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乞者赵生传苏 辙高安丐者赵生,敝衣蓬发,未尝沐洗,好饮酒,醉辄殴詈其市人。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故高安之人皆谓之狂人,不敢近也。然其与人遇,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以此,或曰:“此非有道者耶?”元丰三年,予谪居高安,时见之于途,亦畏其狂,不敢问。是岁岁莫,生来见予。予诘之曰:“生未尝求人,今谒我,何也?”生曰:“ 吾意欲见君耳。 ”生尝告予:“吾将与君夜宿于此。 ”予许之。既而不至,问其故,曰:“吾将与君游于他所,度君不能无惊,惊或伤神,故不敢。 ”予曰:“生游何至?”曰:“吾常至太山下,所见与世说地狱同,君若见
2、此,归当不愿仕矣。 ”予曰:“何故?”生曰:“彼多僧与官吏。僧逾分,吏暴物故耳。 ”予曰:“生能至彼,彼人亦知相敬耶?”生曰:“不然,吾则见彼,彼不吾见也。 ”因叹曰:“ 此亦邪术,非正道也。君能自养使气与性俱全,则出入之际,将不学而能,然后为正也。 ”予曰:“养气请从生说为之,至于养性奈何?”生不答。一日,生笑曰:“尝问我养性,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 ”予矍然异其言。自此知生非特挟术,亦知道者也。生两目皆翳,视物不明。然时能脱翳见瞳子,碧色。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家本代州,名吉。事五台僧,不能终,弃之,游四方。少年无行,所为多不法,与扬州蒋君俱学。蒋恶之,以药毒其目,遂翳。生
3、喜禽鸟六畜,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居兴国,畜骏骡,为骡所伤而死。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故德顺时见于外。今余观赵生,鄙拙忿隘,非专自晦者也。而其言时有合于道。(选自栾城集 ,有删改)【注】 临川王:陈蒨,武帝侄子,武帝死后继承大统,史称文帝。希旨:符合尊长的旨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岁莫,生来见予 莫:通“暮”,年末。B僧逾分,吏暴物故耳 暴:糟蹋。C自此知生非特挟术 特:特别。D居兴国,畜骏骡 畜:饲养。解析 C 项,特:仅、只。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赵生是率性之人的一组是 ( )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
4、吾意欲见君耳此亦邪术,非正道也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A B C D解析 是赵生对“道” 、 “术”的理解,是赵生对养性的议论,表现不出赵生的率性。答案 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乞丐赵生本名吉,两眼有白膜,年少时品行不端,不太守法,经常蓬头垢面,好饮酒,酒醉就打骂人,让人不敢亲近,因而被人毒伤了眼睛。B赵生夜游太山,见到许多生活在地狱中的僧人和官吏,认为作者见到一定会停止为官之心,怕他心惊神伤,便没有带他一起去游玩。C作者被贬居住在高安,起初不敢接近赵生;赵生主动上门拜访,与之探讨夜游太山、出入阴阳两界
5、的“邪术” 与“正道 ”,使作者接受了他的“养气”之说。D文章描写了赵生各种异于常人的鄙俗、拙劣、愤恨、困窘的言行,指出他虽不善于掩饰自我,但仍然是个持有“术”且懂得“ 道”的人。解析 A 项,因果关系不当。答案 A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译文: _(2)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译文:_答案 (1)即使不曾认识,也都能说出这人多年的疾病和他平生的善恶行径。(2)我听说有道的人讨厌别人了解他,大多用不好的言语、丑恶的行为来隐匿自我,然而也不能全部遮掩住。【参考译文】高安乞丐赵生,衣服破旧,头发蓬乱,不曾沐
6、浴清洗,喜好饮酒,喝醉酒就殴打责骂街市上的人。即使有好事的人有时召请他谈话,赵生也谩骂人家,斥责人家的过错和恶行。所以高安的人都称他是狂人,不敢亲近他。但是他与人交往,即使不曾认识,也都能说出这人多年的疾病和他平生的善恶行径。因为这个,有人说:“这不是得道之人吗?”元丰三年,我被贬居住在高安,有时在路上见到赵生,也害怕他的狂妄,不敢询问。这年年末,赵生前来拜见我。我问他说:“你不曾求过人,如今拜见我,为什么呢?”赵生说:“我心里想见你呀。 ”赵生曾经告诉我说:“我将和你在这里夜宿。 ”我答应了他。后来他却没有来,问他原因,赵生说:“ 我本来打算和你到别的地方游玩,考虑你不可能不受惊吓,惊吓或许
7、会伤了心神,所以不敢喊你。 ”我问他:“你到哪里游玩的?”赵生说:“我经常到太山下,所见的情况与世上说的地狱相同,你如果见到这些,回来后应当不愿做官了。 ”我说:“什么缘故?”赵生说:“ 那里有很多僧人与官吏。是僧人超出本分,官吏糟蹋财物的缘故。 ”我说:“你能到他们那儿,他们也知道尊敬你吗?” 赵生说: “不是这样,我能见到他们,他们却不能见到我。 ”赵生于是叹息说:“这也是歪门邪术,不是正道啊。你能够修身养性使精气与本性俱全,那么出入生死之间,将不用学就会,这样以后才算是正道。 ”我回答说: “养气,请允许我按照你的说法去做,至于养性该怎么办呢?”赵生没有回答。一天,赵生笑着说:“你曾经问
8、我如何养性,如果有梦和醒的差异,那么本性就不全了。 ”我非常吃惊,认为他的话与众不同。从此知道赵生不仅持有方术,也是懂得道的人啊。赵生两眼有白膜,看东西不清楚。但时常能脱开白膜现出瞳孔,瞳孔是青绿色的。他曾经说自己生于甲寅年,至今有一百二十七年了。赵生家本来是代州的,名叫吉。他侍奉五台山的一个僧人,不能坚持到底,离开了僧人,游走四方。赵生少年时期没有品行,所做大多是不合法的事,和扬州的蒋君一同学习。蒋君讨厌他,用药毒伤了他的眼睛,于是两眼就长了白膜。赵生喜欢禽鸟和六畜,经常带着这其中的一样跟随自己,和它一起睡觉吃饭。居住在兴国时,他畜养了一头高大的骡子,被骡子踢伤而死。我听说有道的人讨厌别人了
9、解他,大多用不好的言语、丑恶的行为来隐匿自我,然而也不能全部遮掩住,所以德行和谨慎时常表现在外面。现在我看赵生,他的鄙俗、拙劣、愤恨、困窘,并非专门用来隐匿自我的。而他的言语时常有合于道的。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魏主 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 ,帝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奕叶重光 ,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 ”帝厉声曰:“卜辞云:大人虎变。 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
10、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朝堂之忿,恐人人竞言,阻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 ”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 ”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六月丙戌,命作河桥,
11、欲以济师。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 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 ,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
12、之愿,苍生之幸也。 ”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节选自资治通鉴一百三十八卷,有删节)【注】 魏主:即北魏孝文帝。奕叶重光:继承先祖基业。稽颡:磕头。混壹:统一天下。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久之乃解 解:消除,平息。B逆谓之曰 逆:迎接。C因屏人 屏: 使退下。D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 殷勤:巴结讨好。解析 D 项,殷勤:情意恳切。答案 D6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魏主迁都策略的一组是 ( )使太常卿王谌筮之 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 今当更与卿论之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 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 苟不南伐,当
13、迁都于此A B C D解析 是利用占卜造舆论,为下文提议南征做准备;是笼络人心,先说服关键人物;是以进为退,迫使群臣两害相权取其轻,同意迁都。答案 B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漫天,所以准备把都城迁到洛阳。B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认为孝文帝继承了先世的光辉基业,在中原称帝;如今出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到“革卦” ,这不算是全吉。C孝文帝知道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一旦知道要迁都洛阳,他们一定会惊恐骚动起来,于是向任城王拓跋澄询问对策。D尚书李冲等人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天下人都不愿意,此举只
14、是孝文帝独断专行,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只有以死相劝。解析 D 项错在“迁都洛阳” ;李冲等人以死相劝的是大军南征之事,此时他们并不知道迁都的事。答案 D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朝堂之忿,恐人人竞言,阻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译文:_(2)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译文:_答案 (1)朝堂上我发怒,是担心大家争着发言,阻挠我的大计,所以我用严厉的声色吓唬那些文武官员罢了。(2)陛下想迁都中原,来经营治理天下,这就是周、汉两朝能够兴盛的原因。【参考译文】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 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漫天,所以准备把京都迁到洛
15、阳。他担心文武百官不听从,于是提议大规模进攻南齐,打算以这种名义胁迫大家。让太常卿王谌占卜,得出“革”卦,孝文帝说:“商汤王和周武王进行变革,是适应上天之命,顺应百姓之心的。 没有比这更吉祥的了!”群臣不敢说话。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陛下继承了先世的光辉基业,在中原称帝;如今出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到表示汤、武革命的卦,这不算是全吉。 ”皇帝厉声说:“卜辞说:王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就如同虎身上的花纹一样。 怎么不吉利啦?”拓跋澄答道:“陛下作为飞龙兴起已经很久了,怎么现在又出来虎变呢?”孝文帝怒道:“社稷是我的社稷,任城王是想阻止我发兵吗?”拓跋澄说:“社稷虽为陛下所有,但臣作为社稷之臣,
16、怎么能明知危险却不说话呢。 ”过了很久,皇帝才平息怒气,说:“不过是各自表明心意而已,也没什么关系。 ”孝文帝回宫后召拓跋澄入见,迎上前去对他说:“先前说的革卦 ,我现在和你再重新讨论一下。朝堂上我发怒,是担心大家争着发言,阻挠我的大计,所以我用严厉的声色吓唬那些文武官员罢了。想必你能了解我的心意。 ”于是就让随从退下,对拓跋澄说:“今天我所要做的这件事,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但我们国家是在北方疆土上建立起来的,后来又迁都到平城;而平城只是用武力开疆拓土的地方,而不宜进行治理教化。现在,我打算进行改变风俗习惯的重大变革,这条路走起来确实困难,我只是想趁机利用大军南下征伐的声势,将京都迁到中原,你认
17、为怎么样?”拓跋澄说:“陛下想迁都中原,来经营治理天下,这就是周、汉两朝能够兴盛的原因。 ”孝文帝说:“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那时,他们一定会惊恐骚动起来,怎么办?”拓跋澄回答说:“不平凡的事,本来就不是平凡的人所能做得了的。陛下的决断,是出自您圣明的内心,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孝文帝说:“任城王真是我的张子房呀!”六月丙戌,魏孝文帝下令在黄河上修筑大桥,准备让南下大军由桥上渡过黄河。孝文帝自平城出发到洛阳,雨一直连绵不止。丙子,下诏命令诸军出发。丁丑,孝文帝穿着战袍,执鞭乘马出来。群臣聚集在他的马前磕头拦阻。皇帝说:“朝廷(南征)的大计已定,大军就要出发,诸公还想说什么?”尚书李
18、冲等人说:“陛下现在的征伐,天下人都不愿意,只合陛下自己的心意。臣不知陛下如此独断专行,究竟要走向哪里!臣等不愿陛下出征,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陛下,只有以死相劝。 ”孝文帝大怒说:“我正在治理天下,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完成统一大业,而你们这些儒生,屡屡怀疑我的大计;斧钺不饶人,你们就不必再说了。 ”策马将行,这时安定王拓跋休等都恳切地哭谏皇帝放弃出征。孝文帝于是对群臣说:“现在兴兵出发,(场面) 不小,最后如果出兵了却没有什么结果,拿什么给后人看呢(做后人的榜样呢) ?我世代居住在遥远的北方,想要南迁到中原;如果不南征,就迁都于此,各位王公认为怎样呢?同意迁都的站在左面,不愿意的站到右面。 ”安
19、定王拓跋休等人一起站到了右面。南安王拓跋桢上奏说:“建立大功勋的人不征求大家的意见。 如今陛下如果能停止南征,迁都洛阳,这是臣等的心愿,也是百姓之幸啊。 ”群臣高呼万岁。当时虽然老一辈人都不愿迁都,但相比之下更害怕南征,所以没有敢出来反对的;于是孝文帝就定下迁都之策。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太常弘微子也。年七岁,能属文,通论语 。及长,韶令美容仪,太祖见而异之,谓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曰:“蓝田出玉,岂虚也哉!”初为始兴王浚后军法曹行参军,又转随王诞后军谘议,并领记室。分左氏经 传 ,随国立篇。制木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离之则州别郡殊,合之则
20、宇内为一。元嘉二十七年,索虏寇彭城,虏遣尚书李孝伯来使,与镇军长史张畅共语,孝伯访问庄及王徽,其名声远布如此。二十九年,除太子中庶子。时南平王铄献赤鹦鹉,普诏群臣为赋。太子左卫率袁淑文冠当时,作赋毕,赍以示庄;庄赋亦竟,淑见而叹曰:“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也。 ”遂隐其赋。上始践阼,欲宣弘风则,下节俭诏书。庄虑此制不行,又言曰:“诏云贵戚竞利,兴货廛肆者,悉皆禁制 。此实允惬民听。其中若有犯违,则应依制裁纠;若废法申恩,便为令有所屈。此处分伏愿深思,无缘明诏既下,而声实乖爽。臣愚谓大臣在禄位者,尤不宜与民争利,不审可得在此诏不?拔葵去织,实宜深弘。 ” 五年,又为侍中,领前军
21、将军。于时世祖出行,夜还,敕开门。庄居守,以棨信或虚,执不奉旨,须墨诏乃开。上后因酒宴从容曰:“卿欲效郅君章邪?”对曰:“臣闻蒐巡有度,郊祀有节,盘于游田,著之前诫。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归,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臣是以伏须神笔,乃敢开门耳。 ”时北中郎将新安王子鸾有盛宠,欲令招引才望,乃使子鸾板庄为长史,府寻进号抚军,仍除长史、临淮太守。未拜,又除吴郡太守。庄多疾,不乐去京师,复除前职。泰始二年,卒,时年四十六,追赠右光禄大夫,常侍如故,谥曰宪子。所著文章四百余首,行于世。(节选自宋书谢庄传 )【注】廛肆:市上堆放货物的店铺。棨信:古代出入门禁、关口是所持的凭证。板:板授,以板刻的形式委任
22、下属官员。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索虏寇彭城 寇:侵犯 B作赋毕,赍以示庄 赍:送给C卿欲效郅君章邪 效:模仿 D欲令招引才望 望:盼望解析 D 项,望:声望,这里指有声望的士人。答案 D10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谢庄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 )蓝田出玉,岂虚也哉。 分左氏经 传 ,随国立篇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也 庄虑此制不行,又言。执不奉旨,须墨诏乃开 乃使子鸾板庄为长史A BC D 解析 是太祖见到谢庄气质不凡、仪表俊美的赞叹之辞;是袁淑看到谢庄所作的赋后对其文学才华的称赏;是皇上让刘子鸾委任谢庄为长史。答案 C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3、( )A谢庄心灵手巧,曾制作一丈见方的木板,画出各地的山川地貌,各有条理脉络,将木板分离开来就是一个个各不相同的州郡,并在一起就是全天下的地图。B李孝伯做使臣时,曾向镇军长史张畅问起谢庄和王微的情况,说明谢庄在当时就已经声名远扬。C皇上即位之后颁布节俭诏书,谢庄深谋远虑,强调如果颁布诏书,就应该严格执行,不能施恩宽宥。D谢庄多病,不愿意前往京城就任,因此皇上又让他改任原来的官职,继续做吴郡太守。解析 谢庄多病,不乐意离开京城,因此又被授任为原来的官职,没有去担任吴郡太守。答案 D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愚谓大臣在禄位者,尤不宜与民争利,不审可得在此诏不?译文:
24、_(2)庄居守,以棨信或虚,执不奉旨,须墨诏乃开。译文:_答案 (1)我愚陋地认为,享有俸禄和地位的大臣,尤其不应该和百姓争夺财利,不清楚在诏令里有没有这样的说法?(2)谢庄留守京城,认为进出宫门的凭证或许是假的,坚持不遵从口头的命令,一定要有皇上的亲笔诏令才开城门。【参考译文】当时北中郎将新安王刘子鸾很受皇上宠爱,皇上想让他招徕有才德声望的士人,于是就让刘子鸾委任谢庄为长史,新安王不久进号为抚军,谢庄仍被授官做长史、临淮太守。未到任,又被任命为吴郡太守。谢庄多病,不愿意离开京城,因此又被授任原来的官职。泰始二年,谢庄去世,死时四十六岁。被追赠为右光禄大夫,常侍之职不变,赠谧号为宪子。谢庄所写的著述共四百余篇,在世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