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键词】 卵巢移植在宫颈癌 临床应用随着公众防癌意识的增强和宫颈细胞学的发展,许多宫颈癌患者得到了早期发现和治疗。临床表现为宫颈癌发病趋向年轻化。目前治疗宫颈癌的方法主要是手术和放疗,放疗对宫颈癌疗效好,但放射线辐射损伤卵巢和宫颈癌根治术时切除双侧卵巢常导致卵巢功能衰竭或丧失,年轻患者过早出现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引起更年期综合征,基础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患。因此,保留宫颈癌年轻患者的卵巢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为本课题的目的。1 宫颈癌患者保留卵巢行自体移植的可能性传统治疗是担心宫颈癌卵巢转移,常常将卵巢切除。近年研究表明,早期宫颈癌以淋巴转移为主,血行转移少见,而转移至卵巢主要通过血行途径,宫颈鳞
2、状细胞癌卵巢转移一般不超过 1%1。现已证明,卵巢的存在不是宫颈癌发病的原因和癌生长及复发的因素,其发展及预后与高水平雌酮有关,切除双侧卵巢导致雌酮进一步提高,影响患者预后。这些资料为宫颈癌患者保留卵巢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2 宫颈癌卵巢自体移植的部位常见宫颈癌卵巢移植的部位有前臂、腋窝、乳房皮下、腹壁、腹腔内、腹股沟区。为保留卵巢功能,卵巢受放射线照射的剂量应在 300cGy 以下。 Toman 等2 测量了不同位点的卵巢接受盆腔外照射时射线剂量及对其功能的损伤程度,发现在盆腔以内极微的剂量能导致去势,而放射野边缘 2.5cm 之外是安全区域,建议至少将卵巢移植于髂嵴以上3.5cm。因此,可将
3、卵巢游离移植于前臂、乳房外侧、腹股沟等部位,这些部位血管较恒定,口径与卵巢血管相近,适宜卵巢移植。带蒂卵巢移植术由于血管长度有限,常选择结肠旁沟、后腹膜、腹壁作为移植位点。乳房虽然离盆腔远,但卵巢血管游离和穿行距离长,易发生血运障碍。3 宫颈癌卵巢自体移植的术式随着卵巢移植研究的深入,宫颈癌卵巢自体移植经历了卵巢组织埋植术、带蒂卵巢移植术、游离卵巢移植术等术式。其中卵巢组织埋植较简单,但由于不吻合血管常导致血供障碍,最终坏死吸收而逐渐被淘汰。 近两年我院严格筛选了 101 例宫颈癌病例,年龄最小22 岁,最大 42 岁,平均年龄 33 岁。其中 90 例宫颈癌患者在行根治术的同时实施结肠旁沟卵
4、巢移位术,术中首先检查准备移位的卵巢大小、形态、质地是否正常,并进行冰冻切片排除卵巢潜在性肿瘤。切断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系膜,剪开骨盆漏斗韧带两侧将末,游离卵巢动、静脉长约 1012cm。分离结肠旁沟处腹膜后间隙,于髂嵴上 2cm 水平处纵行剪开腹膜 34cm,将卵巢提出腹膜外,固定于结肠旁沟处 。另外 10 例在我院显微外科帮助下将卵巢种植在病人的双侧腋窝下。4 卵巢移植后的卵巢功能此 101 例病例术前均做卵巢功能测定,均在正常范围。其中 25 例未接受放疗,76 例接受放疗。半年后测定卵巢功能 95 例基本恢复正常,其中 74 例接受放疗者卵巢功能受到影响,停止放疗后卵巢功能恢复至正常值
5、。3 例低于正常水平,3 例因半年后移植部位出现结节、包块,进而疼痛。病人心理负担过重,故切除卵巢。结论: 宫颈癌患者术中行卵巢移植可保留宫颈癌年轻患者的卵巢功能,但术后辅助放疗仍可直接影响卵巢功能,停止放疗后卵巢功能恢复,病人生存质量大大提高。【参考文献】1 陈春林, 张随学 . 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http:/ 2 徐玉静,欧阳振波,刘萍,陈春林.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04) 3 方驰华,苏仲和. 数字医学技术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6、. http:/ 2010(10) 4 欧阳振波, 刘萍,余艳红. 女性骨盆研究进展及意义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http:/ 5 刘萍,余艳红,陈春林,欧阳振波,宋小磊,王宏琢,昌仁民,王建平. CT 扫描计算机三维重建女性骨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 2010(01) 6 欧阳振波,张随学,刘萍,陈春林,唐雷,李泽宇,黄睿,钟光明,梁波,全显跃,刘畅,钟世镇. 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的构建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06) 7 吴龙 ,周义军 ,高劲松,孙建永 ,李玉飞,马俊,金科. 女性盆腔的 MRI 三维重建J. 第四军医
7、大学学报. http:/ 2009(12) 8 张绍祥. 数字化人体与数字医学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http:/ 9 高成杰, 张随学 ,裴强,徐达传 . 成人盆腔血管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初步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6(01) 10 单锦露,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林支付,唐泽圣.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机三维重建J. 解剖学杂志. 2005(03) 11 续靖宁,邓晓红 .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J. 右江医学. 2009(02) 12 刘增佑 ,朱艳宾 ,王淼,崔艳双, 张随学,胡群英.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妊娠期高
8、血压疾病相关性的初步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31) 13 佟艳,张晶,钱荣华,李蕊. 血清钙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分析J. 河北医药. http:/www.xtd- 14 林丽珍,杨茵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预测研究进展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11) 15 狄海红.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对胎儿的影响 J. 临床医学. 2011(09) 16 张随学,杨彦,杨伟文.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 http:/ 2007(09) 17 马丽,叶新红,张文静. 311 例妊娠期高血压临床分析 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04) 18 冯妍,刘蒙娜 ,赵兰娣. 褪黑素受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信息(上旬刊 ). 2011(08) 19 易媛媛,其木格, 张随学. 182 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析 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02) 20 杨宏兰. 非洲妇产科的特点和临床工作体会J. 现代妇产科进展 . 1998(04)6佚名.卵巢移植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101 例分析 .中国医学期刊学会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