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设计(论文)届 别 2012届 学号 20081414019,相催化剂合成7-羟基黄酮答 辩 人: 陈 凯指导老师: 吴永兰职 称:教 授,论文目录,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 研究动态及理论 三 实验内容 四 结果与讨论 五 产物鉴定 六 结论,一.选题依据及意义,黄酮类物质作为一类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天然物质 ,无论是在食品,药品还是化妆品方面,都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开发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黄酮类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生理活性和应用前景。有如下等作用功效:,抗抑郁、抗焦虑,心血管方面 中枢抑制神经保护,7 -羟基黄酮,英文名 7-hydroxyl flavanone 。它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 ,黄酮的7
2、-位羟基对黄酮的抗肿瘤活性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基团。近几年来对7-位羟基的黄酮改造较多,而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因此,对7-位羟基的改造,可为医药学的发展做出贡献,为肿瘤癌症患者带来福音。结构式如图:,7 -羟基黄酮结构图,二. 研究动态及理论,黄酮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经典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路线,即查尔酮路线和-丙二酮路线。经丙二酮的中间体Baker-Venkatarma法是一种常用的合成黄酮的方法。经典的Baker-Venkatarma法包括酯化、重排、缩合三步,路线长。汪秋安等人采用改良的Baker-Venkatarma法,将酯化与重排合为一步,缩短了合成路线。石秀梅等通过酰基
3、化,Fries重排、羟醛缩合和环合反应,合成了7-羟基化合物。相催化剂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日益广泛的一种新的合成技术。在有机合成中非均相有机反应,使用相催化剂使反应很容易进行。,三 .实验部分,1.合成路线,2 .试剂与仪器试剂:冰醋酸,无水氯化锌,间苯二酚,无水碳酸钾,吡啶 ,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醋酸钠,无水乙醇,丙酮,苯甲酰氯,浓盐酸,甲醇 ,无水乙酸钠 。仪器:恒温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温度计,真空干燥箱,提勒熔点管,冷凝回流管,三颈甁,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红外光谱仪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实验方法,本次实验以间苯二酚,冰醋酸等为原料,
4、在已有的实验基础上用传统的有机合成法上探究第二步实验中-丙二酮的合成中使用三种不同的相催化剂(吡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及其量的多少产率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本实验最佳合成条件。,4.实验步骤,1. 2,4二羟基苯乙酮的合成 于250mL的三颈烧瓶中加入的冰醋酸,熔融的ZnCl2(事先经过无水处理),分批加入间苯二酚,加热回流。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和浓盐酸中稀释,用滴管将稀释后的溶液缓慢滴入的冰水中,有橘红色的沉淀析出。静置过夜,使沉淀析出完全。抽滤,用少量的冰水洗涤,得橘红色固体。用1:11的稀盐酸进行重结晶,抽滤,洗涤,
5、干燥得橘红色晶体 。 2. 2-羟基-4-(苯甲酰氧基)二苯甲酰氧基甲烷的合成 于250mL的三颈烧瓶中加入化合物,无水碳酸钠,分别使用三种相转移催化剂(吡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三乙基氯化铵)参加反应,丙酮作为溶剂,磁力搅拌,滴加苯甲酰氯,加热回流。溶液的颜色由洋红变为橙红最后为淡黄色 。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抽滤,滤饼溶于乙酸溶液,充分搅拌,酸化,过滤,得淡黄色固体。用丙酮重结晶,得淡黄色固体。 3. 7-羟基黄酮的合成于三颈烧瓶中加入淡黄色固体,醋酸钠,冰醋酸,加热回流。反应后自然冷却,有晶体析出,抽滤 ,得浅棕色针状晶体。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较纯的晶体。,四. 结果与讨论,催化剂对
6、产率有影响,5.0ml时产率最高,过长产率反而下降,1.使用相催化剂吡啶不同量时-丙二酮的产率:,2.当使用相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不同量时-丙二酮的产率:,催化剂用量对产率有影响,1.5g时产率最高,过多产率反而下降,3.当使用相催化剂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不同量时-丙二酮的产率:,催化剂用量对 产率有影响,1.5g时产率最高,过多产率 反而下降,4.三种相催化剂的比较,结论:由此可得出相催化剂的量对-丙二酮的产率有影响,但相催化剂的量不是越多越好,超过一定量,产率会下降。三种相转移催化剂中当吡啶的用量为5ml时-丙二酮的产率最大。,五.产物的鉴定,1.熔点测定法,测熔点的装置,所测的熔点与文
7、献值基本一致,所得产品为目标合成产物。,2.红外吸收光谱法,最终产物的红外光谱图,7-羟基黄酮的红外标准光谱图,红外光谱中3 452cm-1为游离羟基吸收峰,1 745 cm-1为羰基的吸收峰,1600 cm-1-1 450 cm-1为苯环的骨架振动。与7-羟基黄酮的标准图谱图可初步推断最终产物为7-羟基黄酮。,3.紫外吸收光谱法,最终产物在MeOH中的UV谱图,最终产物在未熔融NaOAc中的UV谱图,根据黄酮类化合物在诊断试剂中的性质,由产物在MeOH的UV谱图中,带和带谱带峰型等强,可初步判断为黄酮类化合物。综合两图所示,在MeOH中,带的max=252nm处,当加入了未熔融的NaOAc后
8、,带max=266nm,红移了12nm,说明黄酮化合物7位上存在羟基,产物为7-羟基黄酮。,五 .结论,本论文用-丙二酮路线合成7-羟基黄酮,探究了吡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三种相催化剂的用量对中间体2-羟基-4-(苯甲酰氧基)二苯甲酰甲烷产率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合成条件。最后对各产物进行了熔点测定和红外表征和紫外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使用相催化剂吡啶5.0ml时-丙二酮产率最大,最后合成的7-羟基黄酮产率达到73.7%,因此这是一种较好的合成方法。,参考文献,1 许兰之,陈维宁.淫羊藿总黄酮对肾上腺素受1体的特异性阻断作用.中国药理学通报J.1994,10(4):311.
9、2 彭 芳,陈植和.黄酮化合物的生物活性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1998,13(5):207-209. 3 Joyanovie S V,Steenken S,Tosic M,MaJjanovic B,Simie M GFlavonoids as AntioxidantsJJAmChemSoe,1994,116(11): 48464851 4 RiceEvans C A,Miller N J,Paganga GStructureantioxidant 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Flavonoids and Phenolic AcidsJFree Radio Bio1M
10、e& .1996,20(7):933-956 5 WangH K,Xia Y,Yang ZY,Natsehke S L,Lee,K L Recent Advance in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Flavonoids an d Their Ana- logues a8 Antitumor and AntiHIV AgentJAdvE Me& BioL,1998,439:191225 6 Cu8hraan MNagarathnam DCytotoxicities of Some Flavonoid AnaloguesJJNatProd-,1991,54:
11、16561660 7 Post J FV laR SGrowthInhibitory Effectsof Bioflavonoidsand Related Compounds onHumanLeukemic CEM C1 and CEM C7 Cells JCancerLett,1992,67(23):207213 8 郑学钦,胡 春.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机理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中国药学杂志J .1997,32(2):140-142. 9 Robards K, Antolovich M. AnlaystJ., 1997,(112):11-34. 10 贺海平,秦箐,陈明等.氨基黄酮的体外免疫药理
12、作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7(3):353-355. 11 李敬芬,孙志忠,佟德成.4-溴-6-甲基-8氰甲基黄酮的全合成J.化学世界,2003,18(6):312-315. 12 韦国兵,胡奇军.黄酮化合物合成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06-19-3. 13 张佩英,田晓娟,刘钟东.8-甲氧甲基磷酸黄酮的合成研究J.北京医科学学报,1992,249(5):393-394. 14 凌新龙,黄初升,刘红星.八种黄酮的合成研究J.化工技术于开发.1671-9905(2007)05-0001-05. 15 汤立军,张淑芬,杨锦宗,等.黄酮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J.有机化学,
13、2004,24(8):882-889. 16 JAIN P K,MAK RAND1 J K,GROVER S K.A facile Baker-Venkatarma synthesis of flavones using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J.synthesis,1982,5(1):221-222. 17 汪秋安,廖头根,汤建国,等.7-羟基黄酮和7,8-二羟基黄酮的改良合成与结构修饰J.湖南大学学报,2004,31(5):1-4. 18 石秀梅,程 艳,孙志忠.7-羟基黄酮的合成及抗炎活性研究J.化学工程师.1002-1124(2008)01-0015-03.
14、19 樊能延.有机合成事典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519. 20 梁晓天,卢玉华,祈建新等.2,4-二羟基苯乙酮合成方法的改进J.化学试剂,1981(4):58. 21 石强,张丽洁,姚转乐等.相转移催化法合成7-羟基黄酮的研究J.应用化工,2009,38(10):1479-1481 22 吴立军,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7-192. 23吴永兰,李广利,文耀智等,7-羟基黄酮的合成J.广州化工,2011,(57) .,致 谢,本论文是在吴永兰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从选题到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得到了吴老师的热情帮助和精心指导。吴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学术眼光、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吴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吴教授致以诚挚的谢意!在本科学习的四年中,我与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我遇到困难时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对他们的帮助我特别感谢。最后,感谢关心、支持我的亲人和老师,感谢湘南学院四年来的精心培育。,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