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耳鸣耳聋与听力学检查,必要性:,广大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 老龄化社会的普遍现象 相关疾病的深入认识 适应新的医疗服务模式,要求:,纠正错误认识 必须谨慎诊断 做到有据可依 切勿盲目治疗 重视预防保健,耳 鸣 耳 聋,“融合”现象,相当一部分首诊在神经科、中医科 多数临床医师不了解听力学检查 基本依照“神经性病变”的标准进行诊治 转诊滞后,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日久反复,对疾病失去信心与耐心 医患认识产生共鸣,失去治疗动力,耳鸣的定义,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 是一类症状而非一种疾病。 高发年龄在50-60岁。 耳鸣常为许多疾病的伴发症状,也是一些严重疾病(如听神经瘤
2、)的首发症状,且常与听觉疾病同时存在,如耳聋及眩晕,且表现为首发症状。,耳鸣的分类,传导性耳鸣 感音神经性耳鸣 中枢性耳鸣 搏动性耳鸣,影响或触发耳鸣的因素,噪声 心理因素 疲劳 女性月经期 体位改变 食物变态反应,耳鸣的诊断,病史的采集 临床一般检查系统检查、耳鼻喉检查、心理学评价、影像实验室检查。 听力学检查,包括耳鸣检查,耳鸣分型,轻度间歇发作,仅夜间或安静环境下感知 中度持续性,嘈杂环境中亦可闻及 重度持续性,严重影响听力、情绪、睡眠、生活、工作、社交 极重度长期持续性,响度极大,难以忍受,极度痛苦,甚至无法正常生活。,诊治思路,明确耳鸣性质,切勿主观臆断,防止漏诊误治。首选纯音听阈检
3、查及耳鸣检查。这对后续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起关键作用。 排除外源性耳鸣(如噪音、外伤) 耳部疾病:外耳道及咽鼓管病变、中耳炎、前庭病变、耳蜗及蜗后神经病变等 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甲状腺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耳聋相关概念 耳聋:是听觉传导通路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的总称。 重听:程度较轻的耳聋 聋:显著影响正常社交能力的听力减退 聋哑或聋人:听力障碍不能以言语进行正常社交者发生率:710。,突发性聋,药物性聋,噪声性聋,老年性聋,创伤性聋,感染性聋,全身疾病,必需元素 代谢障碍,自身免疫性,听觉径路病变,病因分类,当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听神经及其各级中枢发生病
4、变,所致听功能出现障碍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人类可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20000Hz,听力正常的幼儿尚可听到24000Hz。 一般言语频率范围在5003000Hz为主,其中5002000Hz最重要。,耳聋的分类,器质性聋,功能性聋,传 导 性,感音神经性,感音性/ 耳蜗性,神经性/ 蜗后性,混 合 性,非器质性 精神性 癔病性,传音性(传导性、蜗前聋),感音神经性(蜗性、蜗后聋),混合性,中枢性(蜗后聋),传导性耳聋,感应神经性聋,耳聋分级,WHO 1980年推出耳聋分级标准,以言语频率(500、1000、2000Hz)的平均听阈为准,将耳聋分做5级,我国现用的听力分级,WHO听力减退
5、分级,耳聋的常见疾病,传导性聋 外耳道先天性或后天性闭锁,中耳畸形,各种原因引起的外耳道堵塞,鼓膜穿孔,各种急慢性中耳炎及其后遗症,耳硬化症,听骨链脱位,颞骨骨折等。 感音神经性聋遗传性聋、药物中毒性聋、感染性聋、创伤性聋、突发性聋、梅尼埃病、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全身疾病相关性聋、噪声性声损伤、脑干听觉通路病变。 混合性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迷路炎、晚期耳硬化症、感音神经性聋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等。,听 力 学 检 查,听力学检查的特殊性,听力检查是听力学的一部分。耳鼻喉科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听力检查方法众多,不同的方法涉及不同原理。 目前国内听力检查设备多为进口,检查报告不易看懂,须有一定专业知
6、识。 任何一项听力检查都有其局限性,临床上对具体病人需要多种听力检查结合起来分析才较为可靠。,听力学检查的必要性,耳的解剖学特殊性 耳形态学检查的局限性 耳功能检查的重要性90%以上耳科疾病需要听力检查来辅助诊断,而其中又有近1/3为其他疾病牵连所致。,主 要 目 的,1、确定有无听力障碍 2、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 3、确定听力障碍的性质(传导性聋、感音性聋、混合性聋) 4、确定听力障碍的病变部位(中耳、内耳、蜗后),为治疗及康复提供依据。 5、与听觉系统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主 要 分 类,一、主观测听(行为测听): 1、音叉检查 2、纯音测听 3、耳鸣检查 4、声场测听 5、言语测听,二、客
7、观测听: 1、声导抗检查 中耳功能诊断、协助面神经损伤定位与监测、重症肌无力诊断与监测、分析有无听觉中枢病变、预估听敏度、指导助听设备的选择及佩戴。 2、听觉诱发电位(AEP) 包括听觉脑干反应(ABR)、耳蜗电图(ECochG)、中期潜伏电位(MLR)等。了解耳蜗至听觉皮层系统 各个平面的病变。 3、听觉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 4、耳声发射测试 5、声诱发脑磁反应,一、音叉试验,1、最常用的听力检查法之一。简单而实用。 2、内容: (1)林纳试验 (2)韦伯试验 (3)施瓦巴赫试验 (4)镫骨活动度检测(盖来试验),镫骨活动度检测(盖来试验),一、目的 对于鼓膜完整者,可了解镫骨肌活动
8、度。 二、临床意义 1、音叉声尚有强弱变化波则为“阳性”,用(+)来标记;反之,则为“阴性”,用(-)来标记 2、(+)代表镫骨活动良好,听骨链活动存在,不排除外伤性中断可能(需结合纯音测听结果);(-)代表镫骨活动差或消失,多见于耳硬化症或鼓室硬化,而后者多为外伤性炎症或中耳慢性炎症所致。,面神经管凸,蜗窗,镫骨肌,鼓膜张肌,咽鼓管,岬,水平半规管凸,乳突窦入口,二、纯音测听检查(PTA),1、测试内容纯音气导听阈、纯音骨导听阈。 2、意义及特点: 是目前唯一能准确反映听敏度(听力损失程度)的行为测听法,几乎可满足听力检查的所有目的,是目前评价听功能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唯一有国标的测听方
9、法。 唯一可作为听力残疾评定法律依据的测听方法。 为助听器选配及听力重建手术疗效评定的最可靠依据。 能够测定听力损失的类型。 用于观察治疗效果及病程中的变化。,相关概念,1、气导:即经空气传导至内耳淋巴 2、骨导:即颅骨传导至内耳淋巴 3、传导性聋:外耳和中耳病损所致传音及增益功能变化引起的传导性听力损失。 4、感音神经性聋:由耳蜗、听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的听力损失。 5、混合性聋: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同时存在的听力损失。,传导性耳聋,中 耳 炎,听骨链损伤与听力,-10,0,10,20,30,40,50,60,70,80,90,100,0.25 0.5 1.0 2.0 4.0(kHz
10、),dB,鼓膜穿孔伴听骨链中断,鼓膜扩音作用: 26.5dB 听骨链杠杆作用:7.3dB 相位抵消作用: 5.0dB38.8dB,听骨链损伤与听力,-10,0,10,20,30,40,50,60,70,80,90,100,0.25 0.5 1.0 2.0 4.0(kHz),dB,鼓膜完整+听骨链中断,失去中耳变压作用:38dB 鼓膜阻断声波传入:1520dB54dB,阈上功能检查,一、定义 在纯音听阈基础之上某一强度进行的听力学 测试。也称为“耳蜗性及蜗后病变测听法” 二、主要内容 1、双耳交替响度平衡试验(ABLB) 2、纯音短增量敏感指数试验(SISI) 3、纯音衰减试验(TDT),相关概
11、念,(1)蜗前病变:外耳及中耳病变,如外耳道耵聍、急慢性中耳炎、听骨链固定或中断,咽鼓管阻塞、鼓膜内陷等。 (2)蜗内病变:各种原因引起耳蜗损伤所致的病变,如迷路炎、迷路震荡、内耳药物中毒、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晕动病、迷路卒中等。 (3)蜗后病变:指听神经或听觉中枢通道上的病变,如单侧耳聋、语言理解困难、第脑神经病变、平衡感觉失调(前庭神经元炎、前庭蜗神经损伤)、桥小脑角肿瘤、脑膜炎、脑干肿瘤、脑干炎症、多发性硬化等。,检查的意义,1、双耳交替响度平衡试验(ABLB)对耳蜗病变的辅助诊断,“重振试验”的方法之一。临床上主要用于耳源性眩晕病的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 2、纯
12、音短增量敏感指数试验(SISI)耳蜗病变及蜗后病变的听力学标准之一,“重振试验”的方法之一。临床上主要用于感音性耳聋耳鸣、耳源性眩晕病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 3、纯音衰减试验(TDT)蜗后病变的听力学标准之一,临床用于鉴别蜗内与蜗后病变,如中枢性眩晕、神经性耳鸣耳聋,以指导临床相关治疗。,双耳交替响度平衡试验(ABLB),一、检查双耳有无重振现象的方法之一。重振现象是耳蜗毛细胞损害或神经纤维缺失所致。 二、结果分类及临床意义(正常听力除外): 1、无重振:提示为感音神经性聋的神经病损。多见于老年性聋、噪音性聋、遗传性聋、药物性聋。 2、完全重振:提示耳蜗病变。多见于梅尼埃病、迷路卒中
13、。 3、反重振:提示蜗后病变,多见于第脑神经病变或听觉中枢病变。 4、部分重振:提示可疑耳蜗病变,需结合其他听力学检查。,纯音短增量敏感指数试验(SISI),一、检测患耳对微小声强变化的敏感度。耳蜗病变阳性试验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结果表示及临床意义 1、高得分值(80%100%)提示存在耳蜗病变。如梅尼埃病、迷路震荡。 2、低得分值(020%)提示正常耳或非耳蜗病变,如蜗后病变。 3、中间值(25%75%)无特殊诊断意义。,纯音衰减试验(TDT),一、异常音衰现象是与耳蜗后病变相关疾病的一个症状。 特别是重度音衰是蜗后病变的典型表现,特别是桥小脑 角肿瘤(CPA区肿瘤,颅内肿瘤好发部位之一)
14、。异常的音 衰多出现于病变同侧。 二、音衰试验结果分类及临床意义 Rosenberg分类法 1、0-5dB 正常耳 2、10-15dB 轻度阳性,多见于耳蜗病变 3、20-25dB 中度阳性,多见于耳蜗病变 4、30dB以上 重度阳性,多见于蜗后病变,Carhart分类法 型 属正常 型 耳蜗病变,相当于Rosenberg分类法的轻、中度型。 型 音衰量大但发展速率慢,属脑干病变 型 音衰发展速度快,属于第脑神经纤维病变,但临 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纯音气导听阈可能正常。,三、异常音衰现象多由神经退变、炎症、外伤以及占位 性病变所致,如肿瘤压迫第脑神经等,疾病包括听神经 鞘瘤、原发性胆脂瘤、面神经瘤
15、、脑膜瘤、第脑神经热 外伤、多发性硬化、腮腺炎毒性神经炎、后天梅毒性耳聋、 颅内血管瘤、头部外伤、神经官能症、松果体瘤、第脑 神经瘤、小脑萎缩、脑干中线以外病变。四、音衰是诊断蜗后病变的重要指标之一。音衰试验阳性 常由某蜗后病变引起,得出阳性结果后多应做进一步检查。 有些患者听力正常,但言语识别率差,应做音衰检查,排 除中枢听觉通路病变。,耳鸣检查,通过在纯音听阈检查结果之上,进行特定耳鸣声的频率和响度匹配。 目前可测耳鸣频率范围:100Hz12000Hz中,共23个频率。 意义:确认耳鸣的存在。了解耳鸣的音调、响度特征,作为病情记录的分析和依据。判断耳鸣的性质与程度,是否适合掩蔽治疗,对相关
16、疾病 的预后判断亦有临床意义。,听力学检查在临床上的运用,一、颞骨骨折颞骨骨折约占颅骨骨折的20%。颞骨骨折80%为纵形骨折,20%为横形骨折。颞骨鳞部钝器伤常引起迷路纵形骨折,可延外耳道轴至中耳腔,然后向前膝状节和咽鼓管至破裂孔。颅骨枕部撞击,经枕大孔的颞骨横形骨折,可横断颞骨岩部而损伤耳迷路,并延伸向前到咽鼓管和膝状神经节。其中纵形骨折并发中耳乳突积血,镫骨活动度检测可提示阴性,纯音听阈为传导性聋;横形骨折者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眩晕。部分颞骨骨折患者可出现迟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或迟发性面瘫。,外 伤,鼓膜 外伤,颞骨 骨折,听骨链 中断,二、脑震荡因外力打击头部使内耳受急速的加速度和减速度
17、作用而导致耳迷路震荡,出现眩晕、耳鸣,言语交流无明显听力改变,但纯音测听可早期发现高频听力下降,SISI高得分,部分可有ABLB重振试验阳性。如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可加速听力下降,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甚至突发性聋,需及时治疗。,三、梅尼埃病:也称“特发性或原发性膜迷路积水”。听力有波动,发作期听力下降,间歇期听力可部分或完全恢复,随着病情发展,听力损失会逐渐加重。耳鸣是本病出现的最早症状,可出现于眩晕发作前。纯音听阈检查患耳早期为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恢复期可正常,反复发作者高频听力出现下降,ABLB试验完全重振,SISI检查高得分值,纯音衰减试验阴性,早期耳鸣检查可引出
18、低频耳鸣。听力学检查是诊断的基本依据,其中ABLB及SISI作为梅尼埃病诊断和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四、糖尿病 1、对听觉系统的损害主要源于其引起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以及大动脉、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血管病变。称之为“代谢性耳病”。有调查显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听力下降的发生率达33.3%。 2、耳聋多为两侧对称性,属感音神经性聋。糖尿病早期的听力损害以高频的幅值下降为主,存在听力早衰现象,而纯音听阈是重要的检测手段。由于早期不影响语言频率,因此对于糖尿病引起的听力损害重视不够。早期干预糖尿病引起的听力损害,对改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五、高血压病高血压引起的听力下降
19、与内耳供血障碍,以及螺旋器、螺旋神经节、听神经的退行性变有关。其中耳鸣检查可引出响度不等的高调性耳鸣,纯音听阈提示高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且两耳同时受累。对于绝大多数高血压且同时伴有高血脂或不同程度动脉硬化患者,听力学检查可以较早发现耳蜗螺旋器纤维毛细胞损害的情况(其中纯音听阈及SISI更具诊断价值),以便及早防治,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降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率。,六、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膜迷路积水、螺旋神经节变性、毛细胞变性,最终导致耳蜗纤维化和新生骨形成。七、血液病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引起血液粘滞度增高而发生微小血管栓塞,是“突发性聋”高危因素。八、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机制是鼻咽、咽鼓管、鼓室粘膜的黏液性水肿病变,导致中耳传音功能减退。九、健康体检和噪音职业病体检,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