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盛世汴梁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初中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 5 课盛世汴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这四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的风俗画,是一幅高度客观而又写实的作品,也是画家张择端存世仅见的一幅精品。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探究、部分地临摹这幅作品,可以形象地了解北宋时期的城市面貌、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习目标:据新课程标
2、准的要求和初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对知识的探索学习能力,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为:(1)认知目标:通过分析、探究,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识。(2)操作目标: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探究、临摹作品局部,有意识地探究美术与社会的关联,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3)情意目标:感悟艺术珍品的艺术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分析能力。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临摹。教学难点:综合探究活动的设计及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5、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清明上河图 、示范的作品、相关历史资料。学生准备好绘画工具:笔、画纸二、教法运用本节课侧重于读画
3、、实践,我将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中国画知识,跟随画家游览古城汴梁,记录汴梁城的各类信息,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性。同时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各自临摹作品局部然后再组合,感受长卷作品的独特魅力,提升同学间的合作、协调意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三、学法指导1.探索发现法:让学生通过欣赏与分析清明上河图绘画内容,了解北宋时期的人文风俗并探究其价值。2.小组合作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临摹清明上河图的局部,感受画家当时意境感受长卷作品的独特魅力,提升同学间的合作、协调意识。四、教学过程一、情节激趣,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我们身边的风俗照片,请学生思考:1.我们现
4、代用照片来记录,那在古代人们是用什么手段来记录当时的风俗景象的?学生回答:用笔绘画。2.师问:那么你们知道有哪些画是记录当时风俗的吗?学生开始思考并争相竞猜:货郎图 、 游春图 、 清明上河图等等。(设计意图:用联想方法引入主题)这时我会拿出一个卷轴,让两位同学上来打开,学生看来会发出感叹声并看图说话(清明上河图)(设计意图:直观的让学生看到这幅画并且了解这是一幅风俗画) 二、欣赏分析,整体感知(1)画家生平及作品介绍,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公元 1101 年1124 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中国画中以界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
5、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 24.8 厘米,长 528.7 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腻的笔法,真实地记录了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 1119 年1125 年)汴梁繁华热闹的景象,展示了汴河沿岸以及东角门里市区的风光,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存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2.整体感悟师问:看了这幅画你对于宋代人们的生活有何感想?你看到了哪些有意思的事物呢?生:宋代的汴梁城繁华富足安定祥和。有意思的事物:人们的服饰与装扮、城市交通以及商品交易。(设计意图:让
6、学生边看边了解相关知识)(三)探究分析清明上河图的 3D 视频赏析,同时思考下列问题。1. 师:为什么手卷只有二十几厘米宽呢?生:便于纳入衣袖里,方便携带与同道分享;当时流行用这样的形式来绘画。2.师: 在清明上河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情景?生:茶馆开张了、厨娘在做菜、酒旗、骆驼、房屋、车船、虹桥3. 师: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呢,从艺术和历史价值两方面说说?生: 艺术价值:笔墨技法上,兼取了“界画”工致精准和“写意画”淋漓活泼的长处,以工带写,作品用笔细致,线条遒劲,色彩雅致,人物各有身份、神态、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细致;车马船只,细节谨小而又不失全貌。历史价值:画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
7、义的表现手法,成功地描绘出汴梁城内及近郊的生活景象。4师:清明上河图中繁华的街道和今天的街道有何异同?生:相同点:沿河的街道布满各式小店:茶坊、路边小吃、商店及赶集的人们。不同点:人们的服装、街道的设计、商铺的设计、交通工具。 。 。(设计意图:对清明上河图形式、内容、价值与现实生活的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画作的意境。 )教师演示线条勾勒一货郎人物,展示线造型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四)学生作业1. 作业内容选择合适的工具,临摹清明上河图局部。2. 基本要求将全画分为四大部分,让小组抽签决定绘画内容再分工合作临摹船只、树木、人物等局部画面,并将画面完整和严谨的有机整合。(五)展示评价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的作品,互评及教师点评,并评选优秀画作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画家当时创作的意境)(六)拓展延伸:本节课作为第一课时整体赏析了清明上河图 ,其实它是一幅充满着内容的画,有着更多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探索。本节课感受了古代人们生活,让我们体会现代生活的先进与富裕,我们要珍惜眼前。感谢各位评委,我的说课结束,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教学反思1、师生互动的充分性和从容性还需加强。2、对于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要更好的引导学生去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3、对于小组合作指导他们有序地展开活动,锻炼他们的综合活动能力。湖塘实验中学 庄铭杰2014 年 10 月 1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