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语文(人教版)高考分类题库:2010年 考点5 现代文小阅读 .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18130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语文(人教版)高考分类题库:2010年 考点5 现代文小阅读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语文(人教版)高考分类题库:2010年 考点5 现代文小阅读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语文(人教版)高考分类题库:2010年 考点5 现代文小阅读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语文(人教版)高考分类题库:2010年 考点5 现代文小阅读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全程复习方略】2015高考语文(人教版)高考分类题库:2010年 考点5 现代文小阅读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 5 现代文小阅读一、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中国古代的天文李政道古代西方人的一种观念是“天圆地方” ,我们老祖宗却认为“天圆地圆” ,有黄道、赤道。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其著作天问中引证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他说: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九天是指坐标,就是昊天(东) 、阳天(东南) 、赤天(南) 、朱天(西南) 、成天(西) 、幽天(西北) 、玄天(北) 、鸾天(东北) 、钧天(中间向上) ,一共是九个坐标位置。屈原说,如果天圆地平,就会相交,成“九天之际” 。 “安放安属?”相交的点放在哪里呢?“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2、”天地相交显然不合理。因此,天是圆的,地一定也是圆的。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各自可转。所以中国古代天文就有赤道、黄道两个圆轨道。他下面再问:天是圆形的,还是椭圆形的?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其中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他问的是经度长一些,还是纬度长一些。实际上,地球的赤道直径与南北两极的距离相差 22 公里,屈原当然没有求出来,不过他这种解析问题的能力及有关天圆地圆的推测都令人佩服。周礼说:“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璧的外围是圆的,中间有圆孔,代表天。可是,为什么天中有礼?琮的造形更奇怪了,外面是方的,中间也有一个圆孔穿过去。外边为什么是方的?为什么璧代表天,琮代表地?另外,

3、商代还有一种玉器叫璇玑,造型很像璧。璧,璇玑,琮,它们的关系是什么?虞书舜典注疏:“璇,美玉也;玑为转运,径八尺,圆周二丈五尺强,王者正天文之器。 ”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我们今天看到的璇玑玉器,直径仅约 33 厘米,可能是模型,是商代的文物。那么璇玑怎样做天文仪器呢?我的猜想是:假如要定准正极,一定要有一根长管。如果转盘的直径是 8 尺,那么管子的长度应约是转盘直径的 2 倍,这个管子对着正极。再做一个形状像璇玑的大盘子,边上有三个凹口,每一个凹口正好对着一个星。星在天空转,这个盘子随着星转,竹管是不动的。要定正极的位置,必须通过管子对着正极,然后让盘子随天转动,把三颗星的位置扣住。竹管一

4、定要和地固定,方法是用一些大石头把它绑起来。每块大石成方形,约高一尺。竹管四周均有大石块。这样造型的古代天文仪器就有两大部分:一是大璇玑那样的盘子,凹口对着星,随天上的星面转,代表天;一是这些大石块绑住的长竹管,跟地永恒,代表地。假如用很细的针在竹管一端开一个直径为 2 毫米的孔,管子长 15 尺左右,它测量正极的精确性能达到 0.013 度。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商朝时正极没有任何明确的星。人们为了纪念炎黄古代天文学的成功,就制作了璇玑这种小型玉器。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因而“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选自中国国家天文创刊号,有删改)1从原文看

5、,下列对古人“天圆地圆”观念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人很早就有天圆地圆的观念,如把天比作蛋壳,把地比作蛋黄,认为存在赤道和黄道两个圆形的轨道。B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经度与纬度哪个长一些呢?作者认为,这样提问本身就表明在屈原心目中天和地都是圆的。C璧为圆形,中有圆孔,代表天;琮为方形,中有圆孔,代表地。周礼所谓“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可为印证。D璧为圆形,可以代表天。可是,琮为方形,怎能代表地呢?作者认为,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去的,起装饰作用。【命题立意】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标准答案】D。D 项, “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去的,起装饰作用”属于无中生有,文中说“竹管和外包的大石

6、块就变成琮” ,方形象征大石块。A 项,第一段中的“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其著作天问中引证天是圆的,地也是圆的” ,第三段中的“因此,天是圆的,地一定也是圆的。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各自可转” ,将二者整合即可。B 项,见屈原“问的是经度长一些,还是纬度长一些。实际上,地球的赤道直径与南北两极的距离相差 22 公里,屈原当然没有求出来,不过他这种解析问题的能力及有关天圆地圆的推测都令人佩服” 。C 项,是对倒数第六段的综合。2下列对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的设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根用来对准正极的长竹管,一个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状如璇玑的转盘,把这个转盘固定在长竹管上,这可能就是中国最

7、初的天文仪器。B用一些方形大石块把一根长竹管固定在地上,把一个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状如璇玑的转盘穿在长竹管上,这可能就是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C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大璇玑那样的边上开有三个凹口的大盘子,二是固定长竹管的一些方形大石块。D在中国最初的天文仪器璇玑中,从直接观察天象的作用看,用来固定长竹管的那些方形大石块是必不可少的。【命题立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标准答案】B。A 项,遗漏了信息:“竹管是不动的” 。C 项, “二是固定长竹管的一些方形大石块”错,是用一些方形大石块把一根长竹管固定在地上;D 项,璇玑是商代的一种玉器,该项说的不是“设想” 。 B 项,相关信息见倒

8、数第二第三段,我们略去次要信息,抓住关键信息,如方形大石块,长竹管,有三个凹口的状如璇玑的转盘,穿在长竹管上。 “可能” “最初”在这里用词准确。3 “后来,把璇玑变得更简单:一部分变成璧,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A璇玑是一个大的天文仪器,璧和琮都是直接从这种天文仪器简化而来的。B由于璧和琮都是从璇玑简化而来的,所以都保留了观测天文现象的功能。C代表天的璧和代表地的琮,可能都是从玉器璇玑简化而来的。D今天所能见到的璧和琮,都是礼器和饰物,是由竹管和大石块简化而来的。【命题立意】依据文章进行判断和想象。【标准答案】C。A 项, “璧和琮都是直接

9、从这种天文仪器简化而来的”说法绝对;B 项,璧和琮没有保留观测天文现象的功能,只是礼器;D 项,说法错误,由“竹管和外包的大石块就变成琮”可知璧不是由竹管和大石块简化而来的。4作者根据哪两类证据推论出中国古人“天圆地圆”的观念?答:_【命题立意】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思维轨迹】这是湖北卷 2010 年高考变动最大的试题,科技文试题由五年来一贯的 4 道选择题,改为 3 道选择题加一道主观题。这是和新课标靠拢的一个信号。先带着问题寻找要点,然后归纳为两类,文字要简洁。本文前半部分是对屈原的天问中的推测,属于典籍;后半部分是研究璇玑的形状,属于文物。 【参考答案】典籍和文物。二、2010 年普

10、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谈 静朱光潜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很宜于入画,或者说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

11、木不仁的人就不然,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 ,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

12、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 ,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日本人小林一茶有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 ”懂得

13、这一句诗,便懂得我所谓静趣了。(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有删改)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 ,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命题立意】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标准答案】C。A “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并不能说“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B将“感受”与“领略”两概念对等,原文“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 ,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

14、面” 。D并非感受角度不同,而是“感受力的强弱不同” 。2文章题为“谈静” ,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 ,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答:_【命题立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思维轨迹】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思路 1: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思路 2:引题事例拓展反思。思路 3:以“”为线索,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主旨。思路 4:作者构思文章的思路:时间、地点、逻辑并列、递进(层层深入) 、正反对照、情感变化等。【参考答案】(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 ,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

15、静”中得“趣” 。3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答:_【命题立意】理解文章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思维轨迹】它包括三层次意思: 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 句外意义(言外之意、深层含意) ,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分析句子的作用及表达效果,领悟句子蕴含的哲理,谈谈对关键句子的认识。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应注意的问题:不要人为地“拔高” ;要学会多角度理解。 【参考答案】(1) “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 。三、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中国山水画起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些士大夫艺术家试图把山水自然搬入自己的居室来赏,来游,他们要使自己的精神走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