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汗血马教学设计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 刘鹏教学目标1. 理解“汗血马” 意象的含义以及作者藉此表达的对不懈追求理想的生命的赞美以及对自己创作思想的思考。2. 品读诗歌韵脚,初步感受牛汉在汗血马这首现代诗歌中的用韵与内在情感之间的和谐统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品读词句,把握汗血马飞奔自燃焚化的生命历程,感受诗人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难点: 品读诗歌韵脚的变化,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用韵与抒情之间的和谐统一。说明:现代诗歌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魅力。初二的学生能够通过自读初步把握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情感,但对现代诗歌这种文学艺术形式仍然缺乏深入把握的能力。 汗血马是诗人牛汉的名作。作者借“汗血马”
2、这一意象表达了将自己对用“自燃”对抗苦难不懈追求理想的 强悍生命的赞美,同时也用诗歌表现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不懈追求。还应当看到的是,本诗又极具现代诗歌的 艺术美,比如:内在的韵律和节奏(韵脚与分节)与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脉络及诗歌内容上的开展和谐统一等。因此,对本文的教学既要关注引导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情感,又要使学生通过读 初步感受到牛汉在本诗中体 现出的语言与内在情感的和谐统一,进而感受现代诗 歌独特的艺术美。 这二者也就成 为了教学目标。前者是阅读诗歌的基本要求,是为 重点;后者对于初二学生而言 难度很大,也就成 为了难点。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 解析课题,比较
3、阅读,交流阅读感受1. 师生共同解析课题教师板书课题:马汗血马。学生在自 读基础上简述汗血马 的特征。2. 展示说明性语言材料,感受诗歌文体特点。教师展示文字材料:“汗血马的原产地在土库曼斯坦。其 祖 先 是 生 长 在 偏 僻 的 沙 漠 戈壁 地 带 的 野 马 。外 表 英 俊 、神 武 的 汗 血 马 体 型 优 美 、头 细 颈 高 、四 肢 修 长 、皮 薄 毛 细 、轻 快 灵 活 ,具 有 无 穷 的 持 久 力 和 耐 力 ,可 以 长 距 离 的 骑 乘 。汗 血 马 皮 肤 细 腻 ,奔 跑 时 脖颈 部 位 流 出 的 汗 中 有 红 色 物 质 ,鲜 红 似 血 ,因
4、 此 得 名 。”比 较 文 字 材 料 与 诗 歌 带 给 读 者的 不 同 感 受 。学 习 活 动 预 设 :学 生 通 过 比 较 初 步 感 受 说 明 性 文 字 的 平 实 和 诗 歌 的 激 情 。3. 学生根据自己自读诗歌的感受朗读,交流自读后的感悟。学习活动预设: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可以对诗歌有一定的把握和感受,初步感知 诗歌内容,初步了解汗血马形象,初步体会到作者笔下汗血 马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初步感受到诗人对汗血马的赞颂。但,学生对诗 歌的感受是初步的,表现在朗读上往往表现力不足。二、 品读词句,梳理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情感1. 再度比较,感受意象特点。比较说明性语言材料与诗
5、歌的内容, 归纳汗血马分别作为说 明对象与诗歌意象之间的相同之处,感受到诗人对 意象的文学加工是建立在意象的 现实特质基础之上的,并初步把握诗歌内容。学习活动预设:学生可以在文本的对比阅读中发现一些共同之处:A 汗血马生活的环境是沙漠戈壁。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朗读第一节“跑过一千里戈壁才有河流 跑过一千里荒漠才有草原”。体会理想与苦 难并存和强 健的生命面对苦难的无奈。对本节的朗读应该沉重而缓慢。板书:苦难B 汗血马在飞奔的过程中会渗出如血的汗珠。教师顺势引导诗人对意象的处理依托现实又高于现实,寄托了自己的情感。指导朗读,感受诗人蕴含其中的对苦 难抗争的斗志以及对汗血马 的赞美。 对这一部分的朗读
6、要沉重中略带昂扬。2.围绕突破口“飞奔”深入研读,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到诗人对汗血马的描述始终围绕着一个关键词:飞奔。诗歌中的汗血马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了三种不同的 飞奔境界:只有 飞奔 四脚腾空的飞奔 它只向前飞奔 浑身蒸腾出彤云似的血气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品读关键词语和上下文的诗句,把握汗血马飞奔自燃焚化的生命历程。教 师指导学生朗 读,在朗 读中感受诗歌内容的不断发展,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活动预设:品读诗句,深入感受。A“无风的七月八月天/戈壁是火的领地/只有飞奔/四脚腾空的飞奔/胸前才感觉有风/才能穿过几百里闷热的浮尘”教师指导学生品读:此时的“飞奔”仍然是汗
7、血马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面对苦难时抗争的阶段,为了穿过荒漠不得不 飞奔。 这一节的朗读应该是深沉的,表达出对理想的追求,更要表达出面对苦难的无奈与不甘。此 时,作者的笔下,汗血马呈现出的生命形态是“马”(教师板书)。B. “肩脚上并没有翅翼/四蹄也不会生风/汗血马不知道人间美妙的神话/它只向前飞奔/浑身蒸腾出彤云似的血气/为了翻越雪封的大坂/和凝冻的云天/生命不停地自燃 ”教师指导学生品读:“只向前飞奔”已经超越了“ 只有飞奔”。这是一种在追求过程中浑然忘我的精神境界。没有美妙神话中的幻想,面 对多重的苦 难,汗血马蒸腾出彤云般的血气,这是一种自觉追求的境界,已经超越了飞奔的初级阶 段,上升为了“
8、自燃” (教师板书)。此时,作者笔下,汗血马呈现出的生命形态是“汗血马”(教师板书)。这一节的朗读在语调和音量上逐渐变得昂扬。C“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教师指导学生品读:这两句的朗读应该先抑后扬,“ 还能”二字是全诗的最强音。在朗读中能够体会到汗血马对理想的追求已经超越了生命的极限。飞奔至此进入了第三重境界:焚化(教师板书)。品读“汗血马/扑倒在生命的顶点/焚化成了一朵/雪白的花”。对该节的朗读应舒缓而昂扬。感受作者 蕴含其间的情感,充 满 敬意,充满歌颂,积极昂扬。此时,作者笔下,汗血马呈现 出的生命形态是“ 雪白的花”(教 师板书)。3.联系附注,深入感受作者情感。细读
9、“附注:传说汗血马飞跑到最后,体躯变得很小很轻,骑 士把它背回家乡安葬。 ”骑士对汗血马的尊敬正是诗人情感的表达。教 师可做适当说明:作者将 “人”放在附注当中,让诗歌纯粹地以“汗血 马” 的形象进 行展现,同样也是表达了诗人对汗血马的敬意,对“汗血马精神”的歌颂。三、 整体把握感受诗歌意脉,品读韵脚深入感受诗歌的意韵合一1.整体解读,感受作者情感的脉络。教师阶段性总结,整体把握作者的意脉:面 对苦难的无奈 不断自燃抗争苦难的昂扬斗志迈上生命顶点的豪情,理解 诗人情感与诗歌内容之间 的紧密融合。2.品读韵脚,感受诗人用韵与抒情之间的统一。把握诗歌先后使用的主要韵脚:奔燃花,与 诗歌内容和 谐一
10、致;再读韵脚,感受声韵变化的特点:奔 燃花,韵母 发声时 口型逐渐增大,声音逐渐洪亮,更有助于将所抒发的情感由低沉变得昂扬。进而体会作者使用的韵脚的 变化与全诗情感发展的脉络和谐一致。学习活动预设:在朗读中感受洪声韵以及韵脚发声特点与诗人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感受诗歌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和谐统一。四、 总结课堂,布置作业1.挖掘诗歌主题,升华认识与思考教师总结:汗血马的生命历程要接受必然的苦难,这是它的命运;汗血 马的生命历程要不断自燃对抗苦难,这是它的命运;汗血 马的生命历程在自燃的 顶点实现了升华, 这是它的命运。而汗血马用自己不懈的追求得以升 华的命运又向我 们书写了一个大写的“生命”
11、(教师板书)。2.延伸思考,感受诗人的创作思想教师提问引导思考:牛汉用“汗血马”这个意象表达的歌颂显然不仅仅是先给汗血马,这让你想到了哪些人?牛汉用这首诗歌表达又不仅仅是对具有汗血马精神的人的(展示牛汉自述“我 ,不 过 是 一 个 朝 向 人 类 诗 歌 圣 境 苦 苦 跋 涉 的 平 凡 的 老 人 而 已 ;在 过 去 的 半 个 多 世纪 动 荡 严 酷 的 生 涯 之 中 ,曾 渴 望 为 理 想 世 界 的 创 建 ,全 身 心 地 将 自 己 燃 烧 干 净 :血 浆 、泪 水 、筋 骨 ,还 有 不 甘 寂 灭 的 灵 魂 ,都 无 怨 无 悔 地 为 之 奉 献 。或 许 就 是 由 于 这 点 执 着 而且 痴 情 的 精 神 ,才 熔 铸 成 我 的 真 实 的 人 和 诗 的 气 质 。”),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汗血诗人”?学习活动预设:阅读,思考。3.布置作业,让诵读走向更深处(1)诗歌的分节不仅意味着内容上的发展变化, 还往往对情感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或改变节奏,抑扬有度;或不断铺垫 ,将情感推向最高潮。试试看,在自己的朗读中感受分节在汗血马这首现代诗歌中的作用。(2)选择感受深刻的诗句背诵。板书设计汗 血 马飞奔 自燃 焚化 苦难 命运 马 汗血马 雪白的花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