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养生学之 中医体质养生,孙跃春 博士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学院 2009.5,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判定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
2、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 /(条目数 4 )100,判定标准表 (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为偏颇体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平和质(A型),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气虚质(B型),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阳虚质(C型),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阴虚质(D型),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痰湿质(E型),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湿热质(F型),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血瘀质(G型),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气郁质(H型),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特禀质(I型),平和质:是指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3、等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气虚质:是指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阳虚质:是指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阴虚质:是指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痰湿质:是指痰湿凝聚,以体型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湿热质:是指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血瘀质:是指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暗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气郁质:是指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特禀质:是指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
4、、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示例1: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下: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示例2: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下: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根据判定标准,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可判定为基本是平和质,同时,痰湿质转化
5、分在3039分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判断出体质后如何调理? 体质课题组成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倪诚副教授:体质是可以调整的。体质既禀成于先天,亦关系于后天。体质的稳定性由相似的遗传背景形成,年龄、性别等因素也可使体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然而,体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个体在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由于因受环境、精神、营养、锻炼、疾病等内外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使体质发生变化。,体质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动态可变性。这种特征是体质可调的基础。 药物及有关治疗方法可纠正机体阴阳、气血、津液失衡,是体质可调的实践基础。,重视不同体质对疾病与证候的
6、内在联系及对方药等治疗应答反应的差异是实施个体化诊疗、贯彻“因人制宜”思想的具体实践,根据不同体质类型或状态,或益气,或补阴,或温阳,或利湿,或开郁,或疏血,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动静、失衡倾向,体现“以人为本”、“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及早发现、干预体质的偏颇状态,进行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实现调质拒邪、调质防病及调质防变,以实践中医“治未病”。,平和质 (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
7、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气虚质,气虚质 (B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气虚体质养生,一、气虚体质主要表现为脾肺功能偏弱 二、大病之后、过度用脑、重体力劳动导致气虚体质 三、气虚体质养生原则:补脾、健脾 饮食养
8、生:细水长流,忌冷抑热 精神养生:忌多思虑。宜少波动 起居养生:谨避风寒,不要过劳 药物调治:四君益气,屏风固表 四季保养:春捂秋少冻,夏温冬平补,气虚质,中医调养: 1 肺气虚 以声音低怯,自汗恶风,面白神疲为主证。治宜补气养血,方选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为主加减。 2 心气虚 以心悸自汗,面色白,气短喘促,动则更甚为主证。治宜益气养血,方选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之类。 3 表虚不固 以恶风自汗,疲乏无力,平时体质虚弱,易患感冒为主证。治宜益气固表,方选玉屏风散、桂枝汤加减。,常见美容问题:干性皮肤较多见,也可见敏感性皮肤,易出现消瘦,面色萎黄,眼脸或肢体浮肿,黄揭斑等。 药食美容:美容原则是培补元气,健脾养颜。药物美容的代表方为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常用药为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陈皮、大枣等药物。由于肾为气之根,因此,可酌加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等益肾填精。食疗方面:应多食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梗米、糯米、小麦、黄豆、扁豆、红薯、牛肉、莲子、大枣、桂圆、怡糖、蜂蜜等,美容药膳可食用人参粥、人参莲肉汤、黄芪炖母鸡、大枣粥、山药粥、薏苡仁粥、黄芪粥等。对气虚消瘦,面色无华,神情疲惫等有良好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