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 学年集体备课教案年级 初 三 学科 化 学 课题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 地点 知识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能力目标 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教 学目 标情感目标 通过“原子的发现”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重点 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教材分 析 难点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来源 :学优高考网学方法自主探索来源 :gkstk.Com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1 构
2、 成 物 质 的 微 粒 有 分 子 、 原 子 、 离 子 等 , 如 金 刚 石 是 由 碳 原 子 构 成 的 物质 , 食 盐 是 由 氯 离 子 和 钠 离 子 构 成 的 , 干 冰 是 由 二 氧 化 碳 分 子 构 成 的 。2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如氧气能支持燃烧,氢气能燃烧。氧气由大量的氧分子构成,氢气由大量的氢分子构成,水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分子不再具有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性质。3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如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 2 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
3、2 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我们都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那么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又有哪些呢?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是因为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不同。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和分子。如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食盐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个人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氧气是由大量的氧分子聚集而成的,氢气是由大量的氢分子聚集而成的,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分子具有微粒的基本特征:(1)分子很小,(2)分子不停运动,(3)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二、原子1分子和原子【讨
4、论】如下图所示,试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和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什么不同?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受热时,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水的汽化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是化学变化。通电时,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 2 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 2 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电解水由此可见:(1)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只是它们的间隔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分成了原子,而原子进行重新组合。(2)化学变化实质上就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的种类、个数均不发生改变,
5、只是重新组合。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不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2原子的性质(1)原子不但可以构成分子,还能直接构成物质,如常见的金属、稀有气体、液 态 水 气 态 水通 电 结 合分 解水 分 子 氢 原 子 氧 原 子 氢 分 子 氧 分 子金刚石、硅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又一种微粒。(2)原子具有微粒的基本特征。【拓展视野】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1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C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氧气2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B )A铁 B氢气 C氯化钠 D铜3二氧化碳
6、变为干冰主要是因为 ( C ) A分子本身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运动发生了变化C分子间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D )A分子间距离发生了变化 B分子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变化 D分子破裂后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5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C )A分子大,原子小 B是否能构成物质C在化学变化中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 D是否在不断地运动6. 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的事实是 ( B )A湿衣服放在外面晒干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C硫加热变成硫蒸气 D大块冰糖变成小块冰糖五归纳总结一、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二、原子1分子和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和原子的本质不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2原子的性质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