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启功的治学与创作吴艳丽启功先生自称“姓启名功” ,1912 年 7 月 26 日生于北京。1913 年,父亲去世,随祖父生活。家道已经败落得一贫如洗,以致启功无力求学。在曾祖父门生的帮助下,他才勉强入校学习。1933 年,21 岁的启功虽说没有读完中学,而笔下的书画文章却有了佼佼之色。20 世纪至今,中国艺坛中诗、书、画以及书画鉴定兼擅且多真知灼见者,启功赫然在列。他在鉴定家、书画家之外又有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和诗人之誉,这一切得益于他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启功的广博在于他是一位屈指可数的“杂家” 。在文艺界受到现代文艺思潮冲击而冷落中国传统文化之际,他
2、坚守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及研究,涉足艺术史、历史学、语言学、民俗学、敦煌学、碑帖学、考据学等多个领域。这种广览博取的建树,一方面在于他个人的天赋和功夫虽然他经历了民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时期,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毅力未变;另一方面在于家学的浸润,其翰林出身的曾祖父溥良开启的向学家风、祖父毓隆对翰墨书画的沉浸,都潜移默化地打开了启功向学、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心境。启功是一位踏实的学者,所以他的“杂”非流于浅表而是深入其中并自有方法。例如,他对红楼梦的注释,凭借其对满族历史文化、风俗掌故的熟知,对其中扑朔迷离的年代、地点、官职、服装等进行了细致考据和梳理,贡献甚大;对
3、明清两代兴起的碑帖学,他有着开拓性的研究,既重视研究书法形式,又不忽视文辞内容;对于敦煌学,他从字体学、书法史角度研习敦煌写本,并于 20 世纪中叶与王庆菽、周一良、曾毅公等一起编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唐代敦煌变文作品总集敦煌变文集 。而他的自作诗词,也多抒发人生感悟、生活意趣,并融入传统诗词之音韵格律和寄托、比兴等手法。中国文化讲究圆融通会,艺术亦然。启功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并非拘泥于“习得” ,更多是“悟得” ,这不仅拓宽了他的眼界心境,更将其深化于他的书画艺术之中舍形似而求神契。书法创作是启功的最大成就之一,其动人之处有二:个人面貌突出与内容多是自创。前者来源于他在临帖中的得悟。他自幼便
4、刻苦临习各家名帖,如陆机、王羲之、智永、怀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米芾、宋徽宗等。临习中他不求笔画全似,而求神气活现,在领悟中自得其法,终自成一格。后者源于他在古典文学和诗词上的积累。他的书法作品多书写自作诗词,表达心意、心境,故知晓自己为何而书、书的什么。因此,学界评价其书法:“典雅而具有古韵,饶有书卷气息;隽永而兼洒脱,使观赏者觉得很有余味。这是从学问中来,从诗境中来的结果。 ”启功的绘画能很好地体现诗书画境的结合。从小以学画为志向的他,年少时便曾先后拜书画名家贾羲民、吴镜汀、齐白石为师,并受同宗远支的溥心畬、溥雪斋等大师亲传。他的绘画,尤其在其擅长的山水、花鸟中,并未过多承袭老师们的
5、艺术面貌,而保持了自己的那一股“文气”接续元明清传统画理之髓、笔墨之趣、皴染技法,构图严谨、细笔设色,虽拘谨之端倪,但也可见“南宗”之空灵、雅洁之诗意,或“北宗”硬朗刚健之雄浑,再加上自己的诗词款识,富有传统文人之意趣。如果说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润泽了启功书画创作的底蕴,那么书画创作实践又助他对传统文化进行开创性探索。广博而丰厚的文化积淀、多年的艺术实践和擅长文献考据,是启功在书画鉴定中的优势。因为有书画实践经验和对书画史的深入研究,他对历朝历代特别是一些著名书画家的风格、构图、笔墨乃至着色特征都了如指掌;因为擅长文献考据,他也能从墨迹之外,诸如题跋、称谓、避讳、背景、史料等文献考据中,综合运用
6、各方面信息做出判断。在启功的书画鉴定方法的背后,还应看到它在学术上的意义不止于真伪判定,更注重从整理、充实中国书法史、绘画史的高度,以及用文物考经考史的角度,有目的地去考证研究。如兰亭帖考 论怀素自叙帖 孙过庭书谱考 戾家考 古代字体论稿等,这些启功着力数十年的研究和著述,都是其围绕着为书法史、绘画史建立丰厚的材料基础这一目标而进行的。他还总结出在书画鉴定实践中容易使鉴定不公正的七个方面:皇威、挟贵、挟长、护短、尊贤、远害、容众。前三者来自权威的压力,后四者源于鉴定者的私心,以告诫世人。启功还着力于书法理论及其他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如他的著作论书绝句一百首以诗的形式总结了自己几十年来研究书法的理
7、论系统,其中包含了他在实践中总结的对书法结字、用笔的独到见解。如同他的斋号“坚净” ,启功不仅坚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也在开创中拓展着中国文化的研究,同时传统文化的素养又对他的人格和性情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启功身上,所应感佩的是其于文化中的静静耕耘,是融会贯通处显示出的文化眼光和力量。(选自 2016 年 7 月 19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启功翰林出身的曾祖父溥良开启的向学家风、祖父毓隆对翰墨书画的沉浸对他有潜移默化的影响。B启功从青少年时就开始努力学习和习练,笔耕不辍,毕生持之以恒地潜心书画创作,最终成为中国艺坛中诗、书、画以及书画鉴
8、定兼擅且多真知灼见者。C书法创作是启功的最大成就之一,其动人之处有二:个人面貌突出与内容多是自创。前者来源于他在古典文学和诗词上的积累,后者来源于他在临帖中的得悟。D启功涉猎广泛并非浅尝辄止,而是用广博而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内功,启功从事多个学术领域的研究都卓有成效。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启功出生第二年父亲去世,家境十分贫寒,没有钱上学,他后来能勉强入校学习,是靠着亲友的资助。B在青少年时期,启功学习十分刻苦,尽管没有读完中学就辍学了,但他笔下的书画文章已经初显佼色。C启功博采众长,他的研究涉及书画、教育、文学、戏剧、艺术史、历史学、语言学、民俗学、敦煌学、碑
9、帖学、考据学等多个领域。D启功还着力于书法理论及其他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并指出书法领域不公正的七个方面,有些来自权威的压力,有些源于鉴定者的私心。E本文重点叙述了启功在书画创作方面的突出成就,突出了启功在实践中总结的对书法结字、用笔的独到见解。3这篇传记是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悠悠赤子心,殷殷报国情葛庭燧的父亲葛启彬年幼时,曾在北京一家面粉厂里当学徒。1900 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他徒步逃回家乡。他经常向葛庭燧讲述当年在京城看到、听到的义和团抵抗洋鬼子的英雄故事及外国人欺负中国人的事件,这在葛庭燧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富国强兵、振兴中华的
10、种子。1930 年,葛庭燧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在学习期间,葛庭燧深受同班同学胡乔木等人先进思想的影响。1938 年,葛庭燧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并担任助教。此后,葛庭燧利用燕京大学作掩护,秘密地为抗日游击队提供重要器材和科技资料。1941 年 8 月,葛庭燧赴美学习。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葛庭燧只用两年时间,就以不可见紫外光源的研究的论文,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其成果被应用到美军收复南洋群岛时的侦察工作。随后,他应邀到麻省理工学院光谱实验室,从事与美国曼哈顿原子弹有关的铀及其化合物的光谱化学分析研究。在美国期间,他发明了测量金属内耗的装置,这一装置被国际科学界称为“葛氏扭摆” 。他还发现了晶
11、粒间界内耗峰,被学界命名为“葛氏峰” 。在美国期间,葛庭燧并非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 ,他与一大批追求进步的中国留学生成立了“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 ,简称“美中科协”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建设需要大批科技人才,正是通过这个协会,葛庭燧协助中国共产党促成了当时还在美国任教的钱学森回国。随后,在连襟钱三强的帮助下,葛庭燧也返回祖国。回国后,葛庭燧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随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他在清华园建立金属物理研究室,翻开了我国金属内耗研究的第一页。在上世纪 50年代,中国一切向苏联学习,唯有固体内耗领域是苏联老大哥要向中国、向葛庭燧学习的。葛庭燧一生发
12、表过 240 多篇论文,被中外科学家引用 1 000 多次;他发明的“葛氏扭摆” ,已经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了几十年;除了在中国极左政治的年代令人痛心地中断研究之外,他所创建的内耗研究室始终是国际上几个知名的研究中心之一,并成为“世界内耗事业的摇篮” 。1980 年,为了合肥科研基地的建设,已经 67 岁的葛庭燧从沈阳举家南迁,任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副院长,负责筹建固体物理研究所。回忆起当年南下的情景时,葛庭燧说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1949 年我由美国回国的时候,有些好心的美国朋友说中国人的科技不行,他们说,翻开近代的科技书籍能找到几个中国人的名字?我不服气地对他们说,我们有四大发明。1980 年
13、 8 月,我在美国又见到了当年的一些认为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的外国老朋友。在交谈中,他们承认国际科学界的著名科学家中,现在不乏中国人的名字,但这些人都是由外国培养的,成果也出在外国。我的民族自豪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我想,难道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在我们自己的实验室里,就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人才,出不了世界一流的成果吗?能,我们一定能!”1989 年 7 月,第九届国际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葛庭燧成功地主持了这次学术盛会,并荣获内耗与超声衰减国际奖。这是该学科的最高国际奖。会议文集收入论文 159 篇,其中属于中国的就有 69 篇。1999 年 2 月 28 日至 3 月 4 日,在加
14、利福尼亚和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矿物、金属与材料学会年会和展览会上,葛庭燧院士走上了一生学术成就的荣誉之巅荣获梅尔金属讲座演讲人资格和梅尔奖。这是国际材料科学和应用领域至高无上的荣誉,是一项终身成就奖,它意味着葛庭燧成为举世公认的杰出科学权威,这也是 1921 年设立该奖以来,亚洲人首次获此殊荣。杨振宁博士得知葛庭燧荣获梅尔奖后,在给葛庭燧的信中说:“我要向你祝贺!六十多年你对内耗问题的贡献,对培养中国材料科学人才的努力是大家都称赞不绝的。 ”(有删改)相关链接1993 年,葛庭燧 80 寿辰前夕,钱学森在祝寿信中写道:“我决不会忘记,是您启示我早日从美归来,为新中国服务。 ”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15、上世纪 90 年代初,我有一次去固体所看望葛先生。因为我住的招待所在固体所和葛先生家之间。下班后,葛先生顺路陪我走一段。他一边走一边平静地说:“我实际上就是搞金属物理的,金属物理在物理领域中是一个非常窄的领域。我知道得太少了,我要努力学习。”(学生郑冶沙回忆葛庭燧文章扎根国土做领先世界的科研)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父亲葛启彬向葛庭燧讲述了自己在京城看到、听到的义和团抵抗洋鬼子的英雄故事及外国人欺负中国人的事件,对年幼的葛庭燧影响很大。B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期间,葛庭燧的研究成果被美军应用到收复南洋群岛的侦察中,他也因此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C由葛庭燧发明、后被
16、学界称为“葛氏扭摆”的装置已经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了几十年,这是葛庭燧在金属内耗领域的突出贡献。D葛庭燧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毅然回国,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悠悠赤子心,殷殷报国情,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5回国后,葛庭燧在金属内耗领域的突出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分析。答: 6葛庭燧有怎样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答: 答案精析1C 应是“前者来源于他在临帖中的得悟,后者来源于他在古典文学和诗词上的积累” 。2BE A 项“是靠着亲友的资助”表述有误,原文为“ 在曾祖父门生的帮助下,他才勉强入校学习” 。C 项 “他的研究涉及书画、教育、文学、戏剧 多个领域”表述有误,启功
17、并没有涉及文学、戏剧。D 项“并指出书法领域不公正的七个方面”表述有误,原文为“他还总结出在书画鉴定实践中容易使鉴定不公正的七个方面” 。3从启功家族衰败和家境贫寒的角度刻画他从小用功学习,养成了为人正直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从“杂家”的角度评价启功在书画等诸多学术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在启功身上,让人感佩的是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默默耕耘,在融会贯通处显示出的文化眼光和力量。从他的斋号“坚净”的角度,评价启功不仅坚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也在开创中拓展着中国文化的研究,同时传统文化的素养又对他的人格和性情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4B 因果关系不成立,并且时间颠倒。5(1)组织领导方面:在清华园建
18、立金属物理研究室,在合肥分院负责筹建固体物理研究所,主持国际学术盛会;(2)科研成果方面:发表论文 240 多篇,荣获梅尔奖;(3) 培养人才方面:他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培养出大批科技人才,学术会议论文集中的 159 篇论文中,中国共有 69 篇;(4)国际影响方面:在一切向苏联学习的年代,唯有在固体内耗领域,苏联要向中国、向他学习;“葛氏扭摆”在国际上长期被广泛应用;他本人成为举世公认的杰出科学权威。6(1)深沉的爱国情怀。立志报国,拳拳赤心,异域求学,不忘国家;影响钱学森并促成其回国;67 岁时,为国举家南迁。(2)勤奋努力的态度。勤奋刻苦,潜心攻读,赴美学习,硕果累累。(3)强烈的责任感。不服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才的评价,信心坚定,责任感强烈,培养人才,不懈努力。(4)谦虚好学的品质。身为大家,却对学生说 “我要努力学习” ,内心平静,毫不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