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金版课程生物一轮复习专题练习:21a限时规范特训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253103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金版课程生物一轮复习专题练习:21a限时规范特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金版课程生物一轮复习专题练习:21a限时规范特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金版课程生物一轮复习专题练习:21a限时规范特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金版课程生物一轮复习专题练习:21a限时规范特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金版课程生物一轮复习专题练习:21a限时规范特训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限时规范特训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没有外界因素诱导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有丝分裂间期最易发生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性状改变D体细胞中的突变基因都不能遗传给后代答案 D解析 基因突变可以自然发生,也可以在外界因素如紫外线、X 射线、 射线的诱导下发生,A 正确;间期进行 DNA 复制,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B 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对应多种密码子或基因型 AA 突变成 Aa 等情况下,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性状改变,C 正确;体细胞中的突变基因可以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子代,D 错误。2下图为人 WNK4 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

2、示意图。已知 WNK4 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 1169 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A处插入碱基对 GCB 处碱基对 AT 替换为 GCC处缺失碱基对 ATD处碱基对 GC 替换为 AT答案 B解析 首先由赖氨酸的密码子(AAA、AAG) 分析转录模板基因碱基为 TTC,确定赖氨酸的密码子为 AAG,处插入、缺失碱基对会使其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处碱基对替换后密码子为 AAA,还是赖氨酸,处碱基对替换后密码子为 GAG,对应谷氨酸。3下列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获得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原理是基因突变B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同源染

3、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答案 C解析 获得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属于基因工程,原理是基因重组,A 错误;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之间局部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不是基因重组,B 错误;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减四分体时期可以在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即发生基因重组,C 正确;发生在花药中的变异比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而且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中,所以水稻根尖内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 错误。4如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A图甲细胞中

4、 1 与 2 的片段部分交换,属于基因重组B图乙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图丙表明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D图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答案 B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图甲、图乙、图丙分别是同一种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开,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乙细胞中着丝点已分开,而且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丙细胞中着丝点已分开,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 与 2 的片段部分交换,属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为基因重组,A 正确;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图乙细胞不可能进行基因重组,B 错误;图丙细胞中,由两条姐妹染色单

5、体形成的子染色体中所含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 复制出现错误,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C正确;图甲细胞是均等分裂,应为初级精母细胞,该动物为雄性,因而图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D 正确。5如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 GAA,由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过程是以 链做模板,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由 ATP 供能,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B该病症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蛋白质中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C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一段基因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起贫血症D转运缬氨酸的 tRNA

6、一端的反密码子可能是 CAU答案 D解析 过程是转录,以 链做模板,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由 ATP 供能,在有关酶的催化下完成的,A 错误;分析题图可知,引起病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B 错误;分析题图可知,引起病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但不是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 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缬氨酸的密码子是 GUA,则转运缬氨酸的 tRNA 一端的反密码子可能是 CAU, D 正确。6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 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 b(如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

7、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 1 或 2 上的基因 b 突变为 BB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 3 与 4 自由分离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所知,染色体缺失花粉不育,则正常情况下,该植物作父本只产生含 b 的配子,测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红色性状。既然测交后代中有部分个体表现为红色性状,说明父本产生的配子中有部分含有 B。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后代个体只有个别表现为红色;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因为交叉互换有一定的交换率,故父本产生的配子中可能有一部分含

8、有 B,测交后代可能会出现部分(不是个别)红色性状,D 正确。7(2017湖南岳阳一模)下列各选项中能够体现基因重组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C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答案 C解析 细胞分裂间期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属于基因突变,A 错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 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

9、合属于基因重组,C 正确;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 错误。8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B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 A 和 a 基因互换一般属于基因重组C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采用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可获得茎秆粗壮的植株答案 A解析 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如替换的是不决定氨基酸的碱基对,或替换前后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A 错误;A 和 a 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互换一般属于基因重组,B

10、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可遗传的变异,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茎秆粗壮的多倍体植株,D 正确。9(2017广西南宁一模)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控制花色的基因A2是由其等位基因 A1突变产生的,且基因 A1、A 2均能合成特定的蛋白质来控制花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造成的B基因 A1、A 2合成蛋白质时共用一套遗传密码CA 1、A 2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的DA 1、A 2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答案 B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A 错误;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的基因控制

11、蛋白质合成时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正确;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此基因 A1和 A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但不会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C、D 错误。10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生物可能不出现变异性状B患有遗传病的个体的某些细胞内一定会有致病基因存在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某细胞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则该细胞内发生了基因重组D如果某果蝇的长翅基因缺失,则说明其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 A解析 如果遗传物质发生隐性突变,不会出现变异性状,A 正确;患有遗传病的个体的某些细胞内不一定会有致病基因存在,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2、B 错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 错误;如果某果蝇的长翅基因缺失,则说明其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D 错误。二、非选择题11IFAP 综合征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极为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毛囊角化过度且严重畏光,该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回答下列问题:(1)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_因素。在没有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时,基因突变也会由于_、_等自发产生。(2)若 IFAP 综合征是由 X 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某一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是从亲代遗传而来的,那么该患者的母亲_(填 “一定”或“不一定”)患病,因为_。(3)

13、某地区有一定数量的 IFAP 患者,若不能深入家庭去调查患者父母和子女的情况,则可通过调查_来判断该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请你对调查结果和结论作出预测:_。答案 (1) 生物 DNA 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 DNA 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2)不一定 其母亲也有可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3)患者中男女人数或比例 若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则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男女患者人数接近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解析 (1) 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在没有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时,基因突变也会由于DNA 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 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自

14、发产生。(2)若 IFAP 综合征是由 X 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某一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是从亲代遗传而来的,那么该患者的母亲不一定患病,有可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3)若不能深入家庭去调查患者父母和子女的情况,则可通过调查患者中男女人数或比例来判断该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则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男女患者人数接近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2AS 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患儿脑细胞中 UBE3A 蛋白含量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发育性疾病。UBE3A 蛋白由位于 15 号染色体上的UBE3A 基因控制合成,该基因在人脑细胞中的表达与其来源有关:来自母方

15、的 UBE3A 基因可正常表达,来自父方的 UBE3A 基因由于邻近的 SNRPN 基因产生的反义 RNA 干扰而无法表达(如图 1 所示)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UBE3A 蛋白是泛素 蛋白酶体的核心组分之一,泛素 蛋白酶体可特异性“标记”P 53蛋白并使其降解,由此可知 AS 综合征患儿脑细胞中 P53蛋白积累量较_。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另一途径是通过_(填细胞器名称)来完成的。(2)UBE3A 基因和 SNRPN 基因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对绝大多数 AS 综合征患儿和正常人的 UBE3A 基因进行测序,相应部分碱基序列如图 2 所示。由此判断绝大多数 AS 综合征的致病

16、机理是:来自_方的 UBE3A 基因发生_,从而导致基因突变发生。(3)如果产前诊断受精卵是由正常的卵细胞和正常的精子受精形成的,父方的 UBE3A 基因正常,若来自母方的 UBE3A 基因发生了突变,但仍能表达出 UBE3A 蛋白,原因是_。答案 (1) 多 溶酶体 (2)UBE3A 基因和 SNRPN 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或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母 碱基(对) 的替换 (3)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或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改变了密码子,但决定的氨基酸不改变或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解析 (1) 分析题意可知,AS 综合征患儿脑细胞中 UBE3A 蛋白含量缺乏,而 UBE3A 蛋白是组成泛素蛋

17、白酶体的成分,泛素蛋白酶体可特异性“标记”P 53蛋白并使其降解,因此该病患者体内P53蛋白积累量增加;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使细胞中蛋白质降解。(2)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 UBE3A 基因和 SNRPN 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意,来自母方的 UBE3A 基因可正常表达,来自父方的 UBE3A 基因无法表达,则 AS 综合征患者来自母方的 UBE3A 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细胞中 UBE3A 基因突变。(3)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结构改变后,指导合成的蛋白质结构可能不变。13(2017四川巴蜀黄金大联考)果蝇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18、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请回答有关问题:(1)摩尔根等人运用_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2)已知果蝇的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现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 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有眼为_性状;再将 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若 F2表现型及比例(无变异发生)为: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9331,则控制有眼、无眼的基因_(填“位于”或“不位于”) 号染色体上。(3)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在号常染色体上,如果在一翅型正常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卷翅的雄性个体,这种卷翅究竟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请进行分析

19、和探究。推测:如果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_(纯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 );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_(纯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 )。设计杂交实验以验证以上推测:_。结论:_。答案 (1) 假说 演绎 (2) 显性 不位于(3)杂合子 隐性纯合子用这只卷翅雄性个体与多只正常雌性个体交配如果后代出现卷翅个体与正常个体且数量比接近 11,则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如果后代出现全部是正常个体或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则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解析 (1) 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

20、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2)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亲本性状属于显性性状;所以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 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亲本都是纯合子,且无眼和黑檀体均为隐性性状;若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号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则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再将 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F 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9331。(3)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在号染色体上即常染色体上,分析:如果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杂合子,即由基因型 aaAa,性状才会改变;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隐性纯合子。要确定卷翅究竟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可用这只卷翅雄性个体与多只正常雌性个体交配。结论:如果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则AaaaAaaa11,即后代出现卷翅个体与正常个体且数量比接近 11;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交配类型为 AAaa 或 Aaaa,即后代出现全部是正常个体或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