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五章,北宋,课程目录,第十五章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第一节 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第二节 北宋初期的社会矛盾第三节 变法与北宋的灭亡,北宋概况,北宋共167年,历9帝。学习北宋史应注意:1 北宋所实行的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有效地铲除五代割据的弊端,保持了内部统治的稳定。其以收权分权为目的的复杂的体制是传统专制主义的一个高峰,但也带来了不少弊病,造成武功不兴,对外作战屡败,政治上也暮气沉沉。至北宋中期发生“三冗”,改革与变法也无法扭转。2 唐末五代以来阶级关系、土地制度方面的变化到宋大致告终。租佃关系和土地兼并使宋朝阶级矛盾尖锐,农民斗争的矛头指向不平等的财产关系。3 内部和平与商品
2、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宋经济迅猛增长,人口及生产水平超过唐朝,经济重心南移,城市进一步商业化,科技文化也十分发达。,疆域,京城,帝系,评价,东南际海,西尽巴僰,北极三关,东西六千四百八十五里,南北万一千六百二十里。 宋史卷85地理志,北宋疆域及周边政权图,西京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宋史卷85地理志:“西京,唐显庆间为东都,开元改河南府,宋为西京,山陵在焉。”位于宋京西北路。,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宋史卷85地理志:“大名府,魏郡。庆历二年,建为北京。”按宋仁宗庆历二年契丹声言入侵,北宋大臣以宋真宗时曾为防辽而亲征驻大名府的典故为据,为加强河北的战略要点,奏请立大名府为北京。位于宋河北东路。,首
3、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宋史卷85地理志:“东京, 汴之开封也。梁为东都,后唐罢,晋复为东京, 宋因周之旧为都。”位于宋京畿路。,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宋史卷85地理志:“应天府,河南郡,归德军节度使。本唐宋州。至道中,为京东路。景德三年,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建为南京。”按赵匡胤建国前曾为后周归德军节度使,治所宋州,是此地为帝王肇基之所,故宋真宗时改为应天府,后又升为南京。位于宋京东西路。,北宋实行四京制。南宋则以临安(杭州)为“行在”(皇帝行幸所在),作为都城。,北宋帝系表(1)太祖赵匡胤 (960976)(2)太宗赵炅 (3)真宗赵恒 (4)仁宗赵祯(976997) (9971
4、022) (10221063)(5)英宗赵曙 (10631067) (6)神宗赵顼 (7)哲宗赵煦(10671085) (10851100)(8)徽宗赵佶 (9)钦宗赵桓(11001125) (11251127),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初名匡义,太祖时改名光义,称帝后又改炅。,宋神宗赵顼,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在位42年,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死于今黑龙江依兰,宋钦宗赵恒,死于今黑龙江依兰,北宋:改革是政治生活中的主题 南宋:合战则是政治生活中的主题,北宋历史分期初期:太祖、太宗中期:真宗、仁宗、英宗晚期: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宋朝评价,元伯颜的评价 一是整肃宫闱,没有女祸; 二是
5、抑制宦官,没有阉祸; 三是睦好懿亲,没有宗室祸; 四是防闲戚里,没有外戚祸; 五是罢典禁兵,没有强藩祸。,李祘,朝鲜正祖李祘(17761800) 1791年,宋史筌148卷。,两宋太后临朝听政,对宗室的权力制约,陈邦瞻:宋三百年间,其家法严,故吕武之变不生于肘腋。 宋朝处理宗室问题的原则: “赋以重禄,别无职业” ;“优之以爵禄而不责以事权”,高宗圣训,不用宗室以为宰执,宗室不得担任宰相,本朝故事,宗室不领兵,宗室不得统帅军队,国朝之制,不属宗室以吏事,宗室不得授予地方官,取之太优,用之有限,限制宗室参加科举,对外戚权力的制约,外戚不得任“文资” 外戚不得任“侍从” 外戚不得任地方官 外戚不得
6、统帅军队,宋史外戚传序:“崇爵厚禄,不畀事权。”,第一节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一.北宋的建立和统一(1).北宋统一过程(2).太祖、太宗之间的传位 二.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陈桥兵变,“陈桥兵变” 瓷枕,显德七年(960年)元旦, 后周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 奏报北汉和辽朝会师南下, 于是朝廷命他率领大军北上抵御。部队来到开封东北的陈桥驿, 发生兵变, 部下把皇帝穿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 拥立他当皇帝。于是, 赵匡胤回师都城, 在 “主少国疑“ 的情况下, 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 正式登上于帝位, 定国号为 “宋“, 史称 “北宋“, 仍都汴京 ( 河南开封 ), 改元建隆。,河南封丘东南陈
7、桥镇陈桥驿遗址及相传赵匡胤系马槐,一.北宋的建立和统一,北宋建立的背景及影响,宋太祖像 古代画像,陈桥兵变仅从事变的现象看, 不过是唐五代以来骄兵悍将拥立皇帝积习的重演. 但此时的时代背景却和以前不同了,从而使这次兵变造就了中原江南新的统一王朝。,1、中央和地方实力对比的重大变化镇兵转变为中央禁军后梁 朱温解散神策军 以宣武军为禁军 设置在京马步军都指挥使后唐 设侍卫亲军后周 增置殿前司 置殿前都点检2、郭威与柴荣的经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加强禁军 建殿前诸班兴修水利 稳定赋税 限制寺院田产惩治贪官 招揽人才夺取后蜀陕甘四州和南唐江北、淮南十四州 北伐契丹3、赵匡胤个人的才能不能忽视。,北宋的统一
8、北宋在建立后的第四年,就开始进行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继承了后周的统一战争策略,即“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对辽朝采取守势;先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然后北上削平北汉以及收复幽云地区。 963年(乾德元年),北宋首先出兵灭掉荆南,接着陆续灭掉后蜀、南汉和南唐。在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下, 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和吴越的钱祐相继归附,南方的割据政权全被消灭。 979年,宋太宗亲率大军出征北汉,把“十国”中的最后一国灭掉,消除了五代十国分立割据的局面。,北宋统一南方的主要军事统帅曹彬画像,曹彬(931999) ,河北正定人。先后指挥了灭后蜀和南唐的战役。任都监。雍熙三年(986)率
9、军攻辽,在岐沟关(今河北涞水东)之战中惨败。,太祖、太宗传位之谜,(1)、金匮之盟 杜太后 赵匡胤 赵普 宋史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司马光涑水纪闻2、烛影斧声 (北宋神宗)释文莹:湘山野录,(炅),金匮之盟,钱选 摹蹴鞠图,宋太祖 赵普 宋太宗,赵普(922992),北京人。政绩: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先南后北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史赵普传: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2)、烛影斧声,(北宋神宗)释文莹:湘山野录 一夕,太祖召太宗。“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
10、。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太祖引柱斧戳雪 ,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太祖已崩矣。,南宋帝系表 太祖赵匡胤(960976) 太宗赵炅(976997) _ | _ | | | |赵德昭 赵德芳 (1)高宗赵构(11271162) | | (2)孝宗赵眷 (1162-1189) (3)光宗赵惇 (1189-1194)(5)理宗赵昀 (1224-1264) (4)宁宗赵扩 (1194-1224)(6)度宗赵基 (1264-1274)_| _ | | | (7)恭宗赵显 (8)端宗赵昰 (9)卫王帝
11、昺(1274-1276) (1276-1278) (1278-1279),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焉。帝王合当用心于此。 杨文公谈苑,宋太宗赵炅,防弊之政,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焉。帝王合当用心于此。 杨文公谈苑,宋太祖:“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赵普:“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制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
12、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宋太祖:“卿勿复言,吾已喻矣!”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明人绘雪夜访普图,1、军事制度方面 961年,“杯酒释兵权” 分割禁军统帅的权力。把禁军两司 (殿前司和侍卫马步军司)分为“三司”,即殿前司与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鼎足而立。三司的将领则用一些资历较浅、容易驾驭的人来担任。这些将领虽统率军队,但无调兵权。军队的调遣和移防等事须听命于枢密院。 实行“更戍法”。禁军的驻屯地点,每隔几年更调一次,而将领却不随之更动,造成“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局面。目的是使兵将分离,方志武将拥兵自重。 按“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原则部署兵力。将精兵都选拔到中央禁军。进一步
13、加强中央军、削弱地方军事力量。 20余万禁军之中,京师附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 扩大养兵。,初,太祖拣军中强勇者,号兵样,分送诸道,令如样招募。后更为木梃,差以尺寸高下,谓之等长杖。委长吏、都监度人材取之。当部送阙者,军头司复验,引对便坐,分隶诸军。宋史卷一九三兵志七,募兵(养兵)制度:,太祖為言:“可以利百代者,惟養兵也。方凶年饑嵗,有叛民而無叛兵;不幸樂嵗而變生,則有叛兵而無叛民。”普等頓首曰:“此聖畧,非臣下所能及。” 行之至今百四十有一年矣。天下有泰山之安而無一日飛塵之警,何勞措意於其間耶! 晁说之景迂生集卷一元符三年應詔封事,宋代军队:禁兵、厢兵、乡兵、蕃兵,北宋官員與兵
14、額增長示意圖,“以文制武”,(1)、分割宰相的权力北宋宰相议政处所沿唐制,正式名称为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俗称都堂,通常称政事堂,宋人又称“政府”。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宰相,又添设“参知政事”作为副贰,通常称为“执政”,二者合称“宰执”。仅管民政事务。以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政大权,掌全国军政。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枢密院又称“枢府”。政府位于皇宫东边(左边),亦称“东府”,枢府位于皇宫西边(右边),也称“西府”。以三司使分取宰相的财政大权。下辖盐铁、户部、度支三部,是最高的财政机构。号称“计省”。,宋初大臣赵普像,加强监察 “台谏合一” (御史台、谏院),“风闻言事” 台谏言事,许以风闻
15、。此祖宗之法,所以防奸雄隐伏不测之变也。杨万里诚斋集旱暵应诏上书,御史台:御史中丞、知杂侍御史台院:侍御史察院:监察御史殿院:殿中侍御史谏院: 知谏院,正言、司谏,台谏:宋代的“言路”,立国之 “元气”,北宋前期的中枢机构,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凡边防、军旅之常务,与三省分班禀奏;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 三司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宋史职官志二,(2)实行“官、职、差遣”的分离,防止官员长期掌握某些方面的权力。,北宋官员,北宋官员职衔构成示意图,本官 正官,仆射、尚书、侍郎,清要官 职名,
16、学士、待制、修撰,职,知权提点提举判,3、地方政治制度方面,县,州,路,宋朝地方机构“虚”三级制,宋朝“路”之特点 1、路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行政长官。 2、在州之上,不存在单一的行政区划,提举 常平司,提点 刑狱司,转运司,安抚司,仓,宪,漕,帅,3、地方政治制度方面,宋初在各地设立漕司、宪司、帅司、仓司诸司。统称 “监司”,又称“外台”。只是中央派出机构,不是一级地方政府。 转运使司,称漕司,掌财赋。提点刑狱司,称宪司,掌司法刑狱。 安抚使司,称帅司,掌兵政。 提举常平司,称仓司,掌农政。,宋陵神路上的石像,北宋太宗时转运使路共设15路,至神宗元丰时已分为23路。,王存 等撰,北宋路
17、制,北宋的漕司与宪司(治所为今地名),3、地方政治制度方面,中央,路,府州军监,县,安抚使司(帅司),转运使司(漕司),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司(仓司),知州(或知府等),通判,知县(或县令),汉唐之时部刺史之职,于今为甚简,而事无有不举者。今之监司,有漕有宪,常平茶盐则有提举,坑冶铸钱则有提点,其职甚备,而治不加于昔,何也?监司之职愈多,而州县之扰愈甚,于治无益也。 南宋 王十朋上殿札子,诸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至今州郡往往与通判不和。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
18、螃蟹、无通判处则可。”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三帅,枢府 西府,政府 东府,三司 计省,(外台),(帅司),(漕司,(仓司),(宪司),北宋专制主义集权官制体系示意图,三衙,侍卫马军,台谏,北宋皇帝,各路监司,4. 严密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宋人殿试图,锁院(贡院),弥封(糊名)、誊录,废公荐(行卷),殿试,(1)考试制度严密,别(头)试,(2)录取名额放宽,近人统计登科记考的进士总额,唐代二百九十年中共得6442人,平均每年不过二三十名进士。 宋代进士人数自太宗即位之年(976)起便开始激增,迄真宗天禧三年(1019),四十四年间已有9323人;自天禧四年(1020)至仁宗嘉佑二年(1057),
19、三十七年间又增加了8509人。而在宋太宗执政的22年间,仅进士一科即取士近万名,平均每年450余人。此后仁宗对进士名额作了限制,规定每科不超过400人。即使如此,两宋300多年间,贡举进士科、诸科118榜,取士总数接近11万人,平均每年取士达130多人。,(3)优礼进士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田况: 儒林公议,学校的兴起,在科举的推动下,学校大量兴起,一个突出的现象是私人讲学之风盛行,书院教育发达,有了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即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和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石鼓书院,5、崇文抑武(重文轻武),五代方镇残虐
20、,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 长编卷13 开宝五年,制度:文臣领兵;当兵刺字 风气:重文轻武,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五代时期藩镇武人干政的教训,开始采取重用文臣、以文制武政策。五代武人至上,北宋反其道而行之。宋枢密院长官、副官一般均由文人担任,各级地方官亦均是文臣,武将不能参掌最高军事机密,武将中地位最高的三衙长官见了文官大臣也必须恭敬执礼。军人在社会上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狄青(1008-1057),山西汾阳人。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入京,窜名赤籍”。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由行伍出身于1052年升任枢密副使。因平定侬智高叛乱,被任命为枢密使。1056年,被罢官,出知陈州。“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力主罢免他的文彦博也称他“忠谨有素”。欧阳修上书请罢狄青,洋洋数千言,举不出一条得力罪证,反而称赞他:“青之事艺,实过于人”,“其心不恶”,“为军士所喜”,任枢密使以来,“未见过失”。,武将地位的低下,北宋名将狄青,三、对宋代强化专制集权的评价, 积极作用A 结束分裂,巩固统一B 减少内乱,有利安定, 消极影响A.三冗弊政B.积弱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