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理综化学选择题突破 第4题 实验基本操作及操作—现象—结论的判断学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186090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理综化学选择题突破 第4题 实验基本操作及操作—现象—结论的判断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理综化学选择题突破 第4题 实验基本操作及操作—现象—结论的判断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理综化学选择题突破 第4题 实验基本操作及操作—现象—结论的判断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理综化学选择题突破 第4题 实验基本操作及操作—现象—结论的判断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9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理综化学选择题突破 第4题 实验基本操作及操作—现象—结论的判断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4 题 实验基本操作及操作现象结论的判断复习建议:3 课时(题型突破 2 课时 习题 1 课时)1(2018课标全国,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解析 A 项装置用于制备乙酸乙酯,B 项装置用于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乙醇(纯化),C项装置用于分离乙酸乙酯,D 项装置用于蒸发浓缩或蒸发结晶。只有 D 项操作在制备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未涉及。答案 D2(2018课标全国,13)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A配制 0.400 0 molL1的 NaOH 溶液称取 4.0 g 固体 NaOH 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

2、至 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B 探究维生素 C 的还原性向盛有 2 mL 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 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 制取并纯化氢气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 NaOH 溶液、浓硫酸和 KMnO4溶液D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 2 支盛有 5 mL 不同浓度 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 2 mL 5% 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解析 NaOH 固体溶解后需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至 250 mL 容量瓶中,且需用蒸馏水洗涤烧2杯内壁 23 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然后定容,A 项不能;实验中若观察到 FeCl3溶液的黄色逐渐褪去,且溶液变成浅绿色,说明维生素

3、C 具有还原性,B 项能;通过 NaOH 溶液可除去 H2中混有的少量 HCl 杂质,再经浓硫酸干燥即可得到 H2,没有必要经过 KMnO4溶液,C 项不能;NaHSO 3溶液与 H2O2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实验现象,无法判断反应进行的快慢,D 项不能。答案 B3(2018课标全国,10)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 H2时,加几滴 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 HCl 溶液滴定 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 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解析 加几滴 CuSO4溶

4、液后,Zn 与 CuSO4反应生成 Cu,从而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加快了生成 H2的速率,A 项不符合题意;酚酞的变色范围为 8.2Fe 2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 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 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D.向 2 支盛有 2 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2 滴相同浓度的 NaCl 和 NaI 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sp(AgI)乙酸碳酸苯酚(2)若中为挥发性酸,通入之前要把挥发出的中的气体除去,如

5、验证酸性:乙酸碳酸苯酚,要在和之间加一个盛水的洗气瓶除去挥发出的乙酸蒸气【题型建模】 实验装置图评价题的速解方法(1)查实验装置中的仪器的使用和连接是否正确。(2)查所用反应试剂是否符合实验原理。(3)查气体收集方法是否正确。(4)查尾气吸收装置、安全装置是否正确。(5)查实验目的与相应操作是否相符,现象、结论是否正确。解题示例:实验装置实验 加热熔融的氢氧 吸收 CO2中的 蒸馏时的接收装 吸收尾气中的12目的 化钠固体 HCl 杂质 置 NH3评判仪器选择错误,瓷坩埚中含SiO2,加热能与NaOH 反应,应用铁坩埚洗气瓶中气体流向应该从长导管进入,经溶液吸收杂质后气体从短导管导出尾部接收产

6、品时应使用尾接管导流,以避免液体溅落到锥形瓶外部漏斗下端插入液面太深,无法防倒吸思维模型第一步:明确题干信息,掌握题目要求。属于“因果关系型” 、 “结论与操作相关型” 、 “方法原理应用型”等的哪一类型。第二步:认真阅读表格要素,明确表格各栏目信息。(1)判断原理与现象或结论解释的关系。(2)判断“目的仪器试剂”的合理性。(3)判断“仪器(或用品)”与“实验”的对应性。(4)判断“分离、提纯方法”与“原理”的合理性等。第三步:逐项判断,不遗漏任何信息。多用排除法、特例法等。解题示例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判断正误解释(1)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一定是钠盐,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 K

7、(2)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 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该气体是乙烯(3)向溶液 X 中滴加 NaOH 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溶液 X 中无 NH 4(4)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 该气体是 Cl213气体 Y,试纸变蓝(5)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 SO2(6)向溶液 Y 中滴加硝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Y 中一定含有 SO24(7)往 CH2=CHCHO 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8)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有白烟产生X 一定是浓盐酸(9)在淀粉溶液

8、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 Cu(OH)2悬浊液并加热,无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未水解(10)向某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11)溴乙烷与 NaOH 溶液共热后,滴加 AgNO3溶液,未出现淡黄色沉淀溴乙烷未发生水解(12)在硫酸钡沉淀中加入浓碳酸钠溶液充分搅拌后,取沉淀(洗净)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Ksp(BaCO3)碳酸苯酚(17)将 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红Fe(NO3)2晶体已氧化变质(18)SO2通入溴水(或碘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溴水褪色SO2有漂白性(19)向某

9、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20) 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 用分液法(21)制备 Fe(OH)3胶体:0.1 molL1 FeCl3溶液与 0.3 molL1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有胶体生成(22)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 NaCl 溶液和 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蛋白质均发生变性答案 (1) NaOH 焰色反应火焰也是黄色,检验钾元素要透过蓝色钴玻璃,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否则不含有(2) 未反应的乙醇、生成的乙烯、SO 2都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3) NH 3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稀 NaOH 溶液

10、,生成的氨水浓度小,不加热时 NH3不会挥发出来(4) 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的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Y 可能是 Cl2,也可能是 O3、NO 2等气体(5) O 3、Cl 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6) 若溶液 Y 中含有 SO ,滴加硝酸时能被氧化成 SO ,加入 BaCl2也会有白色沉23 24淀产生(7) 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用 KMnO4溶液无法证明分子中含有碳15碳双键(8) 只要是挥发性的浓酸遇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都能产生白烟,浓盐酸、浓硝酸都符合(9) 稀硫酸在淀粉水解中作催化剂,在未中和硫酸的情况下加入的新制 Cu(OH)2悬浊液会与硫酸反应生成 CuSO4,在加热

11、时得不到沉淀,应该先加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后再加新制Cu(OH)2悬浊液(10) Fe 2 的检验方法正确(11) NaOH 与 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 AgOH 极不稳定,分解生成棕褐色的氧化银,干扰溴离子的检验(12) 溶解度大的物质容易向溶解度小的转化;但 Ksp相近时,溶解度小的物质也能向溶解度大的转化,如 Ksp(BaSO4)C6H5OHC.向含有 ZnS 和 Na2S 的悬浊液中滴加 CuSO4溶液生成黑色沉淀 Ksp(CuS)C6H5OH,B 项正确;欲验证 Ksp(CuS)SiCSO2通入 BaCl2溶液,然后滴入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先产生 BaSO3沉淀

12、,后转化为 BaSO4D向某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显红色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解析 A炭和浓 H2SO4的混合物加热,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使石灰水变浑浊,结论不合理,故 A 错误;B.将稀盐酸滴入 Na2SiO3溶液中,溶液中出现凝胶,说明反应生成硅酸,只能证明酸性:盐酸硅酸,由于盐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无法据此判断 Cl、Si 的非金属性强弱,故 B 错误;C.SO 2通入 BaCl2溶液不反应,加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故 C 错误;D.滴加 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可知不含铁离子,再滴加新制氯水,溶液为红色,可

13、知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 ,故 D 正确。答案 D题型训练 5 (2017天津理综,4)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0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A.除去 NaHCO3固体中的 Na2CO3 将固体加热至恒重B.制备无水 AlCl3 蒸发 Al 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C.重结晶提纯苯甲酸 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D.鉴别 NaBr 和 KI 溶液 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 CCl4萃取解析 A 项, 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 Na2CO3,达不到除去 Na2CO3的目的,错误;B 项,蒸干 AlCl3溶液,最终得到 Al(OH)3而不能制备无水 AlCl3,错误;

14、C 项,重结晶提纯苯甲酸的步骤为将粗品水溶趁热过滤母液冷却结晶过滤,错误;D 项,NaBr 和 NaI 与氯水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Br Cl2=2Cl Br2和 2I Cl2=2Cl I2,反应得到的溶液分别用 CCl4萃取,溶液均分层,下层为紫红色的为 I2的 CCl4溶液,下层为橙红色的为 Br2的 CCl4溶液,故可鉴别,正确。答案 D1(2018开封市一模,8)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目的的是( )A将粗品水溶、趁热过滤、滤液冷却结晶来提纯苯甲酸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 pH 试纸上来测定氯化铵溶液的 pHC先用酒精洗,再用水洗来清洗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实验所用试管D在 50 mL

15、 碱式滴定管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调整为初始读数为 30.00 mL 后,将剩余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放入锥形瓶来量取 20.00 mL 氢氧化钠溶液解析 苯甲酸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A 项正确;测定溶液的pH 时,pH 试纸不能润湿,润湿后会降低氯化铵溶液的浓度,使测定结果偏大,B 项错误;银与酒精不反应,但银能与硝酸反应,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后的试管内壁附有银,可用稀硝酸清洗,C 项错误;滴定管调整初始读数后,50.00 mL 刻度线下方也充满液体,全部放入锥形瓶中,量取的溶液体积大于 20.00 mL,D 项错误。答案 A2(2018潍坊市高三统考,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6、( )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KMnO4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的 Cl2B检验 NH 时,向试样中加入浓 NaOH 溶液,微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 4体21C用苯萃取溴水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解析 Cl 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 项错误;NH 3是中学阶段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检验 NH 时,向试样中加入浓 NaOH 溶液,微 4热,NH 转化为 NH3,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B 项正确;苯的密度比水小,用苯 4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溴的苯溶液在上层,应

17、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C 项错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D 项错误。答案 B3(2018郴州市高三第一次质检,6)某同学查阅教材得知,普通锌锰电池筒内无机物质主要成分为 MnO2、NH 4Cl、ZnCl 2等物质。他在探究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回收利用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固体溶解速度B操作的操作名称是过滤C操作中盛放药品的仪器是坩埚D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渣中杂质解析 A操作中玻璃棒起到搅拌加速溶解的作用,故 A 正确;B.普通锌锰电池筒内无机物质主要成分为 MnO2、NH

18、4Cl、ZnCl 2等物质,NH 4Cl、ZnCl 2易溶于水,MnO 2难溶于水,操作是把固体与溶液分离,应是过滤,故 B 正确;C.由图可知操作是在坩埚内灼烧滤渣,通常把泥三角放在三角架上,再把坩埚放在泥三角上,故 C 正确;D.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能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灼烧后的滤渣能加快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能证明黑色固体是22二氧化锰,所以该实验的目的不是除去滤渣中杂质,故 D 错误。答案 D4(2018濮阳市高三一模,10)装置 a、b、c 中分别盛有试剂 1、2、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必要时可加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试剂 1 试剂 2 试剂

19、3 实验目的 装置A 浓 HNO3 Cu 片 KI淀粉溶液验证 NO2的氧化性B 盐酸 石灰石饱和 NaHCO3溶液制备 CO2C 稀硫酸 溶液 X 澄清石灰水验证溶液 X 中是否有 CO23D70%硫酸Na2SO3酸性 KMnO4溶液证明 SO2具有漂白性解析 A浓硝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中含有硝酸蒸气,无法验证 NO2的氧化性,故 A 错误;B.盐酸与石灰石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通过饱和 NaHCO3溶液可以除去氯化氢,从而得到较为纯净的二氧化碳,故 B 正确;C.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可能是二氧化硫,因此 X 中不一定含有 CO ,故 C

20、错误;23D.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不是漂白性,故 D 错误。答案 B5(2018西安市“八校”高三年级联考,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配制 FeCl3溶液 将 FeCl3固体溶解于适量蒸馏水B 称取 2.0 g NaOH 固体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 2 g砝码,左盘上添加 NaOH 固体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NH 4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 NaOH 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23解析 A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易水解,为防止氯

21、化铁水解,应将 FeCl3溶于浓盐酸后稀释至所需浓度,选项 A 错误;B.称量强腐蚀性试剂需在烧杯内称量,用纸片会造成托盘污染腐蚀且称量不准确,选项 B 错误;C.检验铵根离子,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与铵根离子结合产生氨气,NH OH NH3H 2O,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4 = = = = = 变蓝,选项 C 正确;D.铁在中性溶液中可发生吸氧腐蚀,盐酸为酸性溶液,发生析氢腐蚀,选项 D 错误。答案 C6(2018成都市毕业班一诊,11)下列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操作A检验 Fe(NO3)2晶体是否变质将样品溶于稀硫酸

22、,滴入几滴 KSCN 溶液B验证 Mg(OH)2和 Fe(OH)3的 Ksp大小取 2 mL 1.0 molL1 NaOH 溶液,先滴 3 滴 1.0 molL1 MgCl2溶液,再滴 3 滴 1.0 molL1 FeCl3溶液C比较醋酸和碳酸酸性的强弱pH 计分别伸入 0.1 molL1 CH3COONa 溶液和 0.1 molL1 Na2CO3溶液,读取 pHD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混合前分别用冲洗干净的温度计测量 50 mL 0.50 molL1 HCl 溶液与 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的温度解析 检验 Fe(NO3)2晶体是否变质,应将样品溶于蒸馏水,滴入几滴 K

23、SCN 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若将样品溶于稀硫酸,则发生反应:3Fe2 4H NO =3Fe3 NO2H 2O,会对 Fe3 的检验产生干扰,A 项错误;验证 3Mg(OH)2和 Fe(OH)3的 Ksp的大小是通过沉淀的相互转化实现的,可向饱和 Mg(OH)2溶液中滴入 3 滴 0.1 molL1 FeCl3溶液,而若要得到饱和 Mg(OH)2溶液,应将 NaOH 溶液滴入MgCl2溶液中,否则 NaOH 过量,干扰实验结果,B 项错误;用 pH 计测定相同浓度的CH3COONa、Na 2CO3溶液的 pH,比较的是 CH3COO 、CO 的水解程度,得出的是23CH3COOH、HCO

24、的酸性强弱,C 项错误;测定中和热时,为保证 50 mL 0.50 molL1 的 3盐酸完全被 NaOH 溶液中和,应采用 50 mL 0.55 molL1 NaOH 溶液,同时混合前分别测24定盐酸和 NaOH 溶液的温度,并取平均值,D 项正确。答案 D题型特训 (一) 1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当高锰酸钾晶体结块时,应在研钵中用力研磨,以得到细小晶体,有利于加快反应或溶解的速率B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 SO 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稀盐酸和 BaCl2溶液24C为观察镁条在 CO2气体中的燃烧,在一个底部铺有少量玻璃棉的集气瓶中收集满 CO2气体

25、,取一小段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用坩埚钳夹持点燃后迅速投入上述集气瓶底部D用干燥且洁净的玻璃棒蘸取 NaClO 溶液,点到放在表面皿上的 pH 试纸上测其 pH解析 研磨高锰酸钾时用力过大,可能会发生爆炸,故 A 错误;先加稀盐酸,可以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等离子的干扰,再加入 BaCl2溶液,检验 SO 的存在,故 B 正确;点24燃后的镁条不能直接投入集气瓶底部,而应用坩埚钳夹持伸入集气瓶中,故 C 错误;NaClO有强氧化性,不能用 pH 试纸测其溶液的 pH,故 D 错误。答案 B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 1 L 0.1 molL1 NaCl 溶液的实验中,

26、用托盘天平称取 5.85 g NaCl 固体B用玻璃棒蘸取 CH3COOH 溶液点在用水润湿的 pH 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 pHC用酸式滴定管量取 25.00 mL 高锰酸钾溶液D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淀粉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NaCl 杂质解析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 0.1 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 5.85 g NaCl 固体,A 错误;在用水润湿的 pH 试纸上测定 CH3COOH 溶液的 pH 相当于对溶液进行稀释,造成所测 pH 偏大,B错误;酸式滴定管可以装酸性和有氧化性的溶液,且滴定管的精确度为 0.01 mL,可用酸式滴定管量取 25.00 mL 高锰酸钾溶液,C 正确;淀粉胶体与离子均可透

27、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淀粉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NaCl 杂质,可选用渗析法,D 错误。答案 C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给液体、固体加热B使食盐水中 NaCl 结晶析出时,常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捧、泥三角C区别 NaCl、Na 2SO4时常用到胶头滴管、试管25D漏斗可用于过滤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解析 烧杯只能用于给液体加热,A 错;使食盐水中 NaCl 晶体析出的方法通常是蒸发,使用的容器应是蒸发皿而不是坩埚,B 错;由于物质鉴别所用试剂量较少,故应使用试管做反应容器,通过胶头滴管滴加试剂,C 对;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的方法是直接将试剂瓶中的液体倾倒到滴定管中

28、,D 错。答案 C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C误食硫酸铜溶液,可服用鸡蛋清解毒D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可以高于蒸馏烧瓶支管口解析 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以防暴沸,A 正确;开窗通风以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防止爆炸,B 正确;误服重金属盐可喝牛奶或鸡蛋清解毒,C 正确;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略低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测馏分的温度,D 错误。答案 D5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Na 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B该实验的现象说明酸性 HC

29、lH2CO3H2SiO3C该实验不能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D若去掉盛放 NaHCO3饱和溶液的装置,依然能说明酸性 HClH2CO3H2SiO3解析 H 2CO3的酸性比 H2SiO3的强,所以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Na 2SiO3溶液中出现 H2SiO3白色沉淀,A 项正确;锥形瓶中 CaCO3与稀盐酸反应产生 CO2,说明酸性 HClH2CO3,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NaHCO3饱和溶液可以除去 CO2中的 HCl,然后通入 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酸性 H2CO3H2SiO3,B 项正确;该实验不能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C 项正确;若去掉盛放 NaHCO3饱和溶液的装置

30、,则 CO2中混有的 HCl 也能与 Na2SiO3反应生成 H2SiO3沉淀,不能说明酸性 H2CO3H2SiO3,D 项错误。26答案 D6用下列装置完成相关实验,合理的是( )A用装置收集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 NOB用装有饱和 NaHCO3溶液的装置除去 Cl2中混有的 HClC用装置分离 Na2CO3溶液与 CH3COOCH2CH3D用装置分离 CH3CH2OH 与 CH3COOCH2CH3解析 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 NO 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A 项正确;NaHCO 3与 HCl 反应产生 CO2,会引入新杂质,B 项错误;Na 2CO3溶液与 CH3COOCH2CH3不互溶,应

31、用分液法分离,C 项错误;CH 3CH2OH 与 CH3COOCH2CH3互溶,不可用分液法分离,D 项错误。答案 A7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制备供氢剂氢化钙(CaH 2),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已知:氢化钙遇水剧烈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粗锌(含少量铜)比纯锌反应速率慢B酸 R 为浓盐酸,装置 b 中盛装浓硫酸C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后打开活塞 KD装置 d 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硬质玻璃管解析 粗锌中含少量铜,锌、铜、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A 项错误;酸 R应为稀硫酸,实验室一般不会使用浓盐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因为这样会引入氯化氢杂质,徒增除杂成本,装置 b 中盛装

32、浓硫酸,用于干燥氢气,B 项错误;点燃酒精灯前必须用氢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钙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或引燃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C项错误;氢化钙遇水剧烈反应,装置 d 中的浓硫酸可吸收水槽中可能逸出的水蒸气,避免27氢化钙因吸收水蒸气而变质,D 项正确。答案 D8下列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 1 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 NH3B用图 2 装置可演示 NO 的喷泉实验C用图 3 装置制备 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D用图 4 装置验证苯中是否有独立的碳碳双键解析 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则图中氨气的收集方法不合理,图中为向上排空气法,A 错误;B.NO 不溶

33、于水,则不能演示 NO 的喷泉实验,B 错误;C.Fe 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不能失去电子,则不能制备 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应 Fe 与电源正极相连,C 错误;D.苯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均不反应,则图中实验可验证苯中是否有独立的碳碳双键,D 正确。答案 D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28B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氢气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D分离两种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解析 因 NaOH 有腐蚀性,所以不能在托盘或称量纸上直接称量,需放在已知质量的小烧杯内或表面皿上称量,且砝码应放在右盘,A 项错误;肥皂液用来检测产生的 H2,把 H2通入肥皂液

34、,会产生气泡,然后点燃气泡,有爆鸣声,证明产物是 H2,听声音,即可鉴别 H2的纯度,B 项正确;饱和 FeCl3溶液滴到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C 项错误;分离两种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互溶混合物时,冷水应从下口进,上口出,D 项错误。答案 B10FeCl 3易潮解、易升华,实验室制备 FeCl3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管 g 的作用是增强装置的气密性B试剂 X 和试剂 Y 分别为浓硫酸、饱和食盐水C直接用 E 接收产物与用导管连接相比的优点是可防止堵塞DF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防止 G 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进入 E解析 导管 g 的作用是平衡气压,A 项错误;试剂

35、 X 和试剂 Y 分别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作用分别是除去 Cl2中的 HCl、干燥 Cl2,B 项错误;F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防止 G 中氢氧化钠溶液挥发出的水蒸气进入 E,防止氯化铁潮解,D 项错误。答案 C题型特训 (二) 1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A将稀 H2SO4滴加到 Fe(NO3)2溶液中溶液变棕黄色,有红棕色气体生成HNO3分解生成 NO229B将 CO2气体依次通入 NaH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H2SO3的酸性比 H2CO3的强C常温下将大小相同的铝片分别加入到浓硝酸和稀硝酸中浓硝酸比稀硝酸反应更剧烈反应

36、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D将 H2O2溶液滴加到酸性 KMnO4溶液中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H2O2具有氧化性解析 A 项,考生不熟悉反应实质是稀硝酸与 Fe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出错,稀硝酸与Fe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Fe3 、H 2O 和 NO,NO 被空气中 O2氧化为 NO2,错误。B 项,CO 2通入 NaHSO3溶液中无 SO2产生,说明 H2SO3的酸性强于 H2CO3的,正确。C 项,常温下,铝遇浓硝酸发生钝化,遇稀硝酸不会发生钝化,错误。D 项,考生不熟悉 H2O2与酸性 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而误认为 H2O2作氧化剂,实际上,H 2O2会将 KMnO

37、4还原,显示还原性,错误。答案 B2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仪器 药品 实验目的A烧杯、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玻璃棒NaOH 溶液、待提纯的 AlCl3溶液提纯混有 MgCl2杂质的 AlCl3溶液B分液漏斗、烧瓶、锥形瓶、导管及橡皮塞稀盐酸、二氧化锰 实验室制备氯气C 试管、导气管 FeSO4溶液、氯水证明 Fe2 具有氧化性D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及铁架台(带铁圈)Na2CO3溶液蒸发溶液得到 Na2CO3晶体解析 A 项,考生易因不理解整个实验流程、实验条件、实验药品,或不清楚某一步操作使用的实验仪器而错误判断。如在过滤操作中只看到“漏斗”两字,忽

38、略过滤时使用的是漏斗,而不是分液漏斗。该实验流程应为向提纯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过滤滤液中通入过量 CO2过滤向滤渣中加入适量盐酸,故药品中还缺少 CO2和盐酸,错误。B 项,实验室制备氯气是用浓盐酸与 MnO2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错误。C 项,Fe 2 与氯水反应只能证明 Fe2 具有还原性,错误。D 项,利用提供的仪器及药品可进行蒸发操作,得30到 Na2CO3晶体,正确。答案 D3(2017北京理综,10)根据 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A含 HCl、BaCl 2的 Fe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SO2有还原性B H2S 溶液

39、 产生黄色沉淀 SO2有氧化性C 酸性 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D Na2SiO3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H 2SO3H2SiO3解析 A溶液中 SO2被 FeCl3氧化生成 SO ,再与 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体现了 SO224的还原性;B.SO 2与 H2S 溶液发生反应 SO22H 2S=3S2H 2O,体现了 SO2的氧化性;C.SO2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 SO2的还原性;D.SO 2与 Na2SiO3溶液反应产生胶状沉淀,根据强酸制弱酸,可得结论酸性:H 2SO3H 2SiO3。答案 C4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实验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40、选项 目的 实验方法 原理A 分离溶于水的溴 乙醇萃取 溴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 分离苯和甲苯 分液 苯和甲苯的密度不同C 除去 CO 中的 O2 通过灼热铜网 O2与灼热的铜反应D 除去丙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丙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解析 A 项,萃取剂选错,乙醇溶于水;B 项,苯和甲苯互溶,不分层,无法分液;C 项,混合气通过灼热铜网发生反应生成 CO2。答案 D5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A将氯气、SO 2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溶液均褪色氯气、SO 2均有漂白性且漂白原理相同B某溶液加入浓 NaOH 溶液加热,在试管口放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试纸变蓝 NH3是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