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应用1某同学为了测定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a.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 L;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设:没有磨损);c.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 n;d.用 L/n 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 d; (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 ,应分别为 ;(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填字母序号) 。2如图 11-32 所示,是一棵百年银杏树,小明想知道此树的树干 A 处的有多粗,可是小明身边只有直尺没有软皮尺,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测量 A 处直径大小的方案。要求:说明所需的辅助器材,并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3为了测出细
2、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 32 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 1mm 的刻度尺测得这 32 圈的总宽度为 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mm。4某校探究学习小组,为了研究蚯蚓在粗糙面上爬得快,还是在光滑面上爬得快,他们用一条蚯蚓在相同条件的外界下,分别让它在不同的表面上爬行,为了比较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爬行的快慢,必须算出蚯蚓爬行的 ,为了准确测出蚯蚓爬行的路程,在确定蚯蚓的爬行起点和终点时,他们应该选择蚯蚓的 (填头部或尾部)作为观察对象,因蚯蚓爬行的路程是弯曲的,为了测出它的爬行的路程,除了使用棉线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5有两项实验:用刻度尺测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派
3、绕 50 圈;然后用刻度尺量出线圈的总长度再除以 50;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先测出 100 个大头针的总质量,再除以 100。这两项实验的思想方法是相同的,两个实验遇到问题的共同特点是: 图 11-32,解决办法的共同特点: 。6实验室的常用秒表,长针走一圈是 s,估计一下自己的身体的“生物钟” 脉搏跳动 10 次大约 s。7“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 9 m,纳米技术是以 0.1100nm 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 9nm 可能是( )A一个人的身高B物理课本的长度C一座山的高度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8下面说法中,正确
4、的是( )A如果测量方法都是正确的,那么不论是哪个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都应得到相同的结果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出的数值不同,其中一定有一人的测量方法不正确C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一定的,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一定不会有误差D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一定的,即使测量方法正确也会产生误差9有一叠纸,怎样测得某中一张纸的厚度? 10要测出一幢 12 层住宅楼的高度,请你提出三种方法 11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600 多年来“斜而不倒”. 300 多年前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使其更加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斜塔究竟有多高呢?图 11-34 为比萨斜塔的正面照片,请你仔细观察图片
5、,利用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推断测算出斜塔实际高度,并简单说出推断理由. 图 11-34参考答案:1a、d a.选择书内页 100 张 除以纸的张数 b a c d2器材:细线 步骤:将细线围绕 A 点树干绕一圈;用尺测出绕树干一圈的细线长,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记为 l;树干直径为 l/ 34.75.0 1.51.64速度 尾部 刻度尺5待测量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 以多测少630 68s7A8D9答:一张纸的厚度一般约为几十微米,而常用的测量工具达不到这样的准确程度,不能直接测量,只能用积多求少法间接地测量。用刻度尺测出一叠纸(几张)的厚度为 d,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 nd10解:(1)在楼顶用皮尺垂下测量;(2)用绳子从楼顶垂下,再测出绳子长;(3)测出一层楼高再乘以 12;(4)用标杆配合测楼长可得楼高;(5)用高度计测量11解:观察图片取人的身高 1.7m选取人的身高作为推算的依据 测量图片中某人的高度约为 20mm ( 1 分 )实际测量图片塔高 646mm 根据比例知识可知:塔高 H = 646mm17m / 20mm = 54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