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六单元 第 21 课曹刿论战1 教学目标1. 积累鄙、狱、信等文言文常用字词,引导孩子注意分类整理归纳;2. 掌握文言文常见句式,并疏通全文;3.理解战争之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2 学情分析文章故事性强,易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历史课上学生对此已有所接触。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七、八年级文言文的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并且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在疏通文意、感知文章内容方面有一定基础;对于文章的艺术特色也有一定的认知。3 重点难点重点:常见文言词和判断等常见句式。难点:掌握战争之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4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 教学活动活动 1
2、【导入】以少胜多的战例导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曾发生过无数次的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如三国时曹操打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巧借东风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与此有关的一篇文言文曹刿论战 。点击幻灯片,出示课题和出处,生齐读出处。活动 2【讲授】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二、检查课前预习过渡语:关于左传我们昨天的学案当中已有资料介绍,接下来有几个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来考考同学们。 师幻灯展示“预习检查”,并点明回
3、答。三、整体感知1、过渡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习文言文尤其要重视朗读,这里老师先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注意听清字词的读音和句子停顿。2、接下来请同学们学习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大声将课文读一读,一会儿我会请同学来展示你的朗读。3、师请学生展示课文朗读。4、过渡语:刚才同学们已经能将课文流利地读出来,并且能注意到语句的停顿,看来预习工作做得很充分,同学们的基本功也很扎实,但是读的过程中似乎还缺少点感情,语气语调还没有到位,相信随着我们对课文理解的加深,一定能悟出朗读的感情来!接下来,我们就从理解文章的字词入手来学习这篇文章:5.交流释疑(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4、)(1)请拿出老师已批阅的学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课前“预习导学”中的字词,将有错误的地方讨论后进行订正,如有无法形成统一答案的,做上记号,待会儿集体解决。(2)老师引导学生逐项释疑,并板书归纳学习文言文字词须注意的地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其他常见字词5.疏通文意2过渡语:刚才我们结合学案很快就解决了这篇文章中重要字词的理解障碍,这要归功于同学们课前认真的预习和作业,接下来我们还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预习导学”和书下的相关注释,翻译课文内容。同样如有疑问的做上记号,留待集体解决。6.生质疑,师解疑:并幻灯片展示文中出现的几个重要特殊句式: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翻译
5、注意点。 链接:环滁皆山也/陈胜者,阳城人也。)2)何以战。(倒装句,翻译时注意调整语序。链接:祭以尉首醒能述以文者微斯人,吾谁与归?)3)可以一战。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而竭。(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出省略成分。 链接:便舍船,从口入触草木,尽死。)活动 3【活动】互助分析三、分析战争之前的取信于民的政治条件过渡语:学习文言文除了把握文章的字词,疏通全文的意思外,还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请同学们速读第一段,思考:幻灯片展示:曹刿是在什么背景下“请见”的?曹刿为什么要“请见”?对曹刿提出的“何以战”的问题,鲁庄公一共回答了几次?1.战争之前鲁庄公一共抛出了几条可以作战的条件,曹刿肯定了几次,否定了几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为何什么曹刿认为鲁庄公做到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这一点后,就可以凭这个去打仗呢?结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关于决定战争的三个要素来理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决定战争的胜利,统治者如何达到人和呢?实行“仁政”即关爱百姓,为民办实事,这样就能获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这就叫做“取信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