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物传记类课后练习(10)1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14 题。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联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胜也。朕于宗室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 ”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太宗尝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与百胜有利益否,所以不能多言。 ”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胜,愿陛下慎之。 ”
2、太宗大悦,赐绢二百段。四年,累迁中书侍郎。六年,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称旨,太宗为之设宴,因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王,便得尽诚规谏,至台龙逢、比干,竟不免孥戮。为君不易,为臣极难。我又闻龙可扰而驯,然喉下有逆鳞,触之则杀人。人主亦有有逆鳞,卿等遂不避触,名进封事。常能如此,朕岂虑有危亡哉!”寻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太宗谓曰:“国之储副,自古所重,必择善人为之辅佐。太子年在幼冲,志意未定,朕若朝夕见之,可得随事诫约,今既已委以监国,不在目前,知卿志怀贞愨,能敦直道,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 ”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干理称。
3、时太子承乾有足疾,不能朝谒,好昵近群小。太宗谓正伦曰:“我儿疾病,乃可事也。但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若教示不得,须来告我。 ”正伦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承乾抗表闻秦。太宗谓正伦曰:“何故漏泄我语?”对曰:“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冀其有惧,或当反善。 ”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后承乾逆,事与侯君集相连,称遣君集将金带遗正伦,由是配流州。注(1)起居注:指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2)封事: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露,用袋封缄,称为封事。(旧唐书?列传二十?杜正伦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为当时称美 称
4、:称道B非朕独私于行能者 私:有私心C臣职当修起居注 当:掌管D但全无令誉 令:美好2. 唐太宗认为杜正伦, “忠直” ,下面四句话中不属于这一看法的一句是( )A 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B 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C 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D 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3.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的一项是( )A杜正伦因魏征的推荐踏上仕途,并受到唐太宗的赏识和信任。唐太宗鼓励他不要辜负 魏征的举荐,努力做好本职工作。B杜正伦等人给皇帝的奏疏,深合唐太宗的心意,因而受到嘉奖。唐太宗希望他们经常 这样做,以免除他的危亡之忧。C杜正伦接受了唐太宗交给的
5、教导太子的重任,多次劝谏太子。然而,这不但毫无效果, 还惹得太子抗表闻奏,太宗因此大为恼火。D杜正伦得罪了唐太宗以及太子,又受到太子图谋背叛事件的牵连, “忠直”不复荐在, 最后落得个“配流州”的结果。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译文:(2):冀其有惧,或当反善。译文: (3)称遣君集将金带遗正伦,由是配流州。译文: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
6、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 ”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贾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 ”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送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 ”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
7、“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 ”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交捕欲治。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遂自刭。孝文帝闻而惜之
8、,曰:“吾无意杀之。 ”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 知:结交B往税凡五百金 税:赠送C大臣多害辟阳侯行 害:害怕D狱急,不敢见君 狱:案件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平原君“刻廉刚直”的一组是( )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 行不苟合,义不敢容 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 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 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A B C D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年黥布欲谋反,找朱建商量有关问
9、题,朱建却不畏权贵,不但不为黥布出谋划策,而且还竭力谏止。B辟阳侯因罪下狱,从孝惠帝到诸臣皆欲诛之。朱建威胁和利诱孝惠帝的宠臣为辟阳侯说情;吕氏集团覆灭后,朱建又为辟阳侯出谋划策,使之得以苟延残喘。C孝文帝时,淮南厉王诛杀了辟阳侯。孝文帝听说辟阳侯的许多计谋出自朱建,便欲逮捕朱建问罪,朱建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杀。D朱建家境贫寒,母亲对他管教甚严,使朱建形成了“行不苟合,义不取容”的品格,朱建拒交辟阳侯就与母亲有一定关系。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2)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
10、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
11、,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 ”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 ”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
12、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 ”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 ”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 ”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
13、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 固:坚持B重耳安之 安:安于享受C穷而来此 穷:贫穷D重耳谢不敢当 谢:辞谢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 )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饥而从野人乞食 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 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杀时又逃到狄;惠公即位后,又被追杀,只得逃往齐国。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因
14、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C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4把文中画横线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张纮字子纲,广陵人,游学京都,举茂才,大将军何进,司空荀爽辟为掾,皆称疾不就,避难江东,孙策创业,遂委质焉。表为正议校尉,纮与张昭井与参谋。后吕布袭取徐州,
15、因为之牧,不欲令纮与策从事。追举茂才,移书发遣纮,纮心恶布,耻为之屈。策亦重惜纮,欲以自辅,不遣,曰:“海产明珠,所在为宝。楚虽有才,晋实用之。英伟君子,所游见珍,何必本州哉 ”从讨丹杨,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三军之所系命也,主公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建安四年,策遣纮奉章至许宫,留为侍御史。曹公闻策薨,欲因丧伐吴。纮谏,以为乘人之丧,既非古义,若其不克,成雠弃好,不如因而厚之。曹公欲令纮辅权内附,出纮为会稽东部都尉。初,琅琊赵昱为广陵太守,察纮孝廉,昱后为笮融所杀,纮甚伤愤,而力不能讨。昱门户绝灭,及纮在东部,遣主簿至琅琊设祭,并求亲戚为之后,以书
16、属琅琊相臧宣,宣以赵宗中五岁男奉昱祀,权闻而嘉之。及讨江夏,以东部少事,命纮居守,避领所职。权以纮有镇守之劳,欲论功加赏。纮厚自挹损,不敢蒙宠,权不夺其志。每从容侍燕,微言密指,常有以规讽。初,权于群臣多呼其字,惟呼张昭曰张公,纮曰东部,所以重二人也。后,权以纮为长史,从征合肥。合肥城久不拔,纮进计曰:“古之围城,开其一面,以疑众心。今围之甚密,攻之又急,诚惧并命戮力。死战之寇,固难卒拔,及救未至,可少宽之,以观其变。 ”议者不同。会救骑至,数至围下,驰骋挑战。权率轻骑将往突敌,纮谏曰:“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 ”权纳纮言而止。明年将复出军,纮又谏曰:“今麾下值困厄之际,有扶危之功,宜广
17、开播殖,任贤使能,务崇宽惠,顺天命以行诛,可不劳而定也。 ”于是遂止不行。纮建计宜出都秣陵,权从之。令还吴迎家,道病卒。临危,授予靖留笺于权,以“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殷殷。卒时年六十。权省书流涕。(三国志吴书 ,有删节)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策创业,遂委质焉 委质:呈献礼物B权不夺其志 夺:强行改变C诚惧并命戮力 戮力:合力D权省书流涕 省:反思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张纮敢于进谏的一组是( )以为乘人之丧,既非古义纮厚自挹损,不敢蒙宠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 宜广开播殖,任贤使能遣主簿至琅琊设祭,并求亲戚为之后 以“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殷殷A12 B C D353
18、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纮才华出众,大将军、司空都征召他做属吏,但他都以身体有病推辞不接受。但是后来避难江东时,在孙策的礼遇下,出山担任正议校尉,和张昭一起辅佐孙策。B在曹操想趁孙策去世谋取江东时,张纮以大义劝谏曹操,而曹操也接受了他的建议,并让张纮出任会稽东部都尉,后来孙权就以“东部”称呼张纮。C赵昱被笮融灭门,张纮派人祭奠,还托付琅琊相臧宣为赵昱找宗族中人继承香火。臧宜从赵氏族中找了一个五岁男孩来继承赵昱香火,张纮对此很赞赏。D自孙策去世后,张纮多次对孙权进谏。即使是临终时,他还不忘写信嘱咐孙权要从善如流。他还曾建议孙权以秣陵为都城,也得到孙权的认同。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
19、成现代汉语。 (10 分)(1)英伟君子,所游见珍,何必本州哉 (2)每从容侍燕,微言密指,常有以规讽。(3)死战之寇,固难卒拔,及救未至,可少宽之,以观其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轨,字士则,周雍州牧、酂国公恭之子也。隋大业中,为资阳郡东曹掾,后去官归于家。义兵起,轨聚众千余人,迎谒于长春宫。高祖见之,大悦,降席握手,语及平生,赐良马十匹,使掠地渭南。轨先下永丰仓,收兵得五千人。从平京城,封赞皇县公,拜大丞相谘议参军。时稽胡贼五万余人掠宜春,轨讨之。行次黄钦山,与贼相遇,贼乘高纵火,王师稍却。轨斩其部将十四人,拔队中小帅以代之。轨自率数百骑殿于军后,令之曰:“闻鼓声有不进者
20、,自后斩之。 ”既闻鼓,士卒争先赴敌,贼射之,不能止,因大破之,斩首千余级,虏男女二万口。武德元年,授太子詹事。会赤排羌作乱,与薛举叛将钟俱仇同寇汉中。拜轨秦州总管,与贼连战皆捷,余党悉降。进封酂国公。三年,迁益州道行台左仆射,许以便宜从事。属党项寇松州,诏轨援之,又令扶州刺史蒋善合与轨连势。时党项引吐谷浑之众,其锋甚锐。轨师未至,善合先期至钳川,遇贼力战,走之。轨复军于临洮,进击左封,破其部众。寻令率所部兵从太宗讨王世充于洛阳。四年,还益州。时蜀土寇往往聚结,悉讨平之。轨每临戎对寇,或经旬月,身不解甲。其部众无贵贱少长,不恭命即立斩之。每日吏士多被鞭挞,流血满庭,见者莫不重足股栗。轨初入蜀,
21、将其甥以为心腹,尝夜出,呼之不以时至,怒而斩之。每诫家僮不得出外。尝遣奴就官厨取浆而悔之,谓奴曰:“我诚使汝,要当斩汝头以明法耳!”遣其部将收奴斩之。其奴称冤,监刑者犹豫未决,轨怒,俱斩之。后征入朝,赐坐御榻,轨容仪不肃,又坐而对诏,高祖大怒,诏下狱。俄而释之,还镇益州。贞观元年,征授右卫大将军。二年,出为洛州都督。洛阳因隋末丧乱,人多浮伪。轨并遣务农,各令属县有游手怠惰者皆按之。由是人吏慑惮,风化整肃。四年,卒官,赠并州都督。(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一 )注降席:让出座席的西边。稽胡:稽胡(j h ),古族名, “匈奴”的别种,又称“山胡”。党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
22、有“党项族党项羌”的称谓。吐谷浑(汉语拼音:t y hn)吐谷浑是鲜卑族的一支。蜀土:四川。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轨自率数百骑殿于军后 殿:冲锋,进攻B许以便宜从事 便宜:见机行事C见者莫不重足股栗 栗:颤栗,颤抖D人多浮伪 浮伪:虚伪2下列各组中,最能表现出窦轨军纪甚严的一项是( )轨斩其部将十四人,拔队中小帅以代之 与贼连战皆捷,余党悉降或经旬月,身不解甲 呼之不以时至,怒而斩之每诫家僮不得出外 监刑者犹豫未决,轨怒,俱斩之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朝大业年中,窦轨辞官归家,后来各地义兵纷起反隋,窦轨也聚集了一千余
23、人,后来前往长春宫归附唐高祖,得到唐高祖的礼遇,并得到高祖赐予的宝马。B当赤排羌作乱之际,身为太子詹事的窦轨与薛举手下的钟俱仇一同讨伐汉中。窦轨与叛贼连续作战大获全胜,剩下的叛贼全都投降了。因此窦轨被晋封为酂国公。C正当党项族侵犯松州时,窦轨应诏与扶州刺史蒋善合联手救援松州,蒋善合先到达钳川,奋力杀敌,打败了党项所率领的精锐部队吐谷浑大军。D窦轨军纪甚严,就连成为自己心腹的外甥夜出未及时回营,也按军法处死;在处死家奴时候,监刑人员因犹豫不定也被窦轨处死以示法令严明。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行次黄钦山,与贼相遇,贼乘高纵火,王师稍却。(2)轨并遣务农,各令属县有游手怠惰者皆按之。6
2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初,母梦青龙自怀而出,并见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遂产弘景。幼有异操,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 ,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 ”及长,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耳。读书万余卷。善琴棋,工草隶。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取决焉。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及发,公卿祖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
25、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 ”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时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尤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著帝代年历 ,又尝造浑天象,云修道所须,非止史官是用。义师平建康,闻议禅代,弘景援引图谶,数处皆成“梁”字,令弟子进之。高祖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逾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天监四年,移居积金东涧。善辟谷导引之法,年逾八十而有壮容。深慕张良之为人,云“古贤莫比” 。曾梦佛授其菩提记,名为胜
26、力菩萨。乃诣鄮县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后太宗临南徐州,钦其风素,召至后堂,与谈论数日而去,太宗甚敬异之。大通初,令献二刀于高祖,其一名养胜,一名成胜,并为佳宝。(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 除:任命B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 止:居住C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 要:要求D恩礼逾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 笃:深厚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朝仪故事,多取决焉 而人之所罕至焉B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C年逾八十而有壮容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D其一名养胜,一名成胜 今其志乃反不能
27、及,其可怪也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弘景虽然生活在贵族群中,但关起来门来不与其他人相往来,只以看书为要事,朝廷规仪礼章等事,一般都向他请教决断。B陶弘景喜欢著述,更追求奇异,爱惜时间,越老越勤奋,尤其了解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C梁高祖即位后经常写信问候陶弘景,是因为在高祖即位前,素不相识的陶弘景推荐了他并且援引图谶,让弟子进上表示忠诚。D陶弘景擅长辟谷气功等养生方法,八十多岁仍显得年轻,十分爱慕汉代张良的为人处世,称他“古代贤人没有谁能比得上” 。4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发,公卿祖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
28、,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2)后太宗临南徐州,钦其风素,召至后堂,与谈论数日而去,太宗甚敬异之。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 ,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 。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 ”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 ”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
29、焉。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 时脱之。 ”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
30、。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 解。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贼:内心残忍。 嚼:把酒喝尽。 践更:秦汉时的一种徭役。驩(hun):喜悦 欢欣。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使人微知贼处 暗中 B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 拜见 C不可者,各厌其意 厌,通“餍” ,满足D诸公以故严重之 推重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明郭解不喜炫耀的一组是( ) 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 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乃夜去,
31、不使人知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 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 )A郭解虽然年少时为人残忍,也伤害过很多人,但后来就改变行为,能够非常友善地对待他人。B郭解姐姐家的孩子惹怒别人被刺身亡,郭解派人抓到凶手,了解了真实情况后公正处理了此事,赢得了人们的尊重。C虽然郭解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在人们心中的威望较高,有时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到他那里也会得到较好的解决。D 太史公认为相较于美名而言,人的相貌如何并不重要,能够长久被人称道的是美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2)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8
3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 ,完成 1-5 小题。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身长八尺,手格猛兽,旅力绝群。仕吴为通江吏。时将军薛珝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观之,慨然而叹。有善相者刘札谓之曰:“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 ”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稍迁建平太守。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武帝吴亡,彦始归降,武帝
33、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 ”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 ”彦厉声曰:“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罪。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中都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
34、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 ”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自表求代,征为大长秋。卒于官。 (选自晋书?吾彦传)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奇其勇略 对感到惊奇 B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 率领C乃更荐之 改变 D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 优秀2填入下列
35、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君明臣贤,何亡国 前后内史皆诬之罪 自古由贱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A以 以 且 B为 以 而C以 于 而 D为 于 且3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B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C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D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