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爸爸中医育儿分享,新浪微博 杨千栋 2014-10,大纲,中医观念 生病的处理: 小儿常见病辨证及调理 常见误区 怎么不生病: 喂养 未病先防,中医育儿案例,嘟嘟两岁半多时一次积食吐泻 2012.11.8 吃多引起,开始吐 11.9 开始拉,先很臭;一天很多次,后来不臭 11.12 按积食套路处理后不拉了 小孩许多问题用中医观念和简单处理就能解决的 4岁半 7个月大时去过一次华西 之后再也没去看过西医,中医观念:为何生病,外感 风、寒、暑、湿、燥、火 寒:不就是冷,温度的降低影响最大 内伤 饮食:病从口入(小儿多积食) 情志(小儿基本没有情志问题) 金石、刀刃所伤:就是外伤 这个需要的话建议
2、看西医 小儿病 中医儿科: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 基本上排除积食就是受寒 积食:内伤,因吃引起 受寒:在现代使用空调的环境基本没有因暑、燥、火而外感,所以基本都是受风寒,或者夹湿,隐喻 房间中的垃圾 鱼缸中的鱼中医治疗方式 一根针 一柱灸 一碗汤 小儿推拿,中医观念:如何治病,中医 任何病症都是正邪斗争的产物 解决阴阳失衡既见树木、更见森林,强调整体、强调个体 治本,扶正祛邪 西医 只看到病症,看不到背后的正与邪、以及背后的人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强调标准化 治标,解决症状中医 生病时体内环境失去平衡适合病毒或细菌生长,而长出病毒、或细菌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中医去治病、不去杀虫,病没了虫自
3、己会死 西医 因为病毒、细菌,所以生病 细菌就抗生素,病毒没法 感冒、拉肚子,西医一定会查出细菌或病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肠炎、轮状病毒等 为何西医说发烧24小时后查血才准确?,中西医观念区别,原因 小孩当前的脾胃无法承受该食物 可以承受,但是吃多了 症状 可能伴随感冒,所有感冒症状都可能:鼻涕、鼻塞、咳嗽、发烧 睡觉不安(胃不和则卧不安,小儿睡觉问题基本都是肠胃或脾胃问题) 大便不对,或便秘或拉稀,可能偏黑或偏臭;或伴随吐 积食可能引起咳嗽、发烧、咽喉红肿、扁桃体发炎 辨证 舌苔偏厚、可能黄腻、有口气、大便臭、食欲差 一般小儿大便很臭或口气臭或舌苔厚腻,就是积食 发烧多下午和晚上烧
4、早上退、发烧时手心手背温差大; 发烧可能暂停(受寒的一般持续发烧) 处理的原理 把积食消化掉 把积食排出去 参考处理方案 推拿:捏脊从下往上、揉腹力道透进去 积食发烧汉森四磨汤口服液 否则保和丸或保和颗粒 误区 西医会如何处理: 当普通感冒被退烧、当普通咳嗽止咳、当普通拉肚子被止泻 积食必须先让它拉出来,小儿病:积食,男孩2岁半 舌苔黄厚腻,积食。时不时咳嗽,夜间咳嗽不愈。没有精神,面色白,眼角青筋明显。 前3天曾发烧,查出细菌,用抗生素,还是烧,就用了美林退烧,退了还是烧但不高就用了泰诺,怕泰诺退不了还吃了清开灵,后面是没烧了 小孩的脸色说明正气已经严重受损;这存在误治,退烧只是掩盖问题,积
5、食并没有解决,所以还是会咳嗽。 按积食处理,导滞,让它排出来 2012.12.11 嘟嘟积食发烧 两岁半多,隔上一个案例一个月 不用退烧药一样能退烧,小儿病:积食案例,原因 通过发烧出汗来排寒:汗出而解 可能伴随症状 鼻涕、鼻塞、咳嗽 辨证 清鼻涕、怕冷、白舌苔 凌晨到6点前开始温度升到最高,早11点前退烧 处理的原理 帮助出汗、帮助袪寒 不帮忙比帮倒忙好:手脚不凉、睡安稳可以观察 参考处理方案 有状况可以吮痧,高烧时容易出痧或出血后退烧 艾叶煮水泡脚或泡澡、丁桂儿脐贴贴肚脐和右涌泉,小儿发烧及出疹:受寒发烧,原因 先是受寒发烧 先是积食发烧 无受寒和积食症状发烧,或打疫苗引发 症状 发烧,可
6、能无感冒和积食症状;舌苔可能偏黄、舌尖红 手足口、疱疹咽峡炎:都会发烧、长子子 幼儿急疹 发烧3天,出疹烧退,疹退无后遗症 出疹时咽喉也出疹而痛、肠子出疹而拉稀 出疹是排母体带来的热毒 调理 口腔溃疡可用浓黄豆水 出疹时葡萄干干吃,小儿发烧及出疹:发烧后出疹,变蒸原因:生长的需要 症状 无感冒或积食症状 发烧时屁股凉、耳朵凉 处理 精神好,吃喝拉撒睡基本症状就不用处理 32天为周期 32天1变,64天2变且蒸 96天3变,128天4变且蒸 160天5变,192天6变且蒸 224天7变,256天8变且蒸 288天9变,320天10变且蒸 64天后384日11大蒸 64天后448日12大蒸 128
7、天后576日13大蒸 1岁7个月内完成,小儿发烧及出疹:生理性发烧,症状 鼻涕、鼻塞、咳嗽、发烧 初期清鼻涕、白舌苔、咳白痰 化热 基本上没有热感冒,都是寒感冒化热而来 黄鼻涕、黄舌苔、红舌尖、咳黄痰 咽炎、咽痛、咽喉肿、嗓子干哑、扁桃体发炎或白浓 处理原理:寒者热之 寒去了所有症状都会消失:咳嗽、发烧、咽痛等等 中医处理的话,不需要退烧、消炎 化热了也不能只用清热解毒药,还是要祛寒,小儿病:受寒感冒,葱白淡豆豉汤 淡豆豉5-20克、葱白带须2根 淡豆豉煎55分钟、加葱白煎5分钟 得100-150毫升,用一天,喝3次 中成药 风寒感冒颗粒 或 感冒清热颗粒、通宣理肺口服液、 九味羌活丸 一包泡
8、90-150毫升,用一天,喝3次,无糖的可自己加红糖 通宣理肺口服液 大人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量 夏天感冒:藿香正气液,常用受寒处理方案 葱白淡豆豉,推拿:从下往上捏脊、搓背 泡脚、艾灸 艾叶煮水10分钟泡脚或泡澡到微汗 艾灸大椎 吮痧(寒热都适合):吸吮、出痧即可 丁桂儿脐贴 寒感冒、寒咳、寒泻都可贴肚脐 晚上贴早上取即可,严重白天也贴 发烧的话一般贴肚脐一半贴涌泉 食疗 红糖水:不要太甜。红糖:温胃散寒 葱白红糖水 生姜红糖水,加陈皮更好,常用受寒处理方案 食疗等,感冒误区 没有热症,一感冒就板蓝根、金银花等 寒感冒用风热感冒药:寒凉伤害脾胃,小孩容易感冒不断反复 西医和药房开的 有些中医开
9、的一派寒凉的中药,量还大 不是热咳,咳嗽就小儿肺热 常见误区:发烧就贴冰冰贴,或者酒精擦拭降温 感冒、咳嗽时仍吃寒凉食物、水果、酸奶 感冒时进补 咳嗽误区 雪梨冰糖水、川贝雪梨 止咳药如福尔可定,中枢镇咳药,是麻醉药的一种 神经阻断。前方打仗,电话线被切断,指挥部就认为没事了 拉肚子误区:止泻 蒙脱石散的误用 1岁以内很多小儿加辅食积食拉稀被止泻后导致长期脾胃问题 抗生素的原理及危害 挂水的原理及危害 激素的原理及危害,常见误区,生病处理策略 常见病只有两个,受寒,或积食,或先积食后受寒 处理好了积食和感冒等小病,小病就不会积累成大病 及时对症处理,截断病程 如果搞不懂或自己处理两三天没好转,
10、建议看中医 可以看中医点评网 小儿中医 栏目 小孩精神好、吃喝拉撒睡基本正常,则可以观察 提高小儿体质,做到 寒病不要用寒药 不要盲目退烧 护理过程 病时的排积食或排寒 生病时吃素停水果,生病好得快 病时或病后的排痰:黄(绿、白)鼻涕,咳嗽有痰 起床时短暂的咳嗽,可能重咳 加强搓背,帮助排痰 病后调脾胃 病后注意饮食一周,中医护理 之 生病护理,吃:五谷为养 大米 小米 面食 都是最安全的 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杂粮为主,肉蛋等吃了观察睡眠大便 水果一般都是寒凉的,生病时建议吃素停水果 喝 只喝温热白开水(有味道的水,如水果水、蜂蜜水等都不喝) 不渴不喝水,不要强制喝水 禁止所有饮
11、料:甜饮、奶饮等 禁止冷饮冰镇(首先妈妈不吃) 治未病 贼风虚邪、避之有时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管理好的小孩的健康:吃喝拉撒睡、 三分饥与寒 避寒: 空调、不穿鞋踩地砖、耍冷水,降温 脚、肚子保暖 经常做“中医体检”和保健 看舌苔、看大便 太极按摩,中医护理 之 喂养与未病先防,正常的小孩 大便一天一次,成型,不干不稀,颜色偏黄 一觉睡到天亮,睡安稳,长大点后逐渐不夜醒夜尿 舌苔薄白,粉红色(莲花色) 体质虚寒 舌质淡或舌苔白 面色白、唇色白、手脚冰凉 容易感冒、容易积食、睡眠不好 慢性肠炎:吃东西很容易拉肚子 多半是小时(比如半岁前) 积食拉肚子被误治, 误用了抗生素或止泻导致肠胃功能性损伤
12、 调理 太极按摩 南怀瑾脐贴 贴肚脐,中医护理 之 虚寒体质调理,源于脾的运湿能力不完善 一般都可以自愈 无需处理 误区 当湿热治,只会影响脾的运化力,越来越严重 激素外用药 (遇到过皮肤变黑的案例、或者导致便秘) 外用缓解症状可以的 金盏花霜 艾叶、花椒、苍耳子、蛇床子、地肤子 熬水外洗,中医护理 之 湿疹,中医护理 之 过敏、 鼻炎、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哮喘,过敏: 西医把一切不能治疗的慢性症状称为过敏,比如长湿疹、鼻涕、咳嗽 小儿都是被过敏的 原因: 后天因素居多; 感冒或积食被误治,邪停体内,正气不断抗邪表现出来的现象 扶正祛邪:过敏是可以治疗的 (大米过敏案例) 过敏只是症状,不是原因 误区 一味逃避过敏原 抗过敏 寒凉清热 认为是脾虚要补脾不对:邪之所腠其气必虚,微信关注中医点评网(订阅号zydp_org),发送医生姓名即可查询询医生坐诊信息 中医育儿学习推荐: 大家社区 http:/dajia.zydp.org 关注新浪微博杨千栋 接触中医圈子,推荐关注 中医萝卜会 中医让生活更美好,中医信息,中医去治病调体内环境, 病毒和细菌自己会死掉 认识疾病:正邪斗争 常见病:积食与受寒 寒者热之,勿用寒凉 喂养与未病先防 Q&A,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