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我国钛白粉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4210206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钛白粉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钛白粉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钛白粉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上海鸿运源化工有限公司上海鸿运源化工有限公司 网址: 上海崧泽大道 5350 弄 3 号 邮编:201706Page 1 of 3我国钛白粉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一、中国钛白粉行业的总体状况1.行业总产能和总产量由于近 15 年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导致钛白粉市场的同步增长,其结果是行业出现一系列的扩产项目和业外加盟项目,使钛白粉的产能和产量持续快速上升。2.产品结构明显优化按照国际上颜料级钛白粉产品通行的结构比例,金红石型产品占 85%90%,锐钛型产品只占 10%15%。金红石型钛白粉用途最广,主要用于油漆/涂料、塑料、橡胶、油墨、装饰纸涂层等。而国际上锐钛型钛白粉只用于造纸(纸张纤维填充)

2、、化学纤维消光,及少量的内用场合。上世纪 50 年代,我国钛白粉产品以非颜料级的搪瓷、焊条、陶瓷用为主,70 年代逐渐向颜料级的锐钛型发展,90 年代以后,较高档次的金红石型产品开始出现于市场,且比例不断增加,近 2 年已接近于国际上比例水平。3.表观消费量按照国际上通行概念,国内产量加上进口量,再除去出口量,即等于表观需求量(Apparent demand),其含义在于“表观”(表面),不等于“已经”被消费,有些可能仍在流通途径或在仓库。按照表 4 数据,2011 年中国大陆的人均钛白粉占有量为 1.18kg,超过全球平均数(0.70.8kg) 。2012 年人均钛白粉消费量为 1.24 k

3、g,2013 年人均钛白粉消费量达到 1.29 kg,继续上升。4.主要生产商2013 年,我国正常生产的规模以上全流程型钛白粉生产商共 48 家,工厂总数 57 个,其中实际产量在 10 万 t 以上的有5 家(四川龙蟒钛业、山东东佳、河南佰利联、中国蓝星化工和重组后的中核钛白),行业前 15 名厂商的实际产量均在 5 万 t及以上。5.中国钛白粉生产企业的地区分布2013 年,我国正常生产的 48 家规模以上的全流程型钛白粉生产商的 57 个生产厂分布于 17 个省、市、自治区(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安徽、江西、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甘肃),其中四

4、川省和广西区各有 13 个。四川省攀枝花市是我国钛白粉生产厂最集中的地级地区,2013 年已投产的企业已达到 10 家。但 2013年 7 月,攀钢本部钛白粉厂已宣布永久关闭,现在攀枝花地区运行的钛白粉厂减至 9 家。6.关于钛白行业当前循环经济产业链状况硫酸法钛白粉的最大弊端是“三废”排放量大,处理费用高,企业视此为沉重的“包袱”。如何将被动式变为主动式,发展市场化商品链,是钛白粉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根本。当前,行业在“三废”的处理和综合利用上已获得许多成就,出现多种所谓“联产法”清洁生产模式,其无疑对该企业具有积极意义。但这些“联产法”产业链都具有浓厚的企业或该企业所在地区的产业特色,有较强

5、的局限性,短期内很难向行业普及和推广。钛白粉是种典型的“两高一资”类产业,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的酸性废气(汽) 、废水和废渣,不但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对生产企业也是很大的负担。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的完善和环保理念水平的提高,钛白粉企业的环保状况有明显改进,绝大多数企业都建有环保装置并投入正常运行,实现废副达标排放。各企业因地制宜,创造出有鲜明企业或地区特色的所谓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产业链,包括“硫-钛”、“硫- 磷-钛”、“硫-铁-钛”、“硫-铵-钛”等。上海鸿运源化工有限公司上海鸿运源化工有限公司 网址: 上海崧泽大道 5350 弄 3 号 邮编:201706Page 2 of 3在废副产品

6、商品化方面,各企业压力最大的首属废水废酸中和后所产生的污泥(红石膏) 利用。虽然少数企业能实现部分回用,但大多数企业仍觉困难重重。广东惠云钛业公司根据周边环境,有针对性地创造出行业内首家废副全商品化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产业链,不仅做到废副产品内部循环零排放,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2 月 273 月 3 日,全国钛白行业专家组对该企业组织专项考察,形成考察报告,结论:该企业的“硫-铁- 钛-钙”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产业链成果显著,是我国钛白行业循环经济的典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企业已成为我国钛白粉行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并被钛白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列为年度工作计划之一,

7、将其中关键技术和成功之处向行业推介。二发展前景分析1.市场总体稳中有升钛白粉作为一种基本无机化工材料,广泛应用于涂料/油漆、塑(母) 料、纸张、油墨等多种领域,其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环境和国内外市场息息相关。即使国家在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合理控制 GDP 增长速度,从长远看,钛白粉的市场增长还将同步或稍高于 GDP,预测未来 35 年的增长率为年均 8%12%,而到 20152017 年,中国钛白粉的市场消费量将达到 200230 万 t(2013 年为 194.6 万 t)。其中不排除阶段性的波动起伏。2.供需失衡,产能过剩2013 年,我国钛白粉的综合产能为 28

8、0 万 t/a(不含表面处理和加工型企业),实际产量为 215.5 万 t,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 77.0%,水平不高。近 23 年,各地已公布的扩产项目,包括已有企业技改、扩产、业外加盟项目多达近 30 个,虽说其中一些已作调整、延缓或搁置,但还是有相当多的项目要实现竣工投产,在未来市场不可能急剧增加的背景下,产能过剩、市场供求失衡趋势也将更明显。这里需要指出所谓当前还只是“阶段性”过剩、“结构性”过剩,认为“并不是总体产能过剩”,事实将会否定这些误导性观点。3.氯化法钛白2013 年,全国正常生产的 46 个生产商 56 个工厂中,氯化法工艺企业只有锦州钛业 1 个,其产能/产量均只占当年全

9、国总量的 1.5%以内。现今各地处于建设或竣工试产中的氯化法项目共 6 个(云南新立、锦州沸腾氯化 3 万 t/a、河南漯河、洛阳万基、佰利联和攀枝花钛海集团),但其工程进展和竣工后运行效果还真是很难预料,最根本的原因是核心技术的可靠性和先进性。其次是装备和钛原料。因此,中国大规模发展氯化法的时机现在还未成熟。三、当前行业存在的关键问题1.产能集中度太低2013 年,世界前 6 名生产商杜邦 116 万 t/a,亨兹曼(56.5 万 t/a,其中氯化法为 23.1 万 t/a,占 40.2%),( 加上新收购洛克伍德旗下德国莎哈利本(含芬兰凯米拉)34 万 t/a,总计为 90.5 万 t/a

10、),科斯特(77.8 万 t/a),特诺(46.2 万 t/a,全部为氯化法),康诺斯 44.2 万 t/a(氯化法占 67%),石原公司(ISK)25 万 t/a。总计 399.7 万 t/a,占除中国以外,全球总产能 450万 t/a 的 88.8%。全球只有 18 个生产商,工厂总数 46 座。2013 年,全国前 6 名生产商的综合产量为 826 691 t,占全国总产量 38.4%;全国前 10 名生产商的综合产能为 1 104 741 t,占全国总量 51.3%;全国前 20 名生产商的综合产能为 1 590 368 t,占全国总量 73.8%;全国前 30 名生产商的综合产量为

11、1 879 965 t,占全国总量 87.2%。全流程钛白粉行业有主要生产商 46 个。此外,还有众多的加工型生产商。以上数据明显反映出中国钛白粉行业和国际同行的差距。2.行业无权威、独立、中立的协会钛白粉行业至今无独立、中立、权威性的行业协会,这是这些年来无序发展、入门门槛低、不受制约或少受制约的原因之一。若干年前,业内相关机构和人士曾试图发起成立独立和中立性的钛白行业协会或类似机构,但最终未有结果。在现今上海鸿运源化工有限公司上海鸿运源化工有限公司 网址: 上海崧泽大道 5350 弄 3 号 邮编:201706Page 3 of 3的全球化市场经济环境下,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将钛白粉行业协

12、会作为一个分支机构挂靠在其下游一个应用领域的协会名下,显然是不正常的,这很难在真正意义上起到行业管理的作用。3.创新能力低中国钛白粉工业自 1998 年以来的 15 年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也已 3 年多。但这些发展只是总体规模,而且是中低档次的规模。缺乏本质上的技术创新,模仿却是比比皆是。如:工艺技术方面:由早年的加压水解清一色地改成常压水解,而且以外加晶种为主;无机表面处理为提高耐候性,清一色地以 Al、Si、Zr 包膜,缺乏国际上流行的致密性 Si 包膜研究和开发。装备方面模仿更明显,如模仿国外的砂磨机、压滤机、大容量的酸解锅、水解锅等。产品类型方面。由当初的低档次非颜料级产品逐步向锐钛

13、型、金红石型方向发展,这 12 年又转向非颜料级的脱硝催化产品和陶瓷搪瓷用产品。尤其是脱硝钛白产品,小型企业这样,大型企业也如此。根本原因在于无法在主产品(尤其是金红石型) 品质方面与国际先进产品相竞争,所以即使是实现世界第一 3 年之后,进口产品数量仍居高不下。害怕竞争,缺乏创新是中国钛白工业的通病。2005 年时,当山东东营杜邦项目一公开,立即引起行业一片反对声,其原因可以说有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就是杜邦的产品档次太高,国内产品跟不上。如果杜邦项目上马,岂不是搞垮中国整个行业?可是连这些反对者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一个高档次的项目流产了,几十个中低档次的项目诞生了,这对中国钛白粉工业究竟是进步

14、还是倒退?没有高水平的项目引导,没有高水平产品参与竞争,这对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能说是一种好事,只能在行业原有水平上踏步或漫步。4.如何客观看待中国钛白粉行业的未来毫无疑问,氯化法是中国钛白粉工业的发展方向,但要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则是若干年以后的事,而不是近期或眼前。理由很简单:缺乏核心的技术来源,当前,无论是引进所谓“国外技术”,还是自我开发的“自主技术”,都还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预计,目前国内在建设中或已竣工试产的几个氯化法项目前景都不容乐观,要形成达标达产、要实现效益和盈利,还有很长的艰难的路要走。当下更不能模仿和“跟风”。硫酸法是中国钛白工业的基础和根本,我们不能期望一步登天,和国外先进水平平起平坐。全行业要正视现实,脚踏实地,克服短处,发挥长处,实实在在做好环保和清洁生产工作;因地制宜,做好本企业、本地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工作,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实现整体效益。这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钛白工业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