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幼儿认知能力的形成规律与智育,第四节 智育的心理依据和有效措施,一、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幼儿兴趣特点:表面化、短近化 培养幼儿兴趣的基本任务:提高兴趣的稳定性 第一:创造良好的环境,丰富幼儿知识和生活经验。 感知-发现-询问-思考-思维活跃、兴趣广泛 第二:正确而积极地回应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导幼儿的求知兴趣更持久更深入的发展。,正确对待幼儿提问,是培养幼儿求知兴趣的重要途径。 一般应简单明确通俗易懂。 第三: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讲故事、猜谜语、小实验、游戏等,以及在活动中灵活的方式方法等,激发幼儿广泛兴趣和求知欲。 第四:提供多种多样的直观材料、玩具、培养幼儿兴趣。 幼儿被动
2、接受-主动发现问题,第五:要营造一种积极、自主、探究、和谐的氛围,让幼儿能够放松、开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幼儿主动参与、获得进步-积极反馈-产生自信-获得教师和小朋友尊重 二、培养幼儿感知观察力 感知觉是认识的来源,是智力活动的重要前提。 幼儿感知能力越强-智力发展前提约充分,有效措施,第一:要注意保护和及早训练幼儿的感官。 看、听、摸、尝等多种感觉通道对事物形成全面的、完整的感知。 例如:给幼儿呈现各种不同形状、花色、质地的瓶子,吸引他们用眼睛去欣赏。 第二: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和注意力。 专注-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提高观察效果 教师用具有感染性语言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兴趣如:下面我们来看一幅
3、有趣的图片,看完后比比看谁看到的更多,说得更好。,第三:要引导幼儿进行有目的、有条理的观察。 幼儿观察特点: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观察方法:由远到近、由粗略到细节、由简单到复杂。如:观察胡萝卜特点。可先让幼儿回答:胡萝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用手摸摸是什么感觉、根是什么样的、切开后是什么颜色、有什么味道?,第四:使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观察 特征观察:就是对某种事物的主要特征或某一方面的特征进行相对静止的观察。 需要幼儿回答:什么样的?怎么样? 分解观察:对观察对象各部分进行细致的分解,然后综合起来,形成对观察对象的整体全貌的了解。 需要幼儿回答:有些什么?有哪几部分?,比较观察: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4、事物放在一起观察,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幼儿回答:这两样东西相同吗?哪里不一样? 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追踪观察:就是观察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过程,目的是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浸泡在水中的豌豆、大蒜是如何发芽变化的。,探索观察: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转化、原因、结果。 引导幼儿回答:为什么、什么原因一类问题。如:为什么有些动物会飞,有些不会飞。,三、培养幼儿注意力,注意力特点:无意注意,不稳定易转移。 如:原本让幼儿观察小兔子的形象特征,但小兔子一出场,幼儿被它活蹦乱跳的吃草行为吸引了,而忽视观察小兔子短尾巴、长耳朵的形象特征。,有效措施,第一:学习活动多样,内容丰富,且有
5、明确的目的性。 多样化活动-维持注意力 丰富的内容-吸引幼儿注意 明确目的-使注意力始终指向一定方向 如:”这颗豆子会长出叶子,你们看到它发芽后,尽快告诉老师啊?“,第二 学习内容难度要适度。 第三 建构良好的环境,消除分散注意的干扰因素,提高注意的效果。如:幼儿做游戏或看书的地方应远离过道;电视、食品等可能让幼儿分心的东西应摆放在较远的位置。 第四: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促使幼儿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或加强幼儿的自我调控能力,使其高度的集中注意。 通过游戏活动,将注意力训练融入其中。 如:拍球、走平衡木、滑滑板等活动,四、培养幼儿记忆力,第一:重复的多种感官的训练,既让幼儿通过多种感觉通道、多
6、次的感知来记住事物,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忆方式。 如 教师讲解完某个故事后-让幼儿用口头表达出故事所描述的情节 第二:形象训练,既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具、鲜艳的色彩、外显的动作等激发幼儿识记的兴趣,产生形象记忆。如:学习加减法时动手操作学具;学习歌曲时,运用图片、动画形象的解释歌词的含义。,如:讲完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让幼儿通过表演来记忆。 第三:归类、比较训练、既要把识记的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概括,了解事物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如:幼儿认识鸭子时用鸡做比较 第四 语言训练,既用语言帮助幼儿在观察对象和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方法。一边看 一边说 视觉形象和语言复述同步结合的记忆方法,五、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7、,创造性思维:在创造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 特点:一是:流畅性,指对特定的问题做出反应时所产生的意见、办法的数量。 如:在一分钟之内尽量说出圆形的物体名称。 二是:新颖性,指能从新的角度去解释、解决问题,提出非同一般的见。,三是:灵活性,指对问题做出反应时,能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去考虑,而不是之拘泥于一个范围或维度。 四是;精密性,指对问题的意见、办法修改补充的更为完善,使之在现实中更容易实现。,有效措施,第一:爱护幼儿的创造萌芽 保护幼儿探求知识的愿望 第二: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启发性提问 教师多问“为什么?将会发生什么之类的问题?” 遇到小问题
8、,教师不要急于解决,而是让幼儿自己想办法。续编故事结尾等。,第三:提供丰富适宜的刺激环境 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玩具、材料、积木、沙土等玩具。 第四:应用多种训练方法 材料扩散:是以某种物品为材料,并以此为扩散点,尽可能多的设想他们的各种用途。如“纸除了写字还能有什么用等?”,功能扩散:是以某种事物的功能为扩散点并以此为扩散点,设想这种功能的可能性。 如:怎样才能解渴? 结构扩散:以某种事物的结构为扩散点,设想利用这种结构的多种可能性。 如 在圆形上拼画出各种图案,用三角形和圆形拼出五种以上的图形等。 组合扩散:从某一事物出发,以此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与另一事物联结成具有新价值、成为新事物的各
9、种可能性。如:怎样打扮才能让小狗狗更漂亮?,第五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创造个性的品质:乐观的态度、自信心、冒险精神;正确批评态度和探索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不懈的精神。,1.创造性思维简单地说就是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_。它的特点有四个:一是_,二是新颖性,三是_,四是_。 2.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方法主要有以下具体方法:_ 、_ 、功能扩散、_.,3、下列不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 ) A、连续性 B、新颖性 C、灵活性 D、精密性 4.幼儿的智力发展指感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基本要素的整体发展,而不是某一要素的发展. ( )
10、5.具有相同知识的孩子,在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的聪明才干也是相同的. ( ),6.重复性训练,即让幼儿一次又一次地感知所要记住的事情,也即机械训练. ( ) 7.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是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 ) 12.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运用_ 提问的方式;可以讲故事去激发联想,还可以腊助艺术教育,此外,丰富多彩的_是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最有效的途径。,13.对问题作出反应时,能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去考虑,而不只是拘泥,于某一个范围或维度,这描述的是创造性思维的_特点。,1、研究发现,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进程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不遗忘
11、 D、起伏不定 2、( )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A、感知觉 B、注意 C、思维 D、想象 3、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是( ) A、以有意记忆为主 B、以词语逻辑记忆为主 C、以无意记忆为主 D、以意义记忆为主,4.人们常以“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比喻来说明智育有助于幼儿_的形成。 6.知识的掌握要经历一系列的过程,其中_ 、巩固与_是最基本的三个环节。 7._是领会知识的初级阶段。,10.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记忆的过程来完成,记忆主要包括识记、_ 、_、和回忆。 11.根据人的记忆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_、情绪记忆、_和运动记忆。,6、幼儿形成认知能力的过程包括哪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之间有何关
12、系? 答:认知能力的形成包括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与知识应用是最基本的三个环节。 关系: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与知识应用有密切关系。知识的领会和知识的巩固是知识应用的前提,知识的应用又使知识的领会和知识巩固得到检验和发展。因此,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是在掌握知识、提高认知能力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环节。,7、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感知规律,提高感知效果。 答:各种感知规律是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依据,它有助于提高幼儿感知的效果。 感知的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足够的强度,使幼儿能察觉到、引起清晰的感知觉。如教师说话的声音不宜太大和太小,是每个幼儿都能听的到即可。 要考虑知觉的选择性,提高感知速度。如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易被感知。教师在上课、板书、制作挂图、运营焦距时都应当遵循感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