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普济大药房 宋凤香,皮肤科外用药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皮肤科外用药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皮肤外用药物因其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疗效显著,受到患者的好评,在零售药店的销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在销售过程中应熟悉和掌握,皮肤科外用药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 。,1 熟悉常用外用药物剂型的性质及作用特点,洗剂皮肤外用药的一种药物剂型,其主要包含溶液型、混悬型、乳浊液型、软膏剂或者也可以是软膏、乳膏、凝胶剂,除此之外,还包含酊剂、搽剂、醑剂、粉剂、硬膏剂、涂膜剂、气雾剂等等。性质及作用特点,可以避免出现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出现或不良反应,使用时尤其要了解药物剂型包含或者添加的辅形剂、溶剂、助溶剂以及透
2、皮吸收促进剂等等需要注意的事项。,1 熟悉常用外用药物剂型的性质及作用特点,比如毛发部位就不可使用混悬剂,使用时间较长会导致皮肤干裂等粗糙症状的凝胶剂,尤其是皮肤组织出现发炎现象时使用还会导致患者皮肤瘙痒、有烧灼感以及蛰刺感等等 。,2 根据皮损的性质和病期选择适宜的剂型,主要包含进行期、稳固期、退后期。 比如湿疹在不同时期就具有不同的疾病性质,主要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期,在这几个不同时期的不同性质的病理情况也不尽相同,用药也就具有一定较大的差别性。 湿疹在急性期间主要表现是皮肤红、丘疹以及水疱,没有渗液出现时可以用混悬剂以及粉剂,渗液较多的情况下,应采取添加油剂以及糊剂与溶液进行冷湿
3、敷;当皮损出现丘疹以及有小片增厚的现象,可以选用软膏剂、乳膏以及混悬剂;慢性期,皮损表现为皮肤增厚,角化,干燥,以侵润肥厚为主,可选用软膏剂、乳膏剂;苔藓样变为主,可选用硬膏剂、涂膜剂、酊剂等。,3 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用药范围综合考虑外用药,不同年龄程度的皮肤使用药物具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妇女与儿童由于皮肤相对比较嫩滑,对外抵抗力也相对比较弱,在药物的使用中就应该格外注意,尤其是关注药物的使用浓度,不宜过高,否则损伤皮肤。 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不断下降,水分的不断流失导致皮肤出现明显的萎缩状况,在使用外用药物的选择上就应该选择浓度低于成年人的使用浓度。 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妇女,不但需要考虑到大人外
4、用药物使用皮肤的吸收力,还要考虑到胎儿对外用药物的不适应性以及作用影响性。 进行大面积湿敷且开放性的使用药物,此时就要注意会出现吸收中毒的现象,需要缩小使用范围且药物使用量也必须严格把握住剂量。,4 根据皮肤的状态及用药的部位选择外用药,丧失了保护作用的角质层破损的皮肤,药物的吸收能力以及吸收程度增加。 已经破损的溃疡皮肤或者是已经不能进行透皮吸收的皮肤,通过正确使用外用药物可以增加皮肤的渗透性,大大提高皮肤透皮吸收速度以及吸收程度,但同时也会导致皮肤损伤部位有疼痛感、过敏以及中毒等一些副作用的出现。 对于那些药敏性较强,比如脸部、颈部、阴部以及臂屈侧皮肤等部位,不适合用一些较刺激性的药物。
5、角质层或者透明层比较厚的部位,比如人的掌部,再加上毛孔、皮脂腺结构相对缺乏,导致皮肤的透析性比较差,更难吸收与药物渗透的指(趾)甲部位,应用拔甲或用小锉刀锉甲板,方可起作用。,5 选择适宜的药物浓度及不同浓度的药物剂型,由于对外用药物的不了解,尤其是对其浓度的不了解,而导致使用后出现不适症状的人常有发生,同一药物的不同浓度可以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其差距巨大。 3%水杨酸具有消毒和杀菌作用, 10%水杨酸有软化和溶解角质作用, 20%水杨酸则是一种腐蚀剂;特别是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先用于低浓度,然后根据病情需要和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浓度。,6 根据外用药物不同性质以及疾病的特点选择,通常皮肤病患者
6、最常接触的外用药物就是止痒药物,因为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使用的外用止痒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发挥性物质,如樟脑、薄荷脑、冰片等, 一类为有局部麻醉作用的药物,如石碳酸、地卡因、苯佐卡因等。 不能任意用含激素类药代替止痒使用。 对喹诺酮类药物如盐酸诺美沙星乳膏,具有光毒性,涂药部位要避免光照。 真菌病继发细菌感染时,应先控制细菌感染,然后再控制真菌感染,一般先用含有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真菌药物的混合制剂,待皮损消退后,单用抗真菌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软膏,一般只需每日一次涂患处即可,多次使用可造成皮肤萎缩、多毛症、继发感染、瘙痒刺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7 正确使用外用药其他应
7、注意的事项,使用方法正确:如混悬剂,用前先摇匀,日涂多次; 湿敷应用68层纱布,纱布取出挤至不滴水为度,并保持敷料潮湿 和清洁,寒冷季节湿敷液还应适当加温。 外用药物的保存也应注意,对其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比如对温度条件要求较高的凡士林软膏、W/O型乳膏等,温度条件达不到就会严重破坏其药物的使用疗效,温度过高药物成分就会挥发或者迁移,过低可能也会易冻结,影响使用时的涂展性,因此,需要保持一定的适宜温度才可以。含有机溶剂的药水,要注意瓶塞的密闭,否则溶剂挥发后会析出结晶。,7 正确使用外用药其他应注意的事项,皮肤科外用药使用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患处或者身体变化,如果患者身体出现药疹以及红斑等,
8、还伴随有身体瘙痒、头疼等一系列过敏性症状,此时患者必须停药以及及时就医或就诊。 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应更换另一种相同或者不同性质的药物。 皮肤外用药物使用之前,必须要对患处进行彻底清洁以及消毒,如果有结痂现象,消毒后进行痂皮软化去除,可以选用食用植物油、对皮肤没有刺激作用的药剂;如果患处开始有脓性分泌物出现,必须进行生理盐水清洁消毒干净,之后才可以涂抹药物;有毛发的部位用药前,应先剔去毛发,然后再上药。,7 正确使用外用药其他应注意的事项,患者局部用药前必须要清洁皮肤,且切忌用热水进行清洁以及用肥皂处理等,避免患者用药处的皮肤再次受到刺激损伤,通常情况下糊剂需要用油类清擦,温水清洗混悬剂。 由
9、于给皮肤清洁的洗剂以及使用的药水,通常情况下都具备易挥发的特点,如果使用过程中不注意要用的时间及次数,就会导致外用药物的治疗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可以增加患者用药次数,最好2h进行一次上药,除了酊剂以及软膏挥发性较小可以早晚进行一次用药,尤其挥发性较强的药物必须每隔510min进行一次。,特别提醒,一般宜从低浓度、小面积开始试用,渐渐扩大面积,增加浓度,尽可能避免刺激,用药过程中如发现有反应,应立刻停药或更换其它药物。 注意外用药的使用方法。可根据皮损的性质和治疗需要,采取不同的用药方法。如皮损浅在或药物的透入性强时,则可局部涂搽;如果苔藓样变明显,须促进药物深达时,外用软膏后可加塑料薄膜封包。 对皮肤敏感性强的患者,要选择温和无刺激性的药物,或先用低浓度,在逐步提高浓度。采用新药或易致敏药物时,可先试用于较小面积,如无不良反应再大面积使用。 嘱咐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要详细说明使用药物的方法,如用药次数、部位、用量和方法等,如有反应须停药来诊。 注意禁忌证。刺激性强的药物勿用于皮肤薄嫩处,婴幼儿更不可应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