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化学教学背景分析,赵璐,学习目标,1.了解教学背景的含义;指导教学设计背景设计的基本问题。2.根据所学知识,会结合材料做出合理的教学背景分析。3.会运用教学背景知识,对提供的教学背景分析材料作出恰当的评价。,思维导图,一、教学内容的分析,1.化学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分析课程标准是国家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包括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两部分。分科课程标准除规定学科课程目标外,还以具体的行为描述制定了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在内容标准中还提供了活动与探究建议及可供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九年级化学金属与金属矿物,王后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2、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43.,2、教材内容分析,广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 狭义:“教科书”“课本”。教科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教学资源,它以一定的教学内容和编排形式来具体体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设计前要进行教材分析。,化学反应原理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王后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41.,(1)教材内容知识类型的分析,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类型分类法,中学化学知识的学习结果可分为: 言语信息 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 动作策略 态度,言语信息,定义: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记住诸如事物名称、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并
3、能在需要时将这些事物表现出来。又称为“陈述性知识”。例如:当学生说出:“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或“氯气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是一种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时,表示他已学会这方面的信息。分三类:名称、单个命题或事实、知识群。在教学目标中采用的动词:“例举”“描述”“解释”“说明”等。,智力技能,定义:学习者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能力。学习一种智力技能意味着学习如何做一种智力性的事情,所学的内容通常称为“程序性知识”。例如:运用化合价升降与氧化剂、还原剂的关系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四类:辨别、概念、规则与原理、问题解决。,概念,定义:概念是对一组拥有共同特征是的客体或事件进行归
4、类。掌握了概念即意味着我们将此一组客体和事件作为单一的类型加以处置。概念有简单和复杂之分,也就是有“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概念学习需要对定义中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设置问题进行提问。具体概念:在一系列食物中找出共同特征并给同类事物赋予同一名称的一种习得的能力,较容易通过感官识别。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盐酸、硫酸、硝酸的性质后,能够辨别出它们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后,再从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中找出共同的组成:都含有氢离子,这是学生就会形成组成中都含有氢离子的能使相同的酸碱指示剂表现出相同的颜色变化时,学生就已形成了对酸的具体概念。,辨别,定义:辨别是一种察觉感知刺激无差异的能力。感知刺激是通过看、听
5、、尝、闻、触摸所体验到的东西。借助于辨别,我们能区别出感知刺激的差异所在。学习辨别既能使学习其他具体技能的一个必要前提。例如: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pH值范围内表现出不同的颜色的识别。在教学目标中采用的动词:“区分”“辨别”“识别”等。,概念,定义性概念:有些事物及性质和关系要用定义(句子或命题)来表示。当学习者能用定义说明某事物及其关系时,他就已学会了定义性概念。例如:1.当学生能够运用电离理论并能运用“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物质是酸”时才能说掌握了定义性概念。2.学生运用酸的定义性概念能判断出HBr是酸而CH4、NaHSO4不是酸,说明他已掌握了酸的定义性概念。3.若学生只能背诵酸的定
6、义则只能说明学生学会了酸的言语信息。在教学目标中采用的动词:“鉴别”“区分”“归类”“分类”“识别”等。其宗旨使要反映出学习者能够按照概念的特征来做出鉴别。,规则与原理,定义:解释两个或更多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言语表达。规则体现了制约人们行为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原理体现了能有助于人们做出预测、理解和解释的概念间关系。例如:“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这是一条规则,它涉及“化学式”“化合价”“代数和”等概念。而像“酸和碱会发生中和反应”这是一条原理,涉及“酸”“碱”“中和反应”等概念。在教学目标中采用的动词:“运用”“展示”等。,问题解决,定义:由简单的规则组合在一起,用来解决一个或一类问题
7、的复杂的规则称为“高级规则”。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结果,因为它需要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情感性知识的协调整合。 例如:学生要学会配平离子方程式,必须组合以前学过的比较简单的规则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认知策略,定义:学习者用来选择和调节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方式等内部过程的技能,功能在于使学习者不断反省自己的认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智力技能。例如:类比法、头脑风暴法、概念图示法、精细加工法、问题分析法等。在教学目标中采用的动词:“创设”“编制”“开发”等。,智力技能层级,动作技能,定义:其行为结果表现为身体动作的敏捷、准确、有力和连贯等方面,是一种习得技能。主要通过参
8、加各种实践活动习得,同时包含认知成分,其结果是学会控制一系列的动作的执行程序。学习条件: 用语言或其他形式指导执行程序 反复练习 及时反馈动作的准确性 鼓励多做脑力练习,态度,定义:个体对于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一对某事物、人或事件的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例如:化学学科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教学,就不能孤立的死记硬背有关物质的性质,而要突出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加强对典型反应和现象的感知,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最终使学生形成相关的知识网络,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2)教材内容相互联系及地位与作用的分析,人教版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9、3、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分析,4、教材内容知识价值的分析,知识价值:知识对个体发展的有用性,在化学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知识价值的研究和挖掘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特点所在,也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直接反映了教师把知识作为目标还是作为手段的价值取向。分类:迁移价值、认知价值、情意价值。,二、教学对象的分析“学情分析”,分五方面: “已知”:现有知识技能水平、生活经验。 “未知”:学习需要。 “能知”:学习目标。 “想知”:高于教学目标的个体的学习目标。“最近发展区” “怎么知”: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1、化学学习需求,(1)学习需求的内涵:在教学设计中指学习者
10、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化学学习需求=期望达到的化学学习状况-目前化学学习状态,(2)学习需求分析的主要目的,发现学习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以确定在教学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分析现有的教学资源及约束条件,以便确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分析问题的重要性,以确定优先解决的教学设计课题。,(3)化学学习需求分析,调研的基本方法: 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课堂观察法 作品分析法,考察学生前化学知识,在基于前人对学生在该领域学习状况(难点、易错点)的梳理,结合本研究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考查了该领域中的部分知
11、识。,A:与事实性知识冲突的不当认识 B:缺乏原理性知识导致的不当认识 C:狭隘的思维方式带来的不当认识,不当认识A和B的修正需要教师在知识与技能教学中予以关注; 不当认识C需要教师关注化学知识与技能教学中所蕴含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起点能力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概念图的绘制: 罗列概念 合理排序 线条连接 修改完善,(2)学生技能水平起点分析,例如: 高一化学实验中: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物质的量的计算技能、托盘天平的称量、一定量液体的量取、搅拌、仪器洗涤、液体转移、容量瓶使用等操作技能。,(3)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认知风格: 事实与记忆型:喜欢记忆科学信息,将科学信息以原样储存在记忆中; 原理原则型:喜欢从习得的科学信息中归纳出原理原则或寻找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 发问质疑型:喜欢对科学信息做出批判思考、质疑或评价,以深入探讨有关的科学认识; 应用型:喜欢以科学信息的应用性来评价或判断其价值,对于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感兴趣。认知风格不分好坏,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因材施教。,总结:教学背景分析图示,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