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海上货物运输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海上货物运输【适用专业】航海技术专业1 课程性质“海上货物运输”是高等职业院校航海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掌握与海上货物运输有关的船舶和货物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杂货船运输、集装箱船运输、散装货物运输等能力。学生通过了国家海事局组织的该课程的全国统考和评估,是取得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海船驾驶员适任证书的必要条件之一。本课程应在船舶原理和/或船舶结构与设备之后、适任证书考试之前开设。2 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根据 STCW 78/95 国际公约和我国主管机关对甲类 3000 总吨及以上船舶三副岗位的能力目标要求,结合行业专家对航海技术专
2、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模块、知识模块和知识点。能力目标 任务模块 知识模块 知识点货物运输基础知识船舶浮态、船舶吃水及水密度修正、船舶重量性能、船舶静水力资料及应用、船舶干舷及载重线标志、载重线海图、船舶的容积性能、货物分类、包装和标志、货物的重量和体积、货物性质、货物积载因数基础知识充分利用船舶的装载能力 船舶装载能力的概念、船舶装载能力的核算、充分利用船舶的装载能力船舶稳性稳性的基本概念、初稳性高度的计算、液舱自由液面对稳性的影响及修正、货物移动、载荷改变、货物悬挂对稳性的影响和计算、不同条件下稳性调整措施、船舶大倾角稳性的基本概念、大倾角稳性的计算、
3、静稳性曲线图及其影响因素、船舶动稳性的概念、 、IMO 及中国对稳性的要求、船舶稳性的判断及稳性调整船舶吃水差吃水差的基本概念、船舶对吃水和吃水差的要求、吃水差及首尾吃水的计算、 、吃水差调整方法及计算、吃水差图表的原理及应用具有能掌握各类船舶安全运输的能力基本计算船舶强度 强度的基本概念、纵强度校核和校验、纵强度图表的应用、船体布置对纵强度的影响及改善、船舶局部强度校核、船舶强度保证措施2杂货船运输常运件杂货的特性及运输要求、杂货船装货准备、杂货船配载图的编制、快速装卸对货物积载的要求、件杂货的衬垫、堆装和隔票、货物装卸监督管理、航行途中货物管理、木材甲板货和冷藏货物的装运包装危险货物运输危
4、险货物的分类及危险性、危险货物的包装、标志及运输单证、危险货物的积载、隔离和固定、危险货物装运对船舶和设备的要求、包装危险货物装卸及途中管理、散装固体危险货物装运、IMDG Code的使用、中国水路危规的应用杂货船积载货物单元积载与系固货物积载准备、不同货物单元积载和系固方法、货物系固核算、重大件货物积载和装卸对船舶稳性的影响、重大件货装卸、 “货物积载与系固规则”的应用、船舶局部强度校核及衬垫固体散货船运输固体散货的种类、特性及运输危险性、船装运要求、货物适运性简易鉴定方法、易流态化货物装运、散装固体危险货物运输、矿石船配载图编制、矿石船装卸操作、水尺检量、BC Code 的使用散装谷物船运
5、输谷物的特性及运输要求、谷物装舱准备、散装谷物船配载、IMO 及中国对散装谷物船的稳性要求及校核、散装谷物止移措施散货船积载液体散货船运输 液体散货的种类及理化特性、液体散货船的装运操作、液体散货船一般安全防范措施集装箱船积载 集装箱船运输集装箱和集装箱船的基本知识、集装箱船的稳性和强度、集装箱船配载图的编制、集装箱船安全装卸、集装箱系固该课程参考课时 80 课时,其中实训课时为 32 课时。3 课程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掌握船舶货运技术的相关技能和理论知识,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为拓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3.1 知识(1)正确理解货物运输基础知识、充分利用船舶
6、的装载能力;(2)能对船舶的稳性、吃水差、强度进行校核计算;(3)具有杂货(包括危险货物、货物单元)安全运输的知识;(4)具有使用BC CODE 安全运输固体散货等知识;(5)熟悉油轮、化学品船、液化气船的安全装运知识。3.2 技能(1)具有正确识别普通货物包装及其标志、危险货物包装及标志的能力;(2)具有编制积载图和保证危险货物、货物单元安全运输的能力;(3)具有正确识别各类货物积载图的能力;(4)具有正确识读并理解积载图备注内容的能力;(5)具有掌握集装箱船舶稳性、积载与装卸的基本技能。3.3 职业素养3(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行业规范的工作意识和行为意识;(2)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力、
7、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新知掌握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4 课程内容和要求实践技能完全达到甲类 3000 总吨及以上船舶三副岗位要求,理论知识要求具备管理级应具有的水平。参考学时(80)序号工作项目 知识内容与技能内容 教学要求 理论(48)实践(32)1 基础知识 具有正确理解应用船舶和货物基础知识的能力 具有充分利用船舶装载能力的能力 掌握船舶浮态基本知识、船型尺度和船舶吃水及水密度修正 掌握船舶干舷及载重线标志,学会使用载重线海图 掌握船舶重量性能、船舶容积性能 掌握货物分类、包装和标志、常见件杂货性质; 掌握核算船舶装载能力 掌握如何充分利用船舶装载能力82 基本计算 具有确保船舶适
8、度稳性的能力 具有理解吃水差基本知识的能力 具有理解船舶强度基本知识的能力 理解船舶稳性若干概念 会货物移动、载荷改变、货物悬挂对稳性的影响和计算 掌握稳性曲线图基本知识,弄懂稳性曲线绘制方法和用途 理解吃水差对船舶航海性能的影响 熟练计算不同装载情况下的吃水差及调整 弄清船舶强度基本概念 能对船舶强度进行校核和了解改善措施16 23 杂货船运输 具有编制配载图和保证船舶安全的能力 具有保证安全运输危险货物的能力 具有合理积载与系固货物单元的能力 具有安全运输冷藏货的能力 会编杂货船配载图 掌握航行中货物管理方法 能掌握危险货物分类及危险性,危险货物的包装、标志,危险货物积载、隔离 掌握货物系
9、固核算方法,掌握装重大件货时船舶强度校核及衬垫方法 掌握冷藏货物装舱前、装卸中注意事项814(1 周设计)+2(系固)44 散货船运输 具有使用 BC CODE 安全运输固体散货的能力 具有安全运输散装谷物的能力 具有油轮运输的一般知识和技能 具有化学品、液化气运输的一般知识 掌握固体散货种类、特性及运输危险性(稳性、强度) 弄清固体散货船装运要求,会进行水尺检量的方法和计算 掌握散装谷物特性、装运要求及装舱前的准备工作 掌握 IMO 及中国对散装谷物船稳性要求及校核方法及散装谷物船装载方法 会进行散装谷物止移措施 掌握油轮的特点;掌握油轮配载及安全知识 掌握 IBC、IGC 运输的特点及要求
10、12 105集装箱船运输 具有安全装卸和运输集装箱的能力 掌握集装箱和集装箱船基本知识,掌握集装箱船稳性要求 会集装箱船配载图的编制方法和正确识读 掌握集装箱船安全装卸方法及集装箱的系固要求4 4总课时 48 325 实施建议5.1 教材编写(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船员适任证书考试与评估组织教材内容。(3)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并有利于学生自学与拓展提高。(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
11、技术、新工艺和新的要求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生产实际。(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5.2 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2)本课程教学应采用传统讲授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船舶积载软件或积载模拟软件等进行现场训练与指导,利用课程网络平台进行学生自主研学、远程指导与答疑、师生互动与交流等。(3)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将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与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要求紧密结合,实现双证融通。(4)努力体现订单企业需求的订单教育。5(5)教学过
12、程中教师应正确引导与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5.3 教学评价采用平时考核、理论考试和实操技能评估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对学习过程、实践技能的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1)平时考核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主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及平时测验成绩等来综合评定。平时考核的目的是鼓励和发现学生的创造性,督促学生的学习,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及时掌握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以指导教学,提高教学效果。(2)理论考核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及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3)实操技能评估着重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国家
13、海事局对海船船员适任评估标准进行考核。其中,杂货船积载为必测项目,成绩占50%,集装箱、固体散货和货物单元积载与系固三个项目中随机抽测一项,成绩占 50%,二项累计达 60 分及以上为及格,60 分以下为不及格。(4)学生成绩的组成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满分为 100 分,其中理论考核、平时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分别占学生课程总成绩的 60、20、20。5.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注重校本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校际间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3)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研合作,提高学生的适岗能力,并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努力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6 其他说明本课程标准适用于高职高专航海技术专业海上货物运输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