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12/13,1,第三章、勇营兵制的肇兴,2018/12/13,2,五大军系,湘 军,淮 军,皖 军,直 军,奉 军,2018/12/13,3,勇营:勇,即乡勇,是国家非正规军事力量,只有在国家遭遇战争,正规部队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临时招募而成的军队,一旦战争结束,军队则自行裁撤,它无权享受正规军事力量的待遇,其所用军费也主要由地方自己解决,自己筹饷,而不是由中央拨饷。,2018/12/13,4,近代的勇营制度是由曾国藩首创。勇营作为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崛起是出于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从时间上看,勇营制度跨越咸丰、同 治、光绪三个朝代,经历近半个世纪;从地域上看,全国各省几乎都有勇营 活动
2、的足迹;从种类上看,勇营除了湘军、淮军外, 还有楚军、毅军等。,2018/12/13,5,湘军兵制与绿营兵制相比,截然不同,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绿营营制不齐,属于分区固定防守的 地方军体制,湘军则采取野战军体制,革 除了绿营的分散性、散漫性的弊端。 2、改革绿营世袭世兵制,采取募兵制,以 保证兵员质量。,2018/12/13,6,3、鉴于绿营征战时临时拼凑组成,兵将不 融,将将不洽,将帅不和等弊端,湘军从 根本上改变了绿营的兵权分割的弊端,集 管理权、指挥权以及财政权于将帅一身。 湘军在招募士兵时,就采取将必亲选, 兵必自招,层层节制,层层挑选的原则来 编组军队。,2018/12/
3、13,7,勇营军制的弊端:第一、它的将帅集军队管理权、指挥权、财务 权于一身,动摇了清朝“兵为国有 ” 的国策,形 成“兵为将有”局面,从而造成将帅拥兵自重,对 中央构成威胁。国家权力重心开始下移,有中央 移至地方督抚,督抚的权力日益加重。 第二、湘军尽管有更新机制,但没有善后之法 相配合。,2018/12/13,8,第一节、湘军勇营兵制的肇兴,2018/12/13,9,一、湘军的兴起,1、湘军兴起前的湖南,2、曾国藩,2018/12/13,10,湖南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状况,湖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 湖南社会政治方面的变化 湖南思想观念方面的变化,2018/12/13,11,2018/12/1
4、3,12,二、清朝的乡兵以及对湘军的影响,乡兵自身的特点及其作用: 1、乡兵大都是土著,得地利之便。2、乡兵为地主豪绅代表所召集,在“保卫身家”的口号下,倍加凶顽。3、地域和血缘相结合的组织原则保证了乡兵的战斗力。,2018/12/13,13,乡兵大致分两大类:一类是“自捍其乡”的团练,聚则为兵,散则为民,肩负守土之责;另一类是随军出征的乡勇。,2018/12/13,14,对湘军的影响:,从湘军的直接渊源来看,湘军起自湘乡乡团。 从湘军募兵的特点来看,吸取了乡兵的经验教训。 在战术上湘军继承了乡兵因地制宜、灵活机动的作战原则。,2018/12/13,15,三、勇营的类型,晚清80年的军事制度大
5、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前夕。 二、从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至1895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 三、1895年甲午战争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2018/12/13,16,勇营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草创时期。曾国藩在湖南湘乡知县朱孙诒所练湘勇和江忠源所练“楚勇”基础上,加以整顿训练,独树一帜。 第二、兴盛时期。 第三、没落时期。,2018/12/13,17,勇营军出现守旧、创新、改良三种类型,其中创新型湘军、淮军对国内战争的逆转起了主要作用。,2018/12/13,18,湘军的特点: 1、湘军是曾国藩汲取绿营的弊端,改弦更张,独辟蹊径创立
6、的一种独特的军事制度。 2、湘军的地位大大提高,能量大大增强。 3、作为湘军主要作战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在当时既是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又是西方国家入侵最早,经营最力的地区。 4、湘军将领多是 很出色的战将,又是兼具程朱理学和经世学素养的士人。 5、具有巨大人才优势和宣传优势。,2018/12/13,19,四、湘军建立的经过,1、决策 2、湘军成立的经过 3、湘军的作用和影响,2018/12/13,20,积极作用: 第一、军制改革方面。 第二、重用文人为将官,开辟了文人治军的新风尚。 第三、湘军成功后,一大批功臣担负了清朝统治集团个部门的要职,使统治阶级内部的格局发生变化,一个以汉族士大夫为中心的
7、以中小地主阶级为主干的势力集团开始形成。 第四、湘军使得湖南在全国引人注目。,2018/12/13,21,消极作用:,第一、造成了湖南绅权的加重。 第二、湘军成功后,几乎所有士兵都被裁汰回乡。这些散兵游勇成为危害社会的一种因素。,2018/12/13,22,讨粤匪檄:1、称太平军为“粤匪”,利用地方主义孤立太平军。 2、抓住“田则天王之田”,利用私有观念煽动群众反对太平天国。 3、利用封建伦理观念反对太平天国。4 、利用尊孔思想争取封建文人。5、利用鬼神迷信反对太平天国,2018/12/13,23,2018/12/13,24,第二节、湘军兵制,2018/12/13,25,一、改革选将制度,1、
8、在湘军内部,实行自上而下的逐级选将制度。规定:营官由统领挑选,哨弁由营官挑选,什长由哨弁挑选,勇丁由什长挑选.,2018/12/13,26,戚继光在练兵实纪练将篇中所说:“譬如竹之有节,节节而制之,故竹虽虚,抽数丈之简,而直立不屈,故军士虽众,统百万之夫如一人。如此必收万人一心之效,必为堂堂无敌之师,百战百胜。”,2018/12/13,27,2、规定了严格的选将标准: 忠义血性 勤恕廉明 简默朴实 坚忍耐劳,2018/12/13,28,曾国藩说:“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201
9、8/12/13,29,3、成立营务处,以储备和培养人才,曾国藩说:“营务处之道,一在树人,一在立法。树人之道有二:一曰知人善任,二曰陶熔造就。”,2018/12/13,30,4、选拔将领不拘出身,不拘资格,用其所长,不求全责备。,2018/12/13,31,但曾国藩在选将制度上的改革也存在巨大局限性:,首先,按照曾国藩的标准选拔和培养将领仍是一批封建旧式将领,不具备近代军事知识,在镇压农民起义时尚能显示“才干”,在对外战争中则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2018/12/13,32,其次,营务处培养将领的方法仍是封建时代的师徒传授的培养方法,不能适应大规模的战争需要,更不能适应近代战争的需要。再次,曾
10、国藩这种只凭借选拔者私意层层选拔将领的方法,也很难保证将领的质量,选将不当的事情时有发生。,2018/12/13,33,二、变世兵制为募兵制,募兵制度内容包括: 募兵标准 取保具结 原籍招募 厚饷养兵,2018/12/13,34,三、改革军队编制,1、模仿戚继光军队编制之法,采取以“营”为基本单位的兵员定编制度。2、在湘军编制中,增加长夫之制和帐棚之制。3、武器装备和战阵方面。,2018/12/13,35,长夫之制有两个好处: 一是每营配长夫180名,足以承担搬运军需物资的任务; 二、湘军行军作战时不必象绿营兵那样抓差拉夫,扰害民间。,2018/12/13,36,四、加强军队训练,1、十分重视
11、军队的训练。曾国藩认为,有兵不练与无兵同,兵不练精与不练同,强调军队不仅要训练,而且还要练精,兵不练精不出战。 2、曾国藩认为常规训练是控制军队的重要途径。 3、曾国藩不仅十分重视军事训练,也十分重视精神训练。 4、曾国藩针对士兵文化水平低下的状况,把军纪营规等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式的歌曲,教士兵们唱,使之深入人心。,2018/12/13,37,曾国藩在阐述“训练”时说:“新募之勇全在立营时认真训练。训有二,训打仗之法,训做人之道。训打仗则专尚严明,须令临阵之际,兵勇畏主将之法令,甚于畏贼之炮子。训做人之道则全要肫诚,如父母教子,有殷殷望其成立之意,庶人人易于感动。练有二,练队伍,练技艺。
12、练技艺则欲一人足御数人,练队伍则欲数百人如一人。”,2018/12/13,38,“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2018/12/13,39,训 练,训:主要是向士兵灌输封建的伦理纲常, 以激励其忠义血性与对于“异端邪教”的太平 天国的刻骨仇恨。主要包括训家规、训营规 。,练:主要指军事技术方面的操练,包括练 技艺和练阵法两种。,2018/12/13,40,三军听我苦口说,教你陆战真秘诀。第一扎营要端详,营盘选个好山冈。不要低洼潮湿地,不要一坦大平洋。后有退路前有进,一半见面一半藏。看定地方插标记,插起竹竿牵绳墙。绳子围出三道圈,内圈略窄外圈宽。六尺墙脚八尺壕,壕要筑紧墙要牢。正墙高要七尺满,
13、子墙只有一半高。烂泥碎石不坚固,雨后倒塌一缸槽。一营只开两道门,门外驱逐闲杂人。周围挖些好茅厕,免得热天臭气熏。三里以外把个卡,日日守卡夜夜巡。,陆军得胜歌,2018/12/13,41,2018/12/13,42,2018/12/13,43,2018/12/13,44,爱民歌,2018/12/13,45,2018/12/13,46,第三节、湘军的后勤保障建设,Copyright 1996-98 Dale Carnegie & Associates, Inc.,2018/12/13,47,一、曾国藩充分认识到军队后勤在军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因此把湘军的后勤建设摆在了极为关键的位置。,对于湘军中欠
14、饷一事,曾国藩指出其严重性:“欠饷愈久,兵勇愈疲。且亡者无饷银,伤者无养银,怨望之情,积而为挟制之状。胜仗不能加赏,败挫亦难于言罚。”,2018/12/13,48,二、曾国藩将军队后勤委派专门人员筹办,赏罚严明。,曾国藩认为:“团练之胜,不难于操习武艺,而难于捐集费资”。 “治军筹饷,均以得力人为要”。,2018/12/13,49,三、曾国藩认识到仅有大员办理军饷还不够,还需要有完善的后勤体制。因此,他建立了完善的后勤保障制度。,1、粮台制度:1854年曾国藩专门设置统一办理饷需军械事务的机构粮台,湘军粮台共分八所:文案所、内银钱所、外银钱所、军械所、火器所、侦探所、发审所、采编所。粮台设总理
15、事务一员,总揽大权,各所则分派委员若干人负责。粮台的主要任务是把通过多方筹集的粮饷、军械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分发各路湘军。,2018/12/13,50,2、长夫制度,曾国藩针对绿营军制中绿营平时缺乏训练,战时后勤不济这一弊端,于1854年曾国藩首创长夫制,即在军营中专门设置后勤人员承担军中杂务.,2018/12/13,51,湘军长夫之制规定:“营官及帮办人等,共用长夫四十八名。搬运火绳、子药及一切军装等项,共用长夫三十名,亲兵每劈山炮队用长夫三名,每刀矛小枪队用长夫二名,计六队共用长夫十四名。如拔营远行,营官另拨公夫搬抬。劈山炮哨官哨长及护勇五人,共夫四名,四哨共夫十六名。每抬枪队用长夫三名,
16、每刀矛小枪队用长夫二名,计四哨抬枪八队,共长夫二十四名,刀矛小枪二十四队共长夫四十八名。以上各项共长夫一百八十名。”,2018/12/13,52,四、针对湘军不属于国家经制部队的实际,曾国藩实行“就地筹饷”的原则与采取购买和自制武器的方式,以保证湘军的后勤需要。,1、建立后勤基地。湖南是湘军兵源、饷源、装备的 主要供应地。江西也是曾国藩粮饷依赖的最大之省。 曾国藩说:“江西为大营粮台要地,与湖南唇齿相依, 亟宜调拨大兵,弛往进剿。”,2018/12/13,53,2、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筹饷。,协饷:是湘军筹集饷银的一大来源。协饷有两种类型:一是奏请朝廷饬拨;二是利用私人关系,请求疆吏协济。 举办捐
17、纳、捐输。 盐务:曾国藩靠盐务筹饷有三种方式: 其一、军队在盐场附近“捆盐自卖”,或发放盐票,“招商领票”; 其二、奏明户部调拨各省盐引转运,以盐税抵饷;其三、抽取盐厘。,2018/12/13,54,盐引又称盐钞,是宋代的取盐凭证,是一种有价证券,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明朝时期,如果想要合法贩盐,商人必须先向政府取得“盐引”。每引一号,分前后两卷,盖印后从中间分成两份,后卷给商人的,叫“引纸”盐引;前卷存根叫“引根”。商人凭盐引到盐场支盐,又到指定销盐区卖盐。,2018/12/13,55,厘金:厘金是一种商业杂税,咸丰三年夏秋由江北大营帮办军务大臣雷以諴在扬州仙女庙设卡抽厘。厘金制度的征厘办法是设
18、征厘机构厘局、厘卡于商贾来往密切地区,对行商征货物通过税,称为行厘或活厘,对坐商征交易税,称坐厘、板厘。1855年至1864年湘军基本形成了三大饷源基地:江西牙厘、湖南东征局半厘、广东粤厘。 地丁漕银 关税,2018/12/13,56,湘军筹饷的特点:,1、广泛性,2、不均衡性,3、独立性,4、灵活性,2018/12/13,57,3、武器装备。武器装备是后勤保障一重要组成部分。 粮台八所中设有专门的军械所、火器所,负责军械火器。,2018/12/13,58,五、曾国藩采取“厚饷”和“半饷”发放的原则,以稳定军心,加强控制,提高战斗力。,2018/12/13,59,六、控制长江水路交通,开辟水路
19、的军事运输。,2018/12/13,60,第四节、曾国藩裁撤湘军的原因,2018/12/13,61,一、迫使曾国藩主动裁撤湘军的客观原因,1、清政府在军事、政治上的严密防范,是迫使曾国藩主动裁撤湘军的客观原因之一。,2018/12/13,62,此外,清政府从军事上设置三大防线作为具体措施: 一是以满族正白旗出身的大臣官文为钦差大臣防守武昌,控制长江上游; 二是以富明阿、冯子材分守扬州、镇江,占据长江下游; 三是以僧格林沁屯兵安徽、湖北之交,虎视南京。,2018/12/13,63,2、湘军自身素质的蜕变,是迫使曾国藩果断裁撤湘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罗尔纲在湘军兵志中将湘军弊端概括为六点:一为将士厌
20、苦行间;二为沾染官场习气;三为缺额严重;四为骚挠之事时有发生。,2018/12/13,64,3、经济原因:,湘军赖以生存的后方基地湖南此时 已经财力匮竭,无法源源不断供给 湘军饷费。,湘军人数急剧猛增,所需饷费与日 增多,虽经曾国藩纵横捭阖,终亦 难维系巨额的军费开销。,战争后期,由于欠饷问题严重,导 致饱受饥饿、疾病之苦折磨的湘军 将士纷纷索饷哗变,这是曾国藩裁 军的重要原因。,2018/12/13,65,二、促使曾国藩主动裁撤湘军的 主观原因,2018/12/13,66,1、在曾国藩生活的时代,“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思想仍然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今以天主教横行中原,而儒者或漠然不以关
21、虑,斯亦廉耻道丧,公等有所不得而辞者也。”“不以为兵家讨伐之常,而以为孔子千古之变。”,2018/12/13,67,“臣闻士大夫之出处进退,关于风俗之盛衰,臣既从军,志在灭贼,贼既灭而不归,近于贪位,夫天下之乱,不徒在盗贼之未平,而在士大夫之进无礼退无义,中兴大业,宜扶树名教,振起人心云。”,2018/12/13,68,2、曾国藩在攻陷金陵后主动裁撤湘军,还与他本人修养身心的人生哲学密切相关。,在金陵攻陷前夕,他特意嘱咐曾国荃 :“如金陵果克,于广大中再加一段谦退 工夫,则萧然无方,人神同钦矣,富贵 功名皆人世浮华,惟胸怀浩大是真正受 用。”,2018/12/13,69,3、保境安民的乡土意识
22、,也是促使曾国藩主动裁撤 湘军的一个主观因素。,2018/12/13,70,三、湘军兴起对晚清政局的影响,1、在于它在与太平天国农民的战争中逐渐壮大,最终镇压了这场农民革命的熊熊烈火,挽救了清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使清王朝苟延残喘了几十年。,2018/12/13,71,2、它造成了汉族地主政治势力崛起的契机,从而改变了晚清中国的政治结构。 3、湘军的崛起造成督抚专政的局面,中央政权相对削弱。,2018/12/13,72,4、湘军的崛起使咸同时期权力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2018/12/13,73,清朝权力结构的特点:,削弱地方,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 采取多元多轨制度,使一切机构不能自行决定重要政务,大权完全操自于皇帝之手。 对汉族地主既利用又防备甚严。,2018/12/13,74,湘军的崛起使清朝权力发生转移:,1、兵权下移。 2、人事权下移。 3、财政权下移。 4、把持洋务、通商、外交等权力。,2018/12/13,75,咸同时期湘军的崛起对清政府的权力结构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由高度的中央集权向地方专权转变,权力中心由北向南转移。 2、汉族官吏比例提高。 3、权力的政治思想构成发生了变化。,