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2720 世纪的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以学术著作为主的考察内容提要:本文对 20 世纪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发展阶段、主要成果、学术争鸣进行了全面评论,指出 20 世纪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推动了该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使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基础得以夯实。文章同时客观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存在的缺陷,以及新世纪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20 世纪中国经济思想史考察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人们针对有关经济问题提出的观点、理论、学说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学科。这一学科的研究和创建工作,严格地说是从 20 世纪初期才开始的。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经济学的逐步传人中国
2、以及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变革的现实要求,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建立中国经济思想史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思想史同其它学科一样,重新焕发出蓬勃发展的生机。研究队伍扩大,各类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通史性著作的出版,专题经济思想史、中外经济思想史和当代经济思想史研究2 / 27的开拓与深化,使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一、20 世纪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主要成果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最先是从古代部分开始的。在近代,西方经济学及其分支学科先后输入中国,中国一些学者发现西方经济学所研究的某些内容和概念,中国古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探
3、讨过。以此为动因,许多近代有识之士在强烈民族自尊心的激发下,逐渐将目光转到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之上。1897 年梁启超写成今义 ,运用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对货殖列传所载古人的经济思想逐一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之后,梁启超又在他的著作中,单列墨子之实利主义及其经济学说 、 管子之经济政策等,分别评析了有关人物的经济思想。我国学者正式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进行专门研究的最早著作之一,是 1911 年出版的留美博士陈焕章的博士论文孔子及儒家的经济学说 。因以英文写成在美国出版,曾得到美国学术界的广泛赞誉,但在国内影响很小。因此,国内3 / 27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的专门研究实际上始于甘乃光 1926 年出版的先秦
4、经济思想史 。该书简略地评介了先秦各学派代表人物的经济思想。该书缺陷很多,但其开创之功不可埋没。1927 年世界书局出版了李权时的中国经济思想小史 ,对古代经济思想的论述主要限于先秦部分,按照分配、消费、生产、交换诸范畴,罗列了一些古代人物的经济思想材料。1929 年,马君武出版了中国历代生计政策批评 ,对于中国历代经济政策思想作了简要的评析。_*本文系作者主持的上海市“十五”社科基金课题“20 世纪的中国经济史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930 年,熊梦的晚周诸子经济思想出版,着重评介了道、儒、墨、法诸家的经济思想。熊著的出版推动了人物经济思想专题研究的开展。随后又出版了人物经济思想研究的论著,
5、如李福星孟子经济思想 、李慎言孟子的政治思想及经济思想 、何大受孔子政治经济思想 、黄汉管子经济思想 、鞠清远刘晏评传 、王守直孔子的经济理论 、马元材桑弘羊及其战时经济政策 、俞寰澄管子之统制经济等。解放前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是 1936 年出版的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卷。该书篇幅和质量都大大超过了前期的相关成果。4 / 27建国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有了质的飞跃。不但研究成果的数量、种类大幅度增加,质量大大提高,研究范围大大扩展第一类是通史性著作。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范围打破了以前主要限于先秦时期的局限。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是一部三卷、120 余万字的巨作,分别于
6、1962、1963、1981 年出版。这是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写出的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通史专著。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从西周到鸦片战争前夕长达 3000 多年的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尤其是首次对从秦汉到鸦片战争之间两千年的经济思想进行了开拓性研究。陈绍闻、叶世昌中国经济思想简史50 余万字,分别于 1978、1983 年出版。该书简明扼要地系统阐述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对一些重要人物的经济思想进行了重新评价。赵靖主编的中国经济思想通史前四卷,分别于1991、1995、1997、1998 年出版,180 余万字,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是 20 世纪末中国古代经济
7、思想史研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在研究模式和体系结构上具有显著特色。就研究模式而言,作者摒弃了“商品一资本”的研究模式而采用“地产一地租、赋役”的研究模式。5 / 27第二类是断代研究专著。代表作有谢天佑秦汉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史稿:兼评自然经济论 、上海社科院经济所秦汉经济思想史 、叶坦富国富民论立足于宋代的考察 、王廼琮等先秦两汉经济思想史略 、巫宝三主编先秦经济思想史 、唐任伍唐代经济思想研究等。这些断代史著作填补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许多空白,增强了古代部分研究的薄弱环节。第三类是专题研究著作。主要有赵靖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概论 、刘含若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 、严清华中国经济管理思想概论
8、、叶世昌中国货币理论史 、周伯棣中国财政经济思想史 、何炼成主编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 、胡寄窗、谈敏中国财政思想史 、姚家华等商业经济思想史 、吴申元中国人口思想史稿 、叶世昌主编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肖清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郑学益中国价格思想史稿 、欧阳卫民中国消费经济思想史 、马伯煌主编中国经济政策思想史 、苇韦走向富强的千年追求一中国经济发展思想的理论体系与历史演进 、钟祥财中国农业思想史等。此外,还有不少研究古代人物、学派经济思想或某一经济思潮的专题著作的出版,如吴慧唐朝理财家刘晏 、李玉彬先秦儒家经济思想与民生主义 、巫宝三管子经济思想研究 、赵守正6 / 27管子经济思想研究 、李守
9、庸王船山经济思想 、陈正炎等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研究 、张鸿翼儒家经济伦理 、曾兆祥中国封建社会的轻商思想和抑商政策 、李普国的经济制度与经济思想 、张守军中国历史上的重本抑末思想 、叶坦传统经济观大论争一司马光与王安石之比较 、苇韦司马迁经济思想研究等。第四类是资料著作。代表性成果有荆实经济论述选注 、马非百管子轻重篇新诠 、巫宝三主编中国经济思想史资料选辑 、陈绍闻主编中国古代经济文选 、赵靖主编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名著选等。第五类是将古代经济思想与现实经济结合起来考察的“古为今用”之作。主要论著有李世俊等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 、杨敏儒家思想与东方型经营管理 、王莘耕等中国历代经济思想今鉴 、叶坦等
10、传统经济观念与现代化 、传统经济文化与现代管理 、路兆丰韩非与企业经营管理 、唐任伍荀子思想与现代企业形象 、马涛儒家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等。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7 / 27相对于中国12345下一页古代经济思想史,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起步稍晚些。最早较为系统地研究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学者是李权时。他在其中国经济思想小史近代部分中对自孙中山以来若干人物的经济思想进行了研究。之后,李权时将上书中的近代部分单独列出,经扩充后著成现代中国经济思想 。 19261927 年,岭南大学经济学会连续出版了两部中山经济思想研究集 。1935 年,正中书局出版了赵可任孙中山先生经济学说 ,这是目前所知的最
11、早的一部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专著。1939 年,赵丰田晚清五十年经济思想史出版。赵著将研究的历史时限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夏炎德在赵著的基础上写出了中国近百年经济思想 ,于 1948年出版。该书对 18401940 年间的经济思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但该书对于此百年内的重要人物如魏源、郑观应、康有为、严复、梁启超等经济思想并未提出讨论。解放后,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薄弱状况得到了根本扭转和改变。首先,出版了数套更加全面系统的论著,如赵靖、易梦虹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 、胡寄窗中国近代8 / 27经济思想史大纲 、赵靖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讲话 、马伯煌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 、侯厚吉等中
12、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稿 、叶世昌中国经济思想简史等。赵靖、易梦虹主编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 ,是解放后第一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专著。全书详细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后到五四运动前夕的经济思想。其显著特点是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在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较原有同类著作有了实质性拓展和提高。叶世昌中国经济思想简史下册,是改革开放后第一部论述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专著。后经作者修订、扩充成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 ,于 1998 年出版。胡寄窗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着重叙述了 1840 至 1949 年间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其最大的特点是首次提纲挈领地对 1919 至 1949 年间经济科学的发展作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填补
13、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一大空白。马伯煌主编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有两大突破:一是首次对 1840 至 1949 年间的经济思想史作了全面详尽的论述;二是改变以人物为纲的写法,代之以专题的形式,开创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体例。其次,涌现出一批专题研究著作。叶世昌鸦片战争前后我国的货币学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专题研究的开山之作。80 年代起,此类研究开始出现热潮,9 / 27涌现出一大批论著,主要有胡显中孙中山经济思想 、郑学益走向世界的历史足迹一中国近代对外开放思想研究 、钟祥财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经济思想史 、叶世昌中国货币理论史 、赵晓雷中国工业化思想及发展战略研究 、叶世昌
14、主编中国近代市场经济思想 、周代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发展经济学说 、程霖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建设思想研究 、豆建民中国公司制思想研究等。这些专题著作拓宽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领域。此外,在资料的发掘、整理和选编上,亦取得了一定进展。代表性著作有巫宝三等中国近代经济思想与政策资料选辑 ,赵靖、易梦虹主编中国近代经济思想资料选辑 、陈绍闻主编中国近代经济文选等。中国当代经济思想史研究所谓中国当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主要是指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各种经济理论、观点、学说及其发展演变规律所进行的研究。这一研究,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虽然起步较晚,但现已成为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一大
15、“热点” ,并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首先,出版了多部通史性著作。这些著作分别从中国社会10 / 27主义经济思想史、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史或经济学及其分支学科思想演变的不同角度,对新中国经济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初步构建起了中国当代经济思想史这一新兴学科的框架。代表作有:王毅武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简编 、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 、张问敏中国当代经济思想史 、顾龙生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史 、张家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运用与发展 、于光远主编新中国经济理论史 、胡寄窗、谈敏主编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纲要 、马文奇等当代中国经济理论的演变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中国经济
16、思想史丛书 。这部涵盖新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历程的大型丛书由谈敏主编,主要由新中国经济理论史 、 新中国金融思想史 、 新中国农业思想史 、 新中国贸易思想史 、新中国统计思想史 、 新中国会计思想史 、 新中国财政思想史 、 新中国工业经济思想史 、 新中国经济史学史等九卷组成。目前前六卷已出版。其次,涌现出一系列专题论著。一类是对当代人物经济思想的探讨,主要涉及当代领袖人物的经济思想和当代著名经济学家的经济思想。对当代领袖人物经济思想的研究最为深入,而其中尤以对毛和邓经济思想的研究为最活跃,出版的著作也最多。有关毛经济思想研究的著作主要有:11 / 27肖功达毛经济思想研究 、王毅武毛经济思想
17、研究 、李怀信等毛军事经济思想研究 、乔宗寿等毛经济思想发展史 、李晓华毛战争经济和国防经济思想研究 、高振民毛人口思想研究 、陈湘舸毛经济哲学与经济思想、赵继峰毛经济思想与当代中国 、寿思华毛经济思想新论等近 20 部。研究邓经济思想的论著主要有:郭振英邓经济思想研究 、中国毛经济思想研究会筹委会邓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思想研究 、徐久刚邓生产力思想研究、王珏等邓经济思想的渊源与发展 、顾海良等邓的经济思想 、于保中等邓新时期国防经济思想研究 、杨圣明等邓财经思想研究等近 30 部。关于其他领袖人物经济思想的代表性论著有:马文奇等张闻天经济思想研究 、王毅武周恩来经济思想研究 、魏兴刘少奇经济思
18、想研究 、李高泉薄一波经济思想研究 、李家祥邓子恢经济思想研究 、曹学礼朱德经济思想研究 、顾士明等李富春经济思想研究 、关梦觉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 、邹惠卿李先念经济思想研究等。注重对当代经济学家经济思想的研究,是进入 90 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一种新动向,出版的论著主要有杨欢进薛暮桥经济思想研究 、谭慧学海扁舟:张培刚学术生涯及其经济思想、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编评孙冶方的经济理论等。另一类是关于当代经济学分支学科思想的研究著作。这方12 / 27面以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年推出的新中国贸易思想史 、 新中国农业思想史 、 新中国金融思想史等专著为代表。中外经济思想比较研究中外
19、经济思想比较研究是一种为多数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者所普遍认可而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也是一块随着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深入发展而开拓出的重要研究领域。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先驱者梁启超就倡行中外经济思想比较研究,他指出:“余拟著一中国生计学史 ,搜集前哲所论,以与泰西学说相较。 ”巫宝三:论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回顾和前瞻 , 经济思想史论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7 页。经济思想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称前者为“比较经济思想史” ,称后者为“特殊经济思想史” 。第三种意见认为,经济学说史与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没有差异。另一个层面涉及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具体研究
20、对象。其中有很多表述方式,代表性的有如下两种。一种认为, “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有关生产、交换、分配和消13 / 27费问题的思想和学说的科学,它的研究任务是揭示和说明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 ”另一种认为,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应突出理论分析,即“中国经济思想史主要是中国经济理论的历史。它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关于经济问题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科学” ,任务是探讨和揭示中国历史上经济理论的规律。2研究方法。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究竟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对此问题,从 60 年代前期到 80 年代中期,学术界曾经展开过激烈的争论,争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
21、体系。一种意见认为,编写中国经济思想史时应该有和它相适应的独特体系,而不能按近代经济范畴为体系的方式叙述,否则就是以西方经济学说史的框框来套中国经济思想史。传统的“商品资本”研究模式是受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影响,并不适用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研究,应采用“地产地租、赋税”的研究模式。另一种意见认为,通过近代习用经济范畴来分析历史人物的经济思想,正是编写经济思想史所必然采取的表达方式,不存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框14 / 27框问题。二是“古人思想现代化”问题。如何准确地解释评价古人的经济思想,是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方法探讨中一个颇受重视的热点问题。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者曾发起
22、了一场关于该问题的讨论,即“古人思想现代化”之争。讨论中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强调防止将古人的思想现代化,意即不应将古人的思想拔高到现代水平。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运用现代经济理论与方法来考察和分析古人的思想,即将“古人思想现代化”是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必然趋势,否则仍停留于沿用古代的名词术语来阐释古人的思想,将难以明确地揭示和表达其中的道理。三是比较研究问题。在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中,是否可以进行古今对比、中外对比,也是自 50 年代以来就有争议的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反对进行古今或中西对比。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 “进行对比分析,不仅可以这样做,有时甚至必须这样做”。四是对某个历史人
23、物经济思想的分析问题。对此问题,学术界存在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应结合他的其他思想和观点进行分析”第二种意见认为:只有从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15 / 27才能得到合理的深入解释。第三种意见认为:不仅要研究当时的经济事实的影晌,还要研究他的经济思想对前人的继承和对后世的影晌。 以上争议肇端于 60 年代前期,盛行于 80 年代初、中期,以后则时断时续。通过论争,许多问题逐渐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关于著名历史人物经济思想评价的争议_王同勋:经济史、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 , 经济学周报1982 年 4 月 26 日。中国经济科学年鉴1984 年,第 436 页。赵靖: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方
24、法 , 经济学集刊第 2 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年版。陈绍闻、叶世昌:关于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5 年第 3 期。胡寄窗:关于目前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学术月刊1964 年第 1 期。参见程霖、刘甲鹏: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学术思想 , 财经研究2017 年第 10 期。陈其辉:关于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6 / 27经济学术资料1982 年第 8 期。巫宝三:谈谈研究中国早期经济思想的意义、现状和前景 , 经济研究1982 年 8 期。赵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导论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者对古、近代和当代数十位历史人物的
25、经济思想进行了讨论,讨论的内容主要涉及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思想源渊、主要思想内容及其评价。其中讨论最多的人物是孔子、孙中山、毛和邓。由于篇幅所限,下面仅就学术界关于孔子、孙中山经济思想的讨论情况作一概述,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界关于历史人物经济思想讨论的基本情形。1孔子经济思想。对孔子经济思想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初。1911 年出版的陈焕章的孔子及其儒家学派的经济学说是研究孔子经济思想最早的专著。此后,孔子经济思想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近代以来出版的研究古代经济思想史的著作,大都涉及到孔子的经济思想。孔子经济思想的研究也存在争论,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孔子经济思想的阶级性。一种观点认为
26、,孔子的经济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又保存了17 / 27一些封建领主阶级的思想因素。另一种观点认_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年版。赵靖: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讲话 ,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朱家桢:孔子经济思想研究 , 中国经济思想史论 ,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中国富民的思想的历史考察 ,平准学刊1986 年第 3 辑。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年版。朱家桢:孔子经济思想研究 , 中国经济思想史论 ,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赵靖: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讲话 ,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27、1962 年版。朱家桢:孔子经济思想研究 , 中国经济思想史论 ,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年版。陈绍文、叶世昌:中国经济思想简史上册,上海人18 / 27民出版社 1978 年版。赵靖: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讲话 ,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朱家桢:孔子经济思想研究 中国经济思想史论 ,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年版。为了打击新兴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赋税改革,他的轻税主张的具体内容是把征税办法恢复到井田上征税十分之一,即恢复籍法和彻法,并没有进一步降低的要求,更不曾从有利于生产的角度论述过赋
28、税问题。2孙中山经济思想。关于孙中山经济思想的评价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 20 年代。此后,这一领域的研究一直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特别是 80、90 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学术界对孙中山经济思想的研究讨论愈加热烈。一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渊源。一种观点认为,孙中山的经济思想主要渊源于西方。第二种观点认为孙中山的经济思想主要渊源于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第三种观点认为,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渊源来自许多方面,有我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因素,而更多的是吸取19 / 27自西方的因素。二是“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关于“平均地权”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对这一纲领与农民的关系问题。主要有
29、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平均地权主要讲的是城市土地问题,而不是具有更为严重性质和关键意义的农村土地问题。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平均地权的范围是包括全国所有的土地,革命派当时强调宅第,主要目的是和梁启超辩论,并非是忽视农村的土地问题。关于“节制资本” ,论争的焦点集中在节制资本观念提出的时间。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是在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末期提出的。第二种观点认为,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的理论的出发点在于防止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生,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他的主张则是节制资本主义了。第三种观点认为,1924 年在民生主义讲演中,孙中山首次把“节制资本”纲领纳入民生主义经济改革纲领中,而成为其根本制度
30、。三是利用外资思想。论争的焦点集中在利用外资思想的内容。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孙中山利用外资理论包括三方面内容:批驳闭关锁国政策,把利用外资开办经济事业作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提出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资本主义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工业时,及时抓住时机,有效地利用外资缩短中西方经济技术上差距的理论;提出了把外资投向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基础工业部门。20 / 27关于重要经济思想、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形成、演变及社会影响的论争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界对于一些重要经济思想、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形成、发展、演变和社会影响进行了讨论,讨论涉及财政、金融、管理、人口、商业、贸
31、易等经济思想专题。但这些讨论一般都比较分散,集中而热烈展开论争的问题很少,主要有: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政策的形成、演变及社会影响,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的特点及历史借鉴,中国共产党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分析评价等。1重农抑商思想与政策。 “重农抑商”思想与政策是 20 世纪经济思想史学界讨论最多的课题之一,20 世纪 30 年代、6070 年代、80 年代形成了三次讨论高潮。争论主要集中_赵靖: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讲话 ,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王同勋、唐任伍:论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渊源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120 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胡寄窗: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 ,中国社会科学出21 / 27版社
32、1984 年版,第 320 页。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史中册,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第 55 页。赵金钰:论孙中山早期的平均地权思想 , 辛亥革命史丛刊四,中华书局 1982 年版。张磊:孙中山思想研究 ,中华书局 1981 年版,第 138页。胡显中:孙中山经济思想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42 页。姜勋朝:孙中山经济改革论 ,团结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36 页。骆浪萍:略论孙中山先生的利用外资思想 ,纪念孙中山诞辰 120 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1986 年 11 月。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重农抑商的范围。从时间上看,讨论的问题有二:一是重农抑商思想与政策开始于何时?
33、大致有四种说法:商代说,西周说,战国说,汉代说。二是关于重农抑商思想和政策何时退出历史舞台。对此,意见基本一致,即鸦片战争前夕。从政策范围看,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重农抑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限制统治阶级奢侈消费的尚俭法令;任土作贡;官营手工业;垄断部分产品经营权如盐铁专卖;均输、22 / 27平准、五均、六莞等工商业政策。第二种观点认为,除了上述措施还应包括: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对商人加以重税。第三种观点认为,重农抑商仅仅表现在贬黜商人政治社会地位的种种法令和规定上,不应_启良:就古代中西方抑商问题答朱英同志 , 世界历史1990 年第 4 期。蔡一:重农抑商思想探源 ,
34、南京大学学报1991 年第 4 期。宋超:试述我国古代重农轻工商思想的产生与形成 ,史学月刊1984 年第 4 期。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卷,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版,第 60 页。宋强:秦汉时期:“重农抑商”与“弛商贾之律”两种不同经济政策之比较研究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 4 期。阎守诚:重农抑商试析 , 历史研究1988 年第 4 期。李桂海:封建主义“重农抑商”思想剖析 , 学术论坛1981 年第 4 期。李伏明:义利之辨、重农轻商与明清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兼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 学术月刊1993 年23 / 27第 4 期。李德弟:秦汉“抑末”政策形成的心理文化因
35、素 ,宜春师专学报1994 年第 1 期。王敬新:论析中国封建社会的抑商政策 , 人文杂志1986 年第 2 期。沈定平: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强本抑末”政策产生的原因 , 天津社会科学1984 年第 3 期。启良:古代中西方抑商问题的比较研究 , 世界历史1988 年第 3 期。黄显功:论战国“重本抑末”政策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与影响 , 中国农史1985 年第 3 期。刘孝诚:秦汉重本抑末辩 ,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1 年第 3 期。陈正炎:“重本抑末”新论 , 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第 4 期。张守军:中国历史上的重本抑末思想 , 社会科学战线1982 年第 5 期。2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
36、。这方面的论文和专著主要集中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实施情况及重新评价等几个方面。一种观点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主要内容为: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发展,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24 / 27助、内外交流”基本经济政策;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实施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并取得巨大经济奇迹;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及体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它应该继续实行一个较长时期。第二种观点是,由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关于“过渡问题”上有缺陷,因此它不仅从理论看,尚不是一种完整的社会形态理论,而且在实践中也难以摆脱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37、。第三种观点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种现实形态,不应继续把它当成不能确立和巩固的暂时的过渡形态。参见武力、朱莉:1988 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综述 ,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 年第 2 期。周为民:重新认识新民主主义经济 , 南京社会科学1992 年第 5 期。三、反思与展望20 世纪的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为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研究方法来看,现代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手段、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地应用于25 / 27对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但是,不容忽视的是,20 世纪的中国经济思想史研
38、究也存在缺陷。第一,在以往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存在着明显的“厚古薄今”倾向;第二,学者们在挖掘、整理中国经济思想的历史遗产,展示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内容与精神风貌方面做了大量艰辛的基础研究工作,但在“经世致用”方面做得不够;第三,研究过于注重规范分析,研究方法手段较为单一,影响和制约了学科的发展。除了以上缺陷外,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还存在以下三点不足:一是研究范围和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二是学术争鸣风气不浓。三是同国外的学术交流不够。进入 21 世纪,政府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和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决策,这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在机遇面前,也面临着内部的
39、挑战与外部的挑战。内部的挑战是指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在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学科体系等方面存在着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外部的挑战主要是指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产生的压力。如市场经济的发展,发展机会的多样化,使许多人离开了中国经济思想史这一相对“冷僻”的学科,26 / 27而许多青年才俊又多不愿意进入并从事这门学科的研究,从而使这一学科的研究队伍出现危机。再如,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知识的更新日益加快,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从而对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推动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新形势下,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应不断拓宽研究领域,更新研究方法,广泛开展学术争鸣,加强与相关学科之间的交融与合作,将历史使命和时代使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术成果更贴近现实,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开阔学术视野。此外,在本学科的研究当中还应大胆尝试构建具有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特色的理论和思想体系,即利用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分析方法,归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范式。_27 / 27_ 王昉: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届年会综述 , 财经研究2017 年第 2 期。程霖: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九届年会综述 , 财经研究2001 年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