水肿,血管增生,组织液渗出,肩周软组织痉挛,局部淋巴循环受阻,组织代谢障碍,炎症反应突出,有严重的肩部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后期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纤维性粘连,虽然关节疼痛减轻,但遗留有突出的关节活动障碍,部分患者肩关节由于疼痛而长时间活动受限,肩胛带及邻近肌肉可能发生萎缩。医疗体操早期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渗出物

30、的吸收,防止或减轻软组织粘连、关节挛缩,预防肩关节活动障碍。后期配合针灸、按摩、理疗、中药等综合疗法等,能牵伸粘连和挛缩组织,缓解肌肉痉挛,增加关节区的营养,增强和恢复肩关节活动范围;对已发生肌肉萎缩者可以通过肢体的功能锻炼和适量的力量练习,增强肩带部肌肉力量,恢复原有力量、弹性和收缩功能。3 实验器材(仪器与场地)体操棍、滑轮练习器、肋木、实心球、各种术科课器械、多媒体。4 实验步骤4.1 编操原则急性期体操采用主动放松性运动,进行以肩关节为轴的各方向运动,缓解肩关节疼痛和预防关节功能障碍;慢性期体操在急性期体操基础上,重点进行各种主动、助力和被动的肩关节功能锻炼活动,消除关节功能障碍。动作

31、安排应当由易至难、由简至繁,活动幅度由小到大,并尽力达到最大,但避免剧烈疼痛。42 徒手及利用器械编制体操举例421 徒手体操耸肩环绕。双手搭于肩部或两手叉腰,肩关节由前向后连续环绕 10 圈,还原稍休息,再由后向前环绕 10 圈。环绕动作慢,幅度由小到大。422 持棍运动持棍上举。两手持棍,手间距离稍宽于肩,分腿直立。先持棍两臂垂于体前,随后上举至头上,之后恢复起始姿势。共完成 816 次。423 滑轮运动持环上举。两手握环,健侧臂上举,患侧臂下垂,分腿直立。患侧臂上举、健侧臂下压,之后健侧臂上举、患侧臂下压,左右各完成一次动作为一次。做1530 次。424 肋木运动单臂上举。面向肋木而立,

32、患侧臂上举,依次摸肋木,尽量向上升,然后还原成预备姿势。做 816 次。425 持球运动持球臂环绕运动。两脚分开,前后站立,患臂手持实心球。先由前向后抡球做臂环绕运动,之后由后向前抡球做臂环绕运动。次数因人而异。43 学生编操5 注意事项51 选择合适的运动内容:疼痛剧烈、肌肉挛缩明显的急性期患者重点安排滑车摆臂运动,不做强烈的牵拉运动;关节活动差的患者可做爬墙后下蹲压肩转体动作。52 运动负荷强度、幅度、次数注意循序渐进,可以出现轻微疼痛,但不可以引起剧烈疼痛。53 每日应该锻炼 12 次,持之以恒,不能因为疼痛而终止锻炼。54 锻炼前配合其他治疗,特别是先进行热疗,能提高锻炼效果、增大肩关

33、节活动范围和有效减轻锻炼中的疼痛现象。55 疼痛减轻和其他关节代偿活动将表现为病情改善,提醒患者这并不代表病情完全控制和功能已经恢复。因此,必须坚持运动治疗,战胜疾病,使功能完全恢复。6 思考题61 肩关节周围炎早期和晚期运动锻炼的作用是什么?62 肩关节周围炎早期和晚期各以什么锻炼方式为重点?(三)慢性腰腿痛的医疗体操1 实验目的11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医疗体操编制原则。12 熟悉常见慢性腰腿痛医疗体操和能自行编制医疗体操。2 实验原理慢性腰腿痛是腰背肌肉筋膜炎、椎间盘脱出症、梨状肌损伤和风湿症等的主要症状,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一类疾病。常因寒冷、潮湿、劳累等诱发。是一种因多种不同原因引起骨

34、骼、肌肉、筋膜、韧带、椎间盘、关节和神经组织的慢性损伤后的表现。不同的原因诱发的慢性腰腿痛机制有一定区别,但都可能造成腰背肌紧张、痉挛或无力,使脊柱失去有力的肌肉保护。医疗体操能锻炼腰背肌,改善局部肌肉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调节腰背和下肢肌肉张力,解除肌肉痉挛。也能促进炎症吸收,防止和解除软组织粘连,改善神经刺激症状,增强和恢复腰腿各关节活动范围,减轻或消除疼痛。对于椎间盘脱出还可能回纳突出的髓核,解除神经根的压迫。3 实验器材(实验仪器与场地)体操垫、多媒体。4 实验步骤41 编操原则重点进行仰卧位、俯卧位腰背和臀部的肌肉运动,锻炼腰背肌和臀部肌,增强肌肉张力,矫正姿势;患者腰部和下肢常有

35、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体操中应当加入有腰部和双侧下肢活动的功能锻炼;患者多伴有下肢串痛或直腿抬高困难的症状,为改善坐骨神经刺激症状,操作中应使脊柱牵伸、增大椎间隙的动作。动作安排应当由易至难、由简至繁。慢性腰腿痛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医疗体操和全身锻炼应结合,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短期内腹背肌的肌力强化训练,减轻疼痛,纠正畸形;第二阶段是长期的功能锻炼,主要进行有氧训练和肌力训练,巩固疗效,增强体力。42 各种卧位和蹲跪位体操编制举例421 仰卧位运动举例 1:直体仰卧屈肘、屈踝。直体仰卧,两手握拳,屈肘后,小臂经体前上举,同时双踝关节背屈,之后还原。完成 816 次。 t举例 2:转体击

36、拳。直体仰卧,下肢固定不动,尽量抬起上体,同时左转,向左腿外侧方向击右拳后还原,左右侧交替。重复 25 次。举例 3:屈腿挺腰。仰卧后屈膝分腿同肩宽,两手握拳,两臂弯曲,置于身体两侧,身体尽量抬起,胸腹前挺,坚持一定时间之后还原。重复 25 次。422 侧卧位运动举例:侧卧摆腿。右侧卧,左手扶床,右腿微屈,左腿伸直。左腿侧举,之后左腿前摆,同时低头含胸。接着左腿后摆,同时抬头挺胸。完成 48 次,然后进行右侧相同练习。423 俯卧运动举例 1:“船形”运动。直体俯卧,两腿后举,同时上体尽量抬起,两臂后举。完成 8 至 16 次。举例 2:撑体后屈训练。俯卧,两臂弯曲,两手间距离稍大于肩宽扶在床

37、上。上体后伸尽量抬起,靠上体上抬力量使两臂相应伸直,后还原。重复 25次。424 蹲、跪位运动举例 1:蹲起训练。屈膝半蹲,首先双上肢伸直插入两膝问,然后挺腰站立,双上肢放在体前。反复 35 次。举例 2:贴胸俯卧撑。臀部后坐,跪撑于床上,两手撑于肩前方。首先屈臂,同时上体贴床前移,接着两臂推直成上体后伸的俯撑,然后臀部后移还原成起始姿势。重复 510 次。43 学生编操5 注意事项51 加强肌肉力量的动作应当慢速进行,避免憋气。52 改善腰部功能的动作范围应当逐渐加大,运动中允许轻微疼痛,但不应有剧烈疼痛。53 每节之间稍加休息,并可以作些呼吸运动。54 每日应该锻炼 12 次,持之以恒,提高疗效。55 锻炼前也可以配合其他治疗提高锻炼效果,增大腰部活动范围和减轻疼痛。56 锻炼之前有必要排除椎体、髓管等禁止运动的器质性疾患。6 思考题如何区别一般慢性腰腿痛和腰椎间盘脱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中学实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