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内容】审题方法及应对策略【学习目标】1. 学习命题、半命题、话题、给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2. 审题失误的分析审题,就是写作之前对命题意思和要求的审定,是对作文题目(包括材料)进行认真分析,最终把握题旨的过程。无论是平时测试还是中考,审题的准确与否,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作文分数的高低,因为“审题”是作文过程中的第一步。综观近几年的中考作文试题,命题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命题(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这三类作文题型三分天下,是同学们平时训练的重点。命题形式不同,审题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区别。下面就这三类命题形式,谈谈各自的审题方法。知识精讲:一、近几年全国中考作文试题解析全国中考写作试题就
2、测试内容而言,考查范围集中在感情真挚地表达自我、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三个维度。从题干要求和评分标准来看,写作能力具体体现在审题能力、立意构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谋篇布局能力和书写能力上。命题者一般从内容、表达、结构、语言四个方面评价考生的作文,同时注重对考生写作态度的考查。综观近几年的中考写作试题,其测试材料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以情感哲思为画笔,描绘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1. 以“我”为圆心在中学里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叫做“名言荟萃、古人开会、题目倒嚼、高分绝对”,这是对学生作文缺乏主体性的一种嘲讽。为了避免学生在考场作文中落入“无我”的写作困境,中考
3、命题者大多围绕第一人称“我”设题。【示例 1】我多想 要求: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唱、妈妈、看世博、飞上月球等;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立意新颖;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记叙文;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湖北黄冈卷的半命题作文“我多想 ”是一道学生十分熟悉的题目,源自“我的愿望”或“我的梦想” 一类的话题。经过命题者的改造,这道半命题作文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变大了,而提示中“唱、妈妈、看世博、飞上月球”等词或短语的引导又扩展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但不管学生补充什么内容, “我”始终是叙述的主体,具体体现在行文中,就是按照要求中
4、提到的“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通过对愿望或梦想的描绘展现一个真实而丰富的自我。2. 以生活为半径生活是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源泉。 “剪采为花,其花不肖;播种栽花,其花自生”,这是清代学者俞长城对“ 如何写好应试八股文”一问的回答。大意是说,如果文章单纯运用应试技巧而脱离生活,这样“剪采” 而来的花不可能鲜艳且富有生命力;必须重视平时生活中的“播种”和积累,文章才能如鲜花盛开般文采飞扬。中考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引导考生围绕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进行写作,才会出现情感真挚、体验真切的优秀考场作文。【示例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许多时候、许多事情需要我们作出决定:一次赈灾
5、活动,是否慷慨解囊;一次同学误会,是否有勇气说出消除隔阂的话语;别人遇到生活挫折,是否能发出鼓舞对方勇敢面对的短信;面临新的机会,是否能够为自己“悍然”作主一次次难忘的决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永远值得我们珍藏的记忆。请以“难忘的决定”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决定的可以是有意义的事,也可以是有趣的事;可以写自己决定要做的事,也可以写他人决定要做的事;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校名及自己的姓名,如需出现一律用“”代替。此全命题作文“难忘的决定” 明确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生活中有很多难忘的事情,而其中会有一些令人记忆犹新的抉择时刻。在引导材料中,命题者提到的赈灾活动、同学误会、遭遇
6、挫折、机会来临等情况,都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真实情境。而写作要求中“决定的可以是有意义的事,也可以是有趣的事”、 “可以写自己决定要做的事,也可以写他人决定要做的事”,给学生的提示非常具体,易于学生理解题目内涵,可操作性强。 3. 以情感哲思为画笔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只有感情真实流露才能打动人心。为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中考命题者在选择测试材料时对情感类素材尤为关注,引导学生抒写生活中容易忽视却真挚美好的情感世界。【示例 3】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要用心体味,你总能从中悟出快乐的真谛,找到获取快乐的办法,捡到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请以“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
7、于 5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广东卷全命题作文“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的文眼是“快乐”二字,而以“ 钥匙”这种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比喻获得快乐的有效途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获得美好情感体验的基础,而充满快乐的生活需要用心体味。此类试题从丰富的情感领域取材,注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对学生的引领。同时,命题者还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从感性抒写上升到理性思考,启发学生从身边平凡的人、事、物中感悟人生哲理。4. 描绘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综观近几年的中考写作试题,不管具体内容如何,都可以归入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两大主题中。【示例 4】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比如:尝试着举手
8、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尝试着宽容待人每一次尝试不一定都成功,但一定会有所收获。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吧,让我们在尝试中成长!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以“在尝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字数不少于 600。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此命题作文“在尝试中成长” 设计了成长的具体情境,以“ 尝试 ”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成长之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状况,而每一次回顾都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命题者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历程,从内心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等多角度测查学生的写作水平。个人成长是
9、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或者说是置于一定的时代背景之下。二、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一)独词性作文命题的审题技巧1. 名词性题目,要考虑实义、虚义及反向立意。例如:作文题目阳光实义:从实物着眼,阳光是独立的物体,它温暖,给生物以生存的能量。虚义:从虚义体验,阳光涵盖一切明媚的感觉。反向立意:写爱的缺失,光明的远离,阴暗的笼罩,以此展开思路,最后以需要阳光、呼唤阳光作结。又如:作文题目奖状实义:从实物着眼,得到一份物质的奖品或奖状。虚义:从虚义体验,母亲的微笑、同学的鼓励、老师的表扬,大自然对你的恩赐等。反向立意:我看到同学们得到奖状后,遗憾自己没有获得,带着这种遗憾憧憬下一次能够获得。2. 动词性题目,
10、要用问答补全句子法分析。例如:作文题目体验谁体验?(我、你、他、它)体验对象?(生活、自然、感情、成功、失败、欢乐)怎样体验?(自主或被动)体验结果?(人生中得到一笔精神财富)又如:作文题目凝聚凝聚什么?(亲情、智慧、力量、友情、师生情、爱心、奉献、善良、真诚、热情、同情、努力拼搏;自己与他人的凝聚,感恩、理解、合作、关爱、宽容、包容、互助、团结;家庭的幸福;集体的温馨;社会的和谐)怎么凝聚?(写出具体的过程)凝聚的结果?(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走向成功的彼岸、感受到家庭的幸福、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和谐)3. 形容词性题目,要用扩展法分析。例如:作文题目真诚本义:真实诚恳;没有一点儿虚假。扩展为短
11、语:真诚的微笑、帮助、赞美、呼唤人的真诚(二)短语类作文命题的审题技巧短语类作文命题在日常考试和中考中也很常见。 “我的季节我做主”, “激情,在心中点燃”, “画一扇窗给自己” 审视短语类命题的首要环节就是要找准题眼,题眼找得不准,后面的立意、构思、行文所花费的心血就会付诸东流。因此我们要学会分析短语结构,找准重心,确定题眼的位置。常见的短语类型有: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等,短语的结构不同,题眼的位置也不尽相同。1. 偏正短语的题眼在修饰语上。如中考作文题“留在心底的风景”,这个文题是偏正结构,修饰语是“留在心底的” ,中心语是“ 风景”,文题的重心在修饰语上。也就是说,应该
12、重点强调“留在心底的” ,如果只对某些风景作大篇幅的描写,即使语言再优美也无济于事。写作时可以“借景抒情” ,通过风景,把埋藏在内心的深情引出,才能更紧密地与题意相吻合。2. 动宾短语类文题的题眼在 “动”上。如中考作文题“仰望蓝天”,这个文题是动宾短语,动词是“仰望”,它的宾语是“蓝天”。审题的重心应放在“仰望”上。我们可以通过对蓝天的仰望来表达某种志向,或通过仰望来表达对某事物的感受等。反之,如果试图大篇幅地描写蓝天,那就没有抓住题眼。3. 并列短语和主谓短语的题眼。这两种短语在考场上并不多见,我们只需记住,并列短语的题眼是“与 ”“和” ,并列的双方都同等重要;主谓短语的题眼在“谓”上。
13、如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个文题是主谓短语, “主” 是“下雨天”, “谓” 是“真好”。审题的重点应该放在“真好”上。 “下雨天”到底好在哪里? 是给我们提供方便,还是为大地带来生机?是放松我们的心情,还是洗涤我们的心灵?反之,如果试图大篇幅地描写下雨天的场景,或者描写雨天的美景,而不回应或强调这样的情景中体现着“真好”的感受那么就有偏题的危险。(三)至于整句类作文命题,如“这一天,让我铭记”, “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 ”,南京卷的“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安徽卷的“ 我们的心近了”,常州卷的“ 你还会_吗?”这种文题的审题方法是按语法结构分解句子成分,然后参照短语类文题的审题方法找准切入
14、点。综上所述,审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缩小切入范围,最终确定切人点的过程。三、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和拟题技巧1. 命题特点命前半题:如我的梦想 的爱 ;命后半题:如告别 爱在 ;命中间部分:如给_的一封信 ;命首尾部分:如_,别再让我_ 。2.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策略补题前先要准确把握已给命题文字中的概念。所补词语宜“小”不宜“ 大” ,力求 “小”中见大, “小” 中见深。所补词语要亮出文学色彩或哲理色彩。例如:那一抹晚霞触动了我的心灵 、 我美丽,因为我有伤痕等。补填的文字不仅要“准”,而且要力求“新” 。例如:“最美丽的” ,大多数同学在横线上填上“风景 ”、 “心灵”、 “一瞬”等词语,
15、从正面选材演绎题旨,有的同学别出心裁,在横线上填“苍蝇 ”一词,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三只苍蝇进行选美表演最后都死于蝇拍之下的故事,告诉读者:邪恶的东西,即使看上去很美,也总是人们的敌人,必须毫不留情地除掉它。作者避开了“正面 ”、 “赞美”这样的常规思维,巧选“反面”、 “讽刺”这一鲜有考生涉及的角度选择事物,令人耳目一新。3.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他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是否张扬了个性,而拟一个切旨、切题,又求真、求趣的“亮丽” 标题是十分重要的。拟标题,是考生遣词造句、概括等语文素养和能力的重要体
16、现,要补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补题技法: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_ ,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对_的时候 ,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例,可以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为题,敞开心扉抒写对自己心灵的拷问;可以当我面对她的唠叨的
17、时候为题,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感悟则可以感悟初三生活为题,抒写对紧张、忙碌的“冲刺阶段”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体验;可以感悟春天为题,豪情满怀地谱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的乐章。此外,像寻找心灵的伊甸园 、 寻找人生的方程解 、 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绪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再如半命题作文爱在 可补填一个地点、一个时间、一个具体的物件等。爱在深秋 爱在深秋的那一片樱桃林 爱在故乡 爱在故乡的那条曲曲折折的小路 爱在春日里 爱在春日里那折断线的风筝 爱在父亲 爱在父亲的那辆破旧的自行车爱在身边 爱
18、在身边的那一瓣心香 爱在夕阳里 爱在夕阳里的那一抹新绿 这样拟题使入题时更具有切入点,小而具体,符合写小不写大,写近不写远,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写新颖的不写常见的。来源:gkstk.Com当我面对 的时候 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表达 “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可采用特定情景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 、 当我面对鲜红的“58 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另外一种奇妙的效果。特殊符号拟题法。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中的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用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
19、如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以当我面对“A”、 “B”、 “C”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以当我面对“1” (哆) 、 “2”(来) 、 “3”(咪)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于音乐的感悟。此外, 我好想得到一个“A+” 、 感悟 818 、明天,我飞向 行星等题目形象生动,醒人耳目。 条块分割拟题法。这种拟题法是从形式上来说的。为避免半命题作文拟题或内容上的严重“撞车”,不妨依据所选的体裁,将内容“ 裁”成几个小 “条块”,犹如裁缝剪布料一样,样式剪裁得新颖得体,衣服穿起来就会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如某考生的半命题作文寻找失落的昨日 ,
20、将“昨日”一分为三,用小标题“镜头一”、 “镜头二”、 “镜头三”逐一“回放”给读者。另一考生的 感悟生活中的美 ,则是先设一“题记”,下拟三组小标题:“母爱之美”、 “劳动之美 ”、 “运动之美”,截取生活中的三个画面,表现对美的热爱和感悟。再如关注我们的家这一关注大自然、抒写环保之歌的半命题作文,巧妙借用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中“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三句写秋景的名句作小标题,这种拟题形式富有创意,实在是新得“逼你的眼”。 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是务求准确、生动而有魅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 “
21、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评卷老师“怦然心动”、击节叫好且一见钟情的好标题。四、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近几年的话题作文往往由两部分组成:材料和要求。审题时要综合考虑这两部分所包含的内容,注意三点:一是审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定自己的观点;二是看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三是注意文题要求,牢记要求中的限制要素。1. 审材料“材料”是指命题中除题干和要求之外的部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一般都会提供一段材料,有的命题作文也有一段材料。话题作文中的材料与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不同,它在文题中主要起提示和导引作用,使考生更容易理解话题,它不是我们审题的重点。然而,对于个别的话题作文材料,也需
22、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有的材料本身就包含着道理、主旨及观点,还有的材料中体现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如中考作文试题:以“翅膀”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命题的意图并不是让我们论述鸟类翅膀的功用,因为材料中的“翅膀”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意思。 “翅膀 ”是一个象征,它象征了自由,而且是心灵的自由。材料中还为我们提示了“翅膀”的几种含义:“翅膀”是一种理想、信念,一份鼓励、希冀,一种顽强的毅力,一种面对困难坚强不屈迎难而上的品质等。所以,结合材料的指向去理解话题,确定写作方向,才能切合题意。2. 审话题在话题类作文命题中,话题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只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不同类型的话题审题方法也不尽相同。如:一颗雄
23、心,是高飞的翅膀;一颗爱心,是挡风的屏障。坚强的心,能高过大山;纯洁的心,能宽过海洋。感恩之心,可以获得真情;宽容之心,可以赢得尊敬;奉献之心,可以温暖世界。一颗心,是一束光;万众一心,能把整个世界照亮请以“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作文材料给了考生很多种写作的选择:雄心、爱心、坚强的心、纯洁的心、感恩之心、宽容之心、奉献之心、一颗心、万众一心在中心话题“心”上提示了很多种限制语,很容易找到切入点,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真切感受,才能写出特色。短语类话题作文也要像命题作文一样,先把短语结构弄清楚,审出题目中修饰词语的限定范围。这些修饰性的限制往往是题旨所在。如话题作文“美就在身边” ,其前有一则简短
24、的材料。材料中的意思和话题完全一致。“美”是个大的概念,而修饰词 “身边”为写作限定了范围。 “美就在身边”则要体现“美”和“身边”的关系。如果忽略“身边” ,写出的内容就会超出命题范围。五、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不同,它的重心完全在材料中。无论是审题还是立意,都必须从材料出发。由于没有明确的题目或话题,因此我们要学会分析材料的中心。只有从材料中心出发思考问题,才能做到切合题意。材料作文的审题有两个具体的原则:准确、全面。要想做到这两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 对于有主人公的材料,审题时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很容易找到材料的核心。在材料作文中
25、,所选材料有时是一个寓言故事,有时是一个鲜活的事例,其中往往会有一个或多个主人公。从分析主人公入手,就能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把握题旨。例如,黑龙江哈尔滨的一道中考作文题:一名中学生总因自己的成绩不理想而苦恼。一天晚饭后,父亲与他一同走进一座高楼,并领他沿着楼梯一步一步登上楼顶。看着脚下迷人的夜景,父亲说:“学习和人生的道路上没有电梯,只有沿着台阶一步步登上顶点,才会见到最壮丽的风景。 ”这个孩子顿有所悟。后来,他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上述材料中,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父亲教诲孩子的话语,孩子取得进步的原因是否给你一些启示呢?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在审材料时,要特别注意主人
26、公身上值得提倡的品质。这则作文材料中,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父亲 ”,另一个是 “孩子”。因为有两个主人公,也就是有两个角度可以思考。再者,文题中也有一些提示,如“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父亲教诲孩子的话语 ”这两个点是站在父亲的角度思考的,而“孩子取得进步的原因”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的。因为“父亲”和“孩子”都是材料的主人公,所以无论从哪一个人的角度立意行文都是准确的。2. 对于没有主人公的材料,我们要做到能全面分析。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有故事或人物事迹,还有不少文题选用的材料没有主人公。仔细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不要将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优势比较。记住,你自己是独特的。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同
27、时也要给他人以应有的尊重。和处世积极、喜欢与你同行并共享人生的朋友交往。凡遇失败,切莫自责不已。请根据材料,联系实际,任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拟定标题,选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个材料由四个各自独立的句子组成,每一个句子都有一个思考的角度。审题时绝不能只看一句就草率地确定写作方向,因为这个方向并不一定就是整个材料的指向。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立足自我现实。如果没有后边的材料,这样写下去也没错。但看了后面的材料就会明白,四句话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信息,那就是“自信”“ 积极”“乐观”。在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地、一句不落地分析材料,然后从各材料中抽出共
28、同的信息,这一信息就是文题的意图所在。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自拟题目作文。不少于 600 字。山里有个男孩长大了,他要到外面的世界去,山里到山外没有路,有的只是茫茫的大山,茂密的森林。而且他也没有钱 。男孩找来一把斧子,放在石 头上磨了又磨。母亲问他磨斧子干什么,他说:“ 砍树,开路。我要到外面去!”母亲有些伤心又有些骄傲。男孩在林子里砍出了一条路来,又把砍下的树卖了作路 费。 临别时,母亲问他:“你还回来吗?你会记得回家的路吗?”男孩说:“我一定会回来的,我就顺着这条我砍出的路回来。 ”男孩就这样走了。男孩走了以后,山里人照着男孩的样子,从不同的方向砍出不同的路,到外面 闯世界去。他们都不走前人
29、的路,而是另辟蹊径;他们都把砍下的树卖 了作路费。于是 树都被砍光了。许多年后,男孩回来了。当他走到山边时,已经找不到自己当年砍出的路了。所有的山都是光秃秃的。他不能辨别回家的方向了。来源:学优高考网他失去了家园!思路分析:命题者选取了一个哲理故事作为测试材料,故事中的主人公背井离乡闯荡世界,多年后却不知家在何处了。故事的结尾意味深长, “他失去了家园”是一个深刻的隐喻,指男孩迷失了方向,也喻指人类家园的丧失。人类的破坏性发展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热点问题,而类似这样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写作试题,因其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积极作用而备受命题者青睐。一、近几年全国中考作文试题分析1 .以“我”
30、为圆心2. 以生活为半径3. 以情感哲思为画笔4. 描绘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二、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一)独词性作文命题的审题技巧1. 名词性题目,要考虑实义、虚义及反向立意。2. 动词性题目,要用问答补全句子法分析。3. 形容词性题目,要用扩展法分析。(二)短语类作文命题的审题技巧1. 偏正短语的题眼在修饰语上。2. 动宾短语类文题的题眼在“动”上。3. 并列短语和主谓短语的题眼。(三)整句类作文命题三、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和拟题技巧1. 命题特点2.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策略补题前先要准确把握已给命题文字中的概念。所补词语宜“小”不宜“ 大” ,力求 “小”中见大, “小” 中见深。所补词语要亮出文学
31、色彩或哲理色彩。补填的文字不仅要“准”,而且要力求“新” 。 3.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具体事物拟题法。抽象事物拟题法。特定情景拟题法。特殊符号拟题法。条块分割拟题法。四、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1. 审材料2. 审话题五、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1. 对于有主人公的材料,审题时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很容易找到材料的核心。2. 对于没有主人公的材料,我们要做到能全面分析。一、素材积累: 打破三段式结构的窠臼结构,是文章的内部构造。文章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但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二是必须注意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在应试中考作文时,要
32、按照考题的规定与中心思想的要求,把材料合理地组织、安排好,使文章言之有序。做到了这一点,文章的结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考生在安排结构上常犯的毛病是,往往陷入三段式结构的窠臼,即“开头中间结尾”之类的呆板性结构,使文章显得程序化、一般化。而要在结构上创新,必须使文章结构变化灵活,突破固有的模式,跳出套路,进入清新自然的境界。结构变化灵活的最理想途径,就是行文的散文化,它可以改变版块式的沉闷现象,废除三段型的固有格式,给人以千变万化、摇曳多姿的新鲜感。这种方法,三种基本文体都可以运用:(一)记叙文结构的散文化。记叙文以记人叙事为主,常用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来安排结构。这种结构的散文化,是比较容易做到
33、的,因为散文本身就属于记叙文的范畴。但不少考生在安排记叙文的结构时,写一件事往往是三段:开头、中间、结尾;写两件事往往是四段,除了开头和结尾,中间是一件事一段。这就犯了呆板的错误,版块性强而灵活性不足,这样的结构是毫无意义的。以下这篇中考优秀作文,就在散文式结构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请看这篇文章:生动的一课五岁的晶晶摔伤了左手,这是坏事,可是,由此她知道了哪边是左手,分不清左右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这就是收 获。由此我想起了去年我 亲身 经历的一件事情,它让我铭记在心,至今难以忘怀。晚饭后,我独自站在阳台上,徐徐的晚风,柔和的月光如水似玉。抬头仰望天空,一轮明月羞涩地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中, 远处
34、缀着几颗钻石般闪烁 的星星,好美啊!然而,面对这样的景致,我却怎么也快乐不起来。是什么这样沉重地压在我的心口?是什么使我这样的烦躁?又是什么使我这样的悲观失望?是母亲失去光彩的双眼,是父亲无奈的眼神,一切一切的“ 罪魁祸 首”就是我中考落第。走在外面,看到别人的父母趾高气 扬、春光 满面,听着别人讽刺的话语、冷落的声调,想着父母劳动的艰辛、关爱的真情,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消沉了,因为我失败了,这一个多月,我在痛苦中煎熬,但是,另一种潜意识也在我的心中潜滋暗长:“ 小 K,你要振作起来,不能再 这样消沉下去了,今年不行,还有明年。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与成功是一条岔道的两个道口,一条走向
35、彻 底的失败,一条则通向成功的彼岸,何去何从,你自己选择! ”我在矛盾中苦苦挣扎就在这时,一天晚上,父母终于走进了我的小房间,也走进了我的心房父亲说:“任何人都会怀疑你的能力,可我却相信你,而且我一直相信你,因为你是我的儿子!”我的泪如奔腾的江水,不可抑制地涌了出来。母亲也在旁边,摸着我的头发,我的颈里分明有液体在流动,那是母亲的泪水在浇灌着我,在催我振作啊!父亲的这句话,是我走出黑暗阴影的精神 动力;母亲的泪水,是我跳出矛盾苦海的甘露。终于,我背起了书包,重新走进了学校,又拼搏了一年。我坐在考场里,想着以前失败 的经历,痛苦的 岁月,使我顿时勇气倍增,这是一份面对困难敢于克服的勇气,一份面
36、对挫折不屈不挠的勇气,一份面对失败走向成功的勇气!五岁的晶晶分清了左右手的经历,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使我忆起了刚刚逝去的那一年。与小晶晶一样,我的失败和挫折,并没有把我打倒,反而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勇气,使我深深地感悟到:失败的滋味是痛苦的,但如果要仔细认真地品尝 的话,何 尝不会感受到其中的缕缕甜味呢?尤其是当你回首的时候,当你坐在考 场的时候,当你将要以优异的成绩来证明、来回报、来庆贺的时候,更会有一种自豪、欣然之情充盈在胸间。【总评】本文以记叙为主,运用倒叙的方法,具体叙述了“我”在去年中考失败后,如何走出阴影,战胜失败,在挫折中重新振作起来的情景。文章的可贵之处是结构严谨而散文化。开头以
37、材料中的晶晶起笔,并引起回忆,自然进入正文;结尾仍以材料中的晶晶收笔,并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经历来进行议论,这就有力地揭示了要义,深化了主题,形成首尾环合、浑然一体的完整结构。主体部分共有八个自然段,这些段落随时转换,见机跳跃,不呆板,清新自然,摇曳多姿,给人以结构美感。文章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切,颇有感染力。文章自始至终以“我”的感情变化为脉络,开头“ 难以忘怀”,然后是“ 烦躁”“悲观失望”“ 痛苦”,最后是“勇气倍增”,感受到了失败中的“ 缕缕甜味”,并与记叙的事情并行发展,同步前进。这样,因果相关,彼此配合,使文章血肉丰满,富有灵性,对文章的散文化结构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二)议论文结构的散文
38、化。一般情况下,议论文的结构要比记叙文呆板一些,其外在形式段落要明显少一些,无论是横式结构还是纵式结构,常常是一个问题一个段落,而且好像是固定不变的。实际上,议论文的结构同样可以创新,最好的方法就是散文化,内容上以说理为主,而形式上则完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大多哲理性散文都属于这种情况。例如有一位考生,在我从书本那里学到的一文中,在结构的安排上,有题记,有后记,中间由三个小标题领起,这三个小标题是:“ 壮志凌云”“柳暗花明”“爱国情操”,连同两“记”,全文共用了 15 个自然段,完全是一篇哲理性散文,文中警言甚多,从不同角度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读书感受,给人以美的享受、熏陶和启示。说明文的结构照样可
39、以散文化,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请看下面这篇文章:我们的心近了我家门前有一棵歪脖子树,由于它没有叶子,只有枝干,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树,可是它并没有死,树皮青青的,贴着它,有一种润润的感觉。 “没有枝叶,留着它干什么,还不如砍了烧锅。 ”我对爸爸 说,可是爷爷不让砍, “说不定哪天它还会发 芽长叶呢!”可是,我每次看到它,心里总觉得怪怪的,不舒服:光秃秃、孤零零的,算什么树呢?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上学放学,走过它时,都要顺手打它一下,好像这样才解恨似的,好像这样就能让它长出叶子。天长 日久,我打的那个地方自然 变 得光滑起来。可是有一次,我的举动被爷爷看见了:“你这样天天打它,怎么会长叶呢?要
40、是有人天天这样打你,你受得了吗?”爷爷的话,虽 然有些道理,可我心里不服气, “这个爷爷,真是的,人和树木怎么会相同呢?”就这样,我虽然不再打它了,可心里还是不舒服,也不再去看它管它问它摸它,渐渐就这样与它陌生起来,疏远起来。有一天清晨,我吃过早饭,背起书包去上学,路过歪脖子树时,无意中望了它一眼,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树干与树 枝的交界处,竟然冒出了一 颗 嫩芽,黄黄的,如 刚出壳的小鹅的绒毛;嫩嫩的,透着光亮;绿绿 的,滴着青翠,煞是可爱。我凑过去,用鼻子嗅嗅,一股香气扑鼻而来,那么清新,那么诱人。“阳娃,你在看什么, 还不上学去。 ”爸爸见我还在树旁抚摸,急忙催我。爷爷闻声走出来,见我与
41、往日不同,也催我快去上学。 “爷爷,快,快来看,树发 芽啦!”我欣喜地招呼着爷爷。爷爷走过来,围着树,转了好几圈,然后摸着它说:“ 我说得不 错吧,皮是树的心,只要皮不坏,心不死,它就会活过来的!”我这才知道,皮是树的心,我以前天天打它,不就是在刺它的心吗?顿时,我自责起来,“人怕伤心,树 怕伤皮”真是这样,一股 负疚感顿时涌上心头 :“歪脖子树呀,我对不起你,我 伤了你的心,让我来摸摸你的心吧! ”我靠着树身, 轻轻地抚 摸它,好像要 抚平它心灵的创伤似的!现在,歪脖子树浑身都长满了小叶和嫩芽,上学放学,每走过它时,我都会投去一种热切的目光,因为,我们的心近了!【总评】这篇作文,写的就是人与
42、自然的关系近了,即“我”与歪脖子树的心近了。 “近”是一种结果,当然也经历了一段变化发展的过程。 “我”先要砍它,后是打它,烦它,疏远它,最后是爱它近它,感情脉络一脉相承;爷爷是先要保护它,后是盼它发芽长叶,最后是揭示树皮的重要性,与前文批评“我” 打树的情节联系起来,富有哲理,给人以教益。文章采用事情发展的顺序,顺向成文,围绕这一顺序,重点写了“我”的感情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是与树的变化相依存的,说明人对自然保护的重要性,揭示了植物如人,不可伤其心的道理。植物有了灵性,歪脖子树也遂了人愿,于是, “我们的心近了”。这样的题旨揭示,也就有了可信度和说服力,更主要的是这里选取的题材与众不同,主题更
43、是独特,立意显然高人一筹,获得高分也就是必然的了。 二、阅读推荐:中考作文形象表达技法例谈中考作文要有亮点才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如果能避免抽象、概括、干瘪的表达,让自己作文的语言达到形象饱满的效果,那么你的中考作文定会增色不少。下面介绍三种实用技法: 来源:gkstk.Com【方法一】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形象的诠释 鲜活的形象比抽象的概念更丰富生动,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用形象代替抽象,常见的有三种方法。 1. 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能状难写之物,增加语言的形象性。请看天平和七弦琴中的一段话: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需要冷眼,又需要热心,虽不能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
44、的“数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感情、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作者将“认知”、 “感情”与两者的和谐统一巧妙地置换成“天平”、 “七弦琴”、 “数字化生存”与“诗意地栖居 ”,通过形象的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感。 2. 设置别具内蕴的写景笔墨 “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在写作时自然要涉及选择主体的思想心理活动。这时应采取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表现这种无形而又抽象的思绪呢?例如顶风的女孩一文,在表现女孩因选择中考志愿而与父母和老师产生冲突时,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她静静地伫立在风中,风很大,裙角翻飞,一如她飘摇的心。 不知是因为怕风,还是因为怕冷,天空中只有几颗隐隐闪烁的星星。远处万家
45、灯火连成密密浅浅的一片,朦胧却很温暖。 在这里, “风”成了“ 她”内心不平静的写照,而“冷”和“ 暖”则准确地传达了“她”对父母和老师在“她”中考志愿选择问题上的冲突的独特感受。语言细腻而富有诗意。 3. 巧借中外名人事迹说理论事 比如说什么是责任感,工具书上的说法通常是:责任感是指人们自觉地把分内的事情做好的心情。如何把这一抽象的诠释转化为形象化的表达?可借用富有责任心的中外名人的事迹来加以具体的阐述: 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 ,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丰碑,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 ,责任感是保尔.柯察金顽强拼搏、热爱
46、生命铸造的烈火金刚。 如此形象化的阐述,让枯燥平直的语言顿时灵动了起来。 【方法二】将科学的纯逻辑的推理转化为富有文学语言特性的形象 当你要论证它的进步意义时,如果能用形象化的图景来说话,就能避免就事论事,从而达到化虚(逻辑推理)为实(图景展现)的效果。如:假如时光可以倒流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们可以去感受一下炎黄时期的史前文明,可以去见识一下秦始皇的残暴和秦二世的昏庸,可以去参观一下那修了 35 年却被项羽一把火烧掉的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可以去采访一下曾经哭倒那劳民伤财的万里长城的孟姜女 又如: 克隆技术高度发达的明天 “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也许明天当我们上街闲逛时,可以见到西施、王昭君开了
47、美容院,貂蝉、杨玉环开了时装店,红拂、梁红玉成了武术教练,武大郎仍在卖他的烧饼,柳敬亭则已经站在了电视转播室里说书” 这些语言都成功地避免了纯逻辑的推理,将抽象、乏味的论证过程演绎成了一幅幅血肉丰满的历史画卷,可谓是“心游天仞,精骛八极”。 【方法三】将纯自然形象转化为审美形象 现实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山川房屋、田野大地,鸡犬虫鱼、山羊白兔,英雄豪杰之辈与怯懦猬琐之流皆可入文。我们在作文中要赋予这些形象丰富深刻的精神,表现其独特的美感。 祖国 祖国是什么?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它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一片土地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和事。然而,当苏轼放言“大江东去”的时候,当岳飞歌咏“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时候,当文天祥叹息“ 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时候,当于右任悲鸣“ 山之上,国有殇 ”的时候,当毛泽东感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候,祖国是什么的答案还会这么简单吗? 文章中的“放言大江东去”、 “歌咏八千里路云和月” 、 “叹息零丁洋里叹零丁” 、“悲鸣山之上,国有殇” 、 “感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就是苏东坡、岳飞、文天祥、于右任、毛泽东等人的审美形象。他们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伟人,而是有着丰富审美意蕴的精神丰碑,这就是用审美形象铸就的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