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5世纪前后20世纪初),必修2,【备选答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 海上马车夫 第二次工业革命 商业革命 日不落帝国 “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 世界工厂,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市场, 概念阐释:,第1课时 开辟新航路与殖民扩张,课程标准: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开辟经过:(时间、人物、国别、线路、支持者),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葡萄牙,意大利,葡萄牙,葡萄牙,西欧-好望角,西欧-美洲,西欧-好望角-印度,环球
2、航行,葡萄牙 王室,西班牙 王室,葡萄牙 王室,西班牙 王室,第一个,发现新大陆,东方航路,实现环球航行,材料1: 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恩格斯,材料2:“黄金是咒语,是魔鬼,是驱使欧洲人不顾一切投向海洋的原动力 。”,材料3:在西欧国家中,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两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对外扩张希望获得海外财富。 世界史近代史编,史论结合,多元探究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马可波罗游记的流传,出现“寻金热”,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材
3、料4: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到世界各地去,将福音传播给每一个人. 迪亚士,材料6: 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提倡理性和冒险精神,主张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追求深广渊博的知识,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世界近代现代史,材料5: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甚至劫掠过境商旅。因此,很多西欧人都希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人教版教材,传播天主教,传统商路被阻断,人文精神的鼓舞,考点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宗教根源:
4、,商业危机:,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的流传,欧洲人的“寻金热”,传统商路被阻断,传播天主教,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政治根源:,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条件: 可能性,航海技术的进步;造船技术的进步 地理知识的增加;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思想根源:,人文精神的鼓舞,考点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对欧洲的影响:,引发“商业革命”,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通过贸易、掠夺西欧开始崛起; 引发“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欧国家开始殖民扩张,加速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概念阐释: 商业革命: (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品种类增多(2)商路贸
5、易中心转移,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价格革命: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导致白银价格下跌,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对亚、非、拉的影响(双重性),使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 白银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当地传统的文化和社会结构,客观上促进亚非拉社会的进步。,对世界的影响:,证明了地圆学说,发现了美洲及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全球化由此发端 观念、习俗变迁;促进物产交流,新航路开辟如何影响中国?,(1)经济上,美洲的马铃薯、烟草、玉米、花生等作物传入中国,促进了粮食产量
6、的提高,扩大了经济作物种植,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2)政治上,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我国。一方面中国被迫开始了反侵略的战争;另一方面为抵制西方殖民者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而导致近代中国逐渐落伍 (3)文化上,“西学东渐”开始,传播了一些先进的西方文化。,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历史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
7、整体统一,文明演进、交流、碰撞,社会转型,民生变迁,1、结束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4、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5、观念、习俗变迁;促进物产交流,对世界,对欧洲,影响:,2、世界市场开始形成,3、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全球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目的,宣扬国威政治目的,掠夺财富经济目的,性质,政治行为,封建性质的海外活动,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经费来源,封建国家财政支付,国家支持、私人筹集股份制公司形式,结果,负担重,航海衰落,走向闭关锁国,殖民扩张,推动了社会发展,有可持续性,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兴起; 中国封建制
8、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东西对视,隔雾看花,考点三 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三角贸易,欧洲,非洲,美洲,出程 从欧洲港口载上廉价货物到非洲“换取”奴隶,中程 运奴隶到美洲贩卖,归程 从美洲运金银、烟草、蔗糖到欧洲,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大约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得100300。,2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第一阶段: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7世纪),阶段特征:,从社会形态上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从文明发展的进程看,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过渡时期。从世界面貌变化的角度看,是人类由隔绝逐渐走向联合的历史。,在经济领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殖民扩张扩
9、大了欧洲原始资本积累,东西方世界差距开始拉大。,在思想领域: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并迅速扩展,人文主义思想兴起在政治领域,资产阶级开始夺取政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第2课时 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概况:,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工厂制度代替手工工场。,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珍妮机的问世。,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和普及。,政治前提: 市 场: 资本雄厚:技 术: 劳动力: 原 料: 科技支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政治前提。,海外市场扩大直接原因,英国通过殖民掠夺、海外贸易、国内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本;,手
10、工工场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政策鼓励发明创造,圈地运动使大批无地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考点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原因(首先发生于英国),2.成就 (1)棉纺织业,3、工业革命的完成:,意义: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开始集中,促进了工业城市兴起;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标志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英国1840年前后 法美19世纪中期,18世纪60年代(1765年),珍妮机发明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3)交通运输业,(2)动力革新,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投入使用,富尔顿:汽船;史蒂芬孙:蒸汽机车,4、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极大地提
11、高社会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蒸汽时代到来,(2)经济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3)经济结构:,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时代,(4)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5)社会结构:,两大对立阶级形成,(6)社会意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马克思主义产生,(7)促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消极影响: 两大对立阶级矛盾突出,工人运动兴起 东方从属于西方,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工业革命不仅是技术革命,而且是社会变革。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带来了消费领域的变革,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12、习俗发生了变化。,5.工业革命的特点 发明者主要是工人和技师,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要是在轻工业领域; 从英国一国到多国 蒸汽为动力,1.政治:发动两次鸦片战争,“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3.文化:开始向西方学习,先后产生 4、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对中国影响:,第二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18至19世纪中后期),阶段特征:,政治上: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代议制)通过立法的方式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先后确立。资本主义列强加紧殖民扩张,使东方从属西方,经济
13、上: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由手工工场时代进入大机器生产和蒸汽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占据主导地位,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思想上: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理想蓝图”。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世界意识形态呈现二元化趋势。,考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原因:,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促进。(直接原因),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资金。,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已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1、政治:,2、科技:,3、资本:,4、市场:,(二)概况:,1、时间:,2、标志:,3、范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
14、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欧美多国同时进行。,四、第二次工业革命,(三)主要成就:,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化肥、染料等合成材料,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车等机器与产品的涌现,使人类跨进了“电气时代”,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技术,使人类有了更加便捷的联系方式,生产力飞跃发展,促进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内燃机、柴油机、 汽车、飞机,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炼钢技术,提高了了钢铁的质量,(四)影响:,1、作用(积极):,2、后果(消极):,重化工业成主要生产部门。,生产力: 生产关系:生产结构: 世界格局:,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产生垄断组织,大企业时代来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
15、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帝国主义矛盾加剧,世界性战争阴影弥漫; 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1、政治:列强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经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文化: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三民主义)、实业救国思想、民主科学思想先后在中国流行 4、社会生活:西方物质生活进一步影响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二次工
16、业革命特点,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都导致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制度、大企业) 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基本、最终) 都引起了思想理论的变化(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点,发明者主要为科学家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 德日等后起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内燃机为动力,侧重于重工业领域,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18C 60年代-19C中期,19C 70年代-20C初,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技师和工人,科学家、工程师,棉纺织业(轻工业),以重工业为主,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英国,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厂制确立,
17、垄断组织、大企业,基本形成,最终形成,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主导的工业化,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4.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走人类可持续发展之路。,扩展思维:两次工业革命的认识与启示:,运用新史观评价工业革命?,全球史观:交通、通讯工具推动了整体世界形成,文明史观:推动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近代化史观:推动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史观:导致一系列社会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童工、城市人口剧增、特殊人群
18、的生活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问题,生态史观:造成自然环境恶化;资源的过度消耗,经济上: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主要国家实现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阶段特征:,第三阶段: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政治上: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展开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科技文化上:科技发展迅速,科技和生产力的结合日益紧密,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学艺术的全面发展,反映了人类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阶段划分:早期:以
19、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标,掠夺财富为主要手段(新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以前);中期: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商品输出为主要手段,(工业革命期间);后期:以寻求投资场所,积极展开对外资本输出为目标,划分势力范围、强占殖民地为主要手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 评价:(提示)具有破坏性(早期)和建设性(中后期)双重性。,拓展内容: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认识:,考点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阶段、特征与影响,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原因:(1)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推动力量:两次工业革命(内在动力)长期的殖民扩展与掠夺(外在动力)。(3)技术条件:交通和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途径:(1)武力殖民扩张;(2)殖民贸易(如: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与人口及资本输出等)。,对欧洲: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对亚非拉:造成亚非拉长期贫困落后 ;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国家或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和文化,促使人类向现代文明转化,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融和发展。,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