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科技创新与教育的关系584/167摘要:“科教兴国” 早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正确处理好科技创新与教育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教育,并对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起促进作用;教育对科技创新起决定作用,没有教育科技创新也无从谈起。所以科技创新与教育密不可分,只有科技创新与教育共同发展才有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关键词:科技、创新、教育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基于知识、注重科技、重视创新的时代,这是一个以人为本、展现个性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文盲不再是指不识字的人,而是一个不懂科学、不会学习、不敢创新的人的代名词。在这样
2、一个时 代里,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和训练科技创新的精神、形成科技创新的能力,在于塑造一个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在人人学习,终生学习型社会,教育必须创新,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要求创新。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注重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至关重要。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真正的高科技是花钱买不来的。科技创新人才为本,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创新了,人才才
3、能跟上一、加强科技教育,能使教育取得关键的突破性进展。目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则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而如何能全面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的重任,只能靠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我们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就要加强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区少年宫每年根据本区青少年实际和上级的要求,坚持十八年都开展“ 科技传播活动月”,通 过少先队活 动的形式,在全区三万多学生中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开展“ 四个一”,即读一本科技 书,讲 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写一篇科学小论文,从而使区内
4、各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率达到100%。最近,区少年宫还在区内学生中开展“大手拉小手 ”的活动 ,让一个大人带动一个小朋友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二、开展科技创新教育,能使教育永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核心是“创新”,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能使青少年教育事业永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越秀区少年宫设立的科技部,多年来坚持三个面向的办学方向,面向社会,面向广大少年队员,面向学校,开设十多项科技活动培训,有海陆空模型,无线电制作,科技创新生物百项到现在的电子机械人和航天模型制作培训,都是紧跟科学时代的步伐,使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教育紧跟邓小
5、平同志的“三个面向 ”,为这个世纪即将到来的科技革命培养出大量的未来人才。三、加强科技教育,培养科学精神,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经济和社会越来越呼唤着科技的大发展,呼唤着教育的大发展,更呼唤着人才的大发展。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教育能否培养和造就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大批创新人才。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青少年是人才的储备力量,是发展的助推之星,更是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他们对科学技术 掌握的程度往往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创新力、
6、一个社会的发展力和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为此,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加强科普教育工作,增强科普意识,培养一代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优秀青少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四、科技创新教育的开展,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科技创新思维的培养的另一重要方法是想象力的训练和培养。它既可以对两个毫不相干的实物予以联系并拼接起来而形成新的事物; 又可以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经过加工处理,和某一些事物联系起来而构成更新的形象,这为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往往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具有较大的创造性。富兰克林面对溪流产生思想的火花,居然把电与水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了与现代电学原理基本上一致的电流学说;现代法国分子生物学家莫诺充
7、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把基因中的活动想象为一个巨大的工程,从而大胆地提出控制基因活动形成蛋白质的特定性质、数量以及时间是由类似“工头”、 “操纵 手” 来控制的。为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的 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 见,想象力的培养是科技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象力的提高是促进科技发展,人类进步的必要条件五、科技创新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毅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时候,一要培养坚实的科学基础,二要培养博大的人文精神,三要培养奋斗的品质,让创造精神建立在实实在在的人格与能力的根基之上,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未来经
8、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只有真正基础扎实、全面发展的人,他就一定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在美国,学校教育一切为了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因此,美国精心研究中小学课程教材设置,努力将学生毕业后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与现在的课程设置相结合,让学生在校早期就与社会有必然的联系。在科技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在课堂上发明和创造出很多仅仅是设想的作品,有些是不成熟的发明模型。而怎样使一个好的设想成为作品,怎样使不成熟作品变为成熟,使幻想成真。 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毅力。一个成功的发明作品在试制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很多次失败和改进,而在这一次次的失败和改进中,就能使学生逐渐能够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考验,勇于克服
9、困难,始终保持发明创造的热情和兴趣,不屈不挠,坚持到底。这样一种创造毅力不 仅有助于学生们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他们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有助于他们事业上的发展。而在发明和创造的过程中,也能使他们逐渐掌握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提出创造性的设计方案,并将设想变成现实。科技创新教育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毅力和创造能力是重要的。时代呼唤创新,创新比任何时代都显得重要,而科技创新尤其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创新精神是要靠激发的,创新能力是要靠培养的,而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讲,要从孩子抓起。一个国家有没有足够的科学储备,有没有持久的创新能力,关键在基础教育。中小学的创新教育搞不好,向大学要新技术就是缘木求鱼。中小学基础教育尤应重视适应未来的科技能力培养,因此,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世纪的今天,在素质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参考文献: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林崇德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年创新教育实践100例,王建国主编, 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